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她來了11
字數:3645 加入書籤
[ok我已經知道劇本了,秦檜和趙構又開始拖後腿。]
[差不多,估計趙家攢了好久,終於抽出了嶽飛這一張ssr,但奈何子孫不當人啊!]
[別說了,聽得我都憋屈了,要是我穿越過去我都忍不住想要造反了!]
[嶽飛的《滿江紅》,每次讀我都是一腔熱血,尤其是‘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好!這等好詩!”高適也是性情中人,聽到這些詩想到這軟弱的趙宋,又想起這靖康恥,還有人抗爭,也是一腔熱血。
杜甫則是歎息,“興亡皆是百姓之苦,我們看的是皇陵,難道看得不也是百姓嗎?要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子美也不必太過憂愁,這天幕既然來了,又是這麽多個朝代都能夠看到,這便是轉機啊!”李白隱隱一笑,但也不似平常暢快,而是有些憂慮,“也不知道後世是如何的豪美壯麗,想起他們也是立國之艱難,為何我華夏大地總是艱難頗多?”
“或許正是因為立國之艱難,所以後世人就更加珍惜這樣的日子,更加想要國家強大,若是可以,我等也想要去後世看看,看看後世和現在的河山變遷。”杜甫也是心生好奇。
其實很多人都猜到了秦檜會下絆子,更是恨得牙癢癢的!
果然也是。
朱清穀說,“嶽飛趕走了金兵,修複了皇陵,但是南宋朝廷並不是真心抗金,秦檜等主降派更是經常刁難嶽飛,在鞏義,宋金雙方就形成了拉鋸戰。”
“當宋朝把金人打走一點,金人後撤,宋軍撤退,金人再回來的時候往往因為仇恨而強烈報複,甚至把剛剛修複好的皇陵毀壞殆盡。”
“這個時候已經不是盜墓了,而是燒房扒墓,宋陵由此變得千瘡百孔。”
“但是宋陵的劫難還遠不止於此。”
趙匡胤狠狠的閉了閉眼睛,對什麽沒下限的事情似乎都有了心理準備了。
但是還是想要殺人。
不僅僅是殺金人,還想要掐死這些沒長腦子的後世子孫!
難道真的是因為我趙宋得國不正,上天要這樣懲罰趙宋?
不僅僅是懲罰趙宋,還要讓天幕把他們說出來,然後提前來折磨我?!
趙匡胤頭痛欲炸,已經不想醫治了。
這宋朝的劫難和鞭笞什麽時候才能結束?
宋朝百姓和宋朝皇帝都感覺自己要涼透了。
“宋陵的劫難還和後來的大齊皇帝劉豫有關係。”朱清穀也是有些歎息,說著宋陵感覺自己也是挺心累的,“劉豫本來是宋朝的臣子,後來投降,被金人封為了大齊皇帝,劉豫的兒子組建了一支叫做‘淘沙隊’挖墓隊伍。”
“他們重新把宋陵又重新給徹徹底底的給掘了一遍,史料上稱這支有官方牌照的盜墓團隊有十萬人這麽多!”
“他們不管金兵挖過沒挖過,不管是皇帝還是普通百姓的墓,隻要是在他所能夠管到的範圍內,他們都沒有放過。”
“但是按照道理來說,不應該什麽痕跡都沒有。”
“最主要的還是南宋滅亡,當時的元世祖忽必烈看到宋人反元的情緒嚴重,很是苦惱,‘江南釋教總攝’楊璉真迦建議毀去宋朝皇帝的陵墓,讓他們沒有辦法祭拜,他們就會忘記自己宋人的身份。”
“忽必烈當時沒有表態,其實就是默許,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犁墓運動開始了,鞏義宋陵的地上所有建築都被毀去,並且被犁為廢墟。”
“這就是為什麽到了今天北宋皇陵什麽都沒有留下,隻有一片野地的原因。”
“當時的元朝人不許百姓在這裏放牧,種莊稼,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北宋皇陵的遺址,使得這些石像生被殘存了下來。”
朱清穀放出了一張圖片。
【曆經千年的石像生已經有很多地方殘損,但還是佇立在這裏看著曆史變遷,他們看著一個又一個朝代崛起又滅亡,身上也長滿了青苔。】
世界上很多事物是變的,但他們是不變的,因為他們已經永遠的停留在了過去。
可是這算是什麽保護?這更像是施舍……
不許放牧,不許種植莊稼,多麽可笑啊!
朱清穀前麵說的許多都不如現在的墳墓被盜來得給他們印象深刻。
當時遭受浩劫的不隻是皇陵,還有不少普通人的陵寢。
趙家啊趙家,你們還要背負多少的血海深仇?
“我看到彈幕說仁宗的永昭陵沒有被盜,其實還是有的。”
“當年一位姓李的南宋官員路過永昭陵的時候,永昭陵已經滿目瘡痍,除了陵台沒有被盜,地下的文物都損毀嚴重,說是保存得相當完好,也就是比別的陵墓要好一些,地麵上的石像生還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永昭陵被廢棄在一片菜地裏。”
“我們國家已經把永昭陵列入了文物保護與修複的行列,現在的永昭陵是在遺址上按照宋建重新建築起來的。”
【幾張圖片,分別是永昭陵的俯視圖,還有一些具體遊覽參觀圖。】
【紅牆在陽光下色彩豔麗,仿古式建築將這一座永昭陵曾經的氣派和繁華重現出來。】
【曾經孤獨的石像生現在有了遊人相伴,似乎也多了幾分色彩。】
【永昭陵不再荒蕪。】
[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大並不隻是文化強大,沒有軍事實力就沒有發言權。]
[有刀不用和有沒有刀是兩件事。]
[宋朝是多麽繁華又是多麽悲涼的時代,上麵的皇帝和士大夫看著中原大地覺得一派繁華,下麵的人該吃不飽還是吃不飽,該沒有地還是沒有地。]
[宋朝皇陵好像不是生前建,而是死後建?所以規模不大,但是不太重視防盜手段,從上往下修,墓口好找,明朝皇陵都依半山而建,墓口離地麵二十多米,難找。]
[你看看真宗還是仁宗時期,想擴個皇宮,請求周圍的百姓同意,人家不同意,他們就不擴了,他們也不願意耗費人力物力,還是軟吧,得國不正,不硬氣,脊梁骨不硬。]
喜歡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請大家收藏:()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