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火燒連營(中)

字數:8565   加入書籤

A+A-


    季漢這段時間,除了那場血戰中,損失了不少主力戰兵外,似乎一切都很順利。
    隻是隨著軍營移動,季漢軍中,有個文臣,心中總覺得不妥。
    這人便是季漢的衛尉,南陽陳震。
    演義故事裏,他本是袁紹部下,後來在劉備得了荊州後,輾轉投入劉備麾下。
    曆史上的他,也的確是劉備在荊州時加入劉備麾下,跟著劉備一起平定益州的。
    這個時空中,則是在劉備來依附士頌時,加入劉備麾下。
    這麽多年下來,也算是季漢群臣中,頗受劉備重視的文臣了。
    這次迎戰士頌,他的主要工作,便是負責劉備軍隊的後勤輜重。
    “陛下,這次軍營移動,連營鎖城,不知有無缺漏。”
    “近聞丞相在淮南,大敗陸遜,也分兵派關興北上支援一二,陛下何不將我軍移營之地,畫成圖本,問於丞相?”
    劉備見陳震找自己,不是匯報軍備物資,開口就是讓自己去找諸葛亮請教,心中還是有些不爽的。
    他神色不悅,語氣冷淡,應付道:“朕亦頗知兵法,何必又問丞相?”
    一時間,把陳震架在了當場。
    陳震不傻,他聽出劉備言語中的不快,但他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陛下,古人說,兼聽則明,偏聽則蔽。如今軍營布置,事關國家存亡,還請陛下慎重。”
    劉備端起茶杯送客,眼神中帶著一絲厭惡。
    他都已經是季漢皇帝了,怎麽在所有人心中,自己就必須得有諸葛亮的輔助才能成事。
    他的言語之中,充滿了隔閡。
    “若是衛尉大人如此看重,可自行前往各營,畫出圖紙,送去淮南,詢問丞相即可。”
    末了,劉備又補充了一句。
    “罷了,也不必讓旁人去送了,就衛尉大人你自己跑一趟吧。當麵問問丞相,有何不妥之處,也免得傳話之人,言語不清,誤會了丞相意思。”
    說完,就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
    等陳震躬身退出之後,劉備的眼神變得冷峻起來。
    “這一次,待我擊退士頌,看天下誰能說我隻靠孔明,看天下誰能說我不如那曹阿瞞!”
    是的,在劉備心中,一直在隱隱和曹操做對比。
    在他看來,他不過是出身寒微,沒有曹操那麽好的家世支持。
    否則中原爭霸,他哪裏會數次敗給曹操,被曹操一路趕到長江邊上去。
    曹操死了,但是士頌還在。
    隻要自己能正麵擊敗士頌,那不就證明自己強於曹操嗎?
    劉備的心思,士頌多少也能猜到一二。
    就在劉備完成移營,布置這上百裏的連營後。
    士頌也正集合文武,做著戰前的準備。
    “那劉備,自以為是,以為燒毀我軍糧草後,我軍真就沒有一戰之力了,居然在城外給我連營鎖城。哼,真是笑話。”
    士頌冷笑道:“前番我故意兩次試探,便是讓劉備放心連營。”
    “如今氣候炎熱,劉備季漢大軍,又都進入樹林,還輕視我軍以為我軍不堪一戰。”
    說到這裏,諸多謀士,和一些武將立刻明白了士頌的意思。
    “原來如此。”
    不少人心中的疑惑,立刻消散。
    其實按照原本的戰略計劃,士頌的指揮和表現來看,楚國這邊是準備和季漢換命,靠著楚國強大國力和物資做支持,耗死季漢的。
    上次士頌不顧一切,貿然揮軍壓上去血戰後,大家都隱隱察覺出來了這點。
    現在士頌突然轉變謀略,弄出奇謀去破敵,倒是讓他們之中的不少人有些猝不及防。
    不過士頌的轉變,在賈詡這樣的聰明人眼中,倒是沒有任何可以隱藏的。
    賈詡低頭輕笑,心裏和明鏡一樣。
    “這腹黑的小子,先前是怕諸葛亮有什麽謀略,他不敢應對。”
    “現在劉備自己弄出這麽大破綻出來,他又立刻調轉方向,拚死想要抓住這個機會。”
    “也罷,若是能一戰消滅劉備手上這小三十萬人馬,季漢不說立刻覆滅,那也要掉層皮,甚至直接被打斷脊梁,軍事政治,直接斷層。”
    “再加上前番血戰一場,季漢損失的小十萬人,就算是諸葛亮在淮南還有幾萬部隊,縱然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這季漢的血流幹了,他又能如何!”
    捋清楚思路後,賈詡在士頌安排謀劃之前,提醒了一句。
    “大王,劉備這番布置,必然會派人告知諸葛亮。”
    見眾人都轉頭看向自己,他便不慌不忙地解釋起來。
    “那諸葛亮看到劉備連營數百裏,又大多都在山林之間,必然會放下淮南之事,不再理會陸遜,而是親自率領數萬軍隊,前來救援。”
    “大王若是想要一舉破劉,還需派出人手,率領一支部隊,前往攔截一二。不必擊退孔明,隻需要攔住他幾日,不妨礙我軍掃蕩戰場即可。”
    剛剛還神情得意的士頌,忽然臉色一沉。
    “文和先生的意思,是孔明已經在率軍前來的路上了?”
    賈詡閉上眼睛,略微思索,而後道:“應該快了。”
    “我軍可派出一支部隊,先退過穎水,而後繞路南下,前去汝陽附近,在賈魯河以及穎水的交匯處,沿河而守,阻攔孔明援軍。”
    士頌心中默默盤算一番,確認沒有問題後,便大聲詢問。
    “誰願領兵,去阻攔諸葛亮?”
    “某願前往!”
    士頌怎麽也沒有想到,大聲領命之人,居然是馬謖。
    不等士頌反應,賈詡率先出言:“並非去守汝陽城,而是在汝陽城北,兩水合流之西北,設置軍營,阻擾季漢渡河。”
    “沿河布防,關係重大。若是我大軍破敵之時,諸葛亮孔明援軍忽至,則可能功虧一簣。幼常雖有謀略,但尚未獨自領兵,如此去守,恐怕艱難。”
    話裏話外,賈詡就是不信任馬謖,或者說覺得馬謖守不了汝陽一線。
    馬謖自然也聽得出來賈詡的意思,他心中不忿,上前一步拱手道:“我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追隨大王,征戰疆場十多年,如何守不得汝陽?”
    士頌也覺得有些不妥,在一旁勸說道:“那諸葛亮不是等閑之人,在淮南擊敗陸遜之後,定然率領精銳前來支援,隻怕不好對付。”
    馬謖聽士頌這麽誇讚諸葛亮,似乎更加來氣,大聲說道:“大王也太看重孔明了,當年他在荊州,也不過是跟著水鏡先生學過幾年罷了。”
    “想我馬家,自我兄馬玄起,便追隨大王,輔佐大王成就霸業,我馬家傳承,哪裏比不過他諸葛亮。”
    “今日,即便是賭上我馬家這二十年來榮譽,我也要去會一會諸葛亮!他就是再如何多智近妖,我難道攔不住他幾日時間嗎?”
    見馬謖把馬玄都搬出來了,士頌的臉色也難得變得認真。
    倒是一邊的馬良立刻站出來,訓斥自家弟弟。
    “幼常,你這是做什麽,請戰就請戰,何須把三兄的名號拿出來。”
    士頌心說罷了,不過是拖延諸葛亮一二,又不是要擊退諸葛亮,何況諸葛亮手下,此刻隻怕也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猛將了。
    隻要自己動作快,擊敗劉備之後,清理好戰場,說不定還能帶著大軍南下,把諸葛亮也順手給辦了。
    更何況,在士頌看來,馬謖跟在自己身邊這麽久,親身經曆了諸多戰事,早就已經不是從前那個紙上談兵的人了。
    “行吧,既然幼常有此心意,我也不便阻攔。”
    “我給你三萬人馬,另外再讓王平,黑塌二人為你副將,他們都是板楯蠻出身,武藝不俗,危機時刻,可為你助力。”
    即便是士頌如此安排了,賈詡依舊心中不安。
    他把王平喚到自己跟前,吩咐道:“我知道你為人謹慎,這次前去阻攔敵軍,重點不在破敵,而在阻攔。到了汝陽周邊,布置好防線後,即刻繪製地形圖本傳來。”
    “喏!”
    等到馬謖帶著二將離去,開始整頓兵馬,準備從潁陰城西門繞路離開,賈詡依舊不放心。
    他轉頭看了看士頌,又看了看士頌身後的小薑維。
    “在汝陽西北,有一小城,名為西華。向西可達臨潁,向南可支撐汝陽。”
    “我意,可讓伯約率領一隊頌衛營精銳,在西華屯紮。”
    “若是南麵汝陽攔住了諸葛亮,可向西前往臨潁周圍埋伏。劉備大軍一旦戰敗,必有大將南下突圍,過臨潁而南下向漯河方向去。必被伯約所製。”
    “若是那諸葛亮的確鬼神難算,破了馬謖,伯約個收攏敗兵,做二次阻攔。”
    聽完賈詡的建議,士頌轉頭看向薑維。
    此刻,這天水麒麟兒還不到十三歲,雖然得到了悉心培養,但畢竟年紀不大。隻是被賈詡和自己寄以厚望,這薑維又文武雙全,楚國內部也都十分看重。
    士頌思索片刻,覺得對於諸葛亮,多一分謹慎,總是沒有錯的。
    “也罷,你帶上一千頌衛營,再讓成公英率領三千本部人馬,和你一起去吧。”
    “你也一定記住,你身上的任務,是接應,是設伏,可不要給我衝上去送死。”
    對於自家女婿,士頌還是很關心的。
    但這種麒麟兒,自己還是需要讓他出去磨煉一番的。
    而後,士頌繼續下令。
    他讓各部將領,所有人都在這幾天,準備好諸多茅草。
    要求三日後的突襲,每人手上,都有一把。
    另外,所有人都需要帶上硫黃焰硝,以及火種等物。
    “劉備季漢軍營,大小相連,差不多四五十座,突襲之時,諸位謹記,每間隔一座軍營,便放火焚燒,不需要所有軍營都進行焚燒。”
    “季漢軍營火起之後,劉備必逃,那時,諸軍可自行追擊,務必拿下劉備。”
    至此,楚軍眾將,各自領命而去,開始準備三日後的突襲。
    而蔣琬,顧雍等人,也在士頌的囑咐下,把最後的一批軍糧拿出來,這幾天,都讓全軍將士能吃得飽吃得好,養精蓄銳。
    “啪!”
    淮南,壽春。
    諸葛亮看完陳震給自己畫的軍營布置圖,氣得直接拍在了桌麵上。
    “何人教陛下,如此安營紮寨?可速速斬了此人!”
    陳震一驚,立刻拱手道:“是盧毓給陛下進言,讓軍士可以輪流到樹木陰涼處休整。”
    諸葛亮一聽是盧植的兒子,劉備的師弟,頭就大了。
    那盧植當年麵對黃巾軍的時候,就一事無成,弄的各地諸侯,借此機會,擁兵自重,算是誤了大漢一次。
    現在他兒子盧毓又給劉備獻了這種謀略,算是把大漢複興的火苗給踩滅了。
    “範陽盧氏,誤國之輩爾!”
    “得遇這種庸臣,我大漢,氣數休矣!”
    諸葛亮急得都想要哭了。
    一邊的陳震不理解,立刻上前詢問。“丞相,西楚軍隊糧草不濟,困守潁陰,我軍縱然不妥,西楚軍隊隻怕也無力出擊吧。”
    諸葛亮罕見失態,苦笑發聲:“盛夏酷暑,士卒疲憊,營寨連綿百裏,更深入幹燥林地。正所謂:包原隰險阻而結營也!此乃兵家之大忌!”
    “士頌也好,賈詡也罷,都是多智之人,他們二人一定會謀劃火攻,我季漢大軍,休矣。”
    聽完這話,陳震也急了。
    “丞相,不如趕快派人,飛馬前往告知陛下,讓陛下速速移營。”
    諸葛亮無奈搖頭。
    “隻怕是來不及了。”
    “傳令,讓諸葛誕打著我的旗號,繼續坐鎮壽春。另外,從各部抽調兩萬精銳部隊,隨我一起北上,希望還有能扭轉乾坤的機會吧。”
    這一次,諸葛亮放下了羽扇,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諸葛亮的部隊,行動迅速。
    很快,鄧艾和杜義二人就集中好了部隊,跟著諸葛亮一起,火速向西北飛馳,前去挽救那已經陷入絕境的季漢。
    潁川,盛夏。
    空氣凝滯,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能噴出火焰。
    沒有季漢的士兵,願意去最外圍的幾個軍營駐守,他們都更喜歡擠在有樹蔭的內部軍營。
    而且隨著楚國兩次突襲失敗後,就龜縮不出,季漢士兵,也逐漸放鬆。
    營盤深處,大片大片的樹林被無情地砍伐、清理,騰出的空地紮滿了營帳。
    沒有人在意周圍的森林和草叢。
    那些高聳的林木,此刻是他們遮擋陽光的羅傘。
    即便是夜裏有些蚊蟲,那也比總比忍受暴曬要好。
    劉備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中軍大帳,目光依舊穿透層層疊疊的樹葉,看了看寂靜的夜空。
    今夜無雲,似乎是被那輕微的南風吹散了。
    “大哥,為何還不安歇。”
    巡視了一圈的張飛,路過這裏時看到劉備,立刻湊了上來。
    劉備心頭煩悶,總覺得自己忽略了什麽,有一種莫名的不安,隻是他卻又想不明白,哪裏有什麽問題。
    “三弟,有沒有覺得,森林周邊,今夜變得安靜了許多?”
    張飛眉頭一皺,仔細聽了聽,夏日蟬鳴聲依舊。
    他笑著說:“莫不是大哥熟悉了這些蟲子的鬼叫,就不把這聲音當回事了。”
    “大哥若是不放心,我再去轉一圈就是。”
    說罷,張飛帶著一隊甲士,在劉備的中軍大營裏,又開始了新一圈的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