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退避三舍:流亡公子的信義與權謀

字數:2357   加入書籤

A+A-


    第一章 風雪流亡路
    公元前655年的汾河穀地,寒風卷著雪粒砸在重耳臉上。他握緊韁繩,聽著身後追兵的呼喝聲越來越近。這個被父親晉獻公追殺的公子,此刻渾身血汙,皮裘上還沾著逃命時摔進泥坑的髒汙。
    "公子!往南走!去楚國!"狐偃的聲音在風雪中嘶啞。重耳回望一眼被白雪覆蓋的晉國城池,突然勒住馬:"記住今日,我定要奪回屬於我的一切!"馬蹄踏碎冰麵的聲響裏,一行人消失在茫茫雪原中。
    當他們狼狽不堪地踏入楚國邊境時,重耳的靴子早已磨穿,腳底血肉模糊。但楚成王的迎接卻出乎所有人意料——王宮裏張燈結彩,青銅編鍾奏起迎賓曲。"賢公子遠道而來,楚國蓬蓽生輝!"楚成王舉著酒樽大笑,眼中卻藏著審視的鋒芒。
    第二章 宴會上的承諾
    郢都的宴會廳裏,酒香混著烤肉的香氣。重耳望著案上堆積如山的珍饈,恍惚間以為還在夢中。"聽說公子善射?"楚成王突然開口,指向庭院中的箭靶。重耳起身行禮,接過弓箭。三年流亡生涯,他的箭術非但沒生疏,反而更添狠勁。
    "嗖!"三支箭接連命中靶心。滿堂喝彩聲中,楚成王撫掌大笑:"好!若他日晉楚交戰,公子當如何?"宴會廳的氣氛瞬間凝固。重耳握著酒杯的手微微發抖,想起這三年來楚國的收留之恩。
    "若真有那麽一天..."他放下酒杯,直視楚成王,"重耳願命晉軍退避三舍。"這話一出,連狐偃都變了臉色。九十裏的退讓,在戰場上意味著什麽?但楚成王卻仰頭大笑,拍著重耳的肩膀:"好!就衝這份豪氣,這朋友我交定了!"
    第三章 秦宮的交易
    公元前637年的鹹陽宮,秦穆公把玩著玉佩,打量著階下跪著的重耳。"聽說公子在楚國許諾退避三舍?"他突然冷笑,"這到底是義氣,還是算計?"重耳挺直腰杆:"君上若助我歸國,重耳願與秦國永結盟好。"
    燭火搖曳中,兩人達成了秘密協議。當重耳帶著秦軍踏上晉國土地時,他望著熟悉又陌生的故土,眼中燃起複仇的火焰。但他沒忘記自己的承諾,暗中叮囑心腹:"楚國的恩情,我一定會還。"
    第四章 城濮的迷霧
    公元前632年的春天,城濮的原野上戰雲密布。楚國大軍壓境,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重耳站在中軍帳前,聽著斥候不斷傳來楚軍動向。"主公,真要退避三舍?"先軫急得直跺腳,"楚軍驕橫,此時退讓..."
    "傳令下去,全軍後退九十裏。"重耳打斷他的話,目光堅定。當晉軍的旌旗緩緩後撤時,楚軍大營爆發出哄笑。"晉侯果然膽小如鼠!"成得臣揮舞著令旗,"全軍追擊,一舉滅晉!"
    但他沒注意到,晉軍後退的路線早已選好——前方是丘陵起伏的地形,正適合設伏。重耳望著遠處楚軍揚起的塵土,輕撫佩劍:"子玉,你可還記得當年郢都的約定?"
    第五章 生死九十裏
    楚軍踏入晉軍預設的埋伏圈時,夕陽正染紅天際。突然,戰鼓聲如雷鳴般響起,晉軍的精銳騎兵從兩側殺出。成得臣這才驚覺中計,慌忙下令撤退。但此時的楚軍早已陣腳大亂,被晉軍殺得丟盔棄甲。
    晉文公站在高處,看著戰場局勢。"鳴金收兵!"他突然下令。眾將不解:"主公,此時正是痛擊楚軍的好時機!"重耳望著南方,想起楚成王當年的款待:"退避三舍的承諾已兌現,做人不可太絕。"
    當楚軍殘部逃回楚國時,楚成王望著成得臣的屍體,久久不語。突然,他大笑起來:"重耳啊重耳,你用九十裏路,換來了天下人的信服!"
    第六章 信義的回響
    戰後的慶功宴上,晉文公將繳獲的戰利品分出一半,派人送往楚國。"告訴楚王,重耳從未忘記當年的承諾。"他對著使臣說。消息傳開,天下諸侯無不讚歎:"晉侯守信如此,當真霸主風範!"
    但夜深人靜時,晉文公卻對著燭火歎息。狐偃遞來一杯酒:"主公在想什麽?"他苦笑:"世人隻道我守信,卻不知這退避三舍,既是報恩,也是誘敵之計啊..."
    曆史的長河奔湧向前,城濮之戰的硝煙早已散盡。但"退避三舍"的故事卻流傳千年,人們談論著晉文公的信守諾言,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信義與權謀,從來都是一體兩麵。而重耳用九十裏的退讓,不僅贏得了戰爭,更贏得了一個時代的敬意。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