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設置燕然都護府

字數:3783   加入書籤

A+A-


    據《舊唐書?回紇傳》記載:貞觀二十一年647 年),薛延陀汗國覆滅的消息如驚雷炸響漠北草原。
    鐵勒、回紇、拔野古等十餘部落接連遣使長安,氈帳裏的貴族們捧著鑲嵌鬆石的銀碗盟誓,羊皮卷上捺滿血紅手印,隻求內附大唐。
    朝堂之上,李世民將奏疏往龍案上一擲:
    “設府立道,北疆不可再亂!”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三月的朔風中炸響。朔風裹挾著細沙,猛烈地拍打著靈州城牆,仿佛是在為這一曆史性的時刻助威。
    燕然都護府的銅印在西北軍帳中緩緩澆鑄成型,銅水在模具中翻滾,最終凝結成一枚象征著權力與責任的大印。這枚銅印將成為北疆的新秩序的標誌,見證著這片土地的變革與發展。
    都護府衙署的夯土牆厚達三尺,堅固無比,宛如一座不可撼動的堡壘。
    角樓箭窗裏,常年架著硬弩,這些硬弩猶如沉睡的巨獸,一旦被喚醒,便會釋放出無盡的威力。
    鐵甲衛們的皮靴踏過石板路,每一步都發出清脆的回響,這聲響在寂靜的軍帳中回蕩,透露出一種無法言說的肅殺之氣。
    首任都護李素立站在軍帳前,他的身影在朝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高大。
    他接過那麵玄色令旗,仿佛接過了整個北疆的未來。
    三千玄甲軍早已列陣完畢,他們的刀鋒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凝結的霜花如同點點繁星,點綴在刀光之上。這三千玄甲軍是北疆的精銳,他們的存在讓人感到一種無法忽視的威壓。
    李素立展開竹簡,宣讀著詔令。他的聲音在軍帳中回蕩,清晰而有力。
    詔令將鐵勒部編為瀚海都督府,回紇部設燕然都督府,各部首領雖然保留了部族的兵權,但每月都需要向都護府呈交牛羊數目和兵器清單。這一舉措旨在加強對北疆各部的管理,確保北疆的穩定與安寧。
    同月,"參天可汗道" 的開鑿號子響徹荒原。兩萬民夫腰係麻繩,在陡峭崖壁上鑿出路基,鐵鍁鏟過凍土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從長安金光門到漠北腹地,每隔百裏便壘起土坯驛站。驛站內的地窖藏著陳糧,馬廄裏五十匹健馬隨時待命。
    青石界碑立在岔路口,正麵 "參天可汗道" 五個大字力透石背,背麵陰刻的唐律條文,連劫掠驛站者斬立決的刑罰都用朱砂填色。
    七月流火,首批中原商隊啟程。百輛牛皮輪車滿載絲綢,每輛車轅都係著銅鈴,行進時叮當作響連成聲浪。胡商阿史那賀魯握著鑲玉馬鞭,望著驛站屋簷下飄揚的唐旗,對兒子耳語:
    "從前繞道黑水河畔,十車貨要被搶去三車。如今跟著這道上的玄甲軍,西突厥的馬賊見了都得繞道。"
    車隊經過拔野古部落時,牧民們用樺樹皮盛著馬奶酒迎接,交易時甚至掏出從驛站抄來的《市易法》殘頁,比照上麵的物價表討價還價。
    漠北草原的氈帳裏,新鮮事層出不窮。回紇俟利發藥羅葛吐迷度的大帳中央,擺著從長安運來的白瓷香爐,青煙嫋嫋間,老薩滿對著爐身的纏枝蓮紋嘖嘖稱奇。
    每逢商隊抵達,草原漢子們便牽出鬃毛油亮的戰馬,用生硬的漢話喊價:
    "三匹換一口鐵鍋!"
    更有牧民偷偷向商隊學徒打算盤,羊皮襖內袋裏還藏著從驛站順來的《唐律疏議》斷章,遇到部族糾紛時,竟學著唐吏的模樣引經據典。 燕然都護府的案牘庫裏,羊皮奏折堆積如山。
    李素立用朱砂筆批注著各部文書:在契苾部奏折旁寫下
    "草場分界不清,速派勘輿使";
    給思結部的回複裏畫著中原馬廄草圖,標注 "頂棚需覆茅草防雨"。
    當八百裏加急送來西突厥蠢蠢欲動的密報,他即刻調撥五百騎兵進駐狼山驛站,鐵甲映著月光,將整條驛道照得亮如白晝。 長安的政令順著驛道北傳,掀起草原上的新風潮。
    工部匠人帶來鼓風皮囊,在鄂爾渾河畔建起第一座冶鐵爐,火星濺落處,牧民們第一次打出比骨刀鋒利十倍的鐵刃。禮部官員在靈州開辦蕃學,二十名部落貴族子弟席地而坐,用狼毫在羊皮紙上臨摹 "仁義禮智信"。
    其中回紇少年契苾明遠天賦異稟,所書瘦金體被驛使快馬送回長安,李世民看後大筆一揮:
    "著入弘文館深造",驛卒返程時,懷裏揣著欽點文書和禦用狼毫。
    轉眼入冬,參天可汗道迎來最熱鬧的時節。
    中原商隊的馬車上,蜀錦包裹得嚴嚴實實,銅鏡用稻草層層墊著。
    草原牧民的駝隊則載著風幹的乳酪、整捆的貂皮,在驛站前排起長隊。
    都護府內,軍卒們正忙碌地手持算籌核對著賬目。
    這些算籌在他們手中靈活地舞動著,仿佛在訴說著每一筆交易的細節和金額。
    然而,當遇到不識漢字的黠戛斯商人時,軍卒們展現出了他們的智慧和靈活性。
    他們迅速拿起樹枝,在沙地上畫出貨物的圖形,然後用算珠演示稅率的計算方法。
    這種簡單而直觀的方式,讓黠戛斯商人能夠輕鬆理解交易的規則和成本。
    交易完成後,吏員微笑著遞上一本《商賈須知》簡冊。
    這本簡冊的封皮上,"公平交易" 四個大字格外醒目,被商人們摸得發亮。
    這四個字不僅代表了都護府對商業活動的承諾,也體現了大唐對公平和誠信的重視。
    某天的黃昏時分,李素立登上了都護府的箭樓,極目遠眺。他的目光穿越了廣袤的北疆大地,落在了遠方的驛道上。
    驛道上,歸唐使節的馬隊正疾馳而來,馬蹄揚起的煙塵在夕陽的餘暉中如同一股金色的旋風。
    與此同時,商隊的銅鈴聲也由遠及近,清脆而悠揚,仿佛是大地的心跳。
    各部落的炊煙在暮色中交織成一張細密的網,緩緩升起,與天空的晚霞相互映襯。
    這景象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出北疆大地的生機與活力。
    李素立靜靜地站在箭樓上,感受著這一切。
    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腰間的玉佩,那是臨行前李世民所賜。
    玉佩上的 "安北" 二字在夕陽的映照下,泛著溫潤的光芒,仿佛在提醒他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寒風掠過北疆大地,帶著大唐的威名,隨著商隊的駝鈴、使節的馬蹄,傳向更遙遠的天際。
    喜歡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請大家收藏:()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