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安祿山的名字首次出現
字數:2553 加入書籤
穎王李璬坐在幽州節度使,即範陽節度使府裏主樓二樓忐忑不安地喝茶。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從幽州周邊的軍營中,視察軍隊回來了,他回到節度使府上後,與他幹兒子去廚房看了一下,然後就獨自一人到了主樓的一樓。他到一樓後,直接上樓梯到了二樓中堂。
身材魁梧的張守珪已經五十歲了,這位頗有戰功的大將軍不但善於騎射,而且非常注重義氣。十七歲的穎王李璬對張守珪非常客氣,也敬佩張守珪的軍事才能,因此張守珪對李璬也很熱情。
張守珪很高興地走上二樓,一上樓梯就向著李璬喊:“穎王,現在到了吃晚飯的時候了,你準備一下,咱們到食堂吃飯。”
李璬站起身來對張守珪說:“張將軍你從周邊的軍營裏回來了啊,辛苦了。之前我都是自己去食堂吃飯,今天你怎麽親自來叫我啊?”
張守珪說:“我剛才從北部的一個軍營裏回來時,是坐著我幹兒駕駛的馬車回來的,他和他手下的幾位士兵,從河裏新釣了幾條大鯉魚,還在野外捕獵了兩隻雉雞,一隻野兔。他說要拿到節度使府上的食堂,讓廚師加工好了請我們吃飯啊。我們平時吃的都是從市場上采購的食材,魚肉和雞肉都不是現殺的,所以還是這樣的野味新鮮啊,因此我特意過來喊你一起去吃啊。”
李璬一邊說謝謝了,一邊走到東麵的寢室裏,對著銅鏡整理了一下黃金束發冠和明黃色衣袍。他走出東麵寢室時,張守珪坐在二樓中堂八仙桌西側的椅子上等著他。李璬的八護衛,從二樓中堂的四周圍過來,跟隨他們二人一起下了樓梯,朝節度使府上大院的東部走去。
邊疆的節度使府是很大規模的院子,幽州節度使府的大院子也不例外。這院子以東西長一百米的三層主樓為分界線,分為前院和後院。前院和後院分別是一個很大的四合院,四合院中間主路兩側還有一些尖屋頂的平房,是節度使下屬官員用來辦公的。
他們在李璬的八護衛陪同下,走到東牆處的一座東屋,這東屋北麵連著廚房,南麵連著更長更大的一座東屋。
這座房子是一間房,這間房比普通的一間房要大,說是一間房,是因為中間沒有隔斷,隻有四根立柱撐著偌大的房間的屋頂。這房子裏正中,是由許多小方桌排列成的正方形方框,這方框衝著西門有一個入口,如果請歌姬唱歌或跳舞,歌姬可以從那入口進入中間的表演區。
張守珪說:“我幹兒子還在北麵的廚房指導廚師做菜呢。穎王你到最北麵的桌邊坐下吧。”
穎王李璬說:“張將軍,你如果讓本王坐到最北麵的位置,我需要你一同坐到北麵才行,因為你是大唐將軍,坐鎮幽州的實權節度使,怎麽能讓你屈居側位呢?你在北麵的東側桌位邊落座,我在北麵的西側桌位邊落座,這是最合適的。”
張守珪說:“好吧,我們就按照穎王的意思落座,等我幹兒子和他的兩位異姓兄弟過來時,讓他們坐到東麵或者西麵即可。”
張守珪說著話坐到了北麵的東側桌椅邊了,李璬坐到了北麵的西側桌椅邊了。李璬的八名護衛,分別站到此大房間的四周牆邊了。
李璬說:“本王從營州來幽州已經三十四天了,今天才聽你說你有一個幹兒子,從你的口吻裏,我感覺到你這幹兒子很能幹,你很欣賞他。”
張守珪聽到這話眼睛像是明亮了一些,他微笑著說:“穎王啊,你算是說對了啊。我這幹兒子確實優秀。我這人愛惜人才啊,他今年三十一歲,頭腦靈活,又很能幹,又驍勇善戰,我能不欣賞他嗎?”
李璬微笑著說:“他姓甚名誰啊?是何方豪傑啊?”
張守珪微笑著說:“他叫安祿山,本名叫阿葷山。他身世很可憐啊,他原本是營州一帶的胡人,他的母親是一名女巫,他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父親去世後,他母親帶著他嫁給了突厥人安延偃。當時突厥打了敗仗,有些部落分散了,他就與安延偃的侄子安思順逃到了幽州。他改名為安祿山。他與他的發小史幹,在幽州重逢了,史幹也是營州一代的胡人,他們在營州時本是街坊鄰居。他們兩人生日隻差一天,逐漸成為朋友,他們在幽州相遇,長大成人後,都做了互市牙郎。他們兩人都很勇敢,可惜史幹因為欠官府的錢,不知躲到哪裏去了,要不然我會讓他和安祿山一起做捉生將。”
張守珪一股腦兒說了這麽多關於他這位義子的信息,而李璬並不是很想對他這位義子了解得這麽詳細。李璬隻想了解“互市牙郎”和“捉生將”,具體是做什麽的。
李璬問:“張將軍啊,我想問一下,互市牙郎和捉生將,是幹什麽的啊?”
張守珪說:“穎王你之前長期居住在宮中,不了解這兩個詞,我給你解釋一下吧。互市牙郎就是在大唐和契丹,或者大唐和突厥,大唐和渤海國等等,這些邊境地區的交易市場上,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的人。他們懂得各方語言,能起到促進溝通交流的作用。他們從雙方的交易裏賺取一部分提成;所謂的捉生將,就是敵我雙方對陣時,能靠說服或者恩威並施,從敵方控製的區域,捉捕,或者拉攏一部分壯丁過來的將領。安祿山就多次抓捕或者拉攏了一些契丹人、奚人、突厥人,這些人現在都已經投降了大唐,成為我麾下的士兵了。”
喜歡盛唐風雲記請大家收藏:()盛唐風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