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曲折(一)

字數:4107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這位驅除韃奴、恢複中原的布衣天子,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一個貧苦的農民起家,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最終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盡管他有著如此輝煌的成就,他卻對後代的表現感到失望。
    “雖說咱是獨一無二的布衣天子,可後代不爭氣,那王朝的評價也肯定會很低。”朱元璋繼續說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些許不甘。他想起了曆史上的一些例子,比如宋太祖趙匡胤,雖然他是皇帝中武功非常高的,但卻有個混蛋弟弟和一堆昏庸後輩,這使得宋朝的評價大打折扣。
    就在朱元璋黯然神傷的時候,天雷龍不慌不忙地開口了。他的聲音平靜而溫和,似乎對這個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
    “如果用地球的視角來說,後人給曆代王朝都評定了很多不同的名稱。”天雷龍解釋道,“在秦始皇嬴政建立大一統開始,分別是霸秦強漢、鼠晉堅隋,盛唐弱宋,蠻元剛明和奴清。”
    聽到這裏,朱元璋的眼睛微微一亮,他似乎對這些名稱產生了興趣。天雷龍繼續說道:“所以老朱你也別太傷心了,你的王朝其實在後人眼裏評價非常好,被稱為漢人最有骨氣的一個朝代。”
    朱元璋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其中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的兒子朱棣。朱棣在位期間,對外抵禦外敵,對內加強統治,使得大明王朝在他的統治下展現出了強大的國力和不屈的骨氣。
    “這也多虧了你家老四,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天雷龍最後說道,這句話讓朱元璋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他知道,盡管後代中有些不爭氣的人,但大明王朝的骨氣和精神依然被後人所銘記和敬仰。
    “不過仁宣之治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天雷龍突然話鋒一轉,語氣變得異常嚴肅,仿佛接下來要講述的事情十分重要。
    朱元璋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疑惑,他對“仁宣之治”這個詞並不陌生,但具體指的是哪段時期,他一時之間還真有些想不起來。
    “仁宣之治,難道是我大明的治世嗎?是咱們哪些後代呀?”朱元璋疑惑地問道。
    天雷龍見狀,連忙解釋道:“仁宣之治正是您的孫子明仁宗朱高熾和曾孫子明宣宗朱瞻基治理下的王朝。在您的洪武之治和朱棣的永樂盛世之後,這是大明王朝的第三大治世。”
    朱元璋聽後,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子孫能夠將國家治理得如此繁榮昌盛,實屬不易。
    “這不是挺好的嗎?怎麽會有問題呢?”朱元璋繼續追問道。
    “確實很美好,但是也會存在隱患的。”天雷龍一臉凝重地說道,“雖說仁宣之誌和文景之治並列為兩大治世,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也都是非常優秀的皇帝,但他們並不像漢文帝劉恒和漢景帝劉啟那樣,能將國家治理得長治久安。”
    他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朱元璋,那眼神仿佛要穿透對方的靈魂,“老朱啊,這事也得怪你了。你應該知道,東漢末年出現了什麽情況吧?”
    朱元璋心中一緊,他當然清楚東漢末年的狀況——宦官專權、朝政腐敗、民不聊生。難道說,自己辛苦打下的大明江山,也會重蹈覆轍嗎?
    “難道是宦官?!”朱元璋突然恍然大悟,他想起了自己曾經立下的祖訓,宦官不得當政。難道說,在他死後不久,宦官就開始把持朝政了?
    “沒錯!”天雷龍的聲音震耳欲聾,似乎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朱元璋,“仁宣之治其上鏈接的是你的洪武之治和朱棣的永樂盛世,但是仁宣之治旗下鏈接的卻是昏君當道,奸臣泛濫,宦官當政!”
    朱元璋被嚇得渾身一顫,他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天雷龍,“咱的大明到底發生了什麽?!”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老朱你了!”天雷龍用爪子指著朱元璋的鼻子,滿臉怒容,聲音震耳欲聾,仿佛要將朱元璋的耳膜都震破一般。
    朱元璋心中雖然有些不悅,但他強壓著怒火,畢竟現在他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大明王朝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他深吸一口氣,盡量讓自己的語氣保持平靜,說道:“這跟咱有啥關係?咱在位的時候,那些個宦官哪個敢造次?他們不過是咱的仆人罷了,哪有膽子問政?而且,咱招進來的宦官,都是些沒文化的,大字不識一個,又怎麽可能會有宦官當政這種事呢?”
    然而,天雷龍卻並不買賬,它的爪子依然直直地指著朱元璋,繼續怒喝道:“就是因為你啊,老朱!你可別忘了你的那四大案,多少能打仗、能治理朝政的人都被你給砍了啊!不僅如此,你連丞相都廢掉了!這不是你一手造成的宦官當政,還能是啥?”
    “就是因為你的原因,大明大部分非常有能力的人全都沒有了,到建文皇帝那裏直接出現了武將和文臣斷層,這可真是個大問題啊!”天雷龍不緊不慢地說道,“要知道,一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有能力的人才。而現在,這些人才都被你給弄沒了,建文皇帝可怎麽辦呢?”
    他頓了頓,接著說:“直到朱棣造反成功上位,成為永樂皇帝之後,他身邊竟然沒有人可以用了!這可真是讓人頭疼啊。沒辦法,他隻能用誰呢?當然是宦官了。那七下西洋的鄭和就是宦官,不過其他的宦官可不像鄭和那麽正直,更別說是民族英雄了。”
    聽到這裏,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他怒發衝冠,大罵道:“老四,這家夥等咱把他複活之後,一定要往死裏揍一頓,打不死就往死裏揍!”他氣得渾身發抖,“這混球竟敢硬用太監,把咱的祖訓當耳旁風了嗎?!”
    天雷龍連忙勸解道:“這也是沒有辦法呀,陛下息怒。不過話說回來,朱棣時期的宦官還不敢太放肆,畢竟他們都很怕朱棣。但是到了朱高熾時期,情況可就不一樣了。朱高熾可不像朱棣那樣嚴厲,相反,他還非常仁慈呢。”
    “所以是因為高熾太過仁慈了,才導致那些宦官敢在皇帝麵前放肆的嗎?!”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地繼續問道。
    天雷龍看著朱元璋那震驚的表情,心中不禁感歎,這位開國皇帝對於自己後代的事情還真是關心啊。他定了定神,然後回答道:“老朱啊,你先別著急,聽我慢慢跟你說。其實這裏麵還有一個原因,之前我一直沒告訴你,現在我覺得有必要讓你知道了。”
    朱元璋皺起眉頭,催促道:“別賣關子了,快說吧!”
    天雷龍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你大明的仁宣之治,滿打滿算其實隻有十一年。沒錯,就是你想的那樣,洪熙元年和洪熙末年實際上是同一年。朱高熾隻在位短短十個月,就因為身體過於肥胖,突發腦血管疾病而駕崩了。”
    “什麽?你說高熾隻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朱元璋的嘴巴張得大大的,臉上的驚訝之色更甚。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的後代居然如此短命。
    天雷龍無奈地歎了口氣,說:“是啊,朱高熾出生的時候,你可還活著呢。你難道不覺得他太胖了嗎?”
    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回憶朱高熾的模樣。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嗯,我記得高熾確實有些胖,但我沒想到這會對他的身體造成這麽大的影響。”
    天雷龍點點頭,說:“正是因為他過於肥胖,身體負擔過重,所以才會突然發病。而且,他在位期間一直忙於政務,可能也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朱元璋聽後,不禁長歎一聲,臉上露出惋惜之色。他緩緩地搖了搖頭,感慨道:“唉,實在是太可惜了啊!高熾本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他的仁慈與寬厚本應能為大明帶來更為長久的繁榮昌盛。隻可惜,天不遂人願啊!”
    天雷龍也深表讚同,歎息著說:“是啊,曆史的車輪總是無情地向前滾動,其中充滿了無數的變數和遺憾。即使是再優秀的皇帝,也難以完全掌控這世間的一切。”
    然而,正當他們感歎之時,天雷龍突然像是察覺到了什麽,猛地抬起頭來,警覺地掃視著四周的動靜。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似乎感覺到了一絲潛在的危險。
    “還是小心為上啊!”天雷龍低聲說道,“萬一我們的談話被古神察覺到,那可就麻煩大了。”說罷,他毫不猶豫地決定采取行動,先釋放出一道強大的屏障,將他們所在的空間與外界隔絕開來,以確保他們的對話不會被古神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