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小賺一筆

字數:5303   加入書籤

A+A-


    他和公門打了一輩子交道,深知這些官兒的稟性。
    這種案子如果查出主謀還好,如果查不出來,他這個大戶將正合適頂雷。
    破家的縣令,又豈是說說而已呀。
    此刻他無比希望堂上的縣尊,真如百姓傳聞一般是個青天大老爺。
    否則他們程家數代積攢下的家業,將灰飛煙滅!
    程淮遠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一般
    “冤枉,草民冤枉”
    “就是給草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私自鑄錢呀”
    “這一定是有人贖買當物之時還來的,縣尊您將我家掌櫃叫來一問便知”
    陳牧緩緩點頭,算是認可了他的說法,吩咐一聲讓人去帶程記掌櫃。
    今日有個捕快順手從程記拿回一貫銅錢,分潤的時候被韓捕頭發現了此事。
    立刻派人去程家當鋪把所有銅錢都取了回來。
    仔細一核對,私錢共計四十二貫。
    韓捕頭知道事關重大,立刻稟報了陳牧。
    這才把程淮遠又給提了出來。
    其實陳牧也不相信這事是程大戶做的,原因很簡單。
    本縣的幾個大戶,除了薛皇商以及寧家外,都是傳統的地主。
    這類人靠的是細水長流而不是天降橫財。
    根本沒有私造銅錢的理由。
    然而這些私錢讓他想起了吳德昭說過的話。
    本縣今年突然猖獗的礦匪。
    如果這些銅錢與礦匪有關,那恐怕礦匪的背後,另有高人呐。
    程記的掌櫃名程立,是程淮遠一個出五福的本家。
    此人還真是個人才。
    聽完這事後略一思索便想起了這些銅錢的來曆。
    “稟縣尊,這些銅錢是一名行商的”
    “此人之前在當鋪內典當了一個前元的花瓶,作價三十兩,期限半年,贖價四十兩”
    “上月中旬來贖買之時便拿了這些銅錢,因為是銅錢,便多了些費用”
    “一共收了四十二貫銅錢”
    陳牧揉了揉眉心,這是他最不想聽見的結果。
    當年陳父做的就是這行,他太了解了。
    這些人走南闖北,很難在一個地方多停留。
    說不得此刻這行商早就出了山西了。
    當然更可能的是,所謂的行商本就是個幌子!
    明知希望不大,陳牧還是開口詢問關於這行商的情況。
    沒想到這個程立給了他一個大驚喜。
    “稟縣尊,此人被稱為魏六,是名往來多年的茶商”
    “專門從福建販茶運往張家口,歸途會在靜樂再采買些”
    “基本半年就會來靜樂一次,有時銀錢不湊手時便會拆借一二”
    “是以草民對其很是了解”
    陳牧連忙追問:“你可知此人具體姓甚名誰,家住哪裏?”
    程立這次搖了搖頭,兩人隻是有些生意往來,並無深交。
    這時唐師爺開口提醒道:“縣尊,此人即是返途,那往來南北的行商都會在臨清或者徐州登船最後在杭州下船”
    “何不上報知府衙門,請其移文山東和浙江,沿途調查此人?”
    陳牧頗為認同這方案,立刻將此事托付給了鄭三槐
    “鄭典史,你帶這位程掌櫃找畫工將那行商形貌畫出來”
    “這私錢恐怕不止靜樂一地,還請你去一趟知府衙門向府尊稟明此事”
    鄭三槐心中苦笑,這縣尊是把典史當縣丞用了,去太原這差事也輪到他了。
    “是,下官領命”
    其實按理講,這種事需要陳牧自己去太原的。
    別說典史,就是縣丞去都有些不夠分量。
    然而他現在哪有這個心思,後宅都起火了!
    私錢這事對他來說,可大可小。
    往大了說,沒準能通過它扯出誰來。
    本朝與之前朝代不同,本朝的銅錢製作手段一直極為高超。
    再加上國朝多年不懈打擊,這個事普通百姓甚至大戶根本做不了。
    背後隱隱然便站著那三位或者某位山西高官的影子。
    往小了說,這就是個地方性的懸案。
    每年類似的案子多了,國朝的破案率
    嗬嗬。
    陳牧將目光看向堂下跪著的程家主仆
    “此案並未完結,你們二人隨時等候傳喚”
    “在此期間,不可離開縣城一步”
    “否則按逃匿論處”
    “退堂”
    陳牧拍響驚堂木,退堂後來到後堂。
    唐先生立刻奉上賬冊,陳牧掃了一下便不由得輕笑道:“這些大戶,真舍得花錢呐”
    “東翁牧民有方,寬仁治下,實乃國朝官員楷模也”
    通過這一個案子,陳牧罰銀兩萬零一百五十兩。
    大頭不是那六十三副甲胄,而是幾位老爺“主動”出的贖罪錢!
    總共一萬七千兩。
    也就是說,衙役們累死累活弄的三千一百五十兩,還不如陳牧動動嘴皮子弄來的零頭。
    官兒呀!
    唐先生此時湊了過來低聲道:“東翁,幾家大戶雖然廣有田產,可如果突然拿這麽銀子,恐怕短時間未必能湊的出來”
    “要不要幫一把?”
    這老頭更黑,這是打上人家家產的主意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朝的地主家裏都不缺糧食,但是銀錢一般並不存下多少,很多都是日常夠用即可。
    很簡單,一旦有了亂子,銀子就不是錢了。
    糧食卻永遠都是硬通貨。
    靜樂縣的幾個大戶,除了薛家寧家外,普遍身家在兩萬至五萬兩之間。
    這其中田地,土地占比最大。
    如今一次性要拿出幾千兩,每家大戶都要出血一番。
    而在這個時候,陳牧出錢將一些田地收過來,那瞬間就會成為靜樂縣的一個大戶!
    國人對土地的執念,哪怕唐先生這麽精明的人,也不能免俗。
    可陳牧不這麽想,他的世界可不在靜樂!
    “本官為官一任,當造福一方,豈可與民爭利”
    “大戶們銀錢不湊手,自然會找人接洽,譬如薛家就很合適,薛皇商說起來也是陛下的人,交給他家學生也放心”
    唐先生麵色一滯,他想過陳牧愛惜羽毛會拒絕。
    但是沒想到會想到把這個事推給薛家。
    難道這位忘了是怎麽出京的了?
    陳牧見唐先生那麵色,便知他心中想法,笑了笑給出了解釋。
    “先生,雖然學生惡了太後娘娘才被逐出京城,可無論薛家還是學生,對陛下都是忠心耿耿”
    “在山西這地麵上,學生與薛家就是天然的盟友,豈能再起齷齪”
    “東翁高見,老夫不如也”
    唐先生對陳牧這個說辭,可謂半信半疑。
    按理講此話絕對正確,這也是他心中所想。
    然而以他對陳牧的了解,這小子手狠心黑又睚眥必報,能這麽好心?
    不是想挖坑給薛家跳吧?
    想到這裏,唐先生不由得替薛家默哀一番。
    被這狗玩意盯上,不死也脫層皮。
    誒,太後呀太後,沒事你惹他幹什麽!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