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你先逃
字數:5211 加入書籤
火焰能夠照亮的範圍有限,一眾乘客看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麽。
“嘎吱嘎吱——”
但詭異至極的咀嚼聲,卻在前方的黑暗不斷回蕩,隻讓他們的身子,越來越涼。
這一切,究竟是怎麽回事?
乘客們根本無法理解這短短片刻出現的變化!
葉馗……
去了哪裏?
黑暗中那隻叫人毛骨悚然的詭異咀嚼聲,又是從何而來?
那一具具陰詭怪異的類人軀骸,究竟在幹什麽?
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
“嗯?”
黑暗之中,突然響起了一道帶著幾分惱怒的疑惑聲音。
下一刻。
“轟隆——”
地麵猛然一震。
一側數十道猩紅的眼睛瞬間熄滅。
“嘎吱嘎吱——”
大肆的咀嚼聲,又一次回蕩傳出,但聲音剛響起沒多久,便驟然停滯!
“嗯!?”
隨即,充滿惱怒的再度傳出,而這一次,聲音中更是隱隱帶上了幾分難以置信的顫抖。
而後。
“轟隆!”
“嘎吱嘎吱——”
“轟隆!”
“嘎吱嘎吱——”
……
詭異的咀嚼聲與地麵的震顫交替出現。
黑暗之中。
盡管較之總數還是不值一提,但西北側,那一雙雙猩紅的眼睛,卻宛若割掉的麥子般,不斷熄滅。
疑惑惱怒的聲音再也沒有傳出。
但乘客們通過地麵那愈發劇烈的震動,卻清楚感受那惱羞成怒,宛若實質的怨念。
同時。
他們通過不斷地變化,似乎對於黑暗中發生的事情,有了幾分猜測。
而後。
“轟隆——”
在地麵傳來了一次最為劇烈的震動後。
“唰——”
凜冽的風聲響起。
一道修長的身影一閃,回到了乘客們身後。
葉馗一言不發站在那燃起火焰的半截食指旁邊,明滅火焰映照下,他臉色仿佛能滴出水來,陰沉到了極致。
“果然……”
見狀,一眾乘客心中一沉。
在剛才他們的猜測中,黑暗中不斷傳來的異動,乃至於那怪異好似咀嚼的聲響,就是葉馗跟怪物們進行著搏鬥!
而半截燃起火焰的手指盡管詭異,卻說明葉馗實力的不俗。
黑暗中那不斷熄滅的猩紅眼睛,也驗證了這一切。
但……
通過葉馗眼下的臉色,乘客們卻還是得出了一個結論。
他失敗了。
不過的確。
跟前方那數不盡數,仿佛無邊無際的怪物相比,葉馗哪怕再過不凡,終究也隻是一個人。
“爸爸……”
白枝拉著葉馗衣袖的小手緊了緊。
“你……”
餘奶奶轉過頭,麵色複雜的看向了葉馗。
“你不行,先跑吧……”
她停頓片刻後,苦笑一聲:“能跑多遠跑多遠,能跑多快,跑多快,趁著這群怪物還沒有什麽大規模的行動,趕緊想辦法離開這裏。”
“一個人能做到的終究有限。”
餘奶奶視線掃過白枝,沉沉一歎:“如果可以,你帶著吱吱一起逃,找到回去的辦法後,再帶著支援來救我們。”
“可是……”
聞言,一側孟明傑頓時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麽。
但最終,千言萬語隻化作了一聲歎息。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要求葉馗留下來,除了跟他們一起送死以外,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而其他乘客也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
最關鍵的是。
如果葉馗想要離開,他們也根本阻攔不住。
與其這樣,倒不如將希望寄托在葉馗逃走後,真的可以帶著支援回來救他們。
一眾乘客的目光,掃過了那一隻隻令人心生絕望的怪物。
盡管不知道為什麽怪物至今還沒有大規模的動作,但他們卻也隻希望怪物們站在原地的時間,能夠再長一點。
“快走吧……”
“它們數量真的太多了!”
“西北側怪物少,你一會可以從那個方向逃走!”
“你如果真的能夠逃出去,一定回來救我們,記得,一定要回來救我們啊……”
……
而後。
一眾乘客轉頭看向葉馗,聲音顫抖。
盡管已經想清楚了一切,但在真的作出決定後,他們的心中,卻還是無法平靜。
畢竟。
葉馗的離去,代表著他們將要直麵死亡。
“啊?”
聽到周圍響起的聲音,葉馗卻驀的一愣。
“逃?”
他眉頭一挑,頗為不解:“為什麽要逃?”
“我知道你很想幫助我們……”
聞言,餘奶奶的臉上閃過了一抹苦澀:“但是剛才的狀況,已經說明了一切。”
“怪物們的數量真的太多了……”
“你做出過努力,我們不會怪你。”
她搖了搖頭:“咱們的確不是它們的對手,所以,你帶著吱吱快逃吧。”
“誰能想到,我都一把年紀了,還會遇到這種事情。”
餘奶奶看向前方那一隻隻怪物,無奈一歎:“那群可怕的怪物,真該死……”
“它們該死這件事情,我很認可!”
餘奶奶的話語似乎勾動了葉馗什麽極為不愉快的回憶,他臉上頓時閃過了一抹氣憤。
“不過……”
但很快,葉馗便看了一眼餘奶奶:“誰說咱們不是它們的對手了?”
“什麽意思?”
餘奶奶猛然一愣。
葉馗沒有回答餘奶奶的問題。
“你們這群該死的東西,騙得我好慘!”
他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前方,咬牙切齒:“沒味道!怎麽能一點味道都沒有……”
說話的同時。
葉馗抬起了右手,他剛才扯斷的指頭,已經再生複原。
而也就在這時。
密密麻麻的類人軀骸似乎察覺到了什麽,它們同時抬頭,眼神中猩紅的光芒,陡然暴漲!
“嗷——”
淒厲詭異的嘶吼聲響起。
大地震顫,數不盡數的類人軀骸,宛若海嘯般,朝著一眾乘客洶湧而來!
“完了!”
乘客們的神情頓時被絕望籠罩。
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
“吧嗒——”
葉馗修長的中指與拇指交錯,輕輕打了一個響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