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徐州局勢,陸川的選擇

字數:8026   加入書籤

A+A-


    本章位置地名較多,章末作者說附上地圖,方便閱讀)
    初平二年,元月初。
    徐州境內兵戈大動。
    臧霸與曹豹死後,陶謙派孫觀在琅邪國征兵三萬,已全部屯兵開陽。
    另從彭城、下邳兩地征調三萬兵馬,由親信趙昱帶領,進駐盱眙。
    自己則帶著三萬丹陽甲兵,一路西行,在淮陰落腳。
    如此一來,陶謙與趙昱分別駐紮在廣陵境外兩側。
    虎視眈眈。
    開陽之兵隨時可以長驅直入,進擊海西。
    儼然要形成三路分攻之勢!
    此刻。
    徐州,糜家。
    “大哥,看來這一次陶恭祖要全力一搏了!”
    屋內,糜芳得知消息後,略帶擔憂道:“不知那陸正恩結局如何。”
    這一次。
    陶謙真的將家底全都掏了出來。
    連同征調郡國兵力,總共動用了九萬大軍!
    甚至包括丹陽兵在內!
    那些可是陶謙的底牌。
    丹陽甲兵,作戰凶悍,絕對是軍中精銳!
    糜竺仔細看了看地圖,又看向弟弟,反而有些淡然。
    頗有深意道:
    “我看不一定啊......”
    相對於莽撞的糜芳,糜竺卻又另一番見解。
    這次,看似陶恭祖出動了九萬大軍。
    聲勢浩大,兵發廣陵!
    但會不會打起來,還真是個未知數。
    先前的臧霸、曹豹兩人,不是一一栽在陸川手上?
    陶恭祖這等排兵布陣,與其說九萬,還不如說六萬。
    開陽之兵,遠水解不了解渴啊!
    一月前,陸川的兵力已有三萬餘眾。
    自己給他透露消息後,招兵買馬。
    如今兵力,怎麽說也得有個小四萬了吧?
    趙昱之流,雖是陶謙親信,但武藝平平,帶兵平庸。
    本身就比不過臧霸。
    想對付趙子龍、典韋這等能武將,那根本就不夠看。
    所以糜竺猜測,陶謙如此安排,不一定是想打。
    與此同時。
    “嗬嗬.....”
    “陶恭祖真是老了,居然玩起了這種把戲!”
    陳家府宅中,陳珪看著此次的行軍動向,不禁輕笑一聲。
    他大概已經猜透了陶謙的心思。
    頭陣的六萬大軍,一路盱台,一路淮陰。
    進可取廣陵,退可守下邳!
    如此布局。
    這是進攻?
    陶謙此次壓根兒就沒打算和陸川動手!
    先前連著被陸川滅了兩萬大軍,外加兩員大將。
    這老家夥,是真怕了!
    他想偏安一隅。
    守!
    作為徐州世家的代表,陳珪很清楚陶謙的想法。
    昔日討伐黃巾軍時,陶謙重用本地世家之人。
    甚至用重利招降了臧霸等。
    等到徐州局勢穩定,便將臧霸等人安排出去看守門戶。
    本地世家也被安插了各種親信監視。
    自己則在下邳安全坐鎮。
    這次陶謙親自出兵,隻是給想陸川一個威懾。
    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好替自己看守揚州門戶!
    陳珪慢慢合上手中的竹簡,看著窗外感歎了一句。
    “可惜啊,這樣的手段,對陸川沒用!”
    別忘了。
    除了廣陵太守之外,他還是天子親自冊封的徐州刺史!
    他可不是臧霸之流,不是徐州世家之人啊!
    想逼著陸川看守揚州門戶。
    可能麽?
    就在糜竺和陳珪還在分析陶謙出兵用意時。
    一匹快馬載著令兵,從城中飛馳而過。
    顯然是廣陵郡陸川的戰報。
    一時間,徐州城內的所有人,關注點全都落在那份戰報之上。
    陸川究竟會作何選擇!
    ......
    兩天之前。
    廣陵郡,郡府。
    “主公,陶謙這九萬大軍來勢洶洶啊!”
    此刻,徐庶、顧雍、趙雲、典韋等人一眾文臣武將,全都聚於一堂。
    看著地圖上,陶謙調動大軍而來。
    雖有九萬之眾,眾人卻鬥誌昂揚。
    尤其是趙雲、太史慈等人。
    戰場,就是他們建功立業的地方!
    “元芳....啊不...元直,你怎麽看?”
    首座之上的陸川,由於專心看著盱台、淮陰兩地的地圖,一個順嘴差點叫錯名字。
    之前攻打張超時,陶謙忙於討伐董卓,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裏。
    所以未曾出手,這能理解。
    隨後接連兩次派出一萬大軍,慘敗而歸。
    如今突然又來個九萬。
    就無法理解啊。
    這是要梭哈了?
    “主公,徐州乃兵家要地,接壤了北麵的青州、兗州,西麵的豫州。”
    “最後便是廣陵郡南部的揚州。”
    徐庶手手指在地圖的徐州版塊上,來回滑動,最後輕輕落在了廣陵郡的位置。
    廣陵郡幾乎囊括徐州整個南部部分。
    與揚州接壤。
    換句話說,廣陵郡就是徐州南部的門戶!
    一旦揚州有動向,第一個要打的,就是廣陵郡!
    “主公請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徐庶又指向了開陽方向。
    “此地屯兵三萬,看似要長驅直入海西,但卻守住了兗州和青州門戶。”
    開陽之地,正好遙望兗州青州交界。
    無論這兩州誰有動作,孫觀都能快速應對!
    陸川又觀察了下地圖,不禁挑了眉毛。
    之前隻關注廣陵郡,沒發現其中關係。
    經徐庶一提醒,還真是這麽回事。
    那趙昱所在盱眙,就是要抵禦豫州的不測。
    陶謙親自帶丹陽兵重壓廣陵邊境。
    就是......
    “所以,陶謙想逼我守住揚州門戶?”
    尼瑪呀!
    原來陶謙這貨想讓我當看門狗!
    這樣一來,他就能居於中間位置,高枕無憂。
    這可真是九台壓路機壞了一台。
    八個壓路!
    “主公,目前看來應是如此。”
    “陶恭祖先前的失策,便是黑風軍的戰力。”
    徐庶微微點頭。
    之前派出的援軍,就已證明了陶謙的態度。
    他肯定沒料到臧霸和曹豹會敗。
    後來已然明了黑風軍的實力,卻遲遲未派援軍。
    是因為陶謙還覺得廣陵郡尚在掌控之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黑風軍越強,徐州南部的門戶就越堅固!
    “嗬嗬....好個陶謙啊!”
    陸川明白之後,也是冷笑一聲。
    不愧是經常幹領導的,大局觀領先了一個版本。
    要是換個人將廣陵全郡拿下,至少會損失大半。
    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恢複元氣。
    屆時,陶謙便能輕而易舉地坐收漁翁之利。
    張超的地盤,直接收入囊中!
    “如今黑風軍勢強,陶謙此舉無疑是在敲打主公。”
    “但他們屯兵不動,估計是在等主公選擇。”
    顧雍可對這種製衡之術,再熟悉不過了。
    江東那些世家大族,哪個不是玩這種手段的。
    陶謙兵馬在邊境虎視眈眈,卻不攻伐。
    此舉與其說是敲打,倒不如是逼著陸川選邊。
    選擇看守門戶,便是臣服於他陶謙。
    選擇挑起戰事,那就是大軍壓境!
    “嗯。”
    陸川緩緩坐下,目光看向了顧雍、王粲兩人。
    和徐庶相處久了,大致能猜到他的想法。
    不過,自己還是想聽聽其他人的建議。
    “仲宣、元歎,你們怎麽看?”
    顧雍和王粲兩人神情頓時凝重起來。
    主公這麽問,就是對自己的重視!
    這可事關整個廣陵郡未來的走向!
    甚至是整個徐州的變化!
    “主公,既然陶恭祖無意攻伐,我覺的主公也可以隱而不發。”
    “先與他虛與委蛇,然後暗中積蓄力量!”
    顧雍首先拱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州,是肯定要打的!
    但不是現在打!
    現在的整個的廣陵郡士卒,已招募到四萬眾。
    但依舊是新兵居多,缺乏訓練。
    守城尚可,卻不能出戰攻伐。
    與九萬大軍的陶謙相比,高下立判。
    但廣陵郡境內發展迅猛,糧草充足。
    一年。
    僅僅需要一年!
    等待兵強馬壯,對付陶謙的勝算便能大上許多。
    “主公,我也讚同元歎的建議。”
    王粲附議道。
    “聽聞主公曾和軍師言道,‘高築牆,廣積糧’。”
    “我覺得此言甚對!”
    廣陵郡如今百姓眾多,糧草充足,完全可以收攏更多百姓,進而擴軍!
    沒必要和陶恭祖爭個一時的高下。
    現在爭奪徐州,一旦戰事膠著起來。
    猶如深陷泥潭,難以自拔啊!
    陸川聽了兩人的建議,微微點了點頭。
    卻並未開口說話。
    倒是徐庶,一眼便曉得陸川所想。
    再想想一月多前見過的黑火藥......
    徐庶隨即拱手對著顧雍兩人道:
    “仲宣和元歎所言有理,但我想......”
    “主公是打的!”
    喜歡不就是無限糧食,為何給我披黃袍請大家收藏:()不就是無限糧食,為何給我披黃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