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泰始舊事
字數:3350 加入書籤
““無須多禮,小友快起”
陳逸軒將陳牧虛扶起來歎息道:“剛才跟你所說並非虛言”
“老朽進京之後聽說了你的一些事,忠孝仁義的好後生啊”
“可惜就是這性子,不好!”
“須知朝廷有朝廷的規矩,過剛易折,還是和光同塵才能走的長遠”
沒等陳牧想好說辭,屋外就傳來一聲斷喝。
“老匹夫住口,收起你那套歪理,別教壞了孩子”
嚴剛邁開大步跨門而入,一臉的金剛怒目!
“忠義,別聽這老匹夫的,他就是研究王學研究傻了,根本沒得陽明先生三分真意,就敢好為人師”
陳逸軒手捋須髯,嗤笑不已
“昔年手下敗將,怎麽今日想和老朽辯一辯不成?”
“你中毒太深,老夫是無力拯救,不過忠義這孩子可不能讓你耽誤了”
“耽誤?那是為官之道!”
“老夫數年就明白的道理,你為官數十年卻依舊看不明白,可惜可惜呀”
陳牧躬身聽著,一句不敢插話。
內心裏他十分認同陳逸軒的觀點
可這話能信不能說!
有些話要依言照辦,有些話說說而已,有些話連說的都不行。
倆老頭拌了半天嘴,依舊如數十年一般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時才猛然想起,還有個陳牧在那站著呢。
“忠義無需多禮,坐吧”
陳牧連忙去將拜禮送上
“伯父出獄侄兒還沒來過,屬實失禮”
看老嚴頭麵色一沉,便連忙開口解釋
“知道您老清廉,這是從山東老家帶來的一些東西,權且代表侄兒一份心意”
老嚴頭這才轉嗔為喜,揮揮手算是將賀禮收下。
“這次東西就算了,不過下不為例”
“是,都聽伯父的”
國人除非密談,否則一般談著談著就容易談到酒桌上去。
這幾位自然也不例外。
兩老一少就著四個小菜,喝著燒酒
從海南風物談到遼東情勢
從市井趣聞最後還是無可避免的繞到了廟堂之上。
嚴剛一口酒下肚,惋惜不已
“你這一身才學,埋沒荒野可惜了,要是當年不辭官,也許都沒老太師的事了”
當年老太師是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而他陳逸軒是吏部右侍郎,再加上和泰始皇帝的關係,彎道超車並非難事。
陳逸軒今日見了陳牧,也想起了自己意氣風發的青年時期,不由得多飲了幾杯。
已經有了幾分醉意,聞言搖了搖頭長歎一聲。
“趙昇真國士也,堪稱大明朝的縫補匠,哪怕老夫在朝,後來的那種情勢也遠不如他”
陳牧早就對這老頭滿是好奇,借此機會插言道:“先生當年為何要執意辭官寄情山水,難道是出了何事讓您老心灰意冷不成?”
“誒!”
陳逸軒滿飲了一杯,伸手拍了拍陳牧肩頭。
“忠義呀,當年老夫和你一樣,也上書新帝言政”
“陛下初等大寶,也正是大展宏圖之時,招老夫入宮長談三日不休”
“那料想僅僅兩年多的光景,陛下就像變了個人似得,不光誌氣全無,一心沉迷酒色,連政事都不管了”
“老夫苦勸多時,陛下卻越來越.......”
說到這裏老頭眼中已經有淚光閃動。
壯誌未酬已過數十年,如今想來依舊肝腸寸斷!
嚴剛聞言,也不住歎息不已
“那時老夫還未入仕,不過也曾聽聞泰始陛下登基之時的豪言壯語,不曾想後來卻是那樣結局”
“若非老太師這些年縫縫補補,恐怕我大明朝,嗬嗬”
話題起的太過沉重,三人陡然也失去了繼續飲宴的興趣,陳牧見此也告辭離去。
安頓好陳逸軒,嚴剛信手打開陳牧的賀禮。
裏麵分別是曆城核桃,濟南金杏,龍山小米,章丘稻米
俱是山東名產。
貴重的確不貴,卻是真的一番心意。
“好孩子有心了!”
嚴剛這讚聲剛落,猛然就瞥見下麵仿佛還押著什麽。
立刻眉頭一皺將其取出,竟是一封短信。
“嚴伯父鈞鑒:忠義知伯父為官清廉,從不收財物,可知伯父清苦侄兒如何能夠坐視,此乃朝廷發放的省親銀,侄兒節省出來為伯父添些薪柴,望伯父勿怪。”
“胡鬧!”
嚴剛托著那紋銀百兩的銀票,不由得眼眶已有些濕潤。
“傻孩子啊”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