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清蒸說複雜也簡單

字數:3272   加入書籤

A+A-


    第 159章 清蒸說複雜也簡單
    這不同的‘體質’,又是影響蒸魚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要是不區分清楚,這魚啊,要麽蒸不熟,要麽蒸過頭,口感全沒了。”言罷,曹師傅便拿起刀具,準備給我們現場示範一番,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周圍的一切都已不複所在,隻剩下他與手中這條即將在他精湛技藝下“蛻變”的魚。
    曹師傅輕輕撫摸著手中這條白蕉海鱸,眼中滿是對食材的珍視與熟悉,開口說道:“咱珠海的白蕉海鱸啊,那在業內可是大名鼎鼎,來頭不小哩!早在 2009 年,它就戴上了珠海市首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桂冠,鬥門也由此榮獲‘中國海鱸之鄉’的美譽,這可是咱珠海漁業響當當的牌子。”
    “它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鬥門那片水域,水淨流緩,餌料豐富,為白蕉海鱸提供了絕佳的成長天地。這魚整日在那裏優哉遊哉地暢遊,養出了一身肥美的好肉,刺還極少,吃些起來那叫一個過癮。”曹師傅邊說邊把魚展示給大家看,魚身泛著健康的銀灰色光澤,線條流暢。
    “而且啊,這白蕉海鱸的可塑性極強,在烹飪上那是花樣百出。就說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它原汁原味的鮮美,入口即化,鮮嫩多汁,還帶著一絲海水的鹹香,那股子鮮味兒能在而舌尖上瞬間炸開。要是想換換口味,紅燒、燉湯、香煎、做魚片……隨你怎麽折騰,它都能給你變出不一樣的美味,足有 200 多道菜品可以用它做食材,滿足不同人的口味偏好。”曹師傅說得眉飛色舞,顯然對白蕉海鱸的多樣做法了如指掌。
    “在咱珠海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它的身影。酒店裏,它是大廚們的寵兒,憑借精湛廚藝,用它炮製出一道道讓食客們讚不絕口的佳肴;海鮮市場中,魚販們吆喝著‘新鮮的白蕉海鱸咯’,一筐筐的魚眨眼間就被搶購一空,老百姓就愛買回家,給家人露一手。”曹師傅笑著環顧四周,仿佛眼前已經浮現出那些熱鬧的場景。
    “到了旅遊旺季,各地遊客湧入珠海,街邊宣傳欄上大幅的白蕉海鱸海報格外引人注目,上麵寫著‘來珠海,必嚐白蕉海鱸,感受正宗珠海風味!’遊客們紛紛駐足拍照,不少人掏出手機搜索附近能吃到這道菜的時餐廳,就盼著一品這地道的珠海美味,它已然成了珠海美食的一張亮麗名片。”曹師傅微微揚起下巴,言語間滿是作為珠海人的驕傲,手中這條白蕉海鱸,承載的不隻是美味,更是珠海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
    懷揣著對蒸魚技藝滿滿的熱忱與期待,我正式開啟了跟曹師傅學習開花刀的征程。曹師傅那沉穩且熟練的雙手,剛剛示範完開花刀的精妙步驟,此刻,輪到我親自上場實踐了。
    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緊張又興奮的心情平複下來,緊緊握住手中的刀,目光聚焦在眼前這條鮮活的白蕉海鱸上。按照曹師傅的悉心教導,我小心翼翼地將刀傾斜至 45°,這個角度可是關鍵,它關乎著後續魚肉能否完美翻開,展現出最佳的受熱狀態。刀身緩緩貼近魚身,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確保刀刃離魚骨精準地保持 3 毫米的距離,這短短 3 毫米,猶如一道精細的刻度線,一旦偏差,魚肉的口感和熟成度都會大打折扣。
    當刀抵達既定位置,我微微頓了頓,再次回憶曹師傅的動作要領,接著穩穩地將刀改為平刀,開始向前推進。每推進一分一毫,我都全神貫注,心中默默數著,直至推進了 2 厘米。這看似簡單的 2 厘米,實則蘊含著曹師傅多年積累的經驗與智慧,少了它,魚肉在蒸製時便難以自然舒展,受熱不均,無法達到外酥裏嫩、鮮嫩多汁的絕佳口感。
    一刀完成,我額頭已微微沁出汗水,深知這看似平凡的一刀,背後是對技藝的嚴苛要求。但我沒有絲毫懈怠,繼續重複著剛才的動作,力求每一刀都能像曹師傅示範的那樣精準、利落,期盼著自己早日掌握這門精湛的技藝,能如曹師傅一般,用手中的刀賦予魚肉全新的生命力,讓每一位品嚐者都陶醉在這美味之中。
    曹師傅將一隻威風凜凜的大龍蝦擺在案板上,開始講解擺盤要點。他神情專注,說道:“這大龍蝦擺盤,得先從處理下手。沿著蝦身兩側剪開外殼,動作要利落,既不能傷了蝦肉,又得讓殼完整剝離,方便後續造型。”說著,他手中的剪刀精準地遊走,蝦殼應聲而開。
    “擺的時候,咱把蝦身拱起,置於盤中央,像一座傲立的小山,彰顯它的霸氣。蝦鉗擺在兩側,如同護衛,張牙舞爪的模樣能一下抓住食客的眼球。”曹師傅邊說邊擺弄著,不一會兒,原本普通的盤子因大龍蝦的精巧擺放,瞬間有了視覺衝擊力。
    “再看這小青龍,它身形修長,更適合優雅的擺盤。”曹師傅換了隻小青龍,拿起小刀,輕輕劃開肚皮,取出內髒,手法嫻熟至極。“處理幹淨後,將小青龍盤繞在盤邊,首尾相接,宛如一條靈動的翡翠絲帶,再用幾葉翠綠的香菜點綴在旁,添幾分清新,看著就賞心悅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談及注意事項,曹師傅目光嚴肅起來:“無論是大龍蝦還是小青龍,新鮮度是首要。眼睛清亮、觸須靈活的,才是上品。還有,操作全程務必保持幹淨衛生,這可是入口的東西,半點馬虎不得。”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在擺盤的材料選擇上,別用太花哨的,簡潔的蔬菜、水果能襯出龍蝦的鮮美,過猶不及,記住咯。”在曹師傅的示範下,龍蝦擺盤的門道清晰展現,讓人受益匪淺。
    曹師傅站在灶台邊,眼神專注而篤定,手中還握著那條剛剛講解完處理技巧的白蕉海鱸,話鋒一轉,開始詳細說起各種食材的蒸製時間來。“聽好了啊,這蒸魚的時間把控可是關鍵中的關鍵,差一秒都可能讓口感天差地別。就拿咱們常見的魚來說,如果是一斤重的魚,那蒸六分鍾剛剛好,這個時間能保證魚肉熟透,還嫩得入口即化;要是一斤半的魚呢,就得多蒸半分鍾,六分半,因為魚的個頭大了些,熱量滲透自然需要多一點時間。”
    說著,曹師傅把目光投向旁邊水槽裏一隻張牙舞爪的 1.5 斤重的大龍蝦,接著說道:“再看這大龍蝦,講究就更多了。蝦頭比較硬實、厚實,得蒸 9.5 分鍾,這樣才能把裏麵的蝦膏充分蒸熟,香氣四溢;而蝦肉相對嬌嫩,6 分鍾足夠,時間長了蝦肉就變老發柴,可惜了這鮮美的食材。”曹師傅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確保我能完全理解。
    我站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聆聽,手中的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不敢有絲毫懈怠。心裏清楚,留給我學習的時間實在不多了,眼瞅著再過幾天,那些要回家的同事們都將踏上歸程,到時候廚房這一攤子事兒,留下來的人可都得挑大梁,必須得趁著現在把這些寶貴的經驗牢牢掌握,才能不辜負曹師傅的悉心教導,也能在未來獨當一麵,為食客們呈上美味佳肴。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