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曆史謎團——建文失蹤之謎4

字數:3509   加入書籤

A+A-


    那些驕悍之將如果是標兒定然是沒有什麽問題,可如果是朱允炆這個蠢貨,哼!
    老朱自己想都想得到會是什麽樣子了。
    “後來耿炳文兵敗,朱允炆聽從黃子澄的推薦,選擇了李景隆率兵五十萬作為大將軍對燕軍作戰。”
    “李景隆年少時候身材高大,麵容俊秀,熟讀兵書,被明太祖朱元璋所看重,但是李景隆行軍布陣卻犯了許多忌諱,兵將無法適應北平的冰冷寒冬,糧草不足供給大軍;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求勝心切,剛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所部也是收攏來的殘兵以及各路兵馬,並不團結……”
    “朱高熾留守北平,朱棣前去救援永平……”
    天幕上也繼續放映了李景隆率兵幾次攻城北平都失敗的樣子,最後被朱棣抓住機會直接把大寧攻打下來,然後還得到了寧王的精兵強將大敗李景隆。
    可李景隆根本沒有受到責罵,反而在那些文臣的勸說當中獎勵了李景隆,又讓李景隆率六十萬大軍。
    朱棣也不是一帆風順,畢竟燕軍勢弱,一度落於下風,可朱棣就是這樣神奇,遇到危難就死裏逃生。
    尤其是在白溝河一戰的時候,已經被李景隆的大軍圍上了,但是一陣大風吹來卻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就像是真的有天命相助一樣。
    而且朱棣也擅長抓住機會,就是趁著這個時候帥旗倒下,軍中士氣大振的時候狠狠的反擊,李景隆再次兵敗。
    朱元璋&朱標&朱樉&朱棢:“……”
    李世民笑了一下,“此人真得天助!”
    劉邦:“……為何乃公沒有天眷大風!乃公不服!”
    朱瞻基看到了天幕,雙手背負於後,暗道,皇爺爺還有很多如這般的天命之事,這天幕還不曾提及。
    [其實老李吧,還是朱棣的老朋友,他們還有親戚關係,後來還是李景隆打開了金陵大門給朱棣進來。]
    [很難說李景隆到底是紈絝還是臥底二五仔,上百萬頭豬一下子朝著朱棣衝過去,朱棣都抓不完。]
    [在朱允炆用李景隆之前,這家夥在湖廣、陝西訓練軍隊,而且後麵朱棣五次北征,李景隆參與三次,我還是比較相信朱元璋的眼光的。]
    [誰懂,這家夥時靈時不靈,我想聽鐵鉉這個牛逼人物。]
    看到這裏,天幕之下的諸人麵色也古怪起來。
    這個李景隆頗有些紙上談兵的架勢,可是看這些人討論,這到底是個廢物還是真的故意的?
    “二五仔?”通過上下文,劉徹大概能夠了解這個稱呼的意思,他馬上肯定,“這應該是個二五仔!”
    “二五仔……也不一定,此人應當是有自己的謀劃,不一定是二五仔,也不一定是紈絝,隻是擅長於明哲保身。”嬴政看著天幕說道。
    朱清穀繼續說,“李景隆的兵敗使得朝廷的攻守形勢逆轉,但是這個時候的朱棣卻遇到了難題。”
    這畢竟是趣說曆史,屬於一種科普性質,朱清穀主要突出的是整場戰鬥當中奇葩或者搞笑的地方進行論述。
    “李景隆率兵一路退敗到濟南,而守著濟南的則是一位狠人——山東布政使鐵鉉!”
    “鐵鉉性情剛絕,聰明敏捷,是一個十足十的保皇黨,李景隆戰敗之後,隨即被朱棣包圍了濟南,當時濟南隻有盛庸指揮,兵力單薄,運送軍糧的鐵鉉聽聞濟南危在旦夕,馬上趕往濟南,和盛庸歃血為盟,約定守城。”
    “朱棣意識到濟南的位置重要,誓要奪下濟南,鐵鉉倚仗濟南城城高堅厚,拚死抵抗,晚上就派出小股部隊去騷擾朱棣所部,朱棣便向城中射信,勸他投降,而鐵鉉則是回信,讓朱棣像輔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一樣輔佐朱允炆。”
    “朱棣著急了,便打算掘開黃河水,城中百姓都十分害怕。但鐵鉉卻詐降,讓在朱棣入城,誰知道一入城,上麵就有一塊鐵板墜落下來,砸傷了朱棣的馬,朱棣非常的惱怒,知道他是詐降,離開濟南城之後惱羞成怒,下令加緊攻打濟南。”
    “朱棣讓將士們用火炮轟擊城門城牆,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鐵鉉卻搬出了太祖朱元璋的神牌懸掛在城牆上,燕軍於是不敢冒進。”
    朱元璋張了張嘴,總覺得心頭有氣,又閉了嘴,又張開了嘴,“……這鐵鉉有急思,是個人才!”
    “但咱著實不想就這樣被掛在上麵,老四,你該不會退了吧?”朱元璋又踢了一腳朱棣的腿。
    朱棣自己倒吸了一口涼氣,想要說自己也不知道,可又想想大概可以猜出來,“……那前門不能打,還不允許我繞過去?”
    天幕之下的百姓,也是神情一陣古怪。
    “這燕王爺總不能不孝吧?”
    “但是孝了,不就敗了嗎?”
    大家本來也就是看個樂子,這和他們的下田種地的生活離得太遠,但是孝不孝和牌位這種事情可太多說法了。
    但也有別的皇帝關注到了朱棣所使用的那些火器和火炮。
    李世民的眼睛亮晶晶的,“不知道這些天幕上的火炮,工匠可否做出?若是工匠能夠做出,朕必有獎賞!”
    嬴政也一下子盯著那些威力巨大、一發就轟出去、催牆破土的利器,倘若是有了這樣的東西,大秦還需要懼怕什麽?
    一炮不夠,那就兩炮,兩炮不夠就三炮!
    “召墨家子弟前來一試。”
    “喏!”
    ……
    天幕當中,但最後朱棣也沒有攻下濟南,反而是在謀士的勸說之下撤軍休養生息。
    後來燕軍屢勝輕敵,朱棣也在東昌被南軍所敗,甚至是損失了手下大將張玉,也就是這一場東昌之戰,朱棣改變了自己的戰略方針,今後不能輕敵,不能退卻,要奮不顧身,不懼生死。
    天幕簡短的顯示了後來燕軍與南軍的交戰,交回的片段加上文字的陳述,還有地圖上雙方勢力的往來,讓天幕之下不知道多少人又開始抄寫。
    最後畫麵停留在李景隆和穀王打開了金陵金川門迎降朱棣。
    喜歡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請大家收藏:()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