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一品繡娘複仇記28

字數:3338   加入書籤

A+A-


    臨滄國的金鑾殿上,莊嚴肅穆,紅燭搖曳,香煙繚繞。臨滄國皇帝身著明黃龍袍,端坐在巍峨龍椅之上,冕旒晃動間,盡顯無上威嚴。兩側文武百官整齊排列,神色凝重,目光皆聚焦於殿門。
    隨著一聲“鳳羽國使臣覲見”的高呼,殿門緩緩敞開。楚離一襲素色長袍,雖未著華服,卻難掩其氣質卓然。他穩步踏入大殿,身後跟著鳳羽國的幾位使臣,人人麵色凝重。
    行至大殿中央,楚離撩袍跪地,身後眾人隨之叩拜,“鳳羽國使臣楚離,拜見臨滄國皇帝陛下,願陛下聖體安康,萬歲千秋。”聲音回蕩在空曠的大殿。
    皇帝目光如炬,凝視著楚離,開口道:“平身吧,聽聞此次鳳羽國派你來,身負要事?”
    楚離站起身,深吸一口氣,拱手道:“陛下,實不相瞞,如今鳳羽國深陷困境。碧藍國無端進犯,邊疆戰火紛飛,百姓苦不堪言。我鳳羽國兵力難支,懇請陛下念在兩國多年邦交情誼,借兵相助,擊退碧藍國。”
    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百官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麵露同情之色,也有人眉頭緊皺,麵露猶豫。
    皇帝並未立刻作答,而是審視著楚離:“借兵一事,茲事體大。你鳳羽國又能拿出什麽誠意?”
    楚離神情一凜,跪地沉聲道:“陛下,鳳羽國願以我為質子,留於臨滄國。隻要陛下出兵,我便長住於此,以示鳳羽國的決心與誠意。”
    此言一出,朝堂再次震動。皇帝沉默良久,目光在楚離身上打量,試圖探尋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此時,一位大臣出列,拱手道:“陛下,鳳羽國與我國向來交好,如今其有難,若不出手相助,恐寒了友邦之心。”
    緊接著,另一位大臣反駁:“陛下不可,借兵之事關乎國家安危,萬一戰事不利,恐累及我國。” 朝堂上兩種聲音激烈交鋒,爭論不休 。
    皇帝沉思片刻,目光再次落在楚離身上,緩緩開口:“此事容朕再議。你且先在館驛住下,靜候消息。”
    楚離再次跪地叩謝:“多謝陛下,楚離及鳳羽國上下,翹首以盼陛下的決定,望陛下早日援手。” 言罷,在侍從引領下,楚離與使臣團退下大殿,而朝堂上關於借兵的爭論,仍在繼續。
    臨滄國金碧輝煌的大殿內,氣氛凝重,仿若能擰出水來。臨滄國皇帝高坐龍椅,銳利目光緩緩掃過殿下整齊排列的文武百官,打破了令人壓抑的寂靜:“鳳羽國遭碧藍國進犯,請求我國借兵相助,還以皇子楚離為質子。諸位愛卿,對此事有何見解,不妨直言。”
    話音剛落,身形清瘦、身著一品朝服的丞相王崇率先出列,拱手行禮,神色憂慮:“陛下,老臣以為,借兵之舉不得不慎。雖說鳳羽國與我朝素有往來,情誼匪淺,但戰爭之事,瞬息萬變,勝負難料。一旦出兵,若戰事順利,自然能鞏固兩國邦交;可若戰局不利,我朝將士折損、錢糧耗費不說,還可能引火燒身,讓碧藍國將矛頭對準我朝,實在是得不償失。”
    武將出身的鎮遠大將軍李霄卻不以為然,他上前一步,身軀挺拔如鬆,聲若洪鍾:“陛下,臣有不同看法。鳳羽國如今危在旦夕,若我們袖手旁觀,不僅會寒了友邦之心,還會讓其他國家小覷我朝。況且,皇子楚離願為質子,足見鳳羽國誠意。此時出兵,不僅能彰顯我朝大國風範,還能在戰後收獲鳳羽國的深厚情誼與豐厚回報。再者,我朝兵強馬壯,將士們久經沙場,何懼碧藍國!隻要部署得當,定能凱旋而歸。”
    這時,戶部尚書林文遠憂心忡忡地站出來,眉頭緊皺:“陛下,大將軍所言雖有道理,但出兵打仗,耗費巨大。如今國庫雖有儲備,可若因這場戰事消耗殆盡,後續民生建設、水利修繕等諸多事務都將受到影響。百姓才是國家根基,若因戰事致使百姓負擔加重,引發民怨,恐生內亂。”
    禮部侍郎蘇錦則從外交層麵發表看法:“陛下,從長遠來看,幫助鳳羽國,能在諸國間樹立我朝正義友善的形象,提升威望。可一旦拒絕,其他國家或許會認為我朝冷漠自私,不利於日後外交。臣建議,可先與鳳羽國商討借兵細節,如出兵數量、糧草供應、戰後利益分配等,既能彰顯誠意,又能保障我朝利益。”
    大臣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觀點在大殿內激烈碰撞。皇帝靠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麵色沉靜,眼神深邃,心中反複權衡著利弊。
    在大臣們的激烈爭論中,兵部尚書包文夏穩步出列,身姿筆挺,朝皇帝拱手作揖,聲音洪亮且沉穩:“陛下,臣有一策,或許可解當下兩難之局。”
    皇帝聽聞,目光瞬間落在包文夏身上,眼中閃過一絲期待,抬手示意:“愛卿但說無妨。”
    包文夏微微頷首,有條不紊地說道:“鳳羽國既來求援,我朝若貿然拒絕,於情於理皆不妥。可直接借兵,風險又著實不小。依臣之見,可讓鳳羽國割讓兩座城池予我朝,以此作為交換兵力的條件。如此一來,我朝將士出征,不僅師出有名,且有實際利益可得。即便戰事有所波折,我朝也不至於毫無收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到此處,包文夏稍作停頓,目光掃過殿內諸位大臣,見眾人皆在凝神聆聽,便繼續道:“同時,保留楚離皇子作為質子。這不僅彰顯鳳羽國求和的誠意,更是一枚重要的‘定心石’。有楚離皇子在,鳳羽國必然會全力配合我朝出兵的各項事宜,戰後也不敢輕易違背約定。此計既能解鳳羽國燃眉之急,又能保障我朝的利益與安全,可謂兩全其美。”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陷入一片寂靜。眾人皆在思索包文夏計策的可行性。
    鎮遠大將軍李霄率先點頭讚同:“包尚書此計甚妙,既考量了我朝軍事援助的必要性,又兼顧了實際利益。有城池作為保障,將士們出征也更有底氣。”
    丞相王崇卻麵露憂色,皺眉道:“雖說此計看似周全,但強索城池,會不會讓鳳羽國心生怨恨?日後即便兩國攜手擊退碧藍國,恐怕也會埋下矛盾的種子。”
    包文夏微微一笑,從容回應:“丞相所言不無道理,但當下鳳羽國麵臨亡國之危,兩座城池與國家存亡相比,孰輕孰重,他們心中自會權衡。況且,我朝出兵相助,也是為鳳羽國解困,並非無理取鬧。隻要溝通得當,相信鳳羽國能夠理解。”
    皇帝坐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擊扶手,沉思良久後,緩緩開口:“包愛卿此計,確有可操作性。不過此事重大,還需再做商議。先派人去與鳳羽國使臣溝通,探探他們的口風,再做定奪。” 說罷,皇帝揮了揮手,示意眾人退下,這場關於借兵的激烈討論暫時落下帷幕,可朝堂之外,風雲仍在悄然湧動 。
    喜歡吸渣係統請大家收藏:()吸渣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