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基層第一線
字數:3480 加入書籤
在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滿懷著憧憬與堅定的決心,踏上了奔赴貴州深山村落的探尋征程。車子沿著那蜿蜒曲折、布滿坑窪的山路徐徐前行,一路劇烈顛簸,恰似在波濤洶湧的土路上艱難行舟,許久之後,終於抵達了那仿若世外桃源般的目的地。車窗外的景致仿若一場夢幻的幻燈片,從城市的繁華喧囂與車水馬龍,逐漸切換成連綿起伏的青山翠影、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以及錯落有致、如詩如畫的層層梯田,宛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終於,我踏入了這個靜謐清幽的苗族村落。剛到村口,熱情好客的村民們便迎了上來,盡管彼此言語不通,但他們臉上那質樸純真的笑容,以及眼眸中流淌出的善意,如同冬日裏的煦煦暖陽,瞬間驅散了我心頭的陌生與拘謹。在村長熱情洋溢的引領下,我來到了一戶世代傳承酸湯製作技藝的人家。
剛一腳踏進廚房,屋內的陳設便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這裏全然不見城市餐廳裏的精致奢華,映入眼簾的是最原始質樸的土灶,還有那敦實厚重的砂鍋。還沒等我來得及細細打量,主人家阿伯就滿臉笑容地拉過我,抬手指向牆角一口碩大的水缸,示意我裏麵裝著的,正是酸湯的“靈魂”所在——那正在緩緩發酵的米湯。我好奇地湊近一瞧,隻見缸裏的米湯表麵微微泛起白沫,悠悠散發著一股醇厚濃鬱、略帶酸餿的獨特氣味,這與城市餐廳裏酸湯那精致細膩的香氣截然不同。阿伯敏銳地捕捉到了我眼中的疑惑,操著不太熟練卻充滿熱忱的普通話解釋道:“這才是最地道嘞酸湯引子,要等日子到咯,味道才正。”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每日都跟隨著阿伯一家忙裏忙外。清晨,伴著朝露,跟著他們前往田間地頭,親手采摘那帶著泥土芬芳的新鮮蔬菜,那些青菜、蘿卜,鮮嫩欲滴,仿佛剛從大自然的溫柔懷抱中蘇醒,逾數倍之多比城市裏售賣的更加鮮嫩。午後,陽光正好,我便坐在院子裏,幫著阿伯處理本地特有的辣椒,看著他將辣椒與薑蒜一同搗碎,加入鹽、酒等調料,精心製成風味獨特的糟辣椒,每一下搗動,都宛如在為酸湯注入蓬勃的生命力,“咚咚”的搗料聲仿佛奏響著一曲曲美食的激昂序曲。
到了製作酸湯的關鍵時刻,阿伯從米缸裏舀出晶瑩剔透的大米,仔細淘洗幹淨後下鍋慢慢熬煮。待米湯變得濃稠如蜜時,倒入那口神秘的大缸之中,再依次加入早已準備好的、嫣紅欲滴的番茄碎、搗爛的散發著獨特清香的木薑子,隨後輕輕攪拌均勻。阿伯還特意強調,這攪拌的力度、方向都暗藏玄機,與酸湯最終呈現出的風味緊密相關。緊接著,便是耐心地等待時光的雕琢,讓那些肉眼難見的微生物在這缸裏盡情施展神奇的魔法,將普通平凡的食材一步步轉化為令人陶醉的神奇酸湯。
夜幕低垂,繁星點點,宛如細碎的鑽石鑲嵌在浩瀚的夜空。院子中央,篝火熊熊燃燒,跳躍的火星歡快地衝向夜空,似是在與繁星共舞。我與阿伯一家人圍坐其旁,暖烘烘的熱氣如溫柔的觸手,驅散了山間夜晚的絲絲涼意。此時,阿伯將用原始酸湯烹製的魚端上桌,熱氣裹挾著酸香撲麵而來,瞬間勾起了肚裏的饞蟲。魚肉入口,那股濃鬱醇厚的酸香刹那間在口腔中炸裂開來,與在城市總店吃到的相比,多了幾分粗獷豪邁、質樸純真的韻味,酸味更加醇厚悠長,魚的鮮味也被烘托得淋漓盡致,仿佛一場味蕾的狂歡。這一刻,我深深領悟到了酸湯魚最本真的魅力,也徹底明白了老師讓我前來探尋的深意。
回城之後,我帶著從村落裏收獲的珍貴技藝與深刻感悟,再次踏入總店的廚房。我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分享了自己這一路的所學所思,老師傅微微皺起眉頭,眼神中透露出若有所思的光芒,他緩緩抬手輕撫下巴,沉默片刻之後,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目光中滿是期許與鼓勵地說:“娃,既然你有這份執著,咱就再試試。”我望著老師,眼中閃爍著堅定與感激的光芒,用力地點了點頭。
經曆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村落探尋之旅,我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總店,然而心中對於酸湯創新的那簇小火苗卻並未就此熄滅,依舊對最初關於酸湯是“植物高湯”的理解以及酒釀入菜的設想念念不忘。
於是,我悉心調整了酸湯的發酵時間,力求在保留原始風味的基礎上,巧妙地減少那股過於濃烈刺鼻的酸餿味;同時,優化了香料的配比,既突出木薑子等特色香料獨特的味道,又使其能夠與城市人早已習慣的口味完美融合。
我開始重新審視酸湯的原料構成,越發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與植物高湯確有諸多相通之處。酸湯內的番茄嫣紅欲滴,蔬菜翠綠生姿,經長時間熬煮,源源不斷地釋放出諸如酯類、萜類等豐富多樣的風味物質,還有維生素 c、維生素 b 族以及鈣、鐵等多種礦物質,如同植物高湯般為菜肴奠定了濃鬱且富有層次的風味根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關於酒釀,我更是精心籌備,反複思量如何才能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先是小心翼翼地從少量嚐試開始,特意選取了村裏帶來的最為醇厚、米香四溢的酒釀。在新調製的一鍋酸湯裏,緩緩倒入一小碗酒釀,瞬間,那股獨特的甜香與淡淡的酒香飄散開來,與酸湯原本的酸味開始交織、碰撞,仿若一場奇妙的味覺派對拉開帷幕。
當這加入酒釀的酸湯煮上魚塊,隨著“咕嚕”一聲,熱氣蒸騰而起,香氣瞬間四溢,仿若一雙無形的巧手,輕輕勾動著人的饞蟲。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魚肉,送入口中,魚肉嫩滑無比,初嚐是那熟悉且濃鬱的酸香率先衝擊味蕾,仿若開啟一場激烈的味覺衝鋒;緊接著,酒釀帶來的綿甜與酒香絲絲縷縷地散開,宛如春日裏輕柔的微風拂過味蕾,巧妙地中和了部分尖銳的酸味,使得口感醇厚柔和,多了一絲悠長的回味,仿若餘音繞梁,久久不散。
然而,老師傅在一旁微微皺眉,他敏銳地指出,雖然風味有了新變化,但似乎也在不經意間掩蓋了些許酸湯傳統的木薑子清香,而且酸湯的色澤也因酒釀的加入變得略顯暗沉。
我並未氣餒,而是愈挫愈勇,開始反複調整比例。一次次減少酒釀的用量,從最初的一碗逐步縮減到半碗,再到後來精細到兩勺,同時精準把控加入的時機,特意選擇在酸湯即將完成發酵、酸度穩定之後再悄然融入。
為了彌補色澤上的不足,我還大膽嚐試加入一些紅素含量高的蔬菜汁,像胡蘿卜汁、紅菜頭汁,既能巧妙提亮酸湯顏色,又不會幹擾整體風味。並且,在香料搭配上重新優化,適當增加木薑子的用量,同時搭配少許陳皮,讓香氣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基礎上更加清新悠長。
經過數周艱苦卓絕的不懈努力,全新改良版的酸湯魚終於驚豔問世。這一次,我們滿懷期待地邀請了一些老顧客、美食博主前來品鑒。當一鍋鍋熱氣騰騰、色澤紅亮誘人的酸湯魚端上桌,那獨特的香氣瞬間彌漫開來,仿若一場嗅覺的盛宴。
顧客們紛紛迫不及待地動筷,品嚐過後,眼中滿是驚喜與讚歎。一位資深老饕豎起大拇指,滿臉陶醉地說道:“這酸湯魚既有傳統的韻味,又有創新的驚喜,那股淡淡的酒香和恰到好處的甜,讓每一口都成了極致的享受,了不起!”美食博主們也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著這份美味,一時間,我們的“黔香源酸湯魚”成為了城中炙手可熱的熱門話題。
看著店裏熱鬧非凡、人頭攢動的場景,我與老師相視而笑,這一路的酸湯尋味之旅,從最初的懵懂探尋,到中途遭遇困境,再到如今的突破創新,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而我也深知,這道經典美食的傳承與發展之路,必將永無止境。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