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剿匪

字數:4615   加入書籤

A+A-


    十一月初三,朝廷的任命到了。
    振武衛指揮同知揚仝晉振武衛指揮使,原指揮使劉光祚因瀆職被免職歸家。
    兵部在景運帝的授意下,非但對整個振武衛軍官進行了大換血,更調了外省衛所精銳補充振武衛,
    這其中就有一位陳牧的老熟人,昔日德州衛千戶所的千戶鄭屠。
    如今人家升官了,是為振武衛指揮僉事兼振武右衛千戶,堂堂的正四品五官
    經過大換血後的振武衛兵甲充足,人員齊整,預期戰力直逼巔峰之時。
    對此楊仝欣喜萬分,然而陳牧卻滿眼憂慮,忍不住給他潑冷水。
    “楊兄,據行商來報,今年的大雪非但山西一地,蒙古草原更是早已雪深二尺。”
    “曆年隻要遭遇白災,蒙古必然入寇,今年恐怕也不例外”
    “振武衛如今都是各地精華不假,可也正因為如此,在兵力調動以及互相配合上必然難以產生合力。”
    “若一旦蒙古入寇怎生得了,小弟以為還是要盡快將衛所官兵拉出來,通過實戰整合的好。”
    麵對陳牧潑過來的冷水,楊仝和鄭屠對視一眼,默契的露出一抹笑意。
    “忠義此言正合我意,實不相瞞此次我們二人前來,就是找你商量這個事的”
    陳牧心中一動:莫非都想到一塊去了?
    欣喜之下陳牧也想玩個花活,學著當初唐師爺的模樣拿過三張紙。
    “不若我們三人各寫一策,如何?”
    兩人見狀立刻表示同意,紛紛提筆書寫幾個大字。
    片刻後三人一起將宣紙展開,望著那相同的文字。
    三人放聲大笑,說不盡的快意
    “剿匪!”
    匪是什麽匪?
    靜樂周邊的礦匪!
    大家都是明白人,全國的衛所糜爛的不止一個振武衛一個,為何朝廷對振武衛如此重視。
    都在振武衛的特殊任務上。
    這支精兵的作用不是對外,而是對內。
    主要防範的就是三王作亂!
    是的三王,不僅僅是二王。
    那位一直好好先生的德王,皇帝也從未真正放鬆過警惕。
    如今得益於陳牧給皇帝的奏書,雖然因沒有證據以及吉慶二王竭力否認,此事不了了之。
    可此事也暴露於人前,有沒有證據是一回事,事實如何心裏都明白。
    礦匪背後是二王,振武衛重組為的就是此事,那剿匪也就順理成章。
    三人意見一致,自然要商量一番。
    結果三人意見不一,分歧就在先剿誰上。
    揚仝對新生振武衛有著充分信心,直言兵分四路一起剿滅之。
    而後便被鄭屠給反駁了。
    鄭屠剿過匪,深知各種難點,從軍事角度上考量,要先剿劉小刀
    因為四股大勢力中,劉小刀勢力最弱,剛好拿來練兵,而後徐徐圖之。
    對這方案陳牧自然不能同意,餘合就在劉小刀那,要是讓剿了,那不就吹燈拔蠟了。
    他還指望通過剿匪,讓餘合更進一步呢!
    “兄長此言差矣,太宗朝昔年之所以引發燕王之亂,問題就出在這先弱後強的戰術上”
    “若先剿劉小刀,其他三股匪徒難免為了自保,要麽聚合起來一起對抗官府,要麽躲入深山老林之中,那剿匪可就曠日持久了”
    “而先滅賽閻羅這股最大礦匪,其他匪徒必然驚慌狼狽奔逃,到時或可招撫或可利誘,便都在官府拿捏了。”
    三人你來我往各抒己見,揚仝的想法自然首先便被陳牧和鄭屠聯手推翻,氣的一旁直哼哼。
    鄭屠和陳牧二人則繼續爭執不下,真實原因很簡單。
    振武衛如今內部初定,正是分話語權的時候。
    按理來說如今振武衛沒有同知,指揮僉事也僅有一名,鄭屠應該是目前板上釘釘的二號人物。
    可振武衛有個陳牧這麽個“掛銜”的鎮撫。
    雖然他從未去過振武衛,可無論背景還是職務,都極為敏感。
    這事兒就玄妙了起來。
    最後陳牧直接搬出了自己的新職務,成功壓製了鄭屠。
    “鄭大哥,小弟現在總覽靜樂周邊數縣鐵冶事務,礦匪自然也在其中,此事就按我說的辦的”
    揚仝此刻也出來打圓場,敲定了先打劉小刀並安撫鄭屠道:“這次剿匪重任,還是要你去我才放心呐”
    這是打個巴掌給個甜棗,畢竟官兵剿匪唾手可得的功勞嘛。
    可對這個安撫,鄭屠根本不願接受,連連擺手道:“誰的提議誰去,本官沒那個能力”
    陳牧哪是那種受屈的人,立刻懟了回去
    “也好,那這次就小弟去吧,正好也去見見衛所同僚”
    鄭屠臉色一黑,當即起身就往外走,
    “下官先回去駐地了,你們談吧”
    揚仝連連勸說,還抬眼示意陳牧也勸勸,哪裏想到陳牧白眼一翻根本沒搭理。
    鄭屠氣的袖子一甩,徑直就出了後堂。
    “誒呀忠義,鄭僉事是個性子急,你怎麽也是?”
    “都是同僚何必弄成這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邊鄭屠氣呼呼的出了後堂便跟著張三偷偷擺擺手,張三立刻會意相送。
    到了僻靜處鄭屠從袖口掏出兩錠金元寶悄悄塞了過來,低聲道:“跟你家老爺說一聲,老鄭也是身不由己呀”
    張三不動聲色的即將元寶收進袖口,身不動頭不搖,跟沒聽見似得。
    鄭屠對此大為滿意,心中連連稱讚:你看人家調教出這下人,就是懂事。
    陳牧和楊仝又談了一會,將人送走後,張三便悄悄而來。
    “大人,這是鄭千戶送您的,並有話道:他身不由己”
    陳牧掂了掂手上的兩錠金子,不由得心中感慨不已。
    當初他送了二十兩金子換的柳鶯兒,如今這二十兩金子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換的不過是一個解釋機會罷了,果然世事無常呐。
    “要不怎麽說還是得當官兒呀,小爺要是沒往上爬,這金子恐怕下輩子也回不來嘍”
    至於鄭屠所說的身不由己,陳牧也早就心裏明鏡似得。
    自己和鄭屠有過交往,這事根本不難查,揚仝對此肯定心中有些不安。
    手下人要是團結在一起,領導也就可有可無了。
    想屁股下這把椅子坐得穩,手下就不能太過團結,總要有些競爭才好。
    內閣的椅子從來不滿,他這縣丞的位子也一直空懸。
    從金鑾殿上的景運帝,到靜樂縣的他陳牧,無一不是如此。
    揚仝又怎能例外?
    “隻是楊兄你這命呦,鄭屠和本官,是你能拿捏的麽?”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