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離京貶官行

字數:3955   加入書籤

A+A-


    顯慶二年八月丁卯,晨曦初現,長安城的陽光如輕紗般灑在朱雀門上,透出一絲溫暖。然而,在這寧靜的清晨,臨川長公主李孟薑的車駕卻早已在周府門前整裝待發,仿佛迫不及待地要踏上未知的旅程。
    周道務,這位周府的主人,親自檢查著最後幾件行李。他仔細地查看每一個包裹,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重要物品。當他看到李孟薑走出府門時,他快步迎上前去,接過她手中的錦囊,關切地問道:“都收拾好了嗎?桂州的住處我已經讓人提前打理好了,過冬的衣物也都備足了。”
    李孟薑微笑著點了點頭,輕聲說道:“宮裏的旨意我昨日已經回稟過了。還有,之前文德皇後送的那箱典籍,一定要記得放好。”她的目光落在那扇熟悉的府門上,似乎有些不舍,但很快就收了回來,繼續說道:“走吧,再晚就趕不上辰時的驛站交接了。”
    周道務理解她的心情,他向身後的家仆示意駕車。然後,他小心翼翼地扶著李孟薑登上馬車,仿佛她是一件珍貴的寶物。車輪緩緩轉動,發出輕微的嘎吱聲,馬車漸漸駛離了周府,將長安的喧囂和繁華留在了身後。
    車隊漸行漸遠,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終於來到了城門。守城的校尉看到車隊靠近,立刻上前查驗路引。周道務從容地出示了朝廷簽發的文書,校尉仔細看過之後,連忙放行,並說道:“周都督一路保重,桂州偏遠,還望多留意身子。”
    周道務微微點頭,說道:“有勞校尉了,如果府中有什麽重要事情需要傳達,可以按照文書上的地址送信。”說完,他揮手示意車駕繼續前行。
    車駕緩緩駛過城門洞,車輪與石板路摩擦發出輕微的聲響。李孟薑坐在車內,心情有些沉重。她掀起窗簾,最後看了一眼那巍峨的城牆,仿佛要將這座城市的景象深深印在腦海裏。然後,她輕輕放下簾布,閉上雙眼,靠在車壁上,開始閉目養神。
    與此同時,在紫微宮中,朝會正在進行,氣氛異常凝重。
    李治端坐在禦座上,他的目光落在案前的奏疏上,這些奏疏都是彈劾韓瑗和來濟的。
    他眉頭微皺,沉聲道:
    “韓瑗身為侍中,卻屢次對朝政發表不當言論;來濟身為中書令,對李義府所擬定的政令百般刁難。此二人結黨營私,嚴重擾亂朝綱。”
    朝堂上的百官們聽到李治的話,都不約而同地低下頭,肅立不語。
    他們知道,此時誰也不敢輕易開口,以免引火燒身。
    李治見無人回應,便繼續說道:
    “從今日起,將韓瑗貶為振州刺史,來濟貶為台州刺史。二人即刻離京赴任,不得有絲毫延誤。”
    話音剛落,內侍便捧著貶謫詔書,麵無表情地走向班列中的韓瑗與來濟。
    朝堂上一片肅穆,眾人皆屏息凝神,注視著這一幕。
    韓瑗緩緩上前,接過詔書,雙手微微顫抖著。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但心中的悲憤卻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然而,他依然挺直腰板,目光堅定地看著李治,沉聲道:
    “臣雖被貶,卻始終忠心於大唐。望陛下親賢臣、遠小人,莫要被奸佞蒙蔽。”
    來濟則顯得相對平靜些,他麵色凝重地叩首謝恩:
    “臣領旨謝恩,願陛下聖體安康,朝政清明。”
    李治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地看著他們,冷哼一聲,然後揮了揮手,示意二人退下。
    散朝後,韓瑗與來濟在宮門外不期而遇。
    韓瑗緊握著手中的詔書,滿臉怒容,咬牙切齒地道:
    “此必是李義府構陷!他靠著迎合上意,不擇手段地爬上高位,如今竟要將我們這些老臣一一排擠出去。”
    來濟無奈地歎了口氣,勸道: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振州與台州雖偏遠,卻也能遠離長安的紛爭,未必不是好事。”他的聲音雖然平靜,但其中的苦澀卻難以掩飾。
    韓瑗的家人在得知他被貶振州的消息後,便早早地在府中收拾好了行裝。
    當韓瑗歸來時,長子韓仲良趕忙迎上前去,恭敬地說道:
    “父親,車駕已經準備好了,隻是振州遠在嶺南,路途遙遠,這一路上怕是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
    韓瑗看著眼前的長子,心中感慨萬千,他輕輕撫摸著妻兒的頭,語重心長地囑咐道:
    “我此次被貶,前途未卜,也不知道何時才能歸來。你們在長安一定要謹言慎行,切莫卷入朝堂的紛爭之中。”
    說罷,他拿起筆,迅速地寫了一封家書,然後將其遞給韓仲良,並叮囑道:
    “你將這封信交給吏部的那位故人,如果有機會的話,讓他能稍稍照拂一下你們。”
    與此同時,來濟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徑直走進書房,開始整理起那些堆積如山的典籍。
    次子來景見狀,連忙提醒道:“父親,台州臨海,氣候潮濕多雨,您需要多帶些禦寒的衣物才行。”
    來濟微笑著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已經有所準備。他接著對來景說:
    “你兄長如今在洛陽任職,你就留在此地看守家業吧。每月記得去探望一下你的母親,莫要讓她感到孤單。”
    說完,他將一本厚厚的《漢書》放入行囊中,自言自語道:“此去路途遙遠,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好好研讀這些典籍。”
    午後,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大地上,給人一種慵懶的感覺。
    吏部的官員們奉命前來監督韓瑗和來濟離開京城。韓瑗的車駕緩緩駛出坊門,剛一露麵,便看到許多故友站在路邊等候。
    這些故友有的是他的同僚,有的是他的朋友,他們都默默地注視著韓瑗,眼中透露出不舍和關切。
    有人悄悄地走上前,將一包銀兩塞進韓瑗的手中,輕聲說道:
    “這是一點心意,路上用得著。”還有人遞上一包藥物,囑咐道:“
    此去路途遙遠,難免會有不適,這藥可保平安。”
    韓瑗心中感動,他拱手向眾人致謝,眼眶微微發紅,聲音略微哽咽地說道:
    “諸位的情誼,韓某銘記在心,後會有期。”說罷,他轉身登上車駕,繼續前行。
    與韓瑗相比,來濟則顯得低調許多。他僅帶著兩名仆從,悄然無聲地離開了京城。
    當他們路過洛水橋時,來濟突然停下了馬車,他緩緩走下車,站在橋邊,凝視著橋下滔滔的河水,不禁感歎道:
    “想當年,我輔佐陛下登基,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啊!如今卻要遠赴海角天涯,遠離這繁華的京城。”
    一旁的仆從趕忙勸慰道:“韓公一生清廉,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百姓們都記著您的好呢。到了台州,您一定能有所作為,再創輝煌。”來濟苦笑一聲,搖了搖頭,示意仆從繼續趕路。
    與此同時,周道務和李孟薑也已經行至渭水岸邊。他們站在岸邊,望著波光粼粼的渭水,心中各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