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六玄將軍

字數:7805   加入書籤

A+A-


    士頌最後還是同意了簡雍的“求和”。
    他讓簡雍回去告訴劉備諸葛亮,自己沒有打算扯旗幟“造反”,直接不認他們那個季漢王朝,但這事情,不會這麽算了。
    胡車兒還有那三千多楚軍將士,他是得要回來的,弘農郡他士頌也是要的。
    總領雍涼事的頭銜,他也招收不誤。
    但是,他派去迎接胡車兒等人的徐晃部側戎軍,就此駐紮在了函穀關外。
    這次,楚軍也沒有說要攻關,但就是在函穀關外,演練戰陣,修建攻城器械。
    是的,我就在你國家邊境線上,囤積重兵,隨時可以攻過來,但是表麵上,我宣布我和你是友好的,是和平的。
    另外,在弘農郡北麵,新豐港那一片地區,士頌直接遷移百姓,弄成了一片荒蕪之地。
    若是士頌真的能順利拿下弘農郡,還有河南尹,為了長安和洛陽的安定,他肯定是會在這裏布置軍隊,建立第一道防線的。
    但是現在嘛,士頌故意就把這一片地區給荒廢掉了,好像告訴曹魏,你們隨時可以從這裏登陸,進入黃河南麵。
    反正,士頌的防守一線,是在潼關。
    後麵,徐晃的部隊耀武揚威完了,等到實現了牽扯作用後,也會退回來。
    至於弘農郡內南麵,留下的本地世家,若是舍不得自家土地田產,那就留在這楚,漢,魏三家的邊界之地。
    但稍稍有些頭腦的人就知道,留在這裏,後麵必遭兵禍。
    北麵成為了荒地,東麵被徐晃部隊攔住,不能進入洛陽,他們唯一的選擇,便是西行,進入關中,在楚國的新法下生活。
    在關中開始推行新法的同時。
    士頌特地讓郝昭,率先從補充來的新兵營中,選了五千人作為基礎,再配關中本地招募的軍士,組建了一個約兩萬人的長安軍團,作為守護關中的基礎。
    後麵,簡雍又再次前來長安求見士頌,卻被告知,士頌已經帶著部隊返回了荊州。
    關中既定,戰事告一段落,他還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處理呢。
    軍隊方麵,他並沒有擴軍,而隻是將新兵訓練營中,能完成訓練,接受教育,信仰堅定的人選出來,補充到了參與這次北伐的部隊之中,恢複各部人馬約三萬人的編製。
    當然,為了防止軍隊中“山頭”林立,各部軍隊之中,武將和部隊,還是有些調整的。
    不過不是直接打散,也不是把某人的部隊調入其他的編製之中。
    而是通過組建軍團的方式,部隊隸屬的戰鬥序列不變,但真實作戰起來,卻在某個戰鬥軍團中出力。
    例如楚國遊擊將軍廖化,是長林軍後軍校尉,麾下五千人,在規製上來說是屬於長林軍的部隊,是霍峻的部下。
    但廖化和王平,現在正帶著部隊留在關中,督促戰俘,在黃河中遊選擇合適的位置,修建水軍軍寨。
    若是關中地區突發戰事,他們二人的部隊,則直接歸屬關中地區的最高將領,長安軍團的督都郝昭指揮。
    而為了組建兵團,讓有能力也有資曆的人,可以有一個合適的名頭和地位,士頌也是挖空了心思,把自家的官職進行改進。
    現在自己手上,能統兵作戰的幾個將軍,又有資曆,又有地方派係支持的人,自然是黃忠,徐晃,霍峻,甘寧四個,士頌直接讓他們擔任楚國的前後左右將軍。
    次一級的,有資曆且需要在局部範圍內,調動軍隊,安撫人心的四個武將,便是郝昭、蔡瑁、李嚴、泠苞。士頌也把征東、征南、征西、征北將軍的職位給他們了。
    其中郝昭主管關中兵團,李嚴負責的是漢中乃至於益州兵團,蔡瑁統帥了楚國水軍,隻有泠苞,算是自己給益州武將們的一個安慰。
    按道理,下麵一級,應該是平東平西等四將官職了,但士頌想來想去,有六個人都適合在這個級別,因為一方麵需要安撫軍中人心,一方麵還需要提拔人才,讓他們能有獨擋一麵的資格。
    於是,士頌弄了個所謂的“六玄”將軍,非要說這是楚國的特點,我自家的官職製度,沒有必要,非要和漢朝的製度一樣。
    說白了,無非也是多方勢力較勁之後,妥協的產物。
    考慮到後麵要對西北動手,而且還會有騎兵組建,士頌把自己手下的人一扒拉,最適合的人,便是陳到。
    年富力強,武藝也不差,熟悉騎兵,人品過硬。於是陳到得到了青龍將軍的官職,並在開始做騎兵軍團的準備。
    既然有考慮後麵的發展,自然不能忘記從前的付出。
    元從老臣之中,即便是斷了腿,但依舊要留在軍隊裏的鮑隆,得到了白虎將軍的官職,隻是他麾下的軍隊,已經從原來的騎步混合,改了全騎兵,後麵大概率會成為陳到的副將聽用。
    然後便是士頌未來的統帥,被自己寄以厚望的陸遜,被升職到了朱雀將軍。士頌在荊州,是新組建了荊州軍團的。
    他會留下黃忠,鎮守荊州,去和對麵的關羽打對台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陸遜,徐庶、馬良,則是他留給黃忠的“幫手”。
    若是真單挑起來,拚體力,比刀法,老黃忠多半是打不過關羽,但要是被逼急了,一箭射回去,關羽也不好受。
    有這個組合留下南麵,士頌後麵也可以放心西征。
    而西征部隊中,沒有了黃忠,士頌自然要帶上近來越來越顯眼的“小黃忠”唐瞬,這個原本在曆史毫無痕跡,崛起於底層百姓的將軍,士頌自然要拿出來當榜樣。
    六玄將軍中的玄武將軍官職,便落在了唐瞬身上,後麵西征,士頌還指望他能起到一些代替黃忠的作用。
    而後,便是南疆都護府的督都,原本就是鎮守南麵的大將鄧方,得到了騰蛇將軍的職位,繼續威壓南疆都護府,掠奪基礎資源,向北提供支持。
    到了最後,士頌手上還有一個不用覺得浪費的人物,但用起來,還是要有些防備的人。
    這人便是從前的五子良將,曹魏投降一係人馬的核心樂進了。
    若是論統兵才華,自然是沒有問題。
    但若是放出去獨自領軍,士頌是絕對不會放出去的,不過也要給別人響應的地位,於是他便領了勾陳將軍的軍職。
    而後,他樂進,從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變成了士楚“六玄將軍”之一。
    軍隊上的事情,其實都還好說。
    畢竟,楚國政治製度中,軍隊方麵有個底層的組織架構。
    那就是普通百姓接受訓練,成為後備兵,屯佃兵,而後有進入進入軍隊成為輔兵,或者地方鎮軍。
    而有心做職業軍人的,可以加入新兵訓練營,在這裏接受訓練後,便能補充進入各部主力部隊,成為戰兵。
    軍隊的兵源,來自百姓,而不是各武將自家的曲部仆從,這是士頌最大的底氣。
    士兵們認自家的將軍,但更認士頌這個主公。
    所以軍隊這邊,武將官職的調整,隻要能拿出足夠充分的理由,也都說得過去。
    所以回到襄陽士頌,組建兵團,各部隊補充人手,隻是最輕鬆的事情。
    現在文官集團這邊,有一個新的爭論。
    那就是要不要“遷都”。
    拿回襄陽後,士頌集團內部的統治中心,自然而然的再次遷回了襄陽。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似乎都很默契。
    但現在,士頌攻下長安了。那麽,要不要繼續向北,將統治中心,移動到長安。
    這個問題,大家的看法,可就不一樣了。
    支持去長安的,自然是說長安乃龍興之地,可縱覽天下,反正就是曆史上,長安當國都的那些優勢。
    但也有不少反對去長安的,理由也很充分,如今關中新定,三麵環敵,局勢不穩。
    貿然將統治中心遷移到長安,一旦關中有失,對於楚國打擊不小。
    而且現在荊北收複不久,新法的恢複也需時間,後麵即便是要遷往長安,也應該是荊北新法推行,百姓回遷安定之後。
    同時,關中也完成新法推行,百姓安定,再去考慮。
    甚至還有人說,最好是等到西北平定之後,黃河之上,水軍穩固之後,再遷往長安,方才妥當。
    但是對於這事,士頌也好,劉巴賈詡也好,都沒有對下麵的爭論,發表任何意見,任由他們去爭論。
    歐夫人覺得奇怪,也趁著士頌回來看兒子的機會,和他見了一麵,問他關於這事,到底是怎麽想的。
    襄陽城內,楚王府邸。
    士頌看著自己便宜老媽越發富態,帶著楊夢茹等人,也是連忙行禮。
    “哼,回來就隻知道看老婆孩子,就不知道看看你老娘我。”
    歐夫人發著一個母親的牢騷,而後坐到主位問道:“不少人都在向我打聽,你這個楚王,到底是什麽想法,到底是去長安,還是留在襄陽。”
    士頌看了一眼身邊的楊夢茹,楊夢茹會意,立刻從身邊的侍女手上接過一盞茶,端到了歐氏的麵前。
    “這事,母親不用理會那些人。現在這時局,遷不遷,都在兩可之間,既然如此,何必著急。”
    歐氏接過茶,對楊夢茹說道:“倒不是我想問,你不知道,士家那些老人,還有一些經商的老朋友,都想著他們的生意,想著把錢花在那裏,去那裏弄店鋪地產呢?”
    “都是些老關係了,我又怎麽好不回答。”
    看到楊夢茹的笑臉,歐夫人想起了些什麽。
    “若是你父親問你,你回答不回答。不對,你哥楊修,不是去了關中嗎?莫非是真的要搬去長安了?”
    士頌笑道:“若是母親想要在皇宮裏麵住住,隨時可以前往長安,住進未央宮內。”
    “皇宮啊,我還真沒有住過。”
    歐氏說完,放下茶杯,繼續問道:“你小子給個準信,到底搬不搬?”
    士頌把熟睡中的兒子,直接遞給歐氏,歐氏這個當奶奶的,自然小心抱好。
    然後士頌才笑道:“既搬,也不搬。”
    見歐氏不明白,士頌說道:“去長安,自然有去長安的好處,不去長安,也有不去長安的好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兩個好處,我都想要占了。”
    士頌接過自己的茶杯,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畫了一個簡單的地圖。
    他說道:“母親知道,後麵按照文和先生的規劃,我們是要去拿下雍涼的。所以我現在已經開始暗中向關中整合部隊,準備各種對付騎兵的武器和器械。”
    “但不論怎麽說,關中如今都是前線,既需要我給與相當的重視和資源傾斜,但我也不能把文武要員,全部放在關中。更何況,我的根基在荊州,在交州,在益州。現下,這些地方的安定,比關中的發展,更加重要。”
    士頌心裏,還有一句,那就是我可不想和曹操一樣,萬一出了問題,中樞文武大員,被敵人一鍋端了。
    歐氏似乎明白了士頌的意思,她試探著說道:“所以你讓劉巴帶著蔣琬、顧雍,以襄陽為中心,繼續總覽楚國各地政治民生。又讓賈詡帶著馬謖、楊修他們,去了長安,以長安為中心,謀劃後續戰略發展。”
    士頌點頭道:“兩個都是中心,隻不過一個偏向於政治,一個偏向於軍略。畢竟,現在天下紛亂,我也不得不如此,若是九州一統之後,那自然另外安排。”
    “也行,這算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了。對了,聽說那關羽和孫權之間,要起摩擦了,這事,是不是你搞的鬼?”
    “你可別忘了,你答應過我,由你去滅了孫家全族,給你姥爺姥姥他們報仇的,而不是借關羽的手去報仇。”
    在歐氏看來,若是關羽和孫權起了衝突,那孫權多半就會被關羽給砍了。
    士頌搖搖頭,說道:“這事沒那麽簡單。孫權雖然不堪,但他手下周瑜,聽說最近病情好轉了不少,有他出來主持大局,關羽未必能討便宜。”
    關於東麵的情報,士頌回到襄陽後,也一直多有關注。
    但現在看來,是雷聲大雨點小,後麵若是真想要挑起劉備和孫權之間的戰事,隻怕還需要他繼續在暗中推波助瀾。
    歐氏抱著士頌的長子輕輕搖動,用手拍打孩子的後背,看了看楊夢茹,而後對士頌說道:“這孩子,自然是你嫡長子,地位自然穩固。沒人會對他的位置有爭議,我也不許有爭議。”
    這些話,多半是說給楊夢茹聽的。
    隻是說道這裏,她又換了口氣,說道:“但袁家那孩子,你也不能薄待了,既然回來,還是應該去看看才是。”
    “是,孩兒謹記。”
    士頌也是連忙答應,顯得有些心虛。
    袁家為他生的那兒子,名義上是士頌和袁術之女袁穎兒生的。
    但實際上,隻有主管士頌後院的歐夫人知道,那孩子其實是士頌和袁術的側室馮夫人,也就是袁穎兒小媽生的。
    隻是這種“醜事”,她幫兒子給捂住了,對外就說那孩子是袁穎兒生的。
    不然,還不知道要出大多的樂子。
    喜歡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