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郢都驚變:摯友間的生死盟約

字數:2071   加入書籤

A+A-


    第一章 章華台的夜宴
    公元前548年的郢都,章華台上的青銅燈盞將夜空照得宛如白晝。楚靈王斜倚在雕花榻上,手中的犀角杯盛滿郢都佳釀,望著台下獻舞的姬妾們,醉眼朦朧。伍舉站在廊下,望著遠處閃爍的萬家燈火,心中卻無端升起一絲不安。
    "伍大夫,這編鍾奏得如何?"公孫歸生不知何時走到他身旁,手中把玩著新得的玉墜。伍舉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歸生兄,總覺得近日城中氣氛不對,申公他..."話未說完,遠處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不好了!申公叛逃!"一名侍衛跌跌撞撞闖入,"帶走了國庫半數財寶!"楚靈王手中的酒杯應聲而碎,酒水混著碎瓷濺在伍舉的衣袍上。"伍舉!你是申公的親家,可知內情?"楚靈王的怒吼震得廊下的銅鈴嗡嗡作響。
    第二章 暗夜逃亡
    伍舉的宅邸內,燭火在穿堂風中搖曳不定。妻子正慌亂地收拾衣物,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夫君,他們說我兄長叛逃,如今滿城都在傳...傳是你相助!"伍舉握緊腰間的青銅劍,指節泛白。他想起今早出門時,街角那些意味深長的目光。
    "夫人莫慌,我這就去見大王,說清此事。"話雖如此,他卻悄悄將家傳的玉玨塞進懷中。剛走到門口,就聽見院外傳來嘈雜聲。"不好!官兵來了!"管家撞開房門,"大夫快走,從後門!"
    夜色中,伍舉翻過院牆,朝著鄭國的方向狂奔。身後的火把越來越近,追兵的呼喝聲刺破夜空。他突然想起公孫歸生曾說過的話:"若有一日風雲驟變,鄭國有你容身之所。"此刻,這句話在他耳邊不斷回響。
    第三章 淮河渡口的訣別
    淮河渡口,寒風卷著浪花拍打著船舷。伍舉望著對岸,心中五味雜陳。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從蘆葦叢中衝出:"伍兄!等等我!"公孫歸生氣喘籲籲地跑來,懷中還抱著個沉甸甸的包裹。
    "歸生兄,你這是..."伍舉看著他被樹枝劃破的衣袍,心中一緊。公孫歸生將包裹塞給他:"裏麵是盤纏和通關文牒,我已托人在鄭國打點。"他頓了頓,從懷中掏出半塊玉佩,"這是我家傳之物,你我各執一半,日後..."
    話未說完,遠處傳來馬蹄聲。公孫歸生猛地推了伍舉一把:"快走!記住,楚國容不下你,我公孫歸生的承諾永遠算數!"伍舉望著好友消失在夜色中,手中的半塊玉佩冰涼刺骨。
    第四章 鄭都的守望
    鄭國都城內,伍舉隱姓埋名,在城郊開了間小小的酒肆。每當夜幕降臨,他便望著南方,手中摩挲著那半塊玉佩。一日,一位衣著華貴的商人來到酒肆,往桌上放了封信。
    "公孫大夫說,楚國仍在追查你的下落,切莫暴露身份。"商人說完便匆匆離去。伍舉顫抖著打開信,公孫歸生熟悉的字跡躍然紙上:"兄安否?歸生每日望南而歎,此半玉佩,日日貼身。待時機成熟,定當接兄歸楚。"
    淚水滴落在信紙上,暈開了墨跡。伍舉望著窗外的明月,想起郢都的章華台,想起與公孫歸生把酒言歡的日子。如今物是人非,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守著這份承諾,等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第五章 命運的回響
    數年之後,當伍子胥背負著血海深仇逃離楚國時,他從父親的遺物中發現了半塊玉佩。老管家含淚講述了當年的故事:"這是你祖父與公孫大夫的信物,他們約定,無論發生何事,都要相互扶持。"
    伍子胥握緊玉佩,望著南方咬牙切齒:"楚國,這筆賬,我伍子胥遲早要討回來!"而在郢都,年邁的公孫歸生仍在為當年的承諾奔走,他四處搜集證據,隻為還伍舉一個清白。
    曆史的長卷緩緩展開,伍舉與公孫歸生的故事,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沉澱。但那份跨越生死的情誼,卻如同淮河的水,永遠流淌在春秋的記憶裏,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恩怨情仇與人性光輝。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