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兵聖傳奇

字數:3415   加入書籤

A+A-


    公元前532年,齊都臨淄的暮春飄著細雪。十八歲的孫武蹲在巷口磨劍,青銅劍在石砥上發出“滋滋”輕響,映著他眉間的英氣。隔壁賣酒的王伯拄著拐杖經過,看著他腰間新係的牛皮劍鞘,歎道:“武兒啊,你祖父孫書將軍剛走半年,你就急著從軍?這世道……”
    話音未落,巷尾突然傳來馬蹄聲。七八個甲士簇擁著一輛馬車停下,車門掀開,下來個錦衣公子——正是齊國大夫鮑國的次子鮑牧。他掃了眼孫武腳下的劍,嘴角揚起冷笑:“聽聞你讀了幾本兵書,就敢妄議軍製?今日某家倒要聽聽,你口中的‘兵者,國之大事’究竟是何道理。”
    孫武站起身,撣了撣衣襟上的雪粒:“公子可知,去年欒氏、高氏之亂,齊軍為何潰敗?”鮑牧挑眉:“兩軍對壘,勝敗乃兵家常事。”孫武搖頭:“非也。欒氏輕敵冒進,高氏後勤不繼,此乃將不知兵之罪。若用我‘五事七計’之法——”他屈指計數,“道、天、地、將、法,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鮑牧聽得入神,忽聞街角有人冷笑。轉頭望去,卻是個賣魚的老漢,正用破布擦著刀上的魚鱗:“乳臭未幹的小子,也敢談兵?當年田穰苴大司馬練兵,可是殺了監軍莊賈才立威的。”孫武目光如炬:“穰苴公斬莊賈,正是‘法’的要義。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缺一不可。”
    鮑牧沉思片刻,忽然抱拳:“某家有個不情之請,想請孫公子到府上,與家兄鮑息共論兵法。”孫武還禮:“願以兵書為引,結交天下英豪。”
    三日後,鮑府演武場。孫武手持竹簡,看著場中列陣的百人部曲,對鮑息說:“治軍如治水,須因勢導之。今試演‘治兵之法’,可敢讓我臨時點將?”鮑息大笑:“若能讓這散漫的部曲走出個方陣,某家願以千金為贈。”
    孫武環顧眾人,指了指躲在樹後的胖卒:“你,出列!即日起為什長。”又點了個瘸腿的老兵:“你,任伍長。”鮑牧皺眉:“此二人一弱一殘,如何統兵?”孫武不答,命人取來三十麵銅鑼:“明日卯時集隊,遲到者軍法處置。”
    次日清晨,烏雲壓城。卯時三刻,仍有二十餘人未到。孫武下令將銅鑼全部敲響,震得演武場塵土飛揚。遲到者氣喘籲籲跑來,渾身濕透——原來昨夜鮑府管家故意透露“卯時三刻集隊”,想看孫武笑話。
    “延誤軍令,該當何罪?”孫武按劍問道。眾人麵麵相覷,胖什長壯著膽子說:“按齊軍律,笞二十。”孫武搖頭:“戰時延誤,當斬。”話音未落,腰間佩劍已出鞘,寒光閃過,排頭三個遲到者人頭落地。場中頓時鴉雀無聲,連鮑息都驚得站起身。
    “再敢違令,如此頭!”孫武擲劍於地,劍刃沒入青石三寸。剩下的士兵渾身發抖,在瘸腿伍長的指揮下,竟用半個時辰排出了整齊的雁形陣。鮑息撫掌歎服:“先生真乃將才也!某家願修書一封,薦你去吳國效力,那闔閭公子廣納賢才,必不會埋沒你。”
    公元前512年,姑蘇城的梧桐葉鋪滿青石板路。孫武背著竹簡站在闔閭宮前,望著宮門兩側的青銅饕餮紋,手心微微出汗。昨日他將《孫子兵法》十三篇呈給闔閭,此刻不知是福是禍。
    “宣齊人孫武進宮!”
    殿內燭火搖曳,闔閭斜倚在獸首榻上,手中把玩著一枚青銅劍璏:“先生的兵書,寡人讀了三遍。”他忽然坐直身子,“但紙上談兵易,臨陣決勝難。先生可敢用寡人的宮女演陣?”階下傳來一陣竊笑——闔閭身後站著百餘名宮女,個個塗脂抹粉,正捂著嘴看熱鬧。
    孫武抱拳道:“可。但軍中有三令五申,願大王賜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權。”闔閭挑眉:“準了。”
    孫武將宮女分成兩隊,任命闔閭的兩位寵姬為隊長,發給每人一支長戟:“明日辰時,演武場集隊。”次日,宮女們姍姍來遲,有的頭上插著野花,有的互相追打嬉鬧。孫武大聲宣講“左右前後”的號令,她們卻笑作一團,連長戟都拿反了。
    “第一次號令不熟,是我之過。”孫武再次演示,直到宮女們勉強記住動作。第三次擊鼓時,他忽然大喊:“向左轉!”寵姬隊長卻捂著嘴笑彎了腰,身後宮女們跟著東倒西歪。
    “號令既明,士卒不行,是將之罪?”孫武轉身對闔閭說,“請斬隊長。”闔閭大驚:“寡人情寵此二人,不可殺也!”孫武朗聲道:“臣已受令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話音未落,腰間佩劍出鞘,兩道寒光閃過,兩位寵姬的頭顱已滾落在地。
    宮女們嚇得麵如土色,剛才的嬉鬧之氣蕩然無存。孫武重新任命隊長,再次擊鼓發令,這次宮女們步伐整齊,進退有度,竟比真正的士兵還要嚴整。闔閭看著演武場上的方陣,半晌無語,最後走下台階,親手為孫武披上錦袍:“寡人知先生能用兵矣!即日起,拜先生為上將軍,代寡人整訓吳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元前506年,柏舉之戰的硝煙染紅了漢水。孫武站在戰車上,望著對岸密密麻麻的楚軍陣營,心中想起當年在臨淄巷口磨劍的自己。身旁的伍子胥握著劍柄,聲音有些顫抖:“楚軍二十萬,我軍僅三萬,先生真有把握?”
    “兵貴勝,不貴久。”孫武指了指遠處的山林,“你看那樵夫走的小路,比官道近十裏。今晚子時,伯嚭將軍率五千輕騎從小路繞到楚軍後方,放火為號。”伍子胥皺眉:“小路險峻,若遇伏兵……”孫武打斷他:“‘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子夜時分,東南風起。當楚軍還在睡夢中時,吳軍的火把已如流星般劃過夜空。孫武親自擊鼓,三萬吳軍如潮水般衝向楚營。楚軍大亂,主將囊瓦棄軍而逃,二十萬大軍竟被三萬精兵擊潰。吳軍乘勝追擊,五戰五勝,直搗郢都,創下春秋戰爭史上的奇跡。
    戰後慶功宴上,闔閭舉著金樽向孫武敬酒:“先生助寡人破楚,功高蓋世,寡人願與先生共分楚國土地。”孫武卻放下酒盞,叩首道:“臣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臣本山野之人,幸得大王賞識,今心願已了,懇請歸隱田園。”
    闔閭再三挽留,孫武卻心意已決。他收拾好《孫子兵法》竹簡,乘著一葉扁舟,順江而下。行至富春江邊,見一漁翁在船頭垂釣,不禁想起當年在臨淄巷口遇到的賣魚老漢。他微微一笑,解下腰間佩劍,輕輕放入水中:“願這劍從此隻釣鱸魚,不沾血腥。”
    多年後,一個叫孫臏的年輕人在鬼穀先生門下求學,偶然翻開一本陳舊的竹簡,上麵寫著:“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孫臏撫摸著竹簡上的字跡,仿佛看見一位白衣老者在江邊負手而立,身後是滔滔江水,和永不褪色的兵聖傳奇。
    江水悠悠,帶走了金戈鐵馬的喧囂,卻帶不走那十三篇兵書裏藏著的智慧。當後世之人翻開《孫子兵法》,總能在字裏行間看見那個在風雪中磨劍的少年,和他眼中永不熄滅的光芒——那是對戰爭的清醒,對蒼生的悲憫,更是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永恒追求。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