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沒有共同話題

字數:4033   加入書籤

A+A-


    朱清穀正在不遠處直播呢,李世民他們去調集軍隊集合,然後趕往陳留城。
    嬴政抬頭也看到這一幕,可以說是頗為奇妙了。
    一個年富力強的自己碰見了年老時候的自己,問年老時候的自己怎麽就忘了初心了?
    一路走來,嬴政也是要讓四海臣服,滅六國,一統文字、度量衡和貨幣,永久的結束戰爭,他要目光之所至,皆為秦土,日月之所照,皆是臣民。
    但是滅六國之後,這些遺民還心懷故土,一樁又一樁的亂子,種種的陰謀詭譎出現在朝堂之上。
    嬴政自然也想過懷柔之策,隻是等到自己的身體一年比一年老,一次比一次昏聵的時候,自然是會著急的。
    所以他想要建阿房宮,又要建驪山,又要建長城,又要北擊匈奴,又要南征百越。
    一邊在尋找長生之藥的同時,他亦是想要留下大秦千古。
    如果不是天幕出現,估計他還是會繼續下去。
    現在他停了停南征百越之事,暫緩修建阿房宮和長城,這一輛急哄哄的馬車也漸漸的停息下來。
    被馬車綁架在上麵的老秦人還有六國遺民得以喘息一口氣。
    因為他帶頭所引起的上行下效的享受奢靡之朝堂上下,也漸漸恢複了清明的吏治。
    秦人的文字和度量衡,這些六國遺民不願意使用,但是他們卻願意使用後世之文字,後世之語言,後世之單位。
    嬴政想來,這何嚐不又是一種統一?
    那些丹藥無用,海外也沒有什麽仙山,這些方士也被秘密關押去研究別的東西,曾經被貶斥出朝中的農家也再次歸來,與墨家一起大放光彩。
    諸子百家各有各的用處。
    看了一些史書之後,嬴政有意在一些製度之上改革。
    首先就從立法開始。
    嬴政依舊不喜歡商人,但是不排斥商人做生意,無有商人,這世間貨物如何往來流轉?
    而後麵的漢文帝廢除了諸多肉刑,便已經足夠稱讚,如果是從前,嬴政隻覺得依法所辦,人人就如同一顆細小的螺釘一樣按部就班即可。
    現在漢朝皇帝做得,他如何做不得?
    他為始皇,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他定然要今後也有人以秦人自稱!
    目光回到現在,嬴政依舊看著天幕,天幕之上的中年李隆基和老年李隆基相互唇譏,相互攻擊。
    李隆基覺得全部都是老李隆基的問題,老李隆基說他們本來就是一個人,中年李隆基隻是足夠幸運太宗在他這個時候去了他那裏而已。
    嬴政:“……”
    他想要看看把自己的屍體放在臭魚裏的趙高和李斯、胡亥的神情,也想要看看扶蘇、蒙恬之人的神情。
    問問看他們都是怎麽想的?
    朱清穀直播了一會兒他們這裏,就失去了興趣。
    旁邊的白琴看了一眼時間,對她說,“定好的時間差不多了。”
    朱清穀點點頭,對中年李隆基說,“李先生,該走了。”
    “走,你與我同去看看!”中年李隆基幾乎可以說是把老年李隆基拖著拖過去的,“去看看這些臣民百姓!”
    這一回安祿山掀起的叛亂也是波及之廣,前麵已經接連攻克不知道多少城池,甚至讓一些城池當中的守將聞風喪膽,不戰而逃。
    ……
    原先一些繁華的城鎮已經化作了焦土。
    千裏之堤杳無人煙,烏鴉低鳴盤旋。
    偶爾有一戶人在,一個滿身補丁的老婦警惕的看了一眼外麵,然後在天幕之上看見了她家的小院。
    她怔怔的站在這裏,那飽經風霜的麵頰之上竟然淚濕了。
    此刻,她根本不用警惕,就已經拉開了這一直閉鎖著的家門。
    外麵站著的幾位穿著與眾不同的人就這樣走了進來。
    朱清穀麵色和善,“老人家,我們隻是過來討口水喝的。”
    而這位老婦則是雙膝一下子跪落在地,“朱姑娘救救我們吧!”
    他們自然是連忙攙扶這位老人家起來,打聽著這裏的事情。
    朝廷征兵,便是將他們家的男丁全部都帶走了,大郎、二郎全部都上了戰場,家裏隻剩下她和大郎的新婦在家。
    後來安祿山縱賊掠殺,他們也是躲在了地窖當中才逃過一劫,現在小心翼翼的躲起來,可是家中早就沒有米糧,隻有那麽一些水。
    不多久,她也喚家裏的新婦出來,兩個人都餓得形銷骨立。
    他們也不敢去看,不知道村子還有多少的人。
    一路上,朱清穀他們也是見這樣的情況並不少,這就是天下的百姓,王朝的興,他們不見得過上好日子,但是王朝的衰敗,他們一定會得到苦難。
    天幕下的不少人也是感同身受。
    甚至有人想起了杜甫的《石壕吏》,杜甫的詩歌當中這樣的苦難並不少。
    如果可以,誰不願意寫一些花團錦簇的盛世之景,而來寫這些詩呢?
    這些人都是一個小小的縮影,但是千千萬萬的他們正在哀嚎。
    每一次白琴都是掐著時間的,他們在這裏不過也就是待了十分鍾,給了一些糧食給他們,然後讓他們暫時在貞觀朝躲躲。
    朱清穀前去和李世民他們匯合。
    幾十萬黑壓壓的人馬就在一處,朱清穀並不覺得吃驚,該吃過的早就已經吃了。
    但是看見一些不同時空,年紀不同的同一個人看見自己頗為差異的樣子,又或者是祖宗們看自己不肖子孫那種不成器的目光。
    比如說薛仁貴。
    本來應該在貞觀十九年跟隨李世民遠征高句麗的薛仁貴,貞觀十年的時候,就已經被挖了出來。
    李世民是極為愛惜人才的,就讓二十出頭的薛仁貴跟在身側。
    李世民戰前點兵點將之時,點到無論是高宗朝的,還是玄宗朝的,所有人無不歡呼。
    薛訥看著跟在李世民身邊還年輕的阿耶薛仁貴,有些好奇,李世民騎馬過行之時,也指著薛訥對薛仁貴說道,“將門出虎子啊哈哈哈。”
    懵逼的薛仁貴和薛訥麵麵相覷。
    根本就是毫無話題。
    麵前的薛訥的確是有幾分肖似於他,不過現在的年紀比他還大,最後薛仁貴也隻能點點頭,然後騎著馬走了。
    喜歡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請大家收藏:()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