第八十九章 永不加價
字數:4098 加入書籤
臘月二十三,宋氏豆油坊開業。
宋嬤嬤對這個日子很不滿,蓋因靜安寺算出來這不是一個開業的好日子。
唐昭不以為意,在她看來,她選擇開業的日子就是好日子,而不是選個好日子才開業。
要是聽靜安寺的等到出了正月再開業,那過年這波銷售旺期不就錯過了?
這麽蠢得事,打死顧辭她都不幹!
顧辭眉頭微蹙,他總覺得唐昭看他的眼神不對勁。
唐昭悻悻地收回視線,用完早膳坐著馬車去了豆油坊。
豆油坊門前,已經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指著擺放在長桌上的陶碗說個不停。
“聽說了嗎?這就是豆油,黃豆榨得!”
“啥?黃豆還能榨油?”有百姓不信。
“嘿,你還別不信,我姨媽的女兒的婆家的小姑子的姑姐在孟家做管事,她傳消息說,今天孟家的大夫人和大小姐會來豆油坊買十萬斤豆油,捐獻給西北百姓,讓我們早點拿著盆在豆油坊門前候著,免得到時候分不著!”
“啥?十萬斤?我的乖乖這麽多!得花多少錢啊?”
“唉,這姑姐可沒說,不過肯定便宜不了,豆油也是油啊,是油哪有價賤的?”男子抱著盆期盼道,“所以這一次,可能是咱們這輩子唯一一次吃得上油的機會了!”
一旁的婦人聽著,當即一拍大腿,“哎喲,那還等什麽,還不趕緊回家拿盆”,婦人一邊轉身往回跑一邊道,“不對,拿缸裝的多。”
四下百姓轟的一下散開,各自回家翻找家中最大的容器。
那捧著盆的男子站在原地呆愣半響,也撒丫子跑回家換缸去了。
孟管事剛在後院最後檢查了一遍豆油,正打算出門招呼鄰裏鄉親,結果剛到大堂,就見豆油坊前一個人都沒有。
他頓時急了,“人呢?”他那麽大一群潛在顧客呢?
“都回家拿缸了”,孟大回道,並將剛才的事說給孟管事聽,然後期盼地問,“爹,等關門了咱們也能去領孟家捐贈的豆油嗎?”
孟管事瞪了他一眼,“十文錢一斤,你買不起?”
“買是買的起”,孟大撓撓頭,“不要白不要嘛。”
唐昭來的時候,正巧看到孟管事掐著腰罵孟大,“你能不能有點出息!”
唐昭邊下車邊問,“怎麽了?”
孟管事道,“奴才教導無妨,這小子竟然要去領孟家捐贈的豆油!”
別人不知道宣王妃與孟家的關係,他們一家可是清清楚楚,去領孟家捐贈的豆油,那不是落宣王妃的麵子嗎?
唐昭卻看法不同,“領,都去領,不領白不領”,她強調,“就拿咱們裝油的大缸去!”
孟管事:......
孟管事看向一旁沉默不語的顧辭。
顧辭頷首,“都去。”
孟管事有些恍惚,是他年紀大了,還是他沒弄清王妃與孟家的關係?
孟管事這一恍惚,便到了開業的時辰,唐昭親自拉下紅綢,宋氏豆油坊五個大字熠熠生輝。
唐昭:“各位鄉親,各位父老,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抱著大缸回來的圍觀群眾:“好!”
“大家都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的基本,奈何西北窮苦,經濟不振,別說醋、茶這些調味品,就連最基本的油和鹽於大家而言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東西。”
“昭善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憑什麽江南的百姓能吃的油鹽,我西北的百姓就吃不起?”
“對啊,憑什麽?”
孟管事疑惑,“江南的百姓吃的起油鹽?”
顧辭輕瞥他一眼。
孟管事瞬間閉嘴。
“昭善雖生在洛陽長在洛陽,可眾所皆知,昭善的外祖家世代鎮守西北,昭善謹承外租之誌,願繼續護佑西北。”
“奈何昭善生為女兒身,不能提槍上馬,隻能在柴米油鹽的瑣事上下功夫,上天垂憐,助昭善研製出用黃豆製油的方子,昭善將其命名為豆油。”
“這豆油非肉榨製而成,沒有肉油的葷與香,但昭善在此向父老鄉親們保證,肉油具有的功效,這豆油也有!”
唐昭丟下一磅重彈,“而且,因豆油乃黃豆所製,價格遠比豆油便宜,一斤十文!”
有百姓驚地大喊:“十文?!”
“沒錯,十文,而且昭善在此保證,無論大家去我宋氏名下哪一家豆油坊購買豆油,都是十文一斤,且永不加價!”
永不加價!百姓們瞬間沸騰了。
那豈不是他們咬咬牙努力幹幾天活,就能讓家人吃上加油的飯菜?
有婦人恐自己聽錯了,追問道,“郡主娘娘,您說的是真的嗎?”
唐昭伸出右手,“我唐昭以昭善郡主的名義起誓,字字為真句句為實,若有半句謊話”
顧辭皺眉,怎能隨便起誓。
顧辭打斷,“若有半句假話,本將軍便戰死沙場。”
我去!唐昭猛地回頭目瞪口呆看著顧辭:兄弟,你瘋了?
那婦人連忙道,“將軍不必如此,小婦人隻是隨便問問,隨便問問。”
顧辭上前一步,與唐昭並列而站,“若將來宋氏豆油坊胡亂抬價,諸位盡可前往宣王府請宣王殿下與王妃做主。”
百姓們頓時如同吃了定心丸,連連追問,“郡主,什麽時候可以買油啊?”
唐昭側開身,“現在。”
百姓們一擁而上。
顧辭眼疾手快拉著唐昭退出十米遠。
唐昭拍拍心口,看著孟管事和夥計們淹沒在人群中,邊給百姓盛豆油邊扯著嗓子喊還有十六家豆油坊,唏噓不已。
不遠處,孟家的馬車上,孟淑兒狠狠將手裏的茶杯摜在地上。
孟大夫人也氣的胸口疼。
靜安寺一事讓她們母女受了孟老夫人好大一通苛責,連孟大老爺都破天荒冷落了她。
最後還是孟大夫人想出辦法,借著捐贈豆油的事挽回孟家的名聲。
為此,孟大夫人早就與慈康堂的主事打好招呼,就等著孟家將豆油送到就可以帶動輿論,到那時她們母女的名聲不僅不會有損,反而樂善好施的美名會傳遍西北。
可這一切,都叫唐昭毀地幹幹淨淨。
有宋氏的名頭在前,有永不加價的噱頭在後,今日西北的風光,盡集在唐昭一人身上!
喜歡我靠種田經商養活三軍請大家收藏:()我靠種田經商養活三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