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意外來客

字數:8568   加入書籤

A+A-


    深秋,陰山之北,烏拉特後。
    風,從更加北方的荒原和冰湖上刮過來,卷起枯黃的草屑和沙礫。
    漠南草場廣袤而枯槁,曾經豐茂的牧草,隻剩下貼著地皮的、堅韌卻毫無營養的草茬,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漠南草場的深秋,肅殺至極。
    但即便是在這廣袤枯槁的草場處,依舊有著一道背風矮坡,一片生機勃勃的營寨。
    這裏,甚至可以說不僅僅是一個塞外的營寨,這裏已經靠著運輸來的石料,修建了一個簡易的城池。
    這裏,便是楚國楔入草原的釘子——北楚部的烏拉特後城。
    低矮的城牆外圍,還有碗口粗的原木紮成的堅實柵欄,城牆內側,則留有哨塔箭樓。
    城內,除了草原常見的氈包。
    更多的,是半土坯半木架、頂上覆著厚氈的方正屋舍,排列得頗有章法,道路也經過平整。
    此刻雖寒風凜冽,寨子裏卻熱氣騰騰。
    空地上,穿著厚實棉襖的孩子們追逐著藤球,小臉凍得通紅,笑聲卻清脆響亮。
    漢話、匈奴語、羌語、鮮卑語在此混雜,卻奇異地透著一種安穩與活力。
    巴圖老漢拖著一捆沉甸甸的幹牛糞,走向自家那座暖和的土坯屋子。
    他本是南匈奴人,年輕時被擄掠,輾轉流離,半生飄零,嚐盡了塞外的苦寒與戰亂的辛酸。
    直到前兩年,他被編入了這北楚部,才算是真正的安頓下來了。
    按照楚國在草原的法律規定,隻要給北楚部的衙門辦事,不論是修城牆修道路,都能獲得楚侯銅幣。
    而糧秣、布匹、鹽鐵等物,都源源不斷的從南麵運來。
    這裏的百姓,都能吃飽穿暖,不受凍餒之苦。
    因此,他也無比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
    “巴圖爺爺,當心我的球!”一個小男孩子追著藤球從他麵前跑過,臉蛋紅撲撲的。
    “齊家小子,你慢點。”巴圖咧開缺了牙的嘴笑了,用生硬的漢話,夾雜著匈奴語,笑嘻嘻地提提醒著他鄰居家的孩子。
    這畫麵,若是讓中原來的文士看到,必然嘖嘖稱奇,但在這裏居住的人,早就見怪不怪了。
    異樣,反而在城外出現。
    一隊約莫二十騎的人馬,簇擁著兩輛蒙著厚厚靛藍色毛氈的大車,正沿著幾乎被荒草掩埋的古道,艱難地向城寨方向行來。
    那兩輛大車,輪寬轅粗,覆蓋的靛藍毛氈厚重異常,邊緣似乎繡著繁複的暗紋,在灰暗天色下透著一股刻意低調的貴氣。
    這絕不是尋常商隊。
    守城的楚軍將士,關閉了城門,並讓周圍的百姓趕快歸家。
    巴圖看著守城楚軍將士,飛馬奔向了營寨中小的高樓,他也立刻抓起那玩球的齊家小孩,退回了自己破舊的房屋中。
    城內所謂的高樓,也就是北楚部的中軍行轅所在,也是這座軍鎮中樞所在。
    此刻,陳到正好聚集楊阜、陳矯等謀士,商議著這個冬日,如何安排北楚部的百姓生活物資。
    楊阜自從來了這北疆之後,越發清瘦。
    三縷長須一絲不苟,正與負責倉儲的陳矯低聲核對賬目。
    “報!”
    “唐瞬將軍,帶著一隊扶餘國的使者,已經入城了。”
    聽到這個匯報,三人都是一愣。
    “扶餘國?”
    “那不是遼東和鮮卑更東北位置的國家嗎,怎麽會有他們的使者前來我們這裏?”
    還是楊阜見識廣。
    立刻給陳到等人,普及了扶餘國的概念。
    曆史上的扶餘國,在三國時期,是占據吉林,黑龍江,遼寧部分地區的一個政權,常年和南麵的高句麗對峙。
    也正是在三國時代,因為被鮮卑所侵略,逐漸衰弱,在南北朝時期,被高句麗滅國。
    在原本的曆史線上,扶餘國王——簡位居。這人直到死,都老老實實地是曹魏藩屬國。
    現在,忽然來了一隊扶餘國的使者,怎麽不讓陳到等人意外。
    不多時,帳簾掀開,唐瞬當先走入。
    他身後跟著一人,身形挺拔,進入溫暖的室內後,才摘下了遮住口鼻的厚實皮帽和圍脖。
    這個男人,也算是保養得宜,隻是眼神中,透露著疲憊和深沉。
    楊阜撚著胡須的手指猛地一頓,他認得這人!
    當年他作為雍涼名士,前往中原覲見天子,眼見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即將打響,他去過河北,見過袁家的部隊。
    更是參加過袁紹對於他們這些外來人士的宴請,雖然沒有見到袁紹,但他在宴席上,倒是見過眼前這人。
    這人,正是當年的袁紹二子,洛神甄宓的原配夫君——袁熙!
    “你,你是袁熙?”
    楊阜不置可否的問了一句。
    這個時空中,或許是郭嘉提前死了,來不及算計。
    反正就是袁家大敗之後,袁家的二位公子沒有死在遼東,而是繼續北逃,直接逃去了扶餘國。
    時間,都過去快小十年,還真沒有想到,他們會再次出現在自己麵前。
    “袁熙?”
    營帳內,不論是麵容冷峻的陳到,還是滿臉疤痕的冉悼,也是大感意外。
    這人迎著眾人驚疑審視的目光,臉上露出一絲複雜難明的苦澀笑意,對著楊阜鄭重拱手,行了一個標準的漢家禮,聲音清晰而穩定。
    “沒有想到,多年過去,竟然還有人可以認出我來。”
    “沒錯,在下袁熙袁顯奕,見過諸位。”
    “這次前來北楚部,實有要事相商,關乎貴部安危,更關乎幽燕歸屬,中原變局。”
    陳到眉眼一挑,笑道:“袁二公子這話,說的有些重啊。”
    那刀疤臉的冉悼也笑道:“你們袁家,銷聲匿跡這麽多年,忽然又冒出來,還跑到我們這裏來大放厥詞。怎麽,你們袁家準備複出了?”
    袁熙對冉悼的擠兌並不在意,他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帳內主事之人,語氣帶著一種孤注一擲的懇切。
    “當年,我袁家敗亡,河北諸州,都落入曹賊之手,轉眼已近十年。”
    “但,天不絕袁氏!”
    “我與舍弟袁尚,得高人指點,過遼東而不入,北走扶餘。”
    “扶餘王簡位居,仁厚非常,借我兄弟草場,容我袁氏部曲棲息繁衍。”
    “這麽些年來,我兄弟招納流亡,整軍經武。雖寄人籬下,仍獨自成軍,一日不敢忘河北之敗。如今控弦之士,已逾萬騎,皆為百戰勁卒!”
    說到此處,他向前一步,目光熱切,看向坐在主位的陳到。
    “這位,定然便是北楚部主事的陳將軍了。我們兄弟在扶餘,也多有打探南麵的消息。知道楚國之強盛,當年我袁家和楚王,一南一北,夾擊曹操,也有盟友之實。”
    “如今,我們兄弟二人,意欲聯合遼東公孫康,恢複我袁家在河北舊土。”
    “若是楚王這能出兵相助,派出兩支部隊,一麵牽扯曹魏冀州之兵,一麵吸引曹魏並州之兵。我們則可在幽州有所行動。”
    “我袁家,可聯絡幽州故舊,起兵反正。待滅曹魏之後,我袁家隻取幽州,重返漢家故土。且奉楚為主,甘為藩籬。為楚國鎮守北疆,為楚國屏藩,拒塞外胡塵。”
    袁熙的話,讓現在楚國文武,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這袁氏在扶餘國蟄伏多年,又聚集起了可以南下的力量?
    楊阜的眉頭鎖緊,眼中精光閃爍,心中飛快權衡著這突如其來的利益背後,楚國需要承擔的風險。
    若能得袁氏為內應,楚國吞下並州,將如虎添翼。
    但問題是,任由袁氏半割據幽州,且和塞外胡族通好。他知道這個條件,士頌隻怕不會同意。
    甚至可以說,從士頌對付雍涼胡族情況來看,士頌都有可能會把袁氏一並處理了,以絕後患。
    而且,袁氏真的就隻是想要拿下幽州就完了嗎?他們有沒有別的計劃?
    還好,陳到沒有直接就接下這送上門的好事。
    他的目光緊緊鎖住袁熙,聲音沉緩。
    “結盟大事,非同兒戲。袁家也好,遼東公孫家也好,你們想要攻取幽州,自無不可。”
    “但我楚國,隻有我楚國的規矩。大王是否允許袁家割據幽州,不是我能左右的。但此間消息,我會即刻傳回,也可派人送袁公子南下,去麵見大王。”
    陳到的話沒有說完,袁熙卻將他打斷。
    “恐怕來不及了。”
    一時間,帳內氣氛凝滯。
    冉悼握緊了刀柄,唐瞬眼神微眯,楊阜和陳矯屏息凝神。
    袁熙繼續說道:“就和我方才所言,我這次,帶來了一條關乎貴部生死存亡,關乎楚國北疆安危的絕密軍情。”
    “曹魏使者徐邈,已攜帶大批財貨物資,於月前進入中部鮮卑王庭。想來,除了遊說軻比能聯兵向西外,再無別的可能。”
    “而且中部鮮卑各部之中,楚國屠滅氐羌匈奴羯的事跡,還有吞滅西部鮮卑步度根之事,廣為流傳。都說待楚王統一中原之後,必定會北定塞外,將胡族屠滅殆盡。”
    “此流言背後,定然有人推波助瀾,但中部鮮卑內部,卻並未有阻止的舉動。”
    轟!有人用拳頭猛砸桌麵。
    “狗日的軻比能,我就知道他們鮮卑人靠不住!”
    冉悼這種曾被胡族奴役的人,心裏對於塞外胡族的抵觸,在短時間內,是不會輕易相信了。
    倒是陳矯,更加謹慎,問道:“鮮卑族內流言,袁公子或許可以探聽一二。曹魏使者出訪軻比能,還帶去財貨物資,這消息可有來源證明?”
    袁熙慘然一笑,身影裏,帶著幾分蕭索和落寞。
    “我家雖然客居扶餘,然我袁氏,四世三公,經營河北多年,多有舊部。”
    “此絕密消息,便是一名潛伏於曹魏護烏桓校尉府多年的心腹,拚死送出。”
    他轉身看向陳到,語氣沉重。
    “將軍,那軻比能野心勃勃,誌向遠大,早有一統鮮卑各部之心。在他眼中,此刻,正是聯合曹魏,攻滅北楚部的時機。”
    “我此來,一是尋求聯盟,二來,便是告知此消息,還請北楚部早做打算。”
    陳到的臉色,陰沉至極。
    他先是緩緩站起身子,給袁熙行禮,表示感謝。
    而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軻比能已壓服東部鮮卑,算算時間,這段日子也夠他完成整編,以他的野心,隻怕真會對我們這邊的草場起心思了。”
    楊阜上前一步,說道:“將軍,大王如今正在平定東南,一時間難以派出支援。”
    “我們不如暫且退入陰山之內,將這塞外草場,贈與軻比能,尋求和他聯盟,一同對付曹魏?”
    陳到聽了,連連擺手。
    “我受楚王厚恩,統領北疆,如今什麽都不做,就讓出塞外,我如何給大王交代。”
    陳矯也勸道:“軻比能部,本就全民皆兵,能調動的部隊,高達二十萬眾,即便其中不乏普通牧民,但他一旦動員,發兵來攻。我們也得撤入陰山之內。”
    “存地失人,則人地兩失。”
    “存人失地,則人地兩存。”
    “將軍,那關羽就是執迷不悟,非要去死守淮南,才被東吳所殺,這等錯誤,將軍不可犯。”
    陳到一時間拿不下主意,又看向唐瞬和冉悼。
    別的還好,但冉悼一句話,倒是讓他覺得有道理。
    冉悼說道:“大將軍,我等北楚部軍士,留在此間死守,自然應該。但這城內,還有不少百姓,為防萬一,不如讓他們先轉回雍涼,回到北地郡安置?”
    陳到點頭道:“行,還是令龐柔帶著百姓先行轉移。我們北楚部軍隊,暫且斷後。”
    “冉悼,你立刻傳令各部,迅速歸建,做好戰備。”
    “陳先生,你趕快把此間情報,還有袁公子帶來的消息,草擬緊急軍情文書,尤其是曹魏勾結軻比能,意圖引鮮卑鐵騎南侵之情報,火速呈報大王!”
    “楊先生,你這邊也安排人手,把這邊的消息,傳回雍涼,讓涼州刺史石韜,務必做好準備。若是軻比能真的起大軍來攻,我們隻能放棄塞外和朔方郡,退回雍涼了。”
    最後,陳到看向袁熙。
    “袁公子,不論如何,你帶來的消息,對於我北楚部而言,如同雪中送炭。今日,你是我北楚部,最尊貴的客人。”
    “至於袁家依附我楚國之事,我想大王一定會和你好好談一談的。”
    袁熙對楚國的反應,其實也早有預料。
    自家說是有過萬軍隊,但在楚國麵前,又算什麽呢?楚國憑什麽接納自己當附庸?
    這次帶來鮮卑的消息,也不過是為了給楚國立上一功,期望後麵能有偏向自己的結果罷了。
    北楚部內,隨著袁熙帶來這個消息,氣氛瞬間變了。
    原本嬉戲的孩子們被婦人匆匆領回屋舍,家家戶戶開始封堵門窗縫隙,按照軍令整理遠行的行囊。
    草原部落,隨時遷徙,已是常態。
    他們並不知道,就在此刻,他們的東麵,中部鮮卑的王庭金帳內,一場決定草原命運的密議剛剛結束。
    帳外呼嘯的北風中,隱約傳來牧民們帶著恐懼的低語。
    那是楚王士頌曾經在滅殺羯族時,頒布的《屠胡令》。
    “胡氐匈奴,敢無楚王令,而稱兵者,皆斬!”
    軻比能,這位雄霸草原的鮮卑大人,撫摸著徐邈獻上的,寒光懾人的精鐵長刀,眼中閃爍著凶狠目光。
    “你們曹魏,遞過來了一把好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