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舌尖上的大唐秘史:從禦膳房到朱雀大街的美食傳奇
字數:2030 加入書籤
貞觀九年的大明宮禦膳房,蒸汽裹著肉香直衝殿頂。尚食局的老太監踮著腳,望著蒸籠裏翻滾的龍蝦,汗珠順著皺紋滴進滾燙的油鍋。當這道"龍蝦炒米"被端上禦案時,李世民正對著奏折皺眉,瞥見瑪瑙盤中豔紅的蝦尾,突然來了興致。
"這擺盤倒是新鮮。"皇帝用金箸夾起裹著蛋液的米粒,蝦仁彈牙的觸感讓他眼睛一亮,"恍若龍鳳呈祥!傳旨,賞尚食局黃金百兩!"話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急促腳步聲——太子李承乾捧著一壇新釀的葡萄酒求見,衣角還沾著禦花園的泥土。
與此同時,朱雀大街的早市已熱鬧非凡。賣糖葫蘆的老漢敲著竹板,竹簽上的山楂裹著琥珀色糖衣,在陽光下晃得人眼饞。"客官嚐嚐?"他朝挎著菜籃的婦人吆喝,"這糖稀可是用蜂蜜熬的,比宮裏的點心還香甜!"
街角春卷攤前,十五歲的阿福正往麵皮裏塞韭菜雞蛋。他望著不遠處騎馬而過的官差,想起三天前被沒收的半袋麵粉,攥著擀麵杖的手微微發抖。突然有人拍他肩膀,回頭竟是個穿短打的漢子"小哥,你這春卷敢用豬油?"
深夜的太極宮依舊燈火通明。李世民解下龍袍,盯著禦膳房的菜譜發呆。自從嚐過街頭的胡餅,他總惦記著那種外酥裏嫩的口感。"去把魏征叫來。"他突然吩咐,"朕要在甘露殿支個灶台。"
三日後的早朝變成了鬧劇。李世民係著繡金圍裙,舉著焦黑的"鹹魚"哈哈大笑"眾愛卿嚐嚐,這可是朕獨創的"鹹魚皇帝"!"魏征咬了一口,鹹得直皺眉,卻仍跪伏在地"陛下廚藝雖有待精進,但這份體恤民情之心,臣等萬死難報!"
長安城的傳聞比風還快。平康坊的酒肆裏,文人墨客爭相傳誦"鹹魚皇帝"的雅事。胡姬們新編了曲子,唱著"龍涎不如胡餅香,禦廚難做百姓餐"。而在東宮,李承乾正偷偷往糕點裏摻街頭買來的糖霜,被太傅逮個正著。
"殿下!"白發老臣氣得直跺腳,"您身為儲君,怎能學市井小販?"李承乾卻舉起撒著芝麻的點心"先生嚐嚐,這比宮裏的千層糕好吃百倍!"窗外突然傳來孩童的笑鬧聲,幾個小太監正蹲在牆角分食春卷。
這年深秋,西域進貢的香料擺滿了內庫。李世民盯著波斯商人獻上的胡椒,突然想起朱雀大街那碗讓人流連的羊肉泡饃。"宣旨,"他抓起狼毫,"明日在西市設禦膳擂台,朕要與民間廚子一較高下!"
擂台搭起那日,長安萬人空巷。禦膳房的大廚們身著錦袍,對麵卻是穿粗布短打的街頭攤主。阿福攥著麵團的手全是汗,看著禦廚們擺出的"鳳凰涅盤",差點把擀麵杖掉在地上。
"開始!"隨著鼓聲,油煙瞬間籠罩擂台。阿福學著父親的樣子,把羊肉燉得酥爛,又將餅掰成骰子大小。當他把熱氣騰騰的泡饃端給評委時,發現李世民竟親自坐在其中。
"這湯汁"皇帝的金碗碰著粗瓷,"為何比禦膳房的鮮十倍?"阿福撲通跪地"回陛下,小人用了二十種香料,還加了"他突然住嘴,瞥見禦廚們不善的眼神。
"說!"李世民拍案而起,震得碗裏的蔥花亂顫。阿福咬咬牙"小人在湯裏加了加了市井百姓常用的豆豉!"全場嘩然,卻見皇帝仰頭大笑"好個豆豉!來人,將禦膳房的菜譜全改成民間做法!"
當夜的大明宮,李世民對著新菜譜沉思。燭火將"鹹魚皇帝"的禦筆題字照得忽明忽暗,他想起魏征的諫言"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窗外傳來更夫打更聲,混著隱約的胡琴聲,那是長安永不眠的夜。
此後數年,宮廷菜裏多了胡餅、春卷,甚至街邊常見的涼麵。而朱雀大街的小吃攤,也掛起了"禦賜美味"的招牌。當安祿山的鐵騎逼近長安時,百姓們帶著炊餅和醃菜逃亡,這些曾被帝王青睞的食物,最終成了大唐子民最溫暖的記憶。
百年後,白居易路過西市舊址,望著斷壁殘垣寫下"曾聞禦膳爭百味,不及街頭一碗香"。而那道讓李世民讚不絕口的龍蝦炒米,早已失傳在曆史長河中,唯有"鹹魚皇帝"的故事,仍在茶餘飯後被人津津樂道。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