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顱骨飲器:宋理宗的百年沉冤

字數:2301   加入書籤

A+A-


    景定五年秋,臨安皇宮的秋風吹得殿角銅鈴亂響。宋理宗趙昀躺在龍榻上,氣息微弱,眼神卻死死盯著殿外——他在位四十年,雖有過勵精圖治,可晚年沉迷享樂,如今大宋江山風雨飄搖,他連閉眼都覺得不安。
    三天後,理宗駕崩,葬於紹興永穆陵。下葬那天,送葬隊伍從皇宮排到城外,百姓們站在路邊哭,有人扔紙錢,有人喊“陛下走好”,可沒人知道,這並非理宗安寧的終點。
    鹹淳十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西藏僧人楊璉真迦受元朝委派,負責管理江南佛教事務,可他卻把心思放在了南宋皇陵上。聽說永穆陵裏有大量陪葬品,他帶著一隊元兵,扛著鋤頭鐵鍬,直奔紹興。
    永穆陵的封土被挖開時,天正下著小雨。楊璉真迦讓人撬開棺槨,裏麵的理宗屍體因用水銀浸泡,還未腐爛,穿著的龍袍依舊鮮豔。他讓人把陪葬的金銀珠寶搜刮一空,最後盯著理宗的頭顱,突然笑了“這顆頭顱,做飲器正好。”
    元兵們聽了,都覺得殘忍,可沒人敢反對。楊璉真迦讓人把理宗的頭顱割下來,先用藥水浸泡,再剝去頭皮,鑲嵌上金銀珠寶,製成了一隻精美的飲器。每次宴請賓客,他都會拿出這隻飲器,倒上酒,得意地說“這是宋理宗的頭顱,喝了用它盛的酒,能沾上帝王氣。”
    消息傳到江南,百姓們都哭了。有個叫唐玨的書生,偷偷組織了十幾個義士,趁著夜色潛入永穆陵,把理宗的遺骨(除頭顱外)收起來,埋在蘭亭附近的山上,還種了棵鬆樹做標記,發誓總有一天要奪回理宗的頭顱,讓他入土為安。
    可楊璉真迦卻越來越囂張,不僅用理宗的頭顱飲酒,還把其他南宋皇帝的陵墓也挖了個遍,把遺骨扔在野外,任由野獸啃食。百姓們恨得牙癢癢,卻隻能在夜裏偷偷祭拜,祈求先帝們能早日沉冤昭雪。
    轉眼幾十年過去,楊璉真迦死了,理宗的頭顱飲器被傳給了他的弟子,後來又被獻給了元朝皇室,存放在大都的皇宮裏。每年元朝皇帝舉行宴會,都會把這隻飲器拿出來展示,以此羞辱南宋的遺民。
    洪武元年,朱元璋率領明軍攻破大都,推翻了元朝統治。進城那天,明軍在皇宮裏搜出了大量珍寶,其中就有那隻理宗的頭顱飲器。負責搜查的將領見了,趕緊派人把飲器送到南京,獻給朱元璋。
    朱元璋看著這隻鑲嵌著珠寶、卻透著血腥氣的飲器,臉色鐵青。“元朝如此羞辱南宋皇室,簡直喪盡天良!”他拍著桌子,讓內侍把飲器清洗幹淨,然後下旨派人去江南尋找唐玨當年埋下的理宗遺骨,將頭顱與遺骨合葬,恢複永穆陵的規製,讓理宗入土為安。
    很快,使者就找到了唐玨的後人。唐玨的孫子帶著使者來到蘭亭附近的山上,找到了那棵鬆樹,挖出了理宗的遺骨。當頭顱與遺骨合在一起時,在場的人都哭了——這顆頭顱,在外麵漂泊了近百年,終於回到了它該去的地方。
    洪武二年春,理宗的遷葬儀式在紹興永穆陵舉行。朱元璋特意派了大臣前來主持,江南的百姓們自發地趕來,手裏拿著紙錢和香火,跪在陵前哭拜。有個白發蒼蒼的老人,當年曾親眼見過楊璉真迦挖陵,如今看著重新修繕的陵墓,顫巍巍地說“陛下,您終於可以安息了,大宋的冤屈,終於洗清了。”
    遷葬儀式結束後,朱元璋還下旨在永穆陵旁立一塊石碑,上麵刻著理宗頭顱漂泊的經曆,讓後人永遠記住這段曆史,記住元朝的殘暴,也記住漢人從未屈服的骨氣。
    可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有個元朝的舊臣,見朱元璋如此重視理宗的安葬,心裏很不服氣,偷偷派人去永穆陵,想破壞陵墓。幸好當地的百姓看得緊,及時發現了,把那人抓了起來,送到南京。朱元璋聽說後,大怒,下令將那人處死,還昭告天下誰敢再破壞南宋皇陵,定斬不饒!
    從此,永穆陵再也沒有受到過破壞。每年清明,都有百姓來這裏祭拜,有人給理宗獻上鮮花,有人給唐玨的墓添土,還有的家長帶著孩子,指著石碑上的字,講述那段沉重的曆史——講述理宗的頭顱如何被製成飲器,講述唐玨如何偷偷收葬遺骨,講述朱元璋如何為理宗沉冤昭雪。
    多年後,有個文人來到永穆陵,寫下了一首詩“百年顱骨作杯觴,誰念當年舊帝王?幸有朱侯伸正義,遺骸終得返家鄉。”這首詩很快流傳開來,成了人們紀念這段曆史的憑證。
    而那隻曾經沾滿屈辱的頭顱飲器,朱元璋並沒有毀掉,而是讓人把它存放在南京的皇宮博物館裏。每當有大臣前來參觀,朱元璋都會指著飲器說“這就是亡國的教訓,若是君王昏庸,百姓受難,連死後都不得安寧。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好好治理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大明的江山永遠穩固。”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