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欲廢王皇後

字數:4467   加入書籤

A+A-


    永徽六年八月十六的太極殿,總像蒙著層化不開的暑氣。
    李治坐在龍椅上,指尖在禦案的木紋裏反複摩挲,目光掠過階下那片緋色官袍時,總不自覺地避開王皇後兄長的位置。
    他對王巧顏的不喜,不是一日兩日了
    從永徽元年大婚那日,見她捧著贄禮的手連絹帕都攥皺了,就沒生出過半分親近。
    “昨日麟德殿的中秋賞月宴,皇後又沒去?”
    退朝後,李治翻著內侍省遞來的起居注,上麵寫著 “皇後以微恙辭”。
    他冷笑一聲,把冊子推到一邊了
    “去年這個時候,她也是‘微恙’。”
    近侍低著頭不敢接話。誰都知道,陛下待皇後的禮數,不過是做給朝堂看的。
    王皇後的寢宮碎玉軒,陛下每月隻去一次,還多是在初一十五的例見,去了也隻坐著喝茶,目光總落在窗外的玉蘭樹上,仿佛那樹比皇後的臉更耐看。
    八月初三的家宴,王皇後按製陪坐。她穿著翟衣,十二行的翬紋在燭火下泛著暗光,卻掩不住眉宇間的局促。
    李治舉杯時,瞥見她袖口露出的素色襯裏 那是去年的舊物,邊角都磨起了毛。
    換作尋常人家,或許會讚一聲節儉,可在帝王家,這便成了 “失於莊重”。
    “聽聞皇後近日在抄《女誡》?”
    李治呷了口酒,聲音平淡得像在說天氣。
    王皇後起身屈膝
    “是,閑來無事,抄抄經書靜心。”
    “靜心是好。”
    李治放下酒杯,酒液晃出的漣漪裏,映著她鬢邊那支素銀簪 還是當年太原王氏送來的陪嫁,在滿殿珠光裏,寒磣得像粒沒磨亮的石子
    “隻是宮裏頭,光靠靜心不夠。”
    這話戳得王皇後指尖發顫。她知道陛下說的是什麽 去年冬至祭天,她忘了按輩分排祭器的位置;
    上月接待吐蕃使者,又把本該賜給讚普的金佛像,錯給了使者的隨員。
    這些錯處,宮裏的女官們沒少說,可她就是記不住那些繁文縟節,不像武昭儀,前日接待新羅使者,連對方國書裏的典故都能對答如流。
    李治看著她發白的臉,忽然想起貞觀二十三年,父親病重時,舅父長孫無忌捧著冊立太子妃的文書進來,說
    “太原王氏巧顏,淑慎有儀,可為太子妃”。
    那時他剛被立為太子,滿腦子都是喪父的悲戚,稀裏糊塗就應了。
    如今想來,那文書上的 “淑慎有儀”,怕不是說王氏,是說她背後的太原王氏
    那支盤根錯節的關隴舊族。
    八月初七的朝會,許敬宗又遞了奏疏,說 “皇後久無子息,難承宗廟,昭儀誕育皇嗣,宜正位中宮”。
    李治把奏疏留中不發,卻在當日午後去了立政殿。
    武媚娘正帶著李弘看西域進貢的獅子圖,見他進來,忙把孩子交給乳母,接過他手裏的茶盞時,指尖不經意擦過他的手背,溫溫的。
    “陛下瞧,這獅子額上的鬃毛,像不像漠北的狼?”
    武媚娘指著圖上的猛獸,語氣輕快
    “前日程知節送來的戰報,說賀魯的旗幟上就繡著這個。”
    李治順著她的話看過去,忽然覺得,比起碎玉軒裏永遠繃著的臉,這裏的燭火都亮堂些。
    他想起王皇後前日遞的箋表,用小楷抄了滿篇 “夫婦人倫之始”,字倒是工整,可讀著像嚼蠟 哪比得上武則天,連說戰事都能引到邊軍的寒衣該換了,句句落在實處。
    “皇後昨日又讓柳氏入宮了。”
    武媚娘給李弘整理衣襟的手頓了頓,聲音壓得剛好能讓他聽見
    “柳夫人在偏殿見了幾位老臣的家眷,說…… 說妾出身不夠,配不上中宮之位。”
    李治的臉沉了沉。柳氏是王皇後的母親,仗著關隴老族的名頭,在宮裏向來跋扈。
    去年臘八,她竟當著尚宮局的麵,說武則天 “曾為尼庵之人,穢亂宮闈”,這事他壓下去了,沒料想如今還敢生事。
    “明日起,禁柳氏入宮。”
    李治拿起案上的《隴右軍情冊》,指尖在 “糧草短缺” 四個字上重重一劃
    “讓宗正寺擬個規矩,外戚無故不得擅入宮闈。”
    消息傳到碎玉軒時,王皇後正在給母親寫回信。
    信紙是上好的宣紙,卻被她寫廢了三張
    “陛下近日頗喜李弘”
    “昨日見他穿了件新錦袍”
    “柳家的表兄想補個郎官”這些話寫了又劃,劃了又寫,最後隻落了句 “宮中安,勿念”。
    宮女進來回話時,她捏著筆的手一抖,墨滴在紙上暈成個黑團。
    “禁足?”
    她重複著這兩個字,忽然想起貞觀年間,母親帶她去晉王府赴宴,那時的李治還是晉王,見了她就躲,被長孫無忌推著才過來作揖,臉上的笑比哭還勉強。
    八月十五的賞月宴,王皇後按例出席。
    她坐在李治左下首,見他頻頻給武媚娘布菜,連李弘抓碎的糕點都親自撿起來,指甲縫裏沾了糖渣也不在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席間奏起《蘭陵王入陣曲》,樂聲裏,她聽見自己的心一點點往下沉 這樁婚事,從一開始就是錯的,錯在長孫無忌的算盤,錯在柳氏的執念,更錯在她自己,總以為守著規矩就能捂熱帝王的心。
    宴罷回軒,王皇後翻出陪嫁的妝奩。最底層壓著塊玉佩,是當年晉王按製送的聘禮,玉質普通,刻著的 “永結同心” 早就磨平了。
    她想起昨夜侍寢的宮女說,陛下在立政殿看她抄的《女誡》,隻翻了兩頁就扔了,說 “字字刻板,無半分人氣”。 八月末的早朝,褚遂良捧著笏板死諫,說 “皇後名家,先帝所聘,不可輕廢”。李治看著他額頭磕出的血珠,忽然覺得厭煩
    這些老臣總說 “先帝所聘”,可先帝沒說過,帝王必須愛自己娶的人。
    他想起貞觀十七年,父親指著王氏對他說 “此女端莊,可為你正內闈”,那時父親的目光,分明和長孫無忌現在的眼神一樣,都在算計著關隴的權勢。
    “此事容後再議。”
    李治打斷褚遂良的話,聲音裏帶著前所未有的冷硬
    “退朝。”
    走出太極殿時,秋風卷著落葉擦過地磚,發出細碎的響。
    他抬頭望了望天色,雲層很厚,像要下雨的樣子。
    這場關於廢後的爭論,拖了太久,是時候做個了斷了
    不為別的,就為了擺脫那些強加給他的 “應該”,擺脫那個連笑都要按規矩的自己。
    八月的最後一天,李治在政事堂對許敬宗說
    “準備擬詔吧。”
    喜歡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