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佑
字數:4389 加入書籤
下遊決口並未給上遊的靜樂帶來安全。
反而因為水流速度陡然加快,造成了更大的衝擊。
九月二十五,也就是陽曲縣決堤第三日
靜樂縣大堤決口了。
不幸中的大幸是陳牧修堤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汾河穿靜樂而過,將靜樂縣分為南北兩部分。
此次決口在南岸,並未衝擊靜樂縣城。
自然也使的災民比預想中的要少了很多。
陳牧立刻將手下人都派出了出去,救災的救災,救人的救人。
他本人更是第一時間趕赴救災一線,親手熬了第一鍋米粥分給災民。
真正的插筷不倒的救災粥。
望著跪在泥水之中黑壓壓的百姓,陳牧將手中鐵勺高舉,做出一個縣官的承諾。
“本官已經調集了足夠的錢糧,足可保證每一位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洪災過後官府會第一時間幫你們修蓋房屋,絕不讓一個百姓凍餓而死”
老百姓哪見過這官,當即一片哭聲。
陳青天算是從此徹底印在了靜樂百姓心頭。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陳牧享受這百姓愛戴之時,有衙役小跑過來稟報。
“縣尊,知府衙門來人了”
陳牧眉頭一皺,立刻低聲問道:“可知何事?”
“好像是要調糧”
太原城被淹的事他已經知曉,如今調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這要是換成一般縣令,支援府城責無旁貸之事
可惜陳牧不是普通縣令,根本不會把糧食運過去。
開玩笑靜樂也遭了災,現存的糧食也就將夠百姓度過這個荒年,怎麽可能送去太原。
要是因糧食不足激起民變,那才是大事。
然而不運總要找個由頭不是,他一個縣令能直接拒絕府衙命令?
陳牧掃了眼黑壓壓的災民,立刻福至心靈道:“你去把人請到這來”
衙役微微一愣:“這?”
“對,就這”
衙役不敢怠慢立刻小跑著將人領來,陳牧一看來人竟還是個官。
太原同知王文林。
倆人見麵簡單行了個禮,王文林說出此番來意。
“陳縣令,本官這次來是調糧的,太原遭了災,知府命你即刻押運兩萬石到太原”
陳牧心中冷笑,狗知府沒安好心呐。
靜樂縣稅負中除了銀錢外,每年夏糧秋糧共收大約六萬石。
此刻縣中秋糧還在,也就三萬石左右。
按規要留一萬石用作應急糧。
故此知府調兩萬石到太原,國法上沒有一點問題。
然而靜樂這次受災百姓一萬五千人,一直到明年夏收共需兩萬七千石糧食,才能保證不餓死人。
其中相差的一萬七千石糧食,就是他的催命符。
“什麽,調糧食,還兩萬石?”
陳牧的驚呼聲立刻引起了百姓的注意,紛紛下意識的便圍了過來。
這正是陳牧想要的結果,當即抬手一掃周圍的百姓,痛心疾首道:“王同知,本縣也遭了災,這要是調走了糧食,百姓非餓死不可啊”
王文林也很為難,可來時知府下了死命令,他也沒辦法。
“陳縣令,保太原要緊,等過了這次難關,府衙自然會調糧食救災的”
他這話要是私下說,一點毛病沒有。
畢竟靜樂的存糧你一時半會也吃不完,救災如救火,先行調撥也是應有之意。
可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當著災民的麵如此說話。
在場的災民紛紛臉色大變,求助似得看向他們的陳青天。
陳牧也沒讓他們失望,當即眼含熱淚苦苦哀求:“王大人,百姓如今正嗷嗷待哺,如何能將口糧在分出去,那不是讓百姓餓死嘛”
“想必大人來時,知府大人並不知靜樂災情,還請大人稟明李知府,全我百姓性命啊”
說著話陳牧撩袍就給王文林跪了下去,連連哭求。
“請大人您全我百姓性命啊”
“誒呀陳縣令不可,不可啊”
王文林趕緊雙手攙扶陳牧,不想這邊陳牧還沒起來,那邊數百災民也通通跪了下去。
“求大人給條活路吧”
“大人不能啊,沒糧食就等死了”
“大人開恩呐”
王文林頭上冷汗直冒,心知這糧食今日肯定調不走了。
數百災民不可怕,可怕的是這背後的民意。
民意洶湧至此,哪個官兒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今日他若執意調糧激起民變,明天巡撫就會請王命旗牌殺他平息眾怒。
王文林想到這裏立刻就坡下驢,強拉起陳牧道:“陳縣令所言極是,知府大人的確不知靜樂有也決了口,本官這就回去重新請命”
“多謝大人”
王文林安撫了陳牧,又高聲對百姓喊道:“鄉親們放心,值此天災之時,官府不會不管你們的....”
他不是陳牧,老百姓可不聽他叨叨,人群中立刻有人高呼
“不能運糧”
“不能運糧”
“不能運糧”
刁民呐!
王文林被嗆的臉紅脖子粗,隻能無奈的重複道:“放心,放心吧”
眼見調糧無果,王同知立刻選擇回太原。
“這難題交給大老爺吧,我一個同知管不了嘍”
知府李繼芳得知這個消息,好懸沒當場氣炸。
準備了多時的大招出了差錯,他治下的陽曲先決了堤,哪怕靜樂後來決堤他也再無尋釁的借口。
急中生智又想了一計妙招,更沒想到的是就這樣又給化解了。
那位要說知府再次征調不就好了?
其實不然呐,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對風評看的極重。
有了民意墊底,哪怕草包都能做出強項令的事。
更別說陳牧了。
要是他敢繼續征調,陳牧就敢直接抗命。
到時候他這個知府,還真未必能全身而退。
李繼芳心中悲憤,不由得仰天長歎:“難道這狗賊真有天佑不成!”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