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武惠妃的準女婿楊洄開始發力了
字數:2574 加入書籤
楊洄是觀國公楊慎交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唐中宗李顯與韋後的長女長寧公主。
武惠妃的女兒鹹宜公主已經十五歲了,武惠妃開始在王公貴族達官顯貴中尋找合適的女婿人選。這年楊洄二十歲,任衛尉少卿,他逐漸進入了武惠妃的目光。
前段時間,在一個山花爛漫的春日上午,武惠妃帶著鹹宜公主和兩位宮女,八名護衛,在上陽宮的宮殿間賞花。武惠妃已經提前通知了楊洄,讓他在那天上午的那一時刻,去上陽宮賞花。
在上陽宮萬紫千紅的花海間的道路上,楊洄和鹹宜公主相遇了,經過攀談,兩顆心縮小了距離,兩人產生了對彼此的愛慕之情。武惠妃在一旁看得心裏美滋滋的。
從那時候起楊洄就成了武惠妃和李隆基的準女婿了,李隆基對楊洄的印象也還不錯。如此一來,楊洄和鹹宜公主,就隻需等待一個良辰吉日結婚了。
楊洄敏銳地覺察到準嶽母武惠妃的苦惱了。一個月前楊洄曾在到麟趾殿看望武惠妃時,向武惠妃透露想助壽王李瑁一臂之力。
當時正是中午,李隆基已經去了盧美人住的殿,武惠妃獨自吃了午餐。她在麟趾殿剛吃了午餐,楊洄就去探望她了。
當時,楊洄在向武惠妃問安,並透露了想助李瑁一臂之力的想法後,武惠妃說:“你真是聰明過人啊,竟然精準地看透了我正苦惱之事。”
當時,楊洄站在武惠妃麵前,躬身說道:“請武娘娘為在下安排任務,在下一定盡力完成任務的。”
當時武惠妃說:“你現在是衛尉少卿,不方便去長安,你找一個信得過的下屬,讓他去長安監視東宮的情況。不瞞你說,本宮怕太子在長安皇城,搞什麽不利於李瑁和本宮的動作。譬如他如果在本宮或李瑁經常走的路口,設置什麽機關,就可能讓本宮或李瑁回到長安宮城時受到傷害。”
當時楊洄說:“在下一定會辦好這件事的,我會派最信得過的下屬去做這件事,讓他密切關注東宮人員的動向。”
時間到了一個月後的五月二十九日下午,楊洄派往長安的護衛王仁係,正坐在太極宮南麵道邊路沿石上休息。這個位置有一個通往南麵皇城的回廊,西斜的太陽撒下的陽光被回廊簷角遮擋了一些,因此王仁係坐在這裏是有些舒適的。
王仁係是被楊洄以武惠妃的名義安排去長安的,此時他已經在楊思勖領導下在宮中巡邏二十多天了。楊思勖和李瑛接到皇上召他們回東都的命令後,王仁係和興慶宮內的太監柱子等人,已經歸內侍省宦官張元芳管了。
雖然王仁係隻是楊洄的一個護衛,但是有了武惠妃派他到長安皇城,輔助楊思勖等人工作的名號,他在皇城裏的地位,就僅次於太子、楊思勖、張元芳,以及留守長安的一千多禁軍的兩位將領了。
這時候一輛馬車緩緩緩從承天門大街駛進了太極宮承天門,後麵還跟著十名牽著馬的全副武裝的士兵。
這些士兵的鎧甲隨時可以與外敵戰鬥的高級鎧甲,比宮中禁軍的軟盔甲防禦性更高。這時候雖然到了初夏,穿這樣防護性好的高級鎧甲,騎馬乘風而來,還不算太熱。
王仁係站起來跟著這十一人的車馬隊,進入了太極宮內。當他進入太極宮時那車馬隊不見了,他意識到這十一人,一輛馬車,兩匹馬,可能是經過太極宮東南角的內門進入了東宮。
王仁係按照他預想的路線進入了東宮,他在東宮內往北走,經過了幾處宮殿,到了承恩殿門外。
這是太子的居所,雖然此時太子已經攜家人,以及大部分衛兵護衛仆人們一起去了東都,但是還是有兩個衛兵在承恩殿外站崗。
王仁係知道剛才看到的那十一人,連人帶馬和馬車,都一起進入了承恩殿。這畢竟是太子的居所,即使太子不在,他也不敢進去盤問馬車裏坐著誰,或者裝著什麽東西。
他躲在了一處牆角後麵,用兩隻眼睛掃視著承恩殿門口的情況。他看到一個中年衛兵,和剛才那十一人出來了,有十人牽著馬,一個人趕著馬車。
承恩殿這院落門口很大,他們依次出來並不受空間約束。那中年男人說:“太子不在宮中,去東都了,因此我也無法招待你們了,實在是抱歉啊。”
那駕駛馬車的年輕將領停下馬車,轉頭說道:“我們雖然沒見到太子,但是見到了他所信任的衛兵隊長。我與你完成了交接,也算是完成任務了。”
那位高大魁梧的中年衛兵,向這十一人揮手告別了。這十人牽著馬跟在那位年輕將領駕駛的馬車後麵,出了東宮,經過太極宮,向南出了承天門,向朱雀門趕去。
王仁係尾隨著他們走了一段距離,看到他們從朱雀門出來皇城,向西麵走了。王仁係在朱雀門外往西望了一段時間,他隱約看到那十一人的車馬隊,從向南的第三個路口拐入了長安城。那個位置正是西市東麵的一條南北街,王仁係認為他們是到西市去買東西,或者吃飯了,也許他們要在西市內的客棧住下,第二日再離開長安城。
喜歡盛唐風雲記請大家收藏:()盛唐風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