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誓死不降
字數:3939 加入書籤
第274章 誓死不降
“他就是張巡,如果早生二十年,說不定他也能夠位列宰相,他很有才華,又懂兵法,而且此人讀書三遍就可以一輩子不忘。”
“但是晚了二十年,朝堂之上都是楊國忠之流,他不願意去巴結。”
“四十多歲的張巡還在縣令的位置上掙紮,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一朝起兵,唐軍節節敗退,就連洛陽都丟了,州縣的官都不敢抵抗。”
“這個時候,就是一個書生,張巡站了出來。”
又是安史之亂!
羞刹李隆基之麵,他已經砍了安祿山、史思明二人,並且一步一步的收回了兵權,不日便要著手改革兵製。
每一次天幕上說到安史之亂,也的的確確是他之過,他改改改改改!
年輕時候的李隆基還算是聽勸,他就把天幕上的話當做是警告了,每當他要驕矜自喜的時候,就是兜頭一盆冷水,澆滅了驕矜自喜。
朝中的文武大臣也爭相勸諫。
而李世民看到曾經威名赫赫的唐兵變成這個樣子,也是怒上心頭。
要不是這個李隆基前期也還算是一位開明聖君,李世民就要不顧一切的開噴了。
魏征噴他,他不能噴魏征,但總能噴噴後輩李隆基吧?
瞧瞧,一日殺三子,強占兒媳,什麽安史之亂。
而看到後麵唐兵的熊樣,唐初時候的將領和士兵的臉色也頗為難看。
“然後安史之亂中的叛軍的一個將領張通唔一路攻城,連揚州、通州都被他全部攻破,就連張巡的頂頭上司譙郡太守楊萬石也是一樣。”
“楊萬石不但主動效忠,還逼著張巡去當叛軍的長吏,張巡不認。”
“他張巡生是唐朝人,死是唐朝鬼,然後張巡拉著一千多和他誌同道合之人誓要守住河南之地。”
“可是現在大唐也是風雨飄搖,大唐的這點殘兵對上安祿山哪裏夠用,隻有抱團取暖,張巡便和賈賁匯合,決定守住雍丘,扼住汴水。”
天幕下的唐朝人趕緊看了幾眼,之前拓印下來的地圖。
就連街市上茶坊裏,都吵翻了天,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
不是在抨擊楊萬裏這人不是好貨,就是在說張巡應該如何破敵。
“但是還是太難了,這個時候雍丘的縣令令狐潮早就投靠了叛軍,反過來抓走了一百多的唐軍,而進入城中的唐軍,玩了一次特洛伊木馬,反過來控製了雍丘,張巡也快速趕到了雍丘,令狐潮又氣又急,帶領四萬叛軍來襲。”
“而張巡一次又一次的以兩千人之術擊退了令狐潮,直到了睢陽,在睢陽裏,張巡經曆了一場極其艱難的保衛戰。”
“長達一年多的圍困,張巡沒有放棄,沒有投降。”
“但是城裏彈盡糧絕,不得已,張巡以城中人肉為食,繼續收成,後來未能等到救援,城破之後被燕軍殺死。”
“賊將尹子奇以刀搠其口,牙齒盡落,他仍高呼‘我為君父義死’,最後身死。”
“吃人肉,城中百姓何辜?可是他也的的確確為江淮以及東南沿海的百姓擋住了叛軍,南麵的百姓對其感恩戴德,因此立廟祭祀,漸漸的成為保護之神。”
“元代的時候,張巡還被追封為真君,在南方還被視為戰神、水神、瘟神等等。”
朱清穀揮手,天幕之上就出現了南方某些地方遊神的時候的盛況,其中一位就是張巡。
張巡之事他們也實在沒有辦法評判,因為他們也不是當時被當做人肉的百姓,也不是被保護的百姓。
隻能把這一切都歸咎於唐玄宗李隆基了!
還有安祿山與史思明!
而此時此刻看著天幕的張巡正伸手,“大唐一定能夠得到上天的庇佑!曆代先祖先帝也正在看著大唐,我等誓死不降!”
“誓死不降!”
“誓死不降!”
明明隻是幾千人的呼喊聲,那隆隆的聲音裏士氣長虹,竟然有壓過下麵人數眾多的叛軍的趨勢!
一時之間,天地似乎都為之變色。
……
朱清穀說著這些事情的時候,語調也依舊是沉肅的。
然後也快速的進入下一個人物。
“保生大帝,也許有些地方的南方人比較熟悉。”
“關於他的信仰,是從北宋時候開始。”
“他原名吳夲,是福建人,少年的時候父母因病去世,就立誌學醫,青年的時候遊曆名山大川,壯年的時候采藥煉丹,以醫濟世。”
“治病的時候不分貧賤,不要報酬,在漳泉有瘟疫的時候,到處奔走,活人無數,後來景佑三年上山采藥墜崖逝世。”
“鄉人感激他的恩德,為其立庵塑像。”
“隨著推移,吳夲也逐漸被神化,到了南宋的時候,他就從醫神逐漸演化成為地方保護神,到了明朝的時候,被屢次晉封。”
“到了洪熙元年,被封為‘昊天金闕禦史慈濟醫靈衝應護國孚惠普佑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信仰甚至隨著移民傳播至海內外。”
天幕之上逐漸浮現出一位身穿道袍,頭戴儒冠的畫像人物來。
並且還有一些關於祭祀保生大帝的盛典的盛況!
看得天幕下的一些人很是羨慕,好像還是南方對於這種祭祀還流傳得遠一些,而那些人物也頗有香火。
再看看之前說的那幾個,還有多少是現在還有香火的?
關羽和柴榮除外,他們是財神爺,不拜月老絕對可以,不拜財神絕對不行!
還有一些幫派也是拜關羽的,因為關羽忠義。
至於包拯、蔣歆、呂岱等人,誰會想不開去拜閻羅王,那純粹就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
所以他們這裏的基本上就是有冤的,並且拜了讓老爺知道冤情然後就跑,想要伸冤,又怕被閻羅王記住。
屬實矛盾。
趙禎每次想到包拯要是真有天幕上那黑臉,又想想那些人的樣子,就想要笑。
現在看到天幕,便是趕緊派人去尋訪這位保生大帝,修葺一下廟庵還有泥塑。
朱清穀對於這些人可以說是佩服的,為了踐行自己心中的理性,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喜歡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請大家收藏:()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