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任何事情到了極致就是大師
字數:3121 加入書籤
你還別說,這家小店看著毫不起眼,藏在觀音橋的小巷旮旯裏頭,店麵又小,裝修也簡單樸素,可那味道,是真的正宗得沒話說!我琢磨著,有可能是店裏菜品少,統共就那麽幾樣,廚師們天天圍著這幾道菜打轉,熟能生巧,自然就能把每一道的精髓都拿捏得死死的。
就說那毛血旺吧,一端上桌,熱氣騰騰地往上直冒“仙氣”,先瞅見的就是那紅亮濃稠得像岩漿似的湯汁,牛油香氣混合著辣椒、花椒那股子熱辣刺鼻的味兒,“嗖”地一下就鑽進鼻腔,勾得人肚子裏的饞蟲直鬧騰。再細看,裏頭的食材滿滿當當,豐富得很。鴨血像紅寶石一樣,色澤透亮,嫩生生的,輕輕一咬,入口即化,還一點腥味都沒有;毛肚切得大小正合適,根根毛刺挺立,在湯汁裏稍微那麽一涮,立馬裹滿了鮮香麻辣,咬下去“嘎吱嘎吱”響,脆嫩爽口,那口感,絕了;鱔魚段也是處理得恰到好處,肉質緊實又鮮嫩,每一絲紋理都浸足了湯汁的味道;還有那軟糯的肥腸、彈牙的魷魚須、滑溜溜的木耳、鮮嫩的豆芽……各種食材匯聚一鍋,相互映襯,彼此成就,每一口下去,都能感受到熱辣在舌尖上跳舞,醇厚在口腔中回蕩,讓人吃得額頭冒汗,直呼過癮。這毛血旺,真不愧是店裏的招牌,就憑這一道菜,都能引得食客們紛至遝來,甘願在這小巷子裏排著長隊,就為嚐上一口這地道的重慶味兒。
再說那辣子雞,可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舌尖發顫的一道招牌美味。剛出鍋的辣子雞,盛在一個大鐵盤裏,滿滿當當,視覺衝擊力十足。一眼望去,隻見滿眼的紅,那一顆顆紅彤彤的幹辣椒,被熱油激發出了最霸道的辣味,色澤鮮豔奪目,像是燃燒的火焰。而雞丁就隱匿在這“火海”之中,若隱若現。
這些雞丁,選材極為考究,用的是本地三黃雞,雞肉質地鮮嫩多汁,還帶著一股獨特的清香。每一塊雞肉都被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醃製得那叫一個入味,各種香料的味道絲絲入扣地滲進雞肉紋理。下了熱油鍋炸製後,外皮金黃酥脆,咬上一口“嘎吱”作響,像嚼碎了一片薄脆餅幹,裏頭的雞肉卻依舊鮮嫩,汁水被牢牢鎖住,形成一種外酥裏嫩的絕佳口感。
當你夾起一塊辣子雞放入口中,先是那股濃烈的麻與辣如洶湧波濤般席卷而來,讓舌尖瞬間沉浸在熱辣的“狂歡”之中,嘴唇都被麻得微微顫抖。緊接著,雞肉的鮮香在辣味的烘托下愈發凸顯,越嚼越有味,每一口都刺激著味蕾,讓人欲罷不能,不知不覺就一塊接著一塊往嘴裏送。而且,這道菜妙就妙在,即使你被辣得直呼氣、猛灌飲料,卻還是停不下來,非得把盤中的辣子雞吃得一幹二淨,才肯罷休。在這家小店,這辣子雞和毛血旺一樣,憑借著過硬的品質、地道的風味,成了食客們的必點佳肴,承載著重慶美食的火辣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
還有那回鍋肉,這道菜在成都也常見得很,我自己平日裏也沒少做,本以為對它的門道摸得挺透了,可真到了重慶,嚐了這家小店的回鍋肉,才發現和我以往做的、吃的大有不同,兩邊各有各的特色,滋味兒全在細微差別裏藏著呢。
成都的回鍋肉,多數會選用二刀肉,那肉肥瘦比例恰當,切得薄厚均勻,下鍋煸炒時,火候把握得精準,把肥肉部分的油脂慢慢逼出來,炒至肉片微微卷曲,油脂變得晶瑩剔透,像給肉片披上了一層亮閃閃的外衣。配菜搭配上,蒜苗、青椒是經典組合,炒出來色澤嫩綠清新,看著就賞心悅目。調味時,豆瓣醬的甜香、豆豉的豉香相互交融,味道醇厚悠長,整體口感偏軟糯,吃起來那叫一個香嫩下飯,是典型的家常味,透著股子成都人悠然閑適的生活味兒。
可重慶這邊的回鍋肉啊,風格就明顯硬朗得多。首先選肉,偏愛本地黑豬肉,這肉的肉質緊實,彈性十足,切成的肉片相較成都的稍厚一些,吃起來更有嚼勁,每一口都實實在在的。煸炒的時候,火力開得更大,鍋裏劈裏啪啦直響,像是一場熱烈的美食狂歡。肥肉部分的油脂在大火爆炒下迅速滲出,嗞嗞作響,那香味瞬間彌漫在空氣中。配菜上,除了蒜苗、青椒,還經常加些本地的老鹹菜,鹹香的味道一下子就給整道菜提了鮮,層次更加豐富。調味用的是本地特有的火辣豆瓣醬,辣味濃烈直接,再撒上大把的花椒粉,麻味緊隨其後,雙重刺激,讓味蕾徹底繳械投降。炒好的回鍋肉,肉片肥而不膩,因為有大火爆炒的加持,瘦肉部分鮮嫩多汁,帶著煙火氣的焦香,一口下去,滿滿的都是重慶山城的熱辣豪爽,吃得人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在這家小店嚐過這獨具風味的重慶回鍋肉後,我算是明白了,美食這東西,哪怕是同一道菜,到了不同的地方,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飲食習慣,就能變出百般花樣,各有各的忠實擁躉,真讓人不得不感歎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有那酸菜魚,如今這道菜的名氣可真是傳遍大江南北,幾乎全國各地的餐館菜單上都能瞅見它的身影。不過,你要是細細品來,就會發現重慶的酸菜魚和成都的相比,那特色鮮明得很,各有各的“性格”。
成都的酸菜魚,走的是細膩溫婉路線。從魚片的處理開始,就講究得很,多選用肉質鮮嫩、刺少的魚,像黑魚或者鱸魚,片魚的師傅刀工精湛,魚片切得薄如蟬翼,近乎透明,每一片都大小均勻,碼料醃製時也格外精心,讓魚肉充分吸收各種香料的味道,去腥增香。湯底呢,以酸菜為主調,酸菜通常是自家醃製,酸度適中,帶著一股發酵後的獨特香氣,搭配上魚骨、魚頭熬製的奶白色魚湯,再加上少許泡椒提味,整體湯味濃鬱,酸中帶辣,辣而不燥,魚片下鍋輕輕一涮就能吃,入口即化,那口感細膩得如同絲滑的綢緞,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能讓人吃得心滿意足,回味悠長。
重慶的酸菜魚可就截然不同了,處處彰顯著山城的火辣與豪爽。魚的選擇上更傾向於本地常見的草魚或者花鰱,這些魚雖然刺相對多些,但肉質緊實,有嚼勁,更能經得住重慶式烹飪的“折騰”。片魚時,厚度會稍厚一點,這樣吃的時候口感更實在。酸菜是這道菜的靈魂之一,重慶的酸菜顏色更深,味道更重,經過長時間醃製,酸味濃烈刺鼻,充滿力量感。熬製湯底時,除了魚骨、魚頭,還會加入大量的牛油,讓湯瞬間有了醇厚濃鬱的風味,牛油的香氣與酸菜的酸香、魚的鮮香完美融合。上桌前,再淋上一層熱油,“嗞啦”一聲,激發出辣椒、花椒的麻與辣,那股熱辣勁兒直撲鼻端,讓人瞬間食欲大增。吃的時候,魚片裹挾著滿滿的紅油湯汁,每一口都是熱辣滾燙,麻味在舌尖跳躍,酸味刺激著味蕾,魚肉鮮嫩又不失嚼勁,一碗下肚,整個人都被這股熱辣點燃,酣暢淋漓,仿佛這道菜把重慶人的熱情與直爽都融入了其中,讓人欲罷不能。
在這家小店,這地道的重慶酸菜魚一端上桌,就能讓人感受到它與別處的不同,也難怪食客們趨之若鶩,哪怕店藏深巷,也要為這一口獨特的美味專程趕來,這就是重慶美食的魅力所在,總能在細微處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