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穩步發展

字數:4023   加入書籤

A+A-


    第615章 穩步發展
    事實證明,項謹有些多慮了。
    在項小滿決定去找何文俊的那一刻,他就已經有了「大局為重」的想法,他所糾結的,隻是不知該如何麵對這位何大哥,如何麵對自己當初做下的許諾。
    好在何文俊不是個糊塗人,他的境界已經在前往柳溪村、進駐岷洮、取下冀北三郡後,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
    有效溝通,永遠是解開心結的最好良藥,二人達成了共識,調查孩童被殘害的問題,也就在三年後的這一個夜晚,再一次被暫時擱置,當下要解決的,就是派人前往各地,好好接收和安置他們。
    當然,這件事最後還是落在了何文俊這位後勤一把手的肩上。
    與夫妻倆閑聊了一會兒,項小滿也就不再叨擾,告辭回了主院。
    項謹已經睡下,書房卻還亮著燈,項小滿走到窗邊,聽著裏麵不時傳來張峰的埋怨,幸災樂禍的笑了幾聲,便也回屋休息去了。
    翌日,依舊風和日麗,似乎昨天什麽也沒發生一樣。項謹不主動問,項小滿也不說,師徒倆心照不宣,一切如常。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四月初,天氣回暖,土壤墒情允許,冀北百姓終於開始了春耕,項小滿的注意力,也隨著田野上的繁忙,逐漸從那些殘缺的孩童身上,轉移到了義軍的日常事務上。
    他很清楚,穩定的大後方與強有力的軍事實力,是日後解決那些更深層次問題的基本保障。
    春耕由何文俊及其手下幕僚負責,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各地的募兵事宜,在總兵力達到驚人的二十萬時,被項謹下令叫停。
    理由很簡單,賀氏商行累積了十數年的財富,甚至加上北涼曆代皇帝積攢的寶藏,在不斷募兵、打造各類軍械、完善三郡城防等一係列舉措中,已經消耗了近七成。
    冀北百姓近兩百萬,以當下義軍的兵力,已經算是十中取一,基本上各家都有壯勞力成了行伍中人,再繼續招募,不僅會影響春耕進度,軍隊日後的供養,也會成為很大的負擔。
    在師徒倆的共同決策下,義軍的重心從兵力擴張,迅速轉向了戰力提升,三郡的領兵將領與兵力布置,也重新進行了調整。
    定安城為三郡首要之地,駐兵四萬,全部為騎兵,是義軍的精銳力量,便於快速機動,應對突發情況,由赫連良平擔任主將,林如英為副將。
    興安城地處三郡中間,地理位置重要,地勢較為平坦,主要負責後勤糧草支援,駐兵一萬,由周蓮溪為主將,連恭明為副將。
    永安城東臨幽州,義軍雖與宇文崇澤結盟,卻也不是萬無一失,駐兵三萬,由鍾瑜為主將,聶桓為副將。
    岷洮地處最西端,是義軍的西大門,最易受到朝廷攻擊,駐兵三萬,由聶雲升為主將,褚青峰為副將。
    最後便是通往冀中的三處關隘,為防羅不辭突然來犯,緊鄰隘口的三地城池,仍由曹貞、蘇新覃、陳洵各領兩萬大軍駐守。
    除了上述十七萬兵力之外,其他各縣城、堡城、隘口分兵駐守三百到一千不等,主要用於維護城池治安。
    自調兵完畢之日起,燕朔開始巡視各地,統籌各將領的練兵事宜,提升大軍整體戰力。
    項小滿和張峰則入主將軍府,除了訓練那一萬重甲鐵騎外,開始著手處理日常軍務,當然,這一切都有項謹在幕後把關。
    冀北的發展在穩步推進,其他地方自然也沒閑著……
    邯城皇宮,永昌殿內。
    順天皇帝劉閔高坐殿上,臉色雖是平靜,眼中卻難掩疲憊。
    自方令舟舉旗造反到如今,各地戰事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年,總結下來就是四個字:一敗塗地。
    從最初的賈淼出兵抬雲關,到劉耿和馮鬆巍堅守顯州,從羅不辭進攻幽州,到武思惟血戰上陽關,再到盧公亮征討曲陽,直到最近的劉文康攻打岷洮,無一例外,全都大敗而回。
    在此期間,折了謝無赦、死了馮鬆巍、斬了盧公亮……丟失半數國土不說,整個王朝的六七十萬兵力折損近半,而這損失的三十萬兵力,不僅僅是各地府兵,還包含了近五萬黑甲軍。
    若說當今天下戰力最強的軍隊,羅不辭與武思惟手中的二十萬黑甲軍,絕對可以名列前茅。
    可盡管如此,當年讓北方群雄聞風喪膽的鐵血之師,如今卻像是斷了牙的老虎,叫得歡,死得慘。
    對此,劉閔似乎已經不知該說什麽,他環視朝臣,目光從各省宰相、六部官吏、以及剛剛還朝的劉文康臉上一一掃過,最後隻是淡淡地問了句:“諸位卿家,可有本要奏?”
    戶部尚書馬邕聞聲出列:“陛下,臣有本奏。”
    “說。”
    馬邕從懷裏掏出一本折子:“栗山郡、寧豐郡上表,言年前雪災,加上近日雨水過重,已有不少河道水位升高,眼下正值春耕,為防水患,二郡各請求下撥二十萬兩白銀重修堤壩,還請陛下聖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閔在心中暗忖,這兩地是武思惟對峙上陽關的後方,若是有失,後果不堪設想,當即準了馬邕的奏本。
    馬邕收好折子,卻沒有退下,接著又說:“陛下,去年的稅收,已於昨日清點完畢,隻是……”
    一聽到稅收,皇帝可就坐不住了,見馬邕神情不對,立即追問:“隻是什麽?”
    “隻是,比之往年,足足少了四成。”
    劉閔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具體一點。”
    馬邕連忙又掏出另一本折子,打開後念道:“順天十四年,我朝人口合計一百二十萬戶,約為六百五十萬人,共收得穀物約六百萬石,布帛約八十萬匹,白銀約一百二十萬兩。”
    劉閔微微蹙眉,心裏默默計算著這幾個數字,六百萬石穀物,乍一聽上去不算少,按著一個士兵平均一年消耗十二石來算,足可支撐五十萬大軍一年的消耗。
    可這賬,卻不能這麽算。
    官吏俸祿、軍餉和賑災等開支都要從這裏麵出,一分散下來,別說供養五十萬大軍一年,半年都支撐不了。
    眼下正值用兵,一旦國庫無糧可用,等待朝廷的,也就隻有各路叛軍打進京師了。
    “為何會……”劉閔心中一急,險些問出一個極為幼稚的問題。
    為什麽會少這麽多?原因再明顯不過。
    北豫、幽州、曲陽郡、漁陽郡、冀北三郡接連丟失,戰火連綿一整年,還有往年穩定時期的六成稅收,已經可以算得上奇跡了。
    他連忙緘口,沉吟良久,才緩緩吐出一口濁氣,沉聲道:“武思惟和羅不辭還在前線血戰,除去方才修河道的那四十萬兩,再調撥六十萬兩,分別送往二將軍中,至於糧草……就先各自運去一百萬石吧。”
    “臣遵旨。”
    馬邕退下,劉閔接著說:“諸位也聽到了,剛一開春,國庫便已告急,眼下各地局勢不容樂觀,朕有意加收賦稅,不知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喜歡大召榮耀請大家收藏:()大召榮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