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烏台墨劫

字數:13442   加入書籤

A+A-


    第一章 西湖詩卷藏刀光
    熙寧四年重陽,杭州知州府後園的桂樹落了滿地碎金。沈括捏著手裏那卷詩稿,指節把竹紙捏出三道白痕——紙麵上“明月幾時有”的墨跡還泛著潮,是蘇軾上個月從密州寄來的,末尾還留著行小楷“存中兄斧正,盼秋涼共飲西湖。”
    “大人,轉運使周大人在正廳候著,說要跟您商量漕運的事。”書吏捧著官帽進來,見沈括盯著詩稿發怔,聲音放得比桂花還輕。
    沈括猛地回神,把詩稿往袖中一塞,官帽往頭上一扣,快步穿過回廊。廊下的錦鯉在池子裏翻了個身,濺起的水花沾在他袍角,他卻沒心思擦——滿腦子都是去年在京城,王安石拉著他的手說的話“新法需得力之人,蘇軾總以詩諷喻,恐非良臣啊。”
    正廳裏,周淙正把玩著另一卷詩稿,見沈括進來,立刻笑著迎上去“存中,你可算來了!子瞻兄又寄新詞了,你瞧瞧這‘大江東去’,寫得何等氣魄!”
    沈括接過詞卷,指尖掃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忽然覺得手心發黏。他想起自己三年前剛到杭州,為了推行新法青苗法,磨破了嘴皮子才讓百姓肯借貸,可蘇軾倒好,一首《山村五絕》寫“杖藜徐步叩鬆扉,豈是聞韶解忘味”,轉頭就被百姓傳成“官逼民反”的調子。
    “這詞是好,就是太過張揚了。”沈括把詞卷遞回去,聲音壓得低,“如今新法推行正緊,子瞻兄總寫這些‘懷古傷今’的句子,怕會讓朝中有人多想。”
    周淙愣了愣,哈哈笑起來“存中你就是太謹慎!子瞻兄不過是抒懷罷了,哪有那麽多深意?上個月他還托人給我帶了西湖藕粉,說等冬天來杭州,要跟我們一起煮酒賞雪呢。”
    沈括沒再接話,端起茶盞抿了一口。龍井的清香壓不住心裏的悶——同樣是景佑三年進士,蘇軾憑幾首詩就能名動天下,連皇帝都把他的詩稿放在禦案上,而他沈括,得靠修《渾儀議》、編《天下州縣圖》,才能在朝堂上掙得一席之地。
    三日後,沈括奉旨回京述職。臨行前,他把蘇軾近三年的詩稿全找出來,從《和子由蠶市》到《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逐句圈注。在“邇來三月食無鹽”旁寫“暗諷新法鹽政嚴苛”,在“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旁標“質疑神宗治河之功”。書吏在一旁磨墨,見他越寫越急,墨汁濺到詩稿上,暈開一團黑,像極了他眼底的陰翳。
    驛站的燈燭燃了一夜。天剛亮,沈括把圈注好的詩稿連同奏折封進木匣,遞給親信“快馬送進樞密院,親手交給王相公,就說我查得蘇軾有訕謗朝政之嫌。”
    親信領命而去,沈括站在驛站門口,望著東方漸亮的天色,忽然覺得後頸發寒。他想起二十年前瓊林宴上,蘇軾拍著他的肩說“存中兄才學,日後必成大器”,可現在,他卻要拿著故人的詩稿,做一把刺向對方的刀。
    船行至運河,沈括站在船頭,見兩岸百姓正忙著收割水稻,幾個衙役在田埂上丈量土地——那是新法裏的方田均稅法,他親自參與製定的。可蘇軾偏要寫“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這話要是傳到神宗耳朵裏,豈不是說新法害民?他越想越覺得自己沒錯,蘇軾就是仗著才名阻礙新法,這樣的人,就得讓他知道厲害。
    京城的風比杭州冷。沈括剛進樞密院,王安石就把他請進內室。木匣打開,詩稿攤在桌上,王安石拿起看了幾行,指著“暗諷鹽政”的批注,點頭道“存中有心了。如今朝中反對新法者甚多,蘇軾這等名士,一言一行都影響甚廣,若不加以懲戒,新法難行。”
    沈括垂著手,聲音有些發澀“隻是……子瞻兄或許並無此意,是我多心了?”
    王安石放下詩稿,盯著他道“存中,你是新法的推行者,當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蘇軾的詩,百姓爭相傳抄,若任其詆毀新法,陛下的心血豈不是白費了?”
    這話像重錘敲在沈括心上。他抬頭看向王安石,見對方眼神堅定,忽然鬆了口氣——對,他是為了新法,為了朝廷,不是為了私人恩怨。
    幾日後,沈括在禦書房覲見神宗。神宗拿著詩稿,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蘇軾真的這麽想?朕推行新法,也是為了百姓,他怎麽能這麽寫?”
    沈括連忙躬身“陛下,臣不敢斷定子瞻兄有反心,隻是這些詩句確實容易引人誤解。如今新法初成,需穩定人心,還請陛下三思。”
    神宗沉默良久,把詩稿放在案上“此事暫且壓下,朕再看看。你回杭州後,多留意蘇軾的動向,有情況及時上報。”
    沈括領旨退出禦書房,走出宮門時,見秋陽正好,卻覺得渾身發冷。他想起蘇軾在密州任上,組織百姓抗旱,還上書請求減免賦稅,這樣的人,真的是“訕謗朝政”嗎?可轉念一想,王安石的話又在耳邊響起來,他把心一橫,轉身往驛站走——這條路,隻能走到底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回到杭州,沈括把詩稿的事壓了下來。每逢蘇軾寄信來,他都仔細研讀,把覺得“有問題”的句子抄錄下來。周淙偶爾提起要請蘇軾來杭州小聚,他都以“子瞻兄政務繁忙”推脫,次數多了,周淙也看出些端倪,漸漸不再提。
    轉眼到了熙寧七年,沈括調任三司使。離開杭州那天,周淙送他到碼頭。船要開時,周淙忽然遞來一卷詩稿“存中,這是子瞻兄剛寄來的,說讓我轉交給你。他還問,去年你說的秋涼共飲西湖,怎麽一直沒兌現。”
    沈括接過詩稿,指尖觸到熟悉的字跡,心髒猛地一縮。展開看,是首《和子由蠶市》,末尾寫著“存中兄若來京城,定要一醉方休”。風把詩稿吹得嘩嘩響,他慌忙塞進袖中,對著周淙拱了拱手,轉身進了船艙。
    船行漸遠,沈括靠在艙壁上,把詩稿反複看了三遍。他想起在杭州的三年,想起蘇軾寄來的那些詩,忽然覺得自己像個小醜——明明是故友,卻要在背後插刀。可他又想起神宗的囑托,想起王安石的期望,最終還是把詩稿鎖進了抽屜,再也沒打開過。
    他不知道,這卷詩稿,還有他三年前送進京城的那些圈注,已經在京城埋下了一顆雷。隻等一個合適的時機,就會炸開,把蘇軾,也把他自己,都卷進一場驚天大案裏。
    第二章 禦史奏疏起風波
    熙寧八年冬,京城飄起了第一場雪。禦史台的燭火徹夜未熄,李定捏著手中的奏疏,手指在“蘇軾訕謗朝政”幾個字上反複摩挲。窗外的雪落在青瓦上,簌簌有聲,卻蓋不住他心裏的興奮——這封奏疏,是他和舒亶準備了半年的成果,而導火索,正是四年前沈括送進京城的那些蘇軾詩稿。
    “子堅兄,你看這樣寫,能不能打動陛下?”舒亶推門進來,手裏拿著張寫滿字的紙,臉上的急切藏都藏不住。他剛從史館調來禦史台,正想靠一樁大案站穩腳跟,蘇軾的詩,就是最好的靶子。
    李定接過紙,快速掃了一遍,指著其中一句道“‘明月幾時有’那句,不能隻說他‘怨天尤人’,要往‘質疑君權’上靠。你想,陛下宵衣旰食推行新法,他卻寫‘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不是暗指朝廷政令混亂嗎?”
    舒亶眼睛一亮,連忙拿起筆修改“還是子堅兄想得周全!還有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們可以說他借亡妻抒發對朝政的不滿,說他‘心無家國,隻念私情’。”
    兩人湊在燈下,逐字逐句修改奏疏。把蘇軾的詩翻來覆去解讀,原本抒情的句子,全被安上了“訕謗”的罪名。案上堆著厚厚的詩稿,有沈括當年圈注的版本,還有他們後來搜集的蘇軾近作,每一頁都畫滿了紅圈,像一道道血痕。
    次日早朝,李定手持奏疏,出列上奏“陛下!臣有本奏!湖州知州蘇軾,近日常作詩詞,多含訕謗朝政之意!其詩‘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暗諷新法鹽政嚴苛;‘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質疑陛下治河之功!此等言論若任其流傳,恐動搖民心,阻礙新法推行!”
    神宗接過奏疏,臉色漸漸沉了下來。他想起四年前沈括送來的詩稿,當時覺得蘇軾隻是一時抒懷,可如今李定、舒亶又找出這麽多“證據”,由不得他不信。“蘇軾真的敢這麽寫?”他把奏疏往案上一拍,聲音裏帶著怒氣。
    舒亶立刻出列,躬身道“陛下!臣可作證!蘇軾在湖州任上,曾對下屬說‘新法害民’,還把這些話寫進詩裏,讓百姓爭相傳抄!如今民間都在說‘要解饑,找蘇軾;要避稅,罵新法’,長此以往,朝廷威嚴何在?新法何存?”
    朝中頓時炸開了鍋。支持新法的官員紛紛附和,要求嚴懲蘇軾;反對新法的官員則替蘇軾辯解,說李定、舒亶是“斷章取義,誣陷忠良”。兩派吵得不可開交,神宗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亂哄哄的場麵,心裏煩躁不已——他既欣賞蘇軾的才學,又不滿他反對新法,如今被李定、舒亶這麽一鬧,倒成了騎虎難下。
    “陛下!臣以為,當派人去湖州,把蘇軾押回京城審問,查明真相!”王安石出列說道,他是新法的領軍人物,自然不能容忍蘇軾詆毀新法。
    神宗沉吟片刻,點頭道“準奏!命皇甫遵為欽差,即刻前往湖州,押解蘇軾回京,交禦史台審問!”
    旨意一下,滿朝嘩然。反對新法的官員還想再勸,卻被神宗擺手製止“此事就這麽定了,再議無益!”
    散朝後,李定和舒亶在禦史台門口相遇,兩人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得意。“子堅兄,這次多虧了你,不然還扳不倒蘇軾。”舒亶拍著李定的肩,語氣裏滿是敬佩。
    李定笑道“這還要多謝沈存中,若不是他四年前送來了那些詩稿,我們哪有這麽多‘證據’?說起來,我們還得好好謝謝他。”
    兩人正說著,忽然見沈括從對麵走來。他剛從三司使衙門出來,聽說了早朝的事,臉色比地上的積雪還白。李定連忙上前,拱手道“存中兄,恭喜啊!你四年前的苦心,今日終於有了結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沈括看著李定臉上的笑容,心裏像被針紮了一下。他當初送詩稿,隻是想讓神宗“留意”蘇軾,卻沒想過要把蘇軾押回京城審問,更沒想過要掀起這麽大的風波。“我隻是……覺得蘇軾的詩有些不妥,沒想過要治他的罪。”他聲音有些幹澀,不敢看李定的眼睛。
    舒亶上前一步,笑道“存中兄這就過謙了!蘇軾反對新法,本就是罪過,你這是為新法除害,為朝廷立功啊!等此案了結,陛下定會重賞你。”
    沈括沒再說話,拱了拱手,轉身匆匆離去。他走在雪地裏,腳下的積雪發出咯吱聲,像極了他此刻的心跳。他想起蘇軾在杭州時的樣子,想起兩人同遊西湖的情景,忽然覺得自己做了件天大的錯事——他隻是想爭一口氣,卻把故友推進了深淵。
    與此同時,湖州知州府裏,蘇軾正和下屬們圍爐賞雪。桌上擺著酒肉,還有剛寫好的《湖州謝上表》,墨跡還沒幹。“諸位,今日雪好,我們不醉不歸!”蘇軾端起酒杯,笑容爽朗,絲毫不知道京城的風波已經向他襲來。
    忽然,府門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一個衙役慌慌張張跑進來“大人!不好了!京城派來欽差了,說是要押您回京!”
    蘇軾手裏的酒杯“哐當”一聲掉在地上,酒灑了一地。他愣了愣,隨即笑道“你莫不是看錯了?我在湖州任上,並無過錯,欽差何來押我回京之說?”
    話音剛落,皇甫遵已經走進正廳,手裏拿著聖旨“湖州知州蘇軾接旨!陛下有令,你涉嫌訕謗朝政,即刻隨我回京,交禦史台審問!”
    蘇軾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他看著皇甫遵手裏的聖旨,又看了看身邊驚慌失措的下屬,心裏猛地一沉——他知道自己反對新法會惹來麻煩,卻沒想過會是以“訕謗朝政”的罪名被押回京。
    “欽差大人,我可否先收拾一下行李?”蘇軾定了定神,聲音還算平靜。
    皇甫遵點頭“給你半個時辰,不得延誤!”
    蘇軾回到內室,妻子王閏之早已哭成了淚人。“子瞻,這到底是怎麽回事?你是不是得罪了什麽人?”她拉著蘇軾的手,聲音顫抖。
    蘇軾拍了拍妻子的手,安慰道“別怕,我沒做錯什麽,到了京城,把事情說清楚就好了。你在家好好照顧孩子們,等我回來。”他快速收拾了幾件衣物,又把平時寫的詩稿整理好,放進包袱裏——他相信,自己的詩都是抒懷之作,沒有任何訕謗之意,隻要到了皇帝麵前,定能洗清冤屈。
    半個時辰後,蘇軾走出知州府。皇甫遵已經帶著衙役在門口等候,手裏的鐵鏈在雪地裏閃著冷光。百姓們圍在府門外,見蘇軾要被押走,都紛紛上前求情“蘇大人是好官,不能抓他啊!”“欽差大人,您是不是弄錯了?”
    皇甫遵臉色一沉,喝道“都讓開!這是陛下的旨意,誰敢阻攔,就是抗旨!”
    百姓們不敢再上前,隻能眼睜睜看著蘇軾被戴上鐵鏈,押上囚車。蘇軾坐在囚車裏,看著窗外哭泣的百姓,心裏百感交集。他想起自己在湖州任上,減免賦稅、興修水利,百姓們安居樂業,如今卻要以“訕謗朝政”的罪名被押回京,這到底是為什麽?
    囚車緩緩駛離湖州,雪越下越大,把道路都蓋成了白色。蘇軾靠在囚車壁上,閉上眼睛,忽然想起四年前沈括來湖州視察時,兩人曾在西湖邊飲酒,沈括當時還說“子瞻兄的詩,日後定能流傳千古”。他怎麽也想不到,四年後,正是沈括送進京城的詩稿,成了指證他的“罪證”。
    第三章 禦史台內酷吏審
    熙寧八年臘月廿三,蘇軾被押解至京城,直接關進了禦史台監獄。監獄陰冷潮濕,牆角結著冰,寒風從門縫裏灌進來,吹得他裹緊了身上的單衣。獄卒把一個破碗放在地上,裏麵是半碗冷粥,惡狠狠地說“趕緊吃,吃完了還要受審!別想著有人會來救你,李大人說了,你這案子,沒那麽容易結!”
    蘇軾沒動那碗粥,靠在牆上閉目養神。他想起離開湖州時,百姓們含淚送行的樣子,想起妻子王閏之的叮囑,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挺過去,洗清自己的冤屈。
    次日清晨,蘇軾被兩個衙役架著,帶到了禦史台審訊室。室內擺著一張案桌,李定、舒亶坐在案後,兩旁站著手持水火棍的衙役,氣氛陰森得能滴出水來。李定拿起桌上的詩稿,拍了拍,冷聲道“蘇軾,你可知罪?”
    蘇軾拱了拱手,平靜地說“學生不知。學生在任上,兢兢業業,從未有過瀆職之舉;所作詩詞,皆是抒懷之作,並無訕謗朝政之意。還請二位大人明察。”
    “抒懷之作?”舒亶猛地一拍案桌,把一張詩稿扔到蘇軾麵前,“你寫‘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不是暗諷新法鹽政嚴苛,百姓無鹽可食嗎?你寫‘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不是質疑陛下治河無功嗎?這些白紙黑字,你還想狡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蘇軾彎腰撿起詩稿,指尖撫過自己的字跡,聲音依舊平穩“舒大人,去年密州大旱,百姓確實缺鹽,學生寫詩是記錄實情,盼朝廷能關注民生,並非暗諷;治河之事,學生曾在奏疏中提過建議,寫詩不過是感慨工程艱難,何來質疑陛下之說?”
    “巧舌如簧!”李定冷笑一聲,又扔出一卷詩稿,“那你說說,‘杖藜徐步叩鬆扉,豈是聞韶解忘味’是什麽意思?是不是說百姓被新法逼得流離失所,隻能靠乞討為生?”
    蘇軾看著那卷《山村五絕》,眉頭皺了起來“李大人,學生寫這首詩時,正是密州百姓豐收之年,詩中寫的是老農閑步訪友的情景,何來流離失所之說?二位大人若隻斷章取義,怕是對學生的詩有誤解。”
    舒亶見蘇軾不肯認罪,頓時來了火氣,衝衙役使了個眼色“看來蘇大人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來人,給我打二十大板,讓他好好想想!”
    兩個衙役立刻上前,把蘇軾按在地上。木板落在背上,疼得蘇軾額頭冒冷汗,卻咬牙沒哼一聲。二十大板打完,他的官袍被血浸透,卻依舊撐著身子站起來“學生所言句句屬實,就算打死學生,也不會認下這莫須有的罪名!”
    李定見硬的不行,又換了副嘴臉“蘇軾,你也是進士出身,難道不知‘識時務者為俊傑’?隻要你認下訕謗之罪,上表悔過,陛下仁慈,或許還能從輕發落,若是執意頑抗,不僅你自身難保,連你的家人也要受牽連!”
    蘇軾聽到“家人”二字,身體頓了頓,隨即眼神更堅定“學生一人做事一人當,與家人無關。若是認下這不實之罪,不僅對不起自己的筆,更對不起天下百姓對學生的信任!”
    審訊從清晨持續到深夜,李定、舒亶用盡了手段,蘇軾卻始終不肯認罪。最後,兩人隻能把他押回牢房,打算來日再審。
    蘇軾躺在冰冷的草堆上,背上的傷口火辣辣地疼。獄卒送飯時,偷偷塞給他一張紙條,上麵是弟弟蘇轍的字跡“兄勿憂,弟已上書陛下,願以官職贖兄罪,家人皆安。”
    看著紙條,蘇軾的眼眶濕了。他想起自己年少時,與蘇轍一起進京趕考,母親在燈下縫補衣裳的情景;想起妻子王閏之,每次他被貶謫,都默默收拾行李,從不抱怨。他攥緊紙條,心裏暗下決心,就算再苦,也要撐到真相大白的那天。
    與此同時,沈括正在三司使衙門裏來回踱步。他聽說了蘇軾在禦史台受審的事,心裏像壓了塊石頭。傍晚時,王安石派人來請他,說是有要事相商。
    沈括走進王安石的書房,見案上擺著蘇軾的詩稿,還有李定、舒亶的審訊記錄。王安石指著記錄說“存中,你看蘇軾頑抗不認罪,李定他們打算加重刑罰,你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
    沈括猶豫了一下,說道“相公,蘇軾雖有不妥之處,但罪不至死。若是刑罰過重,恐會引起文人不滿,反而不利於新法推行。”
    王安石皺了皺眉“你是想為他求情?當初可是你先發現他詩中有問題,如今怎麽又心軟了?”
    “學生並非心軟,隻是覺得應實事求是。”沈括低聲道,“蘇軾的詩雖有抱怨之語,但並無反心,若是硬按上訕謗之罪,怕是會落人口實。”
    王安石沉默良久,歎了口氣“罷了,此事我會向陛下進言,盡量從輕發落。但蘇軾反對新法,終究是個隱患,貶謫是免不了的。”
    沈括鬆了口氣,起身告辭。走出書房時,夜色已深,街上的燈籠忽明忽暗,像他此刻的心情。他知道,就算蘇軾能免於重刑,兩人之間的情誼,也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第四章 朝堂爭辯定貶途
    熙寧九年正月,禦史台的審訊終於有了結果。李定、舒亶把蘇軾的詩稿和審訊記錄整理成冊,遞交給神宗,請求將蘇軾定為“大不逆”之罪,判處死刑。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反對新法的官員紛紛上書,為蘇軾求情;支持新法的官員則堅持要嚴懲蘇軾,雙方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這天早朝,神宗拿著李定遞上來的冊子,臉色凝重“諸位卿家,蘇軾訕謗朝政一案,如今證據確鑿,你們覺得該如何處置?”
    李定立刻出列“陛下!蘇軾目無君上,多次以詩詆毀新法,若不嚴懲,恐難服眾!臣懇請陛下判處蘇軾死刑,以儆效尤!”
    舒亶也跟著附和“陛下,李大人所言極是!蘇軾的詩流傳甚廣,若不加以懲戒,日後文人皆效仿他,以詩訕謗朝政,朝廷威嚴何在?”
    就在這時,蘇轍出列,跪在地上“陛下!臣兄蘇軾雖有過錯,但並無反心!他隻是性格耿直,不善掩飾情緒,才會在詩中發些牢騷。臣願以官職贖兄之罪,懇請陛下從輕發落!”
    司馬光也上前一步“陛下,蘇軾是難得的人才,其詩雖有不妥,但多是關心民生之作。如今國家正是用人之際,若殺了蘇軾,不僅會失去一位賢臣,還會讓天下文人寒心!臣懇請陛下三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王安石站在一旁,沉默了許久,才開口道“陛下,蘇軾反對新法,確實該罰,但死刑過重。臣以為,可將其貶謫至偏遠之地,讓他反省自身過錯,同時也能彰顯陛下的仁慈。”
    神宗看著朝堂上爭論的官員,又看了看手中的詩稿,想起自己當年讀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時的讚賞,心裏漸漸有了主意。他沉吟片刻,說道“蘇軾訕謗朝政,罪證確鑿,但念其並無反心,且有多位卿家求情,免去死刑,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
    旨意一下,滿朝嘩然。反對新法的官員雖覺得貶謫過重,但能保住蘇軾的性命,已是萬幸;支持新法的官員則覺得處罰太輕,卻也不敢再反駁。
    蘇軾接到旨意時,正在牢房裏讀《論語》。獄卒把旨意遞給他,笑著說“蘇大人,您沒事了!陛下免了您的死罪,貶您去黃州任職!”
    蘇軾接過旨意,反複看了幾遍,心裏百感交集。他走出牢房,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蘇轍早已在外麵等候,見他出來,立刻跑上前,緊緊抱住他“兄!你終於出來了!”
    蘇軾拍了拍蘇轍的背,笑道“讓你擔心了。走,我們回家,看看你嫂子和孩子們。”
    回到家中,王閏之帶著孩子們迎上來,見蘇軾平安歸來,忍不住哭了起來。蘇軾抱著孩子們,輕聲安慰“爹爹沒事了,以後我們去黃州,一家人在一起,好好過日子。”
    幾天後,蘇軾收拾好行李,準備前往黃州。京城的文人紛紛來送行,歐陽修、黃庭堅等人都來了,大家在城外的酒館裏為他餞行。
    歐陽修舉起酒杯“子瞻,黃州雖偏,但也是個好地方。你到了那裏,可別忘了寫詩,我們還等著讀你的新作呢!”
    蘇軾笑著接過酒杯“多謝永叔先生。就算到了黃州,我也不會放下筆,定當多寫些好詩,回報諸位的厚愛。”
    黃庭堅也道“子瞻兄,此去路途遙遠,你要多保重。若有需要,隨時寫信給我們,我們定會盡力相助。”
    蘇軾一一謝過眾人,然後翻身上馬。馬蹄聲漸漸遠去,他回頭望了望京城的方向,心裏雖有不舍,卻也多了幾分釋然。他知道,這場風波雖然讓他受盡了苦難,卻也讓他看清了人心,明白了人生的真諦。
    第五章 黃州謫居墨韻新
    熙寧九年二月,蘇軾抵達黃州。黃州是個偏遠的小城,經濟落後,百姓生活困苦。他的團練副使是個閑職,沒有實權,俸祿也少,一家人隻能住在城外的一座破廟裏。
    盡管生活艱苦,蘇軾卻沒有消沉。他每天早起,要麽去田間勞作,要麽去江邊散步,晚上則在燈下讀書、寫詩。他把破廟打掃幹淨,取名為“東坡雪堂”,還在院子裏種了蔬菜、瓜果,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天,蘇軾在田間種稻,忽然下起了雨。他來不及躲雨,被淋得渾身濕透,卻反而覺得暢快。回到雪堂後,他提筆寫下了《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寫完詩,他看著窗外的雨景,忽然覺得之前的苦難都不算什麽了。他想起在京城的風波,想起沈括,心裏雖有遺憾,卻也漸漸放下了。他知道,人生難免有坎坷,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樂觀的心,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能坦然麵對。
    蘇軾在黃州的生活雖然清貧,卻也充實。他經常和當地的百姓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疾苦,還寫下了許多反映民生的詩詞。他的詩在黃州流傳甚廣,百姓們都很喜歡他,經常送些糧食、蔬菜給他。
    有一次,蘇軾去江邊釣魚,遇到了一位老漁翁。老漁翁聽說他是被貶來的官員,不僅沒有嫌棄他,還邀請他去家裏做客。老漁翁的家很簡陋,卻收拾得幹淨整潔。兩人坐在院子裏,喝著米酒,聊著天,十分投機。
    臨走時,老漁翁送給蘇軾一條自己釣的魚“蘇大人,您是個好人,不像其他官員那樣擺架子。這條魚您拿去,給孩子們補補身子。”
    蘇軾接過魚,心裏暖暖的。他回到雪堂後,把魚做成了魚湯,和家人一起分享。他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忽然覺得,這樣的生活雖然簡單,卻充滿了幸福。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軾在黃州的名氣越來越大。許多文人墨客都慕名而來,想和他結交。他也毫不吝嗇,經常和他們一起探討文學、藝術,還指導當地的年輕人寫詩、作畫。在他的影響下,黃州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百姓的精神生活也豐富了許多。
    熙寧十年,沈括奉命出使遼國,途經黃州。他聽說蘇軾在黃州,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去看看他。
    沈括來到東坡雪堂時,蘇軾正在院子裏種菊花。他看著蘇軾穿著粗布衣裳,滿頭大汗,卻依舊笑容滿麵,心裏五味雜陳。他走上前,輕聲道“子瞻兄。”
    蘇軾回頭見是沈括,愣了一下,隨即笑著迎上去“存中兄,你怎麽來了?快請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兩人走進雪堂,蘇軾給沈括倒了杯茶。雪堂裏陳設簡單,隻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牆上掛著他寫的詩稿。沈括看著詩稿,想起當年自己送詩稿誣陷蘇軾的事,心裏充滿了愧疚“子瞻兄,當年的事,是我對不起你。我……”
    蘇軾打斷他的話“存中兄,過去的事就別提了。我在黃州的生活很好,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人生在世,誰能不犯錯呢?重要的是要知錯能改。”
    沈括看著蘇軾豁達的樣子,心裏更加愧疚“子瞻兄,你能原諒我,我很感激。以後若是有需要,你盡管開口,我定會盡力相助。”
    蘇軾笑了笑“多謝存中兄。我在黃州過得很好,不需要什麽幫助。你出使遼國,路途遙遠,要多保重。”
    沈括點點頭,起身告辭。走出雪堂時,他回頭看了一眼,見蘇軾又在院子裏種菊花,陽光照在他身上,溫暖而平和。他知道,蘇軾已經走出了那場風波的陰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蘇軾在黃州謫居了四年。這四年裏,他寫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成為了他文學創作的巔峰時期。他的詩不僅描繪了黃州的自然風光和百姓生活,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元豐三年,蘇軾被調任汝州知州。離開黃州那天,百姓們都來送行,有的送糧食,有的送蔬菜,還有的拉著他的手,舍不得他走。蘇軾看著百姓們懇切的眼神,心裏暖暖的。他對百姓們說“我雖然要走了,但我會永遠記得黃州,記得你們。以後若是有機會,我一定會回來看看。”
    蘇軾騎著馬,漸漸遠去。百姓們站在路邊,望著他的背影,久久不肯離去。他們知道,蘇軾不僅給黃州帶來了文化,更帶來了溫暖和希望。而蘇軾也知道,黃州這段謫居生活,將會成為他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永遠留在他的心中。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