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又升了!
字數:4971 加入書籤
皇帝這個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識人和用人,事實上根本無需親力親為。
靜樂大捷一掃朝廷多日陰霾,更是將皇帝本人的威望整整拔高了一節。
景運帝座回龍椅,視線緩緩掃過眾臣,臉色再次肅然起來。
“靜樂有此大捷,朕自無須親征,然太原陷落,布政使韓晃帶餘部退往平陽府,巡撫鄭國泰殉國,其餘官員也死傷慘重,山西情勢依舊危如累卵”
“陳牧奏請朝廷速發大軍平叛,擇重臣赴山西主持大局,抵禦蒙古徹底平定叛亂,眾卿可有合適人選?”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再次陷入短暫的沉默,眾臣紛紛低頭思索,無人敢輕易開口。
片刻之後,東閣大學士溫玉汝率先出班奏道:“陛下,山西局勢錯綜複雜,非智勇雙全之人不能勝任。兵部左侍郎趙青曾任巡邊禦史多年,又曆任兵部要職,可當此重任”
趙青微微一愣,立刻會意出列道:“啟稟陛下,臣願往”
“不可”
還沒等景運帝開口,文華殿大學士錢桐便開口道:“趙侍郎雖曾在山西任職,可畢竟離開多年,如今局勢非對山西了如指掌者不可,臣舉薦宣府總兵張之極,其戍邊多年,久經戰陣,麾下更有精銳之師,最難得的身上此刻就在趕往山西支援途中,可當此重任”
錢桐話音剛落,立刻有人附和。
有讚同的,自然就有反對的。
工部尚書邱原就認為張之極手下精銳已在之前被調往遼東,此時並無太多可用之兵,恐難以擔當大任。
一時間群臣各抒己見,爭論不休,相持不下,甚至還有聲音推薦山西鎮總兵秦齊以及五軍都督府中人的。
這與上次推薦人選之時,可謂天差地別。
無他,吉王叛軍已被打殘,蒙古大軍隻是劫掠,擊敗很難但逼退很容易。
總而言之上次是頂雷,這次是摘桃,自然都希望自己這方麵的人去。
至於鄭國泰臨終委以重任的布政使韓昊,被所有人無視了。
朝堂裏沒有人,你根本連被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景運帝微微頷首,目光在眾臣身上掃過,將眾臣的表態落入眼底,最終目光還是落在李承宗身上,笑道:“閣老以為如何?”
李承宗連忙躬身道:“陛下,眾臣所言皆有道理,趙侍郎和張總兵各有長短,臣一時也難以抉擇,若能兩相補救就在合適不過了”
景運帝聞言微微點頭,似乎對李承宗的回答還算滿意。他目光穿過人群,最終落在一言不發的蘇曇身上,道:“蘇侍郎可有人選推薦?”
景運帝連問倆人,一個是陳牧是朝堂上的老師,一位是陳牧的嶽父老泰山,其意不言自明。
兩位剛剛還互相爭鋒的大學士,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內心都是歎息不已。
怎麽他們手下就沒有個陳牧呢!
是親三分近,何況翁婿之間。
蘇曇哪怕覺得陳牧升的太快不是好事,可這機會在眼前,自然也希望陳牧能拿下這個差事。
可陳牧的官銜太低,怎麽能合情合理的提出來,還讓朝臣們毫無異議,這讓他犯難了。
然而李承宗的話卻點醒了蘇曇,見皇帝問話立刻出班回奏道:“啟稟陛下,臣保舉一人,可擔此重任”
“誰?”
“原大同總兵官郭桓”
景運帝微微皺眉,遲疑道:“郭桓能力倒是足夠,如今也在靜樂立了功,可其乃是罪臣,父皇昔日曾言永不敘用.....”
“陛下....咳咳..無須顧慮此事”
皇帝的意思誰都看得清楚,一直不曾說話的次輔周青從錦墩上站起,這時開口給台階。
這個台階也隻能他給,洪德十七年時的閣臣,如今就他一位了。
“郭桓昔年被貶非戰之罪,乃是被當年軍中貪腐一案所累,先帝恨其不查怒而貶之,也確實說出過永不敘用之語,後來最終未將此語寫入詔書,為的就是將此等虎將留給陛下”
“如今郭桓以白身再立軍功,可謂先帝在天之靈庇佑也”
“啊,竟有如此內情!”
周青這孱弱的體格一口氣說了這麽多,站那就開始拔氣了,景運帝忙讓吳錦攙扶住老頭,虛心求教道:“您老快座,快座,可郭桓畢竟曾為罪臣,貿然提為主將恐惹來非議,閣老可有對策?”
皇帝不厚道呀,這是就在一隻羊上要薅出個毛毯。
周青也不負所望,給出了意料之中的答案。
“陛下,如果老臣沒記錯,那陳牧....咳咳..現官是從五品京官?”
“不錯,前些時日剛加的兵部職方司郎中,還兼著戶部員外郎和振武衛鎮撫。”
周青幹咳幾聲,歎道:“陳牧真是個人才,當前戰事緊急,用人自當不拘一格”
“陳牧曾為翰林院修撰,鴻臚寺少卿,今次又立下大功,可按昔年新建伯王陽明故事,按太宗所定之戰時條例,特簡暫授督察院右僉都禦史銜巡撫山西讚理軍務,節製三司及宣府大同各鎮兵馬,總督各省援兵,統帥平叛事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郭桓曾為罪臣,今次立功可贖前罪,當起複為大同副總兵,協助陳牧禦敵”
景運帝認真傾聽後緩緩點頭,道:“眾卿可有異議?”
怎麽可能沒有異議,不過這時候誰能說出來?
哪個看不出來,周閣老不過就是個嘴替罷了。
“周閣老所言極是,臣等無異議”
“好,那就依周閣老之策行事。”
景運帝當即拍板,隨後看向李承宗道:“李閣老,此事就交由內閣去辦吧。”
“臣遵旨。”
就在塵埃落定之際,嚴剛左思右想還是邁步而出,躬身奏稟:“啟稟陛下,臣有本啟奏”
景運帝忍不住眉頭一皺,心道:這老頭又想做什麽?
“嚴卿對此有異議?”
嚴剛搖了搖頭,繼續奏道:“周閣老之策合情合理,極為周全,臣無異議”
“嗯?”
“啟稟陛下,陳牧如今手上有俘虜十餘萬,加上各地援兵總兵力將會超過二十萬。幾有傾國之力”
“其父母早逝又無家眷在京,為朝廷計,臣啟陛下派出內侍赴山西監軍”
嚴剛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不少官員麵露驚異之色,他們不驚訝於派監軍,此乃國朝常規。
而是這話由嚴剛提出來,才顯得極為另類。
朝堂上誰不知道倆人的關係,如今嚴剛此話何意?
提前撇清幹係,還是有別的意思?
景運帝同樣不解,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地盯著嚴剛:“嚴卿此言何意?莫非是信不過陳牧?”
嚴剛伏地叩首,語氣堅定:“陛下明鑒,陳牧之忠心可鑒日月,臣絕非信不過他。隻是此戰關係重大,兵力眾多,若無陛下親信之人監軍,臣恐日久生變,於國不利。”
景運帝沉默片刻,目光在眾臣間流轉,就在這時蘇曇也出班道:“啟稟陛下,嚴剛所言極是,臣附議”
大殿之上,氣氛一時變得極為微妙。
陳牧的恩公和嶽丈共同請旨派監軍,這讓很多大臣一時之間都想不明白。
景運帝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孟子曰: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為腹心”
“陳牧與朕,堪比武侯,朕絕不信他會負朕。”
“不過既然諸臣有疑,為安天下人心,這監軍便按製委派吧,吳錦,可有合適人選?”
吳錦還在琢磨為何這倆人會如此,聞言不由得一愣,不過到底跟了景運帝多年,轉瞬之間便猜到了用意,並給出一個合適人選。
“啟稟陛下,李和可當此重任”
景運帝嘴角掛起一絲弧度,立刻點頭應允。
“你去傳旨告訴李和,他這次監軍隻帶耳朵和眼睛,不可參與任何軍事調動以及官員任命,若發生前唐相州舊事,朕決不輕饒”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