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傳國玉璽
字數:3800 加入書籤
蒙古鐵騎,現今一共有二十二萬,以木華黎為首,其中前七人,每人統兵兩萬五千人,木赤台,畏答兒協助木華黎,統兵剩下的四萬五千人!
大帳內,下首處,站立十六人,涇渭分明的列在兩側。
前方放了一張牛皮地圖,朱雄英輕聲道:“木華黎!”
木華黎上前一步,“主子!”
朱雄英指著地圖,“你要做的是,收攏草原上其餘部落,兀良哈部,也先部,阿喇知院部,還有其餘小部落。”
“我要蒙古隻有一道聲音,就是你木華黎的聲音,我不日返回大同,這草原上的一切,由你負責。”
現在的局麵,已經是一家獨大,蒙古大汗死後,草原上最強大的三方勢力,也先,阿喇知院,兀良哈,主力已經被收編。
剩餘的就是將這些部落收攏,雖然難度不大,可還需要時間,這些小事就交給他們來做。
木華黎這些日子特意跟嶽飛學了漢禮,此時正好用上,行了一個抱拳禮,“主子放心,大軍可隨時出動,一統草原。”
“獨屬於主子的草原!”
木華黎身後的九人,也都跟著點頭,在他們看來,朱雄英的將來,要超越成吉思汗,他們帶著蒙古鐵騎,會再次揚名世界。
朱雄英拍了下木華黎的肩膀,沒有多說什麽,大帳裏站著的,都是滿忠誠的,隻是此時,還有一個想法沒確定下來。
蒙古的地盤相當大,跟大慶版圖相差不大,以蒙古的人數,不足掌控整個草原,況且,瓦剌部經過兩次大戰,其餘部落,多剩下老人、孩子,婦人!
“木華黎,偌大草原,如何分配?”
這個話題,之前大家有簡單的商議過,有讚成分開成為多個小部落,也有人覺得把人帶到這裏來,成為一個超大的部落。
這些朱雄英都有考慮過,首先是小部落,雖然同樣不擔心有人背叛,可實際上,力量分散不利於大規模作戰。
至於一個超大部落,讓草原的蒙古族人都來,雖然脫脫不花這裏是整個草原上最肥沃的地帶,可還是容納不下這麽多人。
這裏參考明末清初,大約有300450萬左右,我取一個最小值300萬,經過兩次的大戰,損失的是瓦剌騎兵,其餘的還都存在!)
總不能讓所有蒙古部族集中在這,放棄其餘的地方吧,這肯定是不行的,草原上不隻有蒙古部族,還有其他遊牧,集中等於放棄大量草原地盤。
木華黎搖搖頭,“木華黎聽主子吩咐!”
朱雄英也沒多說什麽,木華黎的態度表明,草原上下的一切,都聽從朱雄英命令。
“草原上最肥沃的地帶,當屬我們腳下,地域遼闊,也先部,阿喇知院部,兀良哈部,同樣不錯。”
從草原上的位置上來看,脫脫不花部族相對於居中,兀良哈部在脫脫不花部的大後方,阿喇知院部偏北方,位屬遼東鎮方向。
也先部偏西,距離大同較近!
“兵分四路,你留在這,也先部、兀良哈部,阿喇知院部,派兵五萬過去。”
“至於每個部族要分配多少人過去,你看著安排!”
這涉及到部族資源分配,需要將資源集中,在進行分配,不至於有的資源多,有的資源少。
木華黎行了個草原禮,“是!主子!”
草原上的安排,現在也就這樣子了,後續需要將蒙古鐵騎的軍備打造好,在進行向外征戰,目前主要任務,統一瓦剌部!
朱雄英奇怪的看了嶽飛一眼,察覺到朱雄英的目光,嶽飛猶豫了一下,緩緩地搖搖頭!
在此之前,孛兒隻斤家族的底蘊,已經整理完畢,嶽飛今日會進行總結匯報,觀嶽飛的樣子,顯然出現了變故。
既然如此,看向木華黎,“你們下去安排吧!”
對著剩餘的眾將,命令道:“即刻起,整理軍備,回大同!”
眾人接到命令,紛紛退出營帳,開始忙自己的事,大帳內,獨剩兩人,木華黎和嶽飛!
朱雄英皺著眉問道:“可還有事?”
木華黎低聲道:“主子,如今蒙古鐵騎有二十二萬,軍備方麵,還需要主子勞心!”
蒙古鐵騎經過軍備改良,需要用到大同最先進的打造工藝,裝備上最適合蒙古鐵騎的新型軍備。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鐵的封鎖,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商人可以越過大同、宣府能和他們做生意,況且,二十萬的軍備,靠他們得打,得打到哪百年。
現在的蒙古鐵騎也不是他的,他隻是領導蒙古鐵騎,他們所有人的主子是朱雄英,所以這等大事,直接往上報就是了。
朱雄英對此事,沒有猶豫,“我回去就命人打造你們的,後續有安排,我會讓錦衣衛通知你。”
木華黎解決完事情後,行了個草原禮,“主子,那我就先下去了!”
等到木華黎走後,嶽飛查看了一下四周,讓他的屬下抬來了一個箱子,嶽飛打開箱子,小心的拿出一個金黃色盒子,放到朱雄英麵前的桌子上。
朱雄英好奇的看了一眼,轉頭看向嶽飛,嶽飛一臉期盼的眼神看向朱雄英,示意讓他親自打開。
要是那些不是係統出品的幹這事,他都以為是要暗算他,朱雄英將盒子打開!
映入眼簾的是一方印璽,其方圓四寸,上鈕交五龍,可在朱雄英的眼裏,印璽上的五龍,是活的,圍繞著印璽上下翻騰。
似乎是很久沒有見天日了,又或者感受到朱雄英身上龐大的氣運,其中兩條龍圍繞著朱雄英玩耍,連帶朱雄英身上的氣運蛟龍,都變得老實許多。
朱雄英眼神變得炙熱,心中閃過一絲疑惑,據記載,這東西最後出現的時間,是五代後唐時期,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後曹氏自焚於玄武樓,傳過玉璽至此失蹤!
他曾經留意過李煜的印璽,所用的六方璽印,都是建立大慶後,自己刻製的,沒有傳國玉璽。
六璽製度自秦沿用至今,分為皇帝三璽,天子三璽!
皇帝三璽,包括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
與皇帝三璽相對的是天子三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這些印璽分別用來處理不同的類型的政務和場合。
朱雄英雙手拿起手中的玉璽,心裏開始砰砰跳,翻到刻字的那麵,上麵刻著八個篆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喜歡紅樓:大明聖皇,坐擁十二釵請大家收藏:()紅樓:大明聖皇,坐擁十二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