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討論九室的定規

字數:4286   加入書籤

A+A-


    永徽三年六月,長安的天空猶如被烈火炙烤一般,酷熱難耐,就連那白日裏的太陽也顯得格外毒辣。
    太極宮內,唐高宗李治端坐在書桌前,案頭上堆積如山的書卷早已被塵埃覆蓋。
    他隨意地翻閱著其中一本,那是一本塵封已久的《隋書》。
    李治的手指緩緩翻動著書頁,然而他的心思卻並未完全集中在這古老的史書中。
    突然間,他像是被書中的某段文字觸動了一般,猛地合上了冊子,發出“啪”的一聲脆響。
    “去把閻尚書叫來。”李治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回蕩,帶著一絲急切與果斷。
    半個時辰後,工部尚書閻立德跨進甘露殿,官服後背洇著汗漬。
    六十多歲的人了,手裏還攥著把算籌。
    "聖人"
    他抹了把額頭的汗
    "聽說要議明堂的事?老臣把這些年攢的圖紙都翻出來了。"
    李治指了指角落的檀木匣:"裏頭是隋文帝留下的九室明堂圖。
    當年他們議了十幾年沒結果,朕不想再拖。"
    閻立德打開匣子,泛黃的圖紙展開,上頭畫著九宮格似的屋子,中央大室標著 "太室" 二字。
    "聖人,這圖尺寸不對。"
    閻立德用算籌敲著圖紙:
    "按《周禮》,太室該是十二丈見方,對應十二個月。現在這圖才十丈,四旁的屋子也窄,辦大典轉不開身。"
    他從袖袋裏掏出張新畫的圖:
    "老臣算了三宿,改成太室十二丈,四室各九丈,重廊再拓寬三尺,保證敞亮。"
    "基高呢?"
    李治盯著圖紙問。
    "三層,每層八尺一寸。"
    閻立德比劃著,"取《周易》裏 " 九" 這個陽數。
    階數三十六,工匠好算也好造,每階寬一尺二寸,走起來穩當。"
    事情沒這麽容易定下來。
    這一日清晨,陽光透過尚書省西廂房的窗戶,灑在屋內的書桌上,形成一片斑駁的光影。
    禮部侍郎李義府一臉陰沉地坐在桌前,他的手中緊握著一本名為《月令》的書籍。
    突然,李義府像是被激怒了一般,猛地將手中的《月令》狠狠地摔在了桌上。
    隻聽“砰”的一聲,書本與桌麵撞擊發出清脆的響聲,在寂靜的房間裏回蕩著。
    "閻大人,《月令》寫得明白,天子春天住青陽左個,夏天住明堂太廟,這分明是五室!你非要說九室,是不是讀錯了書?"
    閻立德正往嘴裏塞著潤喉的酸梅
    這些天說得太多,嗓子直冒火。
    工部郎中王孝通看不下去,把算盤一推:
    "李侍郎,《大戴禮記》《考工記》都寫著九室,漢長安城的明堂遺址也是九個屋子。再說了,咱們爭這個有啥用?陛下要的是能開工的圖紙!"
    太常寺丞蘇敬怯生生開口:
    "五帝祭祀的屋子... 是不是也該定個位?"
    李義府揮手打斷:
    "先把看得見摸得著的定下來!基階、鬥拱、瓦當,這些工匠等著用呢!"
    說到鬥拱,又吵起來了。將作大匠竇誕拍著桌子:
    "必須用計心造!出跳深遠,雕上龍鳳,多氣派!"
    閻立德從懷裏掏出個木頭模型:
    "竇大人,偷心造省料三成,工期能縮倆月。您摸摸這榫卯,照樣結實。"
    王孝通把算珠撥得飛快:
    "計心造要三千方木料,偷心造兩千五就夠。《唐六典》寫著 " 營造務從儉約 ",咱們得按規矩來。" 竇誕憋紅了臉:"那簷角瓦當總得用蟠龍紋吧?不然怎麽顯出皇家尊貴?"
    爭論一直持續到六月末。
    閻立德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被叫進皇宮了。
    李治翻著新呈的奏疏,突然指著 "基高丈二尺九寸" 問:"這個數怎麽來的?"
    "陛下裏頭寫著 " 明堂方百一十二尺 "。老臣拿周尺和現在的尺子換算,正好是丈二尺九寸。這可是成王建洛邑時的規格。"
    李治坐在那寬大的座椅上,目光緊緊地盯著擺在案幾上的圖紙,圖紙上清晰繪著太室的模樣。
    他就這樣沉默了許久,腦海中回想著父親生前說過的話。
    終於,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帶著一絲追憶:
    “朕記得阿耶生前講過,明堂乃是天子祭天敬祖的重要場所。采用成王的規製,倒是合適。”
    話音剛落,他突然抬起頭來,眼中閃過一絲明亮的光彩,像是想到了什麽新奇的點子,問道:
    “太室位於中間,四室環繞在周圍,這是不是就如同朕穩坐在長安,掌控著四方天下一般呢?”
    一旁的閻立德聽聞此言,忙不迭地單膝跪地,膝蓋重重地磕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臉上滿是崇敬之色,高聲讚道:
    “陛下聖明!太室乃是舉行大朝會所用之地,四室則用來接待四方諸侯。
    待那回廊一連通,就好似陛下的政令能夠暢通無阻地傳達到天下各地。”
    同月癸巳這一日,天空一片澄澈,陽光毫無保留地灑向大地,萬裏長空不見一絲雲彩。
    長安的朱雀大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街邊的小販們扯著嗓子叫賣著各自的貨物,行人摩肩接踵,有穿著華麗服飾的達官貴人,也有穿著樸素的平民百姓,整條大街熱鬧非凡,一片繁榮景象。
    原來,這裏張貼了一張告示,吸引了眾多百姓前來圍觀。
    人們裏三層外三層地圍攏在一起,伸長了脖子,想要看清告示上的內容。
    人群中,有識字的人念出了告示上的文字:
    “基高三層,每層三十六階……鬥拱用偷心造,簷角瓦當飾蟠龍紋……”
    正當人們議論紛紛時,人群中突然擠出一個老木匠。
    他眯起眼睛,仔細端詳著告示上的圖紙,嘴裏還不時念叨著:
    “七鋪作雙杪雙下昂?這可真是罕見啊!自從貞觀年間修建太極宮以來,我還從未見過如此講究的活計呢!”
    站在老木匠旁邊的是一個賣胡餅的小販,他笑著推了推老木匠:
    “老張頭,你看這活計多精細啊!到時候肯定少不了你這樣的手藝師傅。
    等這工程開始了,你可別忘了給咱留個做工的機會啊!”
    喜歡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請大家收藏:()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