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文人集會2
字數:4140 加入書籤
能夠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作品,一般都是感情真摯或者是語句優美凝練。
這一點蘇軾覺得自己還是可以排在前列的。
如果是文人聚會,蘇軾可以說是恨不得就馬上過去,和諸位把酒暢飲一番。
可是現在自己還在這裏呢!
他左看右看,又看看天幕,對著天幕上的景象發出了渴望的話語。
而在不遠處,幾個人一身灑脫的走來,很是開懷。
“十二郎,今天你可是要做出許多名篇大作來才行啊!朱姑娘說好多要留給後世的學生背誦的!”高適笑容古怪的說。
他們也看到了朱清穀的身影,李白隔著遠遠的朝著鏡頭笑道,“朱姑娘,那要是這個時空後麵的學生知道,會不會想要刺殺你?”
朱清穀看得出來李白對自己的詩還是很自信的,轉頭就打了個招呼,笑嘻嘻的,“那真是太難了,除非他們也有時空門,穿越來到現在這裏了。”
“哈哈,那可是難咯!”高適也是大聲笑道,又拍拍身側的人,“我高三十五今日靈感倒是少了一些,杜二,今日可有什麽靈感?”
“不是說曲水流觴,以詩會友?”杜甫朝著直播鏡頭拱拱手,然後比劃了一個‘請’的姿勢,“無友何來靈感?”
天幕下不少唐朝之後的文人一下子就認出來這是李白、杜甫、高適了。
想想看,詩仙詩聖邀請你去聚會,你去還是不去?
去了就說明你已經青史留名了!準入語文課本的名人!
後世實名認證!
所以大家也都躁動起來。
唐·劉禹錫:朱姑娘,在下可否前去?)
唐·白居易:杜二郎?!朱姑娘,不知道可否加多我白某一人?)
天幕下的人都爭相報名,不隻是唐朝之後的人,就連唐朝之前的人都有,他們也想要去感受一下那文風之盛。
王羲之放下毛筆,看向這幾個各有性格的兒子,一陣頭疼,就在這個時候,他的麵前忽然間浮現了一道光——
【天幕邀請王羲之先生前往‘曲水流觴’,是否答應?】
王羲之一下子就亮起了眼睛,“舍我其誰!”
然後他轉頭就叮囑好幾個兒子,“爾等看好家,為父去去就回!”
他的幾個兒子都瞪圓了眼睛,就看見他們的父親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王渙之:?
王肅之:?
王徽之:?
……
劉禹錫進來忙碌,忙著朝中事務,可以說是最為意氣風發之時,眼見著這個大唐即將變得頹唐破敗,可是這個時候太宗橫空殺出挽狂瀾。
他們又是跟著房相杜相學習,隻是現在二相暫時回了貞觀朝,現在的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所以劉禹錫亦是想要去看一看稍顯年輕,未經安史之亂的時候意氣風發的李太白!
【天幕邀請劉禹錫先生前往‘曲水流觴’,是否答應?】
“是!”劉禹錫毫不猶豫。
……
【天幕邀請柳宗元先生前往‘曲水流觴’,是否答應?】
【天幕邀請蘇軾先生前往‘曲水流觴’,是否答應?】
【天幕邀請曹植先生前往‘曲水流觴’,是否答應?】
【天幕邀請賈誼先生前往‘曲水流觴’,是否答應?】
……
天幕下的不少人都收到了邀請,在他們的身影逐漸消失之後,就出現在了天幕之上。
白居易作為杜甫的迷弟,看到杜甫一見到他就邀他前去不遠處,也是大為激動,再一看,那邊已經是坐了不少的人了。
就算是不認識,也不知道對方是什麽作品上了語文課本,他們也不需要去翻動不遠處的語文課本。
因為來到這裏,就可以單純的交流,隻要有一個人引起了什麽話題,就都可以一應談起來,各自交流各自的論點。
蘇軾來的時候,就已經看見範仲淹和歐陽修在了,其中一位吟著溪水潺潺,煙柳畫橋的,他有些疑惑,歐陽修一說他就知道了。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說的便是這位柳先生。
蘇軾又看看另一處,已經看到了李白,更是眼前一亮,直接就上去大笑一聲,“可否當麵喊一聲太白兄?在下蘇軾!”
李白不識得他,但看他儀表堂堂,一身氣度風流,又聽得他自報家門,也是滿心歡喜,“早就想與蘇郎君神交了哈哈,快入席!”
眾人見了於是一番攀談。
並不多久又來了幾人,也都是快快樂樂的入席,朱清穀看著這一堆語文天團,也是笑著問直播間,“諸位認得幾人?”
大家剛才聽著大家直播談笑,這些人剛來的時候或有眉開眼笑,或有眉目愁苦,或者風流落拓,千姿百態。
現在也都是暢暢快快的,交談起來各有論點,也有些像是遇到知音一般。
嬴政看了一些這些文人書生在這裏喝酒作詩,便是想到那些楚國人,那些楚國人也最愛浪蕩。
嬴政更喜歡固定的東西,誰都不違背法規,當然除了他!
一群文人遊會,喜看之人自然喜看,不喜看之人也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去。
可猜的人還是很多。
認出來了,那是柳先生!寒蟬淒切柳先生!)
天幕下不少人一下子就認出來了。
舉頭望明月李太白!)
一覽眾山小杜工部!)
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
……
李泰看了一眼,“他們要是不說清楚,我還以為是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是他後麵的詩人,李泰對他的作品沒太多的認知,倒是想要去和曹植套近乎,問問三國年間的事情,或者是想去王羲之那裏去看看,看看能不能換一幅墨寶回來。
到時候他也帶進他墳裏去……等等,會不會有盜墓賊?
他還在愣神的時候,李治已經悄然跑過去,混入了一群大人中間去了,舌頭舔著酒。
李白、杜甫、高適作為今天半個東家,也負責了氣氛。
看見這小小孩子,便是提議,“不如便以這孩童為令,接自己的詩詞如何?”
聽到是接自己做過的詩詞,諸人也明白是有些攀比了,不過他們坐在這裏的,誰沒有幾鬥文采呢?
喜歡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請大家收藏:()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