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李林甫和張九齡對是否廢太子的看法
字數:2613 加入書籤
武惠妃焦急地說:陛下,李瑛畢竟是您的親骨肉啊,臣妾請您三思,不要判他死罪。”
李隆基看著武惠妃為了李瑛顯得如此焦急,心裏更覺得武惠妃心地善良了。他說:“惠妃啊,你太善良了,雖然你也知道太子與你不和,可你還是希望他平安無事。”
武惠妃溫柔地說:“雖然太子不理解我,對我成見很大,甚至痛恨我,可我不能和他太計較啊。他畢竟是陛下的兒子啊,臣妾真心希望陛下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以臣妾之見,像忠王、棣王、榮王等皇子,安心地做皇子不是也很好嗎?多大能力做多大事,也能力所能及地為陛下分憂。李瑛與他這幾位兄弟站在一起,本也看不出那一位更優秀啊。”
雖然武惠妃這話繞了一大圈,說得很委婉,但是李隆基還是聽懂了她話裏的意思。
李隆基說:“惠妃朕心裏有數,朕不會判李瑛斬刑,朕會讓他好好冷靜冷靜。至於他今後在地位方麵的事,事關重大,你和朕就不要再討論了。”
武惠妃溫柔地說:“臣妾明白了。隻要陛下不斬李瑛,臣妾就放心了。”
李隆基看到武惠妃誠懇的話語,善良的,風韻猶存的麵容,心裏有暖暖的感覺,他微笑著說:“嗯,這就好。惠妃啊,你陪朕再吃一些飯菜吧,朕看你剛才也吃得不多。”
“謝謝陛下的關心。”
武惠妃與李隆基又開始夾菜吃了。
又過了約一個月,到了八月中旬,李隆基收到了恒州刺史韋濟的奏表,奏表中講述張果仙逝了。此後一些天,李隆基又收到了一些奏表,這些奏表裏說張果的靈魂已經飛升到天上成為神仙了。李隆基讀了這些奏表後,回想起和張果聊天時,他講述的養生之道,和對有些事情的未卜先知,以及他在星象方麵的研究著作,又相信神仙的確存在了。
八月二十一日這天,退早朝後李隆基像是走流程一樣去了趟化成院,往日如果他不是要召見大臣,就會在半個時辰內離開化成院,去麟趾殿和武惠妃在一起,或者去盧美人、鍾美人等妃嬪住的宮殿去。今日李隆基到了化成院後,心裏一直不太愉快,其實他這些天心情都不太好。太子已經在東夾城裏的冷宮軟禁了一個多月了,該廢了他的太子地位,還是繼續讓他做太子呢?李隆基一直拿不定主意。
李隆基昨天退朝後剛到化成院坐在書桌邊,李林甫就拿著一份外地奏表讓他定奪。李隆基看了奏表後說這樣的奏表並不是大事,也不涉及原則性問題,你以後定奪即可。李林甫向他躬身行禮說謝謝陛下的信任和栽培。李隆基接著問了他如何看待太子向李璬借兩千套鎧甲的事?太子該不該廢了?
當時李林甫回答道:“太子向穎王李璬借兩千套鎧甲,已經觸犯了大唐律令。至於太子之位的問題,臣認為應該看太子的德行是否配得上他的位置,臣以為陛下會做出正確判斷的。”
昨天的此時刻,李林甫說完這話後就低著頭,保持行拱手禮的狀態不再說話了。李隆基想起昨天與李林甫的對話,感覺到李林甫這人做事謹慎啊,他雖然沒有說出答案,但是已經給出了答案。
李隆基想聽一下當下首席宰相,中書令張九齡對於此事的意見,就讓站在他椅子西麵隨時待命的衫子,去中書省通知了張九齡到化成院麵見他。
張九齡來到化成院後,經過門衛通報,李隆基允許他進入後,他走到了李隆基麵前的書桌南麵。他向李隆基躬身行禮道:“臣拜見陛下。”
李隆基說:“太子已經被朕軟禁在東夾城裏的一處冷宮了。太子向穎王借兩千套鎧甲,穎王隻給了太子三十套鎧甲,穎王寫奏表舉報了太子,朕派宦官去長安東宮承恩殿的倉庫查獲了三十套鎧甲。想必你也知道此事了吧?”
張九齡站直了身體略低頭說:“臣已經聽說此事了,覺得陛下將太子軟禁在冷宮,是太子咎由自取,應該讓太子冷靜地思考自己的過錯了。”
李隆基嚴肅地說:“張愛卿啊,太子違反了大唐律令,最關鍵的是我懷疑他有謀反之心,你認為太子的這一行為是否是大逆不道啊?”
張九齡輕輕地說:“子弄父權,罪當該笞。”
李隆基帶著質疑的口吻說:“張愛卿,怎麽你認為太子的過錯,就隻是打幾板子就罰當其罪了嗎?朕要不要廢了他的太子之位呢?”
張九齡低頭行禮道:“此事望陛下三思。如果您將一位培養了二十年的太子廢掉了,本身就是很可惜的事啊。再者說了太子乃國之本啊,臣以為還是應該讓太子深刻反思所犯錯誤,做一位更加合格的太子為好。”
李隆基說:“朕知道你的觀點了,太子是廢還是留,朕會再冷靜思考的。你回中書省處理政務去吧。”
張九齡躬身行禮道:“臣告辭,陛下有什麽事需要召見臣,可讓太監去中書省通知臣。”
“好的,朕也要離開化成院了。”
張九齡離開了化成院,向紫微城內的中書省走去。李隆基在張九齡離開後,在八位護衛陪同下去了鍾美人所住的殿。
喜歡盛唐風雲記請大家收藏:()盛唐風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