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溫情依舊

字數:11825   加入書籤

A+A-


    周陽掛了電話,望著眼前熱火朝天的工地,心裏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豪情。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海外項目的落地,更是中國鋼鐵技術和管理經驗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接下來的日子裏,周陽幾乎把家安在了東南亞的工地上。他帶著技術團隊,從設備安裝到係統調試,事無巨細地指導著當地工人。語言不通,就用手勢和翻譯軟件;文化差異,就耐心地溝通和解釋。他深知,要讓“中國鋼鐵方案”真正在異國他鄉紮根,不僅要教會他們操作設備,更要讓他們理解背後的理念和邏輯。
    當地的工程師阿明,一開始對這些“外來的技術”充滿疑慮。他覺得自家的老設備用了幾十年,雖然效率低,但也還算穩定,沒必要大動幹戈換成這些“花裏胡哨”的智能係統。周陽沒有強行說服他,而是邀請他一起參與到設備調試的過程中。
    有一次,一台關鍵的軋鋼設備出現了異常振動。按照老方法,需要停機檢查,至少要耽誤半天的生產。阿明正準備下令停機,周陽卻攔住了他,指著“鋼鐵大腦”係統的屏幕說“阿明,你看這裏,係統已經實時監測到了振動數據,並分析出是軸承的潤滑出了問題,隻需要補充潤滑油就能解決,不用停機。”
    阿明將信將疑地按照周陽的指示操作,果然,設備的振動很快就消失了,生產得以繼續進行。這次經曆讓阿明徹底改變了看法,他對周陽說“周總,我以前真是太固執了,這些智能係統太神奇了,我要好好學習。”
    在周陽和團隊的努力下,東南亞智能鋼廠的建設進展順利。一年後,鋼廠正式投產。投產儀式上,當地政府的要員親自到場祝賀,稱讚這是中資企業與當地合作的典範。看著第一卷合格的鋼材從生產線上下線,周陽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與此同時,國內的軋鋼廠也在周陽的帶領下不斷創新。他成立了專門的研發中心,與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前沿技術的研究。其中,“氫冶金”技術的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傳統的鋼鐵冶煉主要依靠煤炭,不僅能耗高,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氫冶金”技術則是以氫氣為還原劑,不僅能大幅降低能耗,還能實現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周陽深知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在研發的關鍵階段,團隊遇到了氫氣儲存和運輸的難題。氫氣的密度低,儲存和運輸都需要特殊的設備和技術,成本很高。周陽帶領團隊反複試驗,最終研發出一種新型的高壓儲氫罐,不僅提高了氫氣的儲存密度,還降低了成本。
    “氫冶金”技術的成功應用,讓軋鋼廠成為了全球鋼鐵行業綠色轉型的標杆。多家國際鋼鐵企業紛紛前來考察學習,尋求合作。周陽也因此成為了國際鋼鐵行業的知名人物,經常受邀參加各種國際會議和論壇,分享中國鋼鐵企業的綠色發展經驗。
    在一次國際鋼鐵行業峰會上,周陽作為中國鋼鐵企業的代表,發表了題為《綠色轉型鋼鐵行業的未來之路》的演講。他用詳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介紹了軋鋼廠在“氫冶金”技術方麵的探索和實踐,以及取得的顯著成效。
    他的演講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台下的聽眾們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一位來自歐洲的鋼鐵企業高管走到周陽麵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說“周先生,貴廠的技術和理念令人欽佩,我們希望能與貴廠開展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鋼鐵行業的綠色轉型。”
    周陽微笑著回應“非常歡迎,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球同行的共同努力。我們願意分享經驗,與大家一起為行業的未來而奮鬥。”
    回到國內,周陽把峰會的情況告訴了父親周勝。周勝聽完,欣慰地拍著周陽的肩膀說“陽陽,你不僅把廠子搞好了,還為國家爭了光,真不錯。”
    周陽握著父親的手,感慨地說“爸,這都是您和老一輩打下的基礎,是時代給的機遇。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
    時光飛逝,周勝的年紀越來越大,但他依然關心著軋鋼廠的發展。他經常讓周陽推著輪椅,帶他到廠裏看看。看著現代化的廠房、先進的設備和精神抖擻的年輕員工,周勝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而周陽的兒子周子軒,也已經從大學畢業,進入了軋鋼廠工作。他沒有直接進入管理層,而是從基層的技術崗位做起,跟著廠裏的老師傅們學習。周陽對兒子說“子軒,軋鋼廠的未來要靠你們年輕人了。要腳踏實地,從基層幹起,才能真正了解企業,把它建設得更好。”
    周子軒點點頭,認真地說“爸,我知道。我會努力的,不會辜負您和爺爺的期望。”
    在周勝、周陽和周子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軋鋼廠不僅在國內鋼鐵行業保持著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企業的發展成果不僅惠及了員工和股東,也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大院裏的故事還在繼續,周家人的傳奇也在代代相傳。他們用自己的奮鬥和奉獻,詮釋了責任與擔當,夢想與追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天,大院裏又像往常一樣熱鬧。孩子們在追逐嬉戲,老人們坐在樹下聊天。周勝坐在輪椅上,看著眼前的一切,對身邊的周陽說“陽陽,你看咱們大院,多有活力。孩子們都這麽有朝氣,咱們軋鋼廠的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
    周陽看著父親,又望了望遠處正在和小夥伴們玩耍的子軒,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知道,隻要這種奮鬥和傳承的精神一直延續下去,軋鋼廠的明天,大院的明天,都會更加美好
    周子軒把最新的耐候鋼研發報告攤在周勝麵前的小桌上,陽光透過頂層陽光房的玻璃,在紙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周勝戴著老花鏡,手指輕輕摩挲著報告上的參數,渾濁的眼睛裏卻閃著光“耐候鋼……好啊,當年我們蓋廠房,最怕的就是鋼材生鏽,一場雨下來,牆皮都跟著掉。現在你們能讓鋼材在酸雨裏二十年不爛,真是……真是趕上好時候了。”
    周子軒挨著爺爺坐下,幫他把滑落的毯子蓋好“爺爺,這多虧了您和爸爸打下的基礎。現在我們用的是納米塗層技術,把防腐層像給鋼材穿了層‘隱形防護服’。而且這技術不光能用在建築上,還能做橋梁、做船舶外殼,市場大得很。”
    周勝點點頭,又像是想起什麽,聲音低了些“你爸爸……現在擔子更重了吧?”
    “嗯,”周子軒眼神亮起來,“爸最近在忙國際標準的事。咱們的氫冶金技術不是領先嘛,他想牽頭製定全球氫基鋼的生產標準。前幾天跟歐盟那邊的專家視頻會議,從晚上七點開到淩晨一點,結束了還跟我討論條款細節呢。”
    周勝笑了,皺紋在眼角堆成溫柔的溝壑“你爸啊,跟我年輕時候一樣,一工作起來就不要命。不過也好,有你們年輕人幫襯著,他能輕鬆點。”
    正說著,周陽的電話打了進來。周子軒把手機遞到爺爺耳邊,周陽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帶著旅途的疲憊卻依舊沉穩“爸,我剛到布魯塞爾,跟歐盟標準化委員會的人見了麵,初步談得不錯。子軒在你那兒嗎?讓他接個電話。”
    周子軒接過手機“爸,您到了?那邊時差適應嗎?”
    “還行,”周陽的聲音頓了頓,“子軒,耐候鋼的市場推廣方案,你再跟銷售部碰一下。還有,德國蒂森克虜伯那邊又發來了新的技術需求,關於氫冶金和智能產線融合的,你抽空看看,提提想法。”
    “好的爸,我記下來了。對了,您這次去歐洲,要不要順便看看咱們在蒂森克虜伯的合作廠?我聽李工說,那邊的改造進展挺順利。”
    “嗯,行程裏有安排。你在廠裏盯緊點,尤其是‘鋼鐵大腦’的升級,下個月德國專家要來考察,不能出岔子。”
    掛了電話,周子軒看著窗外廠區裏高聳的煙囪——那煙囪如今已經不再冒煙,取而代之的是幾座銀白色的氫氣儲罐,在陽光下閃著科技感的光澤。他忽然覺得,爺爺口中“好時候”,真的是實實在在地落在了他們這代人身上。
    周子軒回到車間時,正趕上“鋼鐵大腦”101novel.com版本的上線測試。中控室裏,巨大的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全廠的數據原料庫的礦石存量、各產線的能耗曲線、每一卷鋼材的質量檢測報告……像一張精密運轉的數字神經網絡。
    張師傅湊過來看熱鬧,咂舌道“子軒,這玩意兒真能管全廠?我年輕那會兒,調度全靠大喇叭喊,哪有這麽‘花哨’。”
    “張師傅,這可不是花哨,”周子軒指著屏幕上一個紅色的預警標識,“您看,三號加熱爐的溫度波動超過閾值了,係統已經自動調整了燃氣供應,同時通知了檢修班。要是以前,得等工人發現異常,再手動調整,少說耽誤十分鍾。”
    說話間,檢修班的小李已經拿著工具包跑了過來。他是廠裏新招的大學生,對智能係統特別熟“子軒哥,係統說可能是熱電偶有點漂移,我去看看。”
    看著小李輕快的背影,周子軒想起自己剛進廠時的笨拙,心裏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些年輕人,就是軋鋼廠未來的希望。
    為了讓“鋼鐵大腦”更好地服務生產,周子軒組織了一場“頭腦風暴”會,邀請一線工人和技術人員一起提建議。會上,老操作工王師傅提出“係統是挺智能,但有時候太‘死’。比如前幾天暴雨,原料庫進水,係統還是按正常流程配料,要不是我盯著,差點把濕礦石送進高爐。”
    這話點醒了周子軒。他立刻組織團隊,在係統裏加入了“環境感知模塊”,將天氣、原料濕度等外部因素納入決策模型。改進後的係統在一次突發雷暴中,自動暫停了露天原料的輸送,避免了重大損失。
    王師傅拍著周子軒的肩膀說“子軒,你這腦子轉得比係統還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周陽在布魯塞爾的談判異常艱難。歐盟的鋼鐵企業既想引進中國的氫冶金技術,又不願放棄自己在傳統標準上的主導權。談判桌上,法國阿塞洛 ittal 的代表皮埃爾寸步不讓“周先生,氫基鋼的標準不能完全由你們製定,歐洲有自己的技術體係。”
    周陽放下談判文件,平靜地說“皮埃爾先生,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一套經過實踐驗證的綠色生產模式。去年我們的氫基鋼產量已經突破500萬噸,碳排放比傳統工藝降低了65。數據不會說謊。”
    他拿出手機,點開一段視頻——那是軋鋼廠氫冶金車間的實時畫麵,幹淨整潔的廠房裏,機械臂精準地抓取原料,看不到一絲煙塵。皮埃爾的眼神有些動搖。
    最終,經過三天三夜的拉鋸,雙方達成共識由中國牽頭製定氫基鋼的基礎標準,歐洲企業負責補充細分領域的技術規範。消息傳回國內,周陽在視頻會議裏對周勝和周子軒說“爸,子軒,咱們拿到了國際標準的‘入場券’!”
    周勝在電話那頭,聲音帶著哽咽“好……好啊……當年我們想都不敢想,咱們中國的鋼鐵標準,能讓洋人跟著走。”
    這場勝利,讓軋鋼廠在國際上的地位更加穩固。美國、日本的鋼鐵企業紛紛拋來橄欖枝,希望能引進氫冶金技術。周陽沒有盲目擴張,而是選擇與日本新日鐵合作,在越南共建一座環保型鋼廠,將中國技術與日本的精細化管理結合起來。
    周末,周子軒帶著妻子和剛滿三歲的女兒回大院。剛進院門,就聽到劉大爺洪亮的嗓門“周老,你家陽陽又上新聞了!說你們廠的鋼材要用到‘一帶一路’的高鐵上!”
    周勝坐在輪椅上,被曉蘭推著,正和老鄰居們聊天。看到周子軒一家,他臉上笑開了花“囡囡,快過來讓爺爺看看!”
    小女孩掙脫媽媽的手,跌跌撞撞跑到周勝麵前,奶聲奶氣地說“太爺爺,爸爸說,鋼鐵是‘鐵骨頭’,我們家的鐵骨頭最厲害!”
    周勝哈哈大笑,摸了摸重孫女的頭“對,咱們家的鐵骨頭,又硬又強!”
    曉蘭端出洗好的水果,對周子軒的妻子說“還是你們有福氣,趕上了好時候。當年你爸和周勝,為了廠子,沒日沒夜地幹,我們這些家屬,心裏也跟著揪著。”
    周子軒的妻子笑著說“媽,現在好了,廠子越來越自動化,爸也能多回家陪陪我們了。而且子軒說,他們現在搞的綠色鋼鐵,對環境也好,以後囡囡長大,天更藍水更清。”
    夕陽下,大院裏的老槐樹投下斑駁的影子。周勝望著眼前其樂融融的景象,又看看遠處軋鋼廠高聳的煙囪(如今已成為清潔能源的標誌),心裏充滿了安寧。他知道,周家的故事,軋鋼廠的故事,會像這棵老槐樹一樣,枝繁葉茂,代代相傳。
    周子軒陪著爺爺說話,聽他講當年如何帶著工人啃幹糧搶工期,如何在改革浪潮中力排眾議搞技術革新。那些過往的艱辛與榮耀,在周勝平緩的敘述中,變得鮮活而生動。
    “子軒,”周勝忽然握住他的手,“爺爺老了,廠子以後就靠你們了。記住,鋼鐵是國之重器,咱們幹的是頂天立地的事業,不能偷奸耍滑,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國家。”
    周子軒重重地點頭“爺爺,我記住了。”
    夜色漸濃,大院裏的燈一盞盞亮起來。周陽的車緩緩駛入,他剛從外地出差回來,臉上帶著疲憊,卻難掩眼中的光彩。車停穩後,他快步走到周勝麵前“爸,我回來了。”
    周勝看著兩個兒子,一個沉穩老練,一個朝氣蓬勃,嘴角的笑容愈發深沉。他知道,屬於周家的鋼鐵傳奇,還在繼續書寫;而大院裏的溫情與奮鬥,也將伴著爐火的光芒,永遠流傳下去。
    周陽與日本新日鐵合作的越南環保型鋼廠項目,在湄公河畔正式破土動工。周子軒作為技術負責人,常駐越南工地。初到異國,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濕熱的氣候都給團隊帶來了挑戰。
    新日鐵派來的技術代表佐藤是個典型的日本匠人,做事嚴謹到近乎刻板。第一次碰頭會,他就因為周子軒團隊提交的施工進度表“不夠精確”,當場要求返工,用標準的東京腔強調“周桑,我們的工程誤差必須控製在01毫米以內,這是新日鐵的傳統。”
    周子軒沒有辯解,而是帶著佐藤去了施工現場。他指著正在吊裝的氫氣管廊支架說“佐藤先生,您看我們的工人,雖然沒有用那麽多精密儀器,但他們憑借經驗和‘鋼鐵大腦’係統的輔助,能把每一個焊點的偏差控製在02毫米。而且,我們的施工效率是新日鐵同等項目的15倍。”
    佐藤半信半疑地用激光測距儀測量了幾個焊點,數據顯示偏差果然在02毫米左右。他沉默了片刻,對周子軒說“周桑,我承認你們的方法很高效,但精度還需提高。”
    接下來的日子裏,周子軒和佐藤成了“冤家”,卻也在碰撞中擦出了火花。周子軒從佐藤那裏學到了極致的精細化管理,比如如何通過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管理讓施工現場一塵不染;佐藤則被中國團隊的靈活性和創新力打動,尤其是“鋼鐵大腦”係統對複雜工況的快速響應能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一次台風過境前,“鋼鐵大腦”係統提前48小時預警,自動調整了原料堆場的防雨措施,並優化了生產計劃。佐藤看著係統自動生成的應對方案,由衷地說“周桑,你們的‘鋼鐵大腦’,比我們的人工調度更可靠。”
    項目進展到關鍵的熱試階段,一台核心的氫氣壓縮機突然出現異響。佐藤主張按照新日鐵的流程,停機檢修至少需要三天。周子軒卻根據“鋼鐵大腦”的實時數據和自己在國內積累的經驗,判斷是潤滑油的粘度不適應越南的高溫環境,隻需更換特種潤滑油即可。
    “佐藤先生,相信我,”周子軒語氣堅定,“給我兩個小時,我能解決問題。”
    他帶著團隊,在壓縮機旁搭起臨時工作間,爭分奪秒地更換潤滑油、調整密封件。兩個小時後,壓縮機重新啟動,異響消失,各項參數恢複正常。佐藤看著監控屏幕上平穩的曲線,對周子軒豎起了大拇指“周桑,你是對的。中國速度,名不虛傳。”
    一年後,越南鋼廠順利投產。投產儀式上,越南總理親自到場,稱讚這是“綠色工業的典範”。周陽和新日鐵的社長站在嶄新的廠房前,共同按下了啟動按鈕。當第一卷印有“中·日·越”三國標誌的環保鋼卷下線時,現場掌聲雷動。越南項目的成功,讓周陽在國際標準製定中的話語權更重。國際標準化組織(i)邀請他擔任鋼鐵技術委員會的副主席,參與製定全球鋼鐵行業的綠色標準。
    第一次委員會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一開始,歐洲代表就提出,要將碳足跡核算的基準年定為101novel.com15年,這對發展中國家的鋼鐵企業極為不利,因為很多企業在那之後才開始大規模進行綠色改造。
    周陽立刻提出反對“各位同仁,發展中國家的鋼鐵企業正處於轉型期,若以101novel.com15年為基準,會大大增加我們的減排壓力,甚至可能阻礙綠色技術的推廣。我建議采用動態基準,根據企業的實際改造情況逐年調整。”
    他的提議遭到了歐洲代表的集體反對,他們認為這會“破壞標準的嚴肅性”。周陽不卑不亢地拿出軋鋼廠的改造數據“這是我們廠101novel.com15年到101novel.com25年的碳減排曲線,通過技術改造,我們的碳排放強度下降了70。如果采用動態基準,既能鼓勵企業改造,又能確保標準的科學性。”
    他還邀請委員會成員參觀軋鋼廠的氫冶金車間。當代表們看到幹淨整潔的車間、幾乎零排放的生產流程時,不少人改變了看法。最終,委員會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周陽提出的動態基準方案。
    這次勝利,讓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標準麵前挺直了腰杆。國內多家鋼鐵巨頭紛紛找到周陽,希望能共享軋鋼廠的技術和標準經驗。周陽牽頭成立了“中國綠色鋼鐵聯盟”,將軋鋼廠的技術無償共享給聯盟成員,共同推動中國鋼鐵行業的整體升級。
    企業的快速發展,讓人才梯隊建設成為周陽關注的重點。他推出了“星火計劃”,旨在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周子軒是“星火計劃”的首批學員。他不僅要在車間、技術部、市場部等多個部門輪崗,還要參加eba課程學習。周陽對他要求格外嚴格“子軒,你是接班人,不能隻懂技術,還要學會如何帶領團隊,如何應對複雜的市場環境。”
    在市場部輪崗時,周子軒遇到了一個難題歐洲客戶對氫基鋼的信任度不高,認為“新興技術不夠成熟”。他沒有直接降價促銷,而是策劃了一場“透明工廠”活動,邀請歐洲客戶代表到軋鋼廠實地參觀。
    客戶們穿上防塵服,走進氫冶金車間,親眼看到清潔的生產過程、精密的檢測設備,以及“鋼鐵大腦”係統的實時監控。一位德國客戶感慨道“周,我參觀過全球上百家鋼廠,你們的綠色水平是最高的。”
    這次活動後,歐洲的訂單量激增了30。周子軒也在市場實戰中,逐漸培養出了戰略眼光。
    除了周子軒,“星火計劃”還培養了一大批年輕人。來自雲南山區的苗族姑娘阿依,憑借在“鋼鐵大腦”維護中的出色表現,被選入計劃。她不僅學會了英語和編程,還能獨立帶隊完成係統升級。周陽在員工大會上表揚她“阿依是我們‘星火計劃’的驕傲,她證明了隻要有能力,無論出身何處,都能在軋鋼廠發光發熱。”
    為了讓“師徒製”的優良傳統與現代培訓體係結合,周陽還設立了“大師工作室”,邀請廠裏的技術大拿擔任導師,一對一指導年輕員工。老技師王師傅,帶出了十幾個徒弟,其中不少已經成為各部門的技術骨幹。他常說“當年周廠長(周勝)手把手教我,現在我教年輕人,這就是傳承。”
    周勝的身體越來越差,但他依然關心著廠裏的事。周陽每天都會給他讀《鋼鐵行業動態》,講廠裏的新鮮事。聽到“星火計劃”培養了很多年輕人,周勝欣慰地說“好啊,長江後浪推前浪,廠子才有希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大院裏的老鄰居們,也見證著周家的變化和軋鋼廠的發展。劉大爺的孫子大學畢業後,進入了軋鋼廠的“星火計劃”;李阿姨的女兒,成了阿依團隊裏的程序員。大院裏的孩子們,從小就把周陽、周子軒當作榜樣,夢想著長大後能進入“最厲害的鋼廠”工作。
    周末,周子軒帶著女兒囡囡回大院。囡囡已經上小學了,她最喜歡聽太爺爺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周勝握著重孫女的小手,慢悠悠地說“囡囡,鋼鐵是硬的,但人心要熱。當年我們蓋廠子,全靠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囡囡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轉頭對周子軒說“爸爸,我以後也要去鋼廠,像太爺爺和爺爺一樣,造最厲害的鋼鐵!”
    周子軒笑著揉了揉女兒的頭發,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大院的故事、周家的故事、軋鋼廠的故事,都在以一種溫暖而堅韌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
    這天,周陽難得有空,陪周勝在大院裏散步。夕陽下,老槐樹的影子拉得很長。周勝看著不遠處嬉戲的孩子們,對周陽說“陽陽,爸這輩子,最驕傲的不是廠子有多大,而是你們兄弟(指周陽和軋鋼廠這個‘大家庭’)都有了擔當,大院裏的人都過得好。”
    周陽握住父親的手,感受著那份蒼老卻溫暖的力量“爸,您放心,我會守住這份家業,守住這份溫情。”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軋鋼廠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周陽提出了“鋼鐵生態係統”的概念,不僅要在生產過程中減排,還要參與到下遊的回收利用中。
    周子軒帶領團隊,與汽車廠商合作,建立了鋼材回收網絡。他們研發的“鋼材身份識別係統”,能通過區塊鏈技術,追蹤每一卷鋼材的去向和回收情況。當一輛新能源汽車報廢時,其車身的軋鋼材料可以精準回收到指定工廠,重新冶煉成新的鋼材,實現閉環利用。
    這項技術在行業內引起了轟動。特斯拉的供應鏈負責人專程來到軋鋼廠,洽談合作事宜“周先生,貴廠的閉環回收係統,正是我們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需要的。”
    與此同時,周陽開始布局未來的前沿技術。他與國內頂尖的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液態金屬電池”和“金屬3d打印”的研究。周子軒則專注於人工智能在鋼鐵生產中的深度應用,試圖構建一個真正的“智慧鋼鐵生態”。
    在軋鋼廠的未來科技館裏,展示著各種前沿技術的模型用氫基鋼打印的橋梁構件、能自我修複的智能鋼材、為航天器的特種合金……前來參觀的孩子們,眼睛裏閃爍著好奇與向往的光芒。
    周勝已經很少去廠裏了,但他會讓周陽把科技館的照片帶回來給他看。看著那些充滿未來感的圖片,他總是笑著說“真好,比我當年想的,還要好。”
    大院的老人們,也時常聚在一起,談論著軋鋼廠的新變化。他們或許不懂那些複雜的技術名詞,但他們知道,周家的鋼廠,一直在為國家、為社會做著有意義的事。
    又是一個周末,周子軒帶著囡囡在大院裏玩耍。囡囡拿著一個鋼鐵模型,跑過來問周陽“爸爸,我們的鋼廠以後能造宇宙飛船嗎?”
    周陽抱起女兒,指向遠處軋鋼廠的方向,那裏的煙囪正緩緩排放著水蒸氣(經過處理的清潔氣體),在夕陽下形成一道淡淡的彩虹。他笑著說“會的,囡囡,隻要我們一直努力,鋼鐵能帶你去任何地方。”
    周家三代人的故事,如同這奔流不息的鋼鐵,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鍛造、升華。從周勝的艱苦創業,到周陽的創新轉型,再到周子軒的智能未來,他們用熱血與智慧,詮釋著“鋼鐵報國”的初心與擔當。而大院裏的溫情與傳承,也如同鋼鐵的底色,曆經時光打磨,愈發厚重而溫暖。未來的路還很長,但隻要這份精神在,周家的傳奇,軋鋼廠的輝煌,就永遠不會落幕。
    喜歡四合院開局一把槍,禽獸全發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開局一把槍,禽獸全發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