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灤河穀大敗,帝王發火

字數:3996   加入書籤

A+A-


    楊公公說:“陛下您要保重龍體,不要讓前線的事,影響了健康。”
    武惠妃也勸說道:“陛下,薛將軍前線失利,事已至此,您如果因生氣而影響了龍體,臣妾會傷心的。”
    玄宗沒有理會武惠妃,他跟楊公公說:“你去問一下姚崇,薛訥那邊有匯報過戰鬥情況嗎?讓姚崇到興慶殿大殿見朕。”
    楊公公說:“老奴這就去通知姚大人。”
    楊思勖出去後,玄宗也起身到了隔壁的大殿內,坐在那把專屬於他的椅子上,等姚大人過來。
    過了一會兒,姚崇和楊思勖一起過來了。楊公公站在一邊,沒有說話。姚崇緊走幾步,到了玄宗跟前,躬身行禮道:“臣拜見陛下。”
    “嗯,請坐吧。”
    姚崇坐在長桌北麵西側的椅子上:“陛下,您召見臣,是要問薛訥討伐奚和契丹的情況嗎?”
    “是的,薛訥有沒有發回戰報來?”
    “回稟陛下,薛訥並沒有發回戰報來。所以臣對薛訥討伐奚和契丹的情況,暫時並不了解。”
    玄宗陰沉著臉,用緩慢低沉的語氣說:“朕已經獲悉了消息,薛訥已經大敗而歸了,我大唐軍隊損失了近四萬騎兵。”
    姚崇小心翼翼地說:“是嗎?是不是契丹和奚也傷亡挺大啊?”
    玄宗說:“契丹和奚的傷亡,朕目前不清楚。但是從薛訥和杜賓客丟盔卸甲的狼狽樣子看,契丹和奚應該是在這次戰鬥中,占了很大的上風。況且,薛訥到現在還沒發戰報,說明真是敗得一塌糊塗。”
    “唉,臣還沒有得到通信兵的匯報呢,幽州的通信輕騎兵,是受薛訥指揮的,薛訥不讓他們來長安匯報情況,他們就不會來匯報情況的。”
    玄宗氣憤地說:“薛——訥,你給大唐失去了這麽多騎兵,還不趕緊寫戰報講明情況,簡直讓朕失望!”
    “陛下,薛訥將軍有可能是正在考慮如何寫戰報吧。臣這就回到兵部等候他寫的戰報,戰報一來,就立即過來呈給陛下過目。”
    “嗯,你去兵部吧,現在大唐與吐蕃也是局勢緊張,你去兵部辦公,能更及時地收到各地將領的奏報。”
    姚崇離開了興慶宮,朝兵部走去。
    玄宗鬱悶地坐在那裏,克製著自己不要發火。他知道陳玄禮所領導的北衙羽林禁軍,能力是很出眾的,這兩個偵查兵匯報的結果應該不會有太大偏差。不過,在沒有得到前線傳來的戰報之前,他還是心存一絲希望的,希望唐軍在這次戰鬥中沒有那麽大的傷亡。
    玄宗想,假如今天不來戰報,就讓陳玄禮親自帶兵去檀州,如果薛訥真得是敗得一塌糊塗,就讓陳玄禮奉旨臨時接管檀州和幽州的所有部隊,控製薛訥等相關責任人。
    玄宗身邊的十二位近身護衛,今天是由陳玄禮推薦的護衛隊長牛力高帶隊的。牛力高和其他護衛們,站在大殿的四周,隨時等待玄宗的吩咐。
    玄宗身邊的護衛,和宦官都是很有能力的。玄宗用人,前提是要用忠誠的人,在忠誠的人裏麵,用有特長者,或者有多方麵能力者。比如說,身邊拿著拂塵站立著的楊思勖,看上去貌不驚人,卻也有敏銳的洞察力,領兵能力。
    楊思勖身材不算太魁梧,但肌肉發達,很有臂力。他今年雖然已到花甲之年,但仍老當益壯。他在玄宗和王毛仲率萬騎營部分士兵,誅殺韋後,安樂公主一黨時,配合鍾紹京出動了宮廷裏的太監,和侍衛,誅殺了保護韋後的護衛和太監們。
    在太平公主擅權時,楊思勖和高力士為保護玄宗做了很多工作,正是因為有他們和李守德,王毛仲等人的存在,太平公主才不敢對玄宗進行暗中傷害。
    在公元707年時,李多祚協助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殺了有重權的武三思一黨,準備誅殺韋後,逼迫中宗退位時,中宗登上玄武門城樓,聲討太子李重俊與大將李多祚謀反,並讓身邊的宦官楊思勖帶護衛攻擊李多祚。李多祚和太子的士兵,也因懼怕皇威,臨陣反戈,李多祚被殺。太子李重俊率百餘士兵逃進終南山,在唐中宗的圍捕壓力下,李重俊被部下殺死。
    楊思勖因武力對抗叛將李多祚,與眾衛兵合力殺死李多祚立功,被越級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內常侍。在後來的“唐隆政變”時,楊思勖又因協助玄宗誅除韋後集團骨幹,而封為右監門衛將軍。
    楊思勖,高力士,這樣的宦官,外表看著溫順,實際都是玄宗的殺手鐧。
    玄宗坐在興慶殿大殿那張長桌北端的椅子上,武惠妃感覺天氣熱了,就讓兩位宮女各自拿一把芭蕉扇,站到玄宗身後扇風。
    楊思勖詢問了玄宗今天中午要吃的菜譜,然後去通知禦膳房做菜了。
    過了一會兒,姚崇拿著剛收到的,薛訥寫的戰報回來了。他把這份戰報遞給了玄宗。
    玄宗看完了這份戰報後,往南麵一扔,扔出兩米遠落在長桌上了。他憂憤地說:“沒想到契丹和奚這麽難打,薛訥也輸得這麽慘!大唐的確是損失了近四萬騎兵!"冷陘之戰"前恥未雪,又增加了一次恥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姚崇被賜座坐在玄宗前麵,長桌西邊的椅子上。他說:“契丹和奚,明明隻是兩個遊牧民族的部落,嚴格意義上講,連國家都算不上,麵積還沒有範陽節度使所管轄的麵積大,卻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確實不一般。”
    唐玄宗聽到姚崇的話後,想起了甄道一這個人。一年前,玄宗設立了範陽節度使,治所在幽州,任命甄道一為範陽節度使。玄宗曾讓甄道一,協助並州長使,和戎,大武諸軍州節度大使,河東軍大總管薛訥,一起抵禦討伐契丹。但是後來,玄宗把所有軍隊指揮權給了薛訥。玄宗想,這次該讓甄道一掌管幽州,檀州,剩下的兩萬餘兵力了。
    玄宗說:“薛訥說之前突厥挫敗了契丹和奚,也許隻是假象。契丹和奚可能是與突厥有過衝突,但規模不大,依然沒有改變實際格局。目前來看,契丹、奚、突厥仍然是聯盟關係。本次薛訥嚴重失利,朕會將他和臨陣脫逃的部將軍法處置!”
    姚崇說:“契丹和奚是利用複雜的地形,對我軍進行作戰的。武後時期的大將軍王孝傑,曾經多次重創吐蕃,突厥,但在討伐契丹時戰死於東硤石穀。”
    玄宗用歎息的語氣說:“當年本來歸服於大唐的奚和契丹反唐叛亂,武後派王孝傑帶十萬大軍討伐奚和契丹。王孝傑帶領兩萬精銳打頭陣,深入敵境,副將蘇宏暉因懼怕契丹軍而未支援。王孝傑寡不敵眾,其帶領的先鋒軍全軍覆沒後,他跳崖自殺了。武後派使者去幽州斬蘇宏暉,使者還未到,蘇宏暉又率軍攻打契丹立了功,免於死罪了。”
    姚崇說:“陛下,您對當年大唐,與契丹和奚的戰爭很了解啊。”
    玄宗歎息道:“朕登基前夕,也就是兩年前的三月,孫佺任幽州大都督,薛訥改任並州大都督府長史。那年六月,孫佺為主帥,左驍衛將軍李楷洛、左威衛將軍周以悌為副將,統領二萬步兵、八千騎兵,兵分三路攻打奚部落酋長李大酺。唐軍大敗,全軍覆沒,孫佺與周以悌被俘。李大酺把孫佺和周以悌獻給突厥,突厥默啜把他們二人殺了。那次隻有李楷洛逃回來了。這就是讓朕耿耿於懷的"冷陘之戰"。”
    姚崇輕輕地說:“看來不能小看奚與契丹啊。那一次孫佺是想著先打奚,再打契丹,收複營州的。臣認為,收複營州需要從長計議啊。”
    玄宗氣憤地說:“朕目前首要做的,是懲處此次戰鬥失敗的責任人。薛訥輕敵妄進,後麵的李思敬和崔宣道等人,沒有及時趕到增援,並且到了戰場後臨陣逃跑了,他們三人要斬於幽州,以示警戒!”
    喜歡盛唐風雲記請大家收藏:()盛唐風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