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任務更重

字數:12077   加入書籤

A+A-


    十月的風帶著秋意掠過廠區,氫基還原生產線的煙囪裏不再有濃黑的煙,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水蒸汽——這是綠色生產最直觀的印記。周陽、周子軒和囡囡站在中央控製室的大屏幕前,看著各條生產線的數據實時跳動,像在欣賞一首用數字譜寫的交響樂。
    “爺爺,您看,”囡囡指著屏幕上的綠色曲線,“這是氫基鋼材的訂單量,這個月已經突破8000噸了,比上個月又漲了20。”
    周陽的目光落在“碳排放強度”那一欄:“每噸鋼的碳排放降到1.2噸了,離我們‘五年內降到1噸以下’的目標越來越近。”
    周子軒補充道:“主要是光伏電站的發電量上來了,現在廠區30的用電都來自太陽能,下個月尼日利亞鋼廠的光伏電站也將投產,那邊的碳排放能比當地同行低一半。”
    這時,智能鋼材車間的王主任匆匆走進來,手裏拿著一塊閃爍著微光的鋼板:“周董,周總,囡囡,我們的‘自修複智能鋼材’試驗成功了!你看,這塊鋼材被撞擊後,表麵的微裂紋在24小時內自動閉合了80。”
    囡囡接過鋼板,對著光仔細看:“是納米修複劑起作用了?”
    王主任點頭:“對,我們在鋼材內部植入了微膠囊,裏麵的修複劑遇到裂紋會自動釋放,就像人體的血小板止血一樣。測試顯示,修複後的鋼材強度能恢複到原來的95。”
    周陽撫摸著鋼板,感慨道:“從‘會說話’到‘能自愈’,我們的鋼材越來越有‘智慧’了。王主任,趕緊申請專利,這個技術能在橋梁、高鐵軌道上大顯身手。”
    智能鋼材應用示範樓的奠基
    十一月初,智能鋼材應用示範樓的奠基儀式在廠區旁的空地舉行。同濟大學的教授、建築設計院的專家、當地住建部門的領導都來了,圍著模型討論得熱火朝天。
    “這棟樓的梁和柱全用帶傳感器的智能鋼材,”囡囡指著模型上的紅色節點,“每個節點都能實時傳輸受力數據,中控室能根據數據調整電梯運行、空調負荷,實現真正的智能節能。”
    建築設計院的總工程師點頭道:“最妙的是鋼材與5g基站的融合,我們算過,整棟樓的通信信號覆蓋比傳統基站強30,還省了60的基站建設成本。”
    周陽笑著對住建部門的領導說:“這棟樓不僅是示範,更是培訓基地,我們計劃和住建局合作,定期組織建築工人來學習智能鋼材的安裝和維護,為未來的智能建築儲備人才。”
    領導讚許道:“這個想法好!智能建造是未來趨勢,你們帶了個好頭,市裏會給你們爭取‘智能建築示範項目’的稱號。”
    奠基儀式後,教授拉著囡囡的手說:“我們的學生還設計了‘鋼材植物’共生係統,在鋼材構件上預留種植槽,種上爬山虎之類的藤蔓植物,既能降溫節能,又能美化環境。”
    囡囡眼睛一亮:“這個主意太棒了!既體現綠色理念,又能測試鋼材在植物根係環境下的耐腐蝕性,一舉兩得。”
    尼日利亞鋼廠光伏電站的投產
    幾乎同時,尼日利亞鋼廠的光伏電站傳來投產的消息。趙工的視頻電話裏,當地員工載歌載舞,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著藍光,與遠處的軋鋼廠構成一幅現代工業與清潔能源和諧共生的畫麵。
    “周總,周董,”趙工的聲音帶著喜悅,“光伏電站每天能發8000度電,足夠滿足二期工程30的用電需求,每年能省100萬美元的電費!”
    阿明搶過電話,興奮地說:“囡囡姐,我們還在光伏板下種了中國的紅薯,長得可好了,下個月就能收獲,到時候給你們寄點嚐嚐!”
    周陽笑道:“阿明,紅薯就不用寄了,把你們的種植經驗寫成手冊,教給附近的村民,讓他們也能增收。”
    趙工補充道:“我們已經和當地農業部門合作,下周就開辦種植培訓班,用鋼廠的廢水經處理後灌溉,既環保又高效。”
    周子軒叮囑道:“光伏板的維護要跟上,當地沙塵大,每周都要清洗一次,我讓設備部寄幾套自動清洗設備過去。”
    氫基鋼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深度合作
    十二月初,那家新能源汽車廠的采購總監親自來廠裏,簽訂了年度5萬噸的氫基鋼材供應合同。簽約儀式上,他握著周陽的手說:“你們的氫基鋼材不僅強度高,還能比傳統鋼材減輕15的重量,我們的新車續航能提高8公裏,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可是巨大優勢。”
    周陽回應道:“我們正在研發第三代氫基鋼材,目標是再減重10,同時成本再降5,明年就能送樣測試。”
    采購總監眼睛一亮:“真的?那我們可以提前簽訂意向協議,共同承擔研發風險,成功後我們優先采購三年。”
    周子軒立刻讓法務部準備協議:“我們還可以在你們的車身廠建一條專用的氫基鋼材剪切線,實現‘鋼廠到車間’的無縫對接,減少你們的庫存壓力。”
    囡囡補充道:“我們的智能鋼材也能用於電池外殼,內置的傳感器能監測電池溫度,一旦過熱就自動報警,提高安全性。”
    采購總監當場拍板:“這個我們也要測試!如果合格,明年的電池外殼也用你們的智能鋼材。”
    年底的創新成果展上,軋鋼廠的展廳前人頭攢動。氫基鋼材、自修複智能鋼材、光伏鋼鐵融合係統……一件件展品講述著傳統工業的創新故事。
    一個年輕的參觀者指著自修複鋼材問囡囡:“這鋼材真的能自己修複裂紋?太神奇了!”
    囡囡笑著演示:“你看,這是顯微鏡下的裂紋修複過程,就像給鋼材裝了‘創可貼’,以後橋梁、建築的維護成本能大大降低。”
    周陽看著年輕人眼裏的好奇與驚歎,對周子軒說:“這就是我們奮鬥的意義——讓鋼鐵不再是冰冷的金屬,而是有溫度、有智慧的夥伴。”
    周子軒點頭道:“明年,我們還要啟動‘鋼鐵+儲能’項目,用氫基鋼材製作儲氫罐,結合光伏電站,打造‘綠電綠氫綠鋼’的循環體係。”
    新年的鍾聲敲響時,軋鋼廠的中控室裏依然燈火通明。周陽、周子軒和囡囡看著屏幕上不斷刷新的年度數據:氫基鋼材銷量突破10萬噸,智能鋼材應用項目達20個,尼日利亞鋼廠實現盈利,全年碳排放強度降至1.1噸\噸鋼……
    “爸,爺爺,”囡囡舉起茶杯,“敬我們的鋼鐵,敬我們的團隊,更敬那些敢於改變的勇氣!”
    周陽和周子軒舉杯相碰,茶杯的碰撞聲與遠處軋機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跨越百年的讚歌。
    “新的一年,”周陽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我們要讓氫基鋼材走進更多汽車廠,讓智能鋼材架起更多大橋,讓尼日利亞的光伏板照亮更多非洲村莊。記住,軋鋼廠的舞台,從來不止於鋼鐵本身。”
    新年剛過,軋鋼廠的會議室裏就熱鬧起來。周陽、周子軒、囡囡圍坐在長桌旁,麵前攤著新一年的項目清單,各部門負責人也陸續到齊,手裏都拿著厚厚的匯報材料。
    “人都到齊了,咱們開門見山,”周陽清了清嗓子,目光掃過眾人,“去年的成績不錯,但今年的任務更重。先說說‘鋼鐵+儲能’項目,子軒,你們和儲能團隊對接得怎麽樣?”
    周子軒翻開筆記本:“已經和中科院儲能所談了三次,初步確定用氫基鋼材製作儲氫罐內膽,他們提供儲氫膜技術。王教授說,我們的鋼材純度夠高,氫脆率能控製在3以下,比他們現在用的不鏽鋼罐還低2個百分點。”
    儲能部張工補充道:“周總,就是成型工藝有點難,儲氫罐需要整體衝壓,咱們現有的設備壓力不夠,得新上一台3000噸的液壓機,預算大概1200萬。”
    設備部劉部長立刻接話:“我谘詢過廠家,3000噸的液壓機有現貨,三個月就能安裝調試完。就是車間得擴建200平米,基建部能不能跟上?”
    基建部趙主任點頭:“沒問題,過完正月十五就動工,保證不耽誤設備安裝。不過地麵得做加固,3000噸的設備,地基承載力得達到每平米50噸。”
    周陽敲了敲桌子:“資金和場地都沒問題,這個項目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必須在三季度前出樣品。囡囡,智能鋼材那邊有什麽新動向?”
    囡囡翻開平板:“爺爺,中鐵大橋局的跨海大橋用了我們5000噸智能鋼材,上周他們反饋,傳感器的數據傳輸穩定性達到99.8,比預期還好。現在又有三家大橋項目來詢價,想在今年開工的項目裏用。”
    技術部李工插話:“囡囡姐,他們想要更小型的傳感器,現在的直徑3毫米,有些細鋼筋裝不下。我們能不能把傳感器做到2毫米?”
    囡囡點頭:“我已經聯係廠商了,他們說可以做,但芯片得換成進口的,成本會增加8。我在想,要不要我們自己研發芯片?”
    研發部王博士接話:“我們團隊有個電子專業的博士,說可以試試。如果能自研芯片,成本至少降30,就是需要半年時間。”
    周陽沉吟道:“自研!半年時間等得起,不能一直被國外卡脖子。王博士,給你們團隊配兩個硬件工程師,需要什麽設備盡管提。”
    尼日利亞鋼廠的視頻電話突然打了進來,趙工的臉出現在屏幕上,背景是正在卸貨的光伏板。“周總,周董,囡囡,”趙工的聲音帶著喘息,“我們的光伏電站擴容項目開始卸貨了,新增的5000塊板,能讓發電量翻一倍!”
    阿明湊到鏡頭前:“周董,我們用光伏電電解水製氫,試生產了100立方米氫氣,純度99.9,用來軋鋼的話,成本比買綠氫低40!”
    周陽眼睛一亮:“太好了!阿明,你們這是把‘綠電綠氫綠鋼’的循環走通了。趙工,趕緊申請專利,這套技術在非洲肯定大受歡迎。”
    趙工連連點頭:“已經在弄了!還有個事,當地的汽車廠想讓我們供應鍍鋅板,量不小,每月2000噸,但要求鋅層厚度誤差控製在±1微米,我們的設備能做到嗎?”
    生產部王經理立刻說:“能!我們去年新上的塗層測厚儀,精度能到±0.5微米,讓技術員遠程調一下參數就行。趙工,需要的話我派張技師過去指導一周。”
    趙工笑道:“太需要了!張技師的‘火眼金睛’在這邊名氣大著呢,當地工人都叫他‘鋼鐵醫生’。”
    掛了電話,周陽轉向市場部:“張經理,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廠訂單得穩住,聽說有競爭對手在降價搶客戶?”
    張經理麵露憂色:“是啊,有家鋼廠把氫基鋼材的價格壓到了每噸比我們低200塊。不過他們的純度隻有99.5,我們的是99.8,很多高端客戶還是認我們的。”
    周子軒說道:“不能光靠純度,得加服務。張經理,和客戶談的時候提一下,我們可以免費提供鋼材的焊接工藝指導,再送一套無損檢測設備的使用權,算下來比降價劃算。”
    囡囡補充:“我讓技術部做了份‘氫基鋼材應用手冊’,裏麵有和各種零部件的匹配參數,給客戶送過去,幫他們少走彎路。”
    張經理鬆了口氣:“這主意好!我下午就去拜訪比亞迪,把手冊和服務方案帶上,爭取把明年的訂單量再提一提。”
    研發部的李工突然舉手:“周董,氫基還原爐的加熱元件有點問題,用了三個月就老化了,廠家說我們的溫度波動太大,不保修。”
    設備部劉部長皺眉:“不可能啊,我們的溫控精度是±1c,符合廠家標準。是不是他們的元件質量不行?”
    李工搖頭:“我拆下來看了,是材質問題,耐高溫性能不夠。要不我們換家國產廠商?有家株洲的企業說他們的矽鉬棒能在1800c下用半年。”
    周陽點頭:“換!先買100根試試,好用的話就全麵替換,順便把國產元件的測試數據整理出來,幫他們推廣推廣。”
    中午休息時,囡囡的手機響了,是同濟大學的教授。“囡囡啊,智能示範樓的設計出了點小問題,”教授的聲音有些焦急,“鋼材傳感器和混凝土的兼容性不太好,水泥裏的堿性物質可能會腐蝕線路。”
    囡囡立刻道:“教授別急,我們上周剛研發出一種耐堿塗層,把線路裹上就能解決。我下午就讓人送樣品過去,你們測試一下。”
    教授鬆了口氣:“太好了!你們的反應速度真快。對了,學生們想在樓裏裝個‘鋼材健康監測屏’,實時顯示各部位的受力數據,能不能幫忙開發下軟件?”
    囡囡笑道:“沒問題,讓我們的it團隊和學生們對接,三天就能出deo版,保證直觀又好看。”
    下午的會議繼續討論員工培訓計劃。人力資源部王部長說:“今年計劃培訓500名員工,重點是智能設備操作和氫基技術。就是老員工有點抵觸,覺得學不會。”
    周陽想了想:“搞個‘師徒結對’活動,年輕員工教老員工用智能設備,老員工教年輕員工軋鋼手藝,互相學習,還能評‘最佳師徒’,獎勵帶薪休假。”
    囡囡補充:“再開發個‘鋼鐵學堂’app,把操作教程做成動畫片,老員工用手機就能學,隨時隨地,比坐在教室裏強。”
    王部長連連點頭:“這兩個辦法好!我這就去落實,爭取下周就啟動。”
    臨近散會,周陽看著窗外忙碌的廠區,語氣鄭重:“今年是五年規劃的關鍵年,氫基鋼材要上量,智能鋼材要鋪開,尼日利亞項目要盈利。各部門要擰成一股繩,遇到問題多溝通,別各自為戰。記住,我們是百年軋鋼,靠的就是團結和韌性。”
    眾人齊聲應道:“放心吧,周董!”
    散會後,周子軒和囡囡留下來整理材料。“爸,你看趙工剛才說的非洲製氫技術,能不能在國內也推推?”囡囡突然問道。
    周子軒點頭:“我正想說這個,國內的光伏電價越來越低,在西北的鋼廠搞‘光伏製氫軋鋼’循環,成本肯定有優勢。下個月我去包頭的鋼廠考察下,看看能不能合作。”
    周陽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份文件:“你們說的這個事,我也想到了。這是國家能源局剛發的‘綠氫煉鋼示範項目’申報通知,我們趕緊準備材料,爭取拿個國家級示範稱號。”
    囡囡接過文件,眼睛越看越亮:“爺爺,這裏說示範項目能拿30的補貼,那我們的儲氫罐項目成本能降不少!”
    周子軒笑道:“這就叫順勢而為。看來今年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三人相視而笑,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灑在文件上,“綠色”“智能”“創新”幾個詞格外醒目。會議室裏的對話還在繼續,每一句都透著對未來的信心,而這些話語,終將化作軋鋼廠裏更響亮的機器轟鳴,更堅實的鋼鐵脊梁。
    第二天一早,研發部的王博士就衝進周子軒的辦公室。“周總,我們的2毫米傳感器芯片設計圖出來了!您看看,這是電路圖,功耗比進口的還低10。”
    周子軒接過圖紙,仔細看著:“封裝工藝沒問題吧?2毫米的空間太緊湊了。”
    王博士點頭:“我們用了三維堆疊技術,把芯片、天線、電池疊在一起,剛好能塞進去。就是需要新上一台精密封裝機,大概500萬。”
    “買!”周子軒果斷道,“下午就走流程,設備到了優先給你們用。對了,耐堿塗層的樣品送了嗎?”
    “剛讓小李送過去,”王博士答道,“他說同濟的教授等著測試呢,還催我們趕緊出批量生產的工藝。”
    周子軒叮囑:“樣品測試完趕緊優化工藝,示範樓下個月就要開始鋼結構吊裝,不能耽誤工期。”
    市場部張經理這時敲門進來,臉上帶著喜色:“周總,比亞迪那邊談成了!他們不僅把今年的訂單加到8萬噸,還答應幫我們測試第三代氫基鋼材,說如果減重10,就把我們列為獨家供應商。”
    “太好了!”周子軒站起身,“技術部的李工呢?讓他趕緊把第三代鋼材的樣品準備好,下周就送過去。”
    張經理補充:“對了,他們的采購總監提了個建議,說能不能在他們的工廠附近建個剪切中心,鋼材直接加工成零部件尺寸,省得他們二次切割。”
    周子軒想了想:“可以,建個剪切中心大概需要2000萬,但能鎖定長期訂單,值!讓基建部和市場部一起去考察選址,下個月出方案。”
    中午,囡囡在食堂遇到了倉儲部的趙主任,他正對著一份報表發愁。“趙主任,怎麽了?”囡囡端著餐盤坐下。
    趙主任歎氣:“智能倉儲的無人叉車最近總出故障,廠家說是我們的地麵不平,影響傳感器定位。可我們測了,地麵平整度在國標範圍內啊。”
    囡囡想了想:“是不是叉車的算法沒優化好?我讓it部的小王去看看,他對機器視覺算法很熟,說不定能調一下。”
    趙主任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昨天叉車上的貨差點掉下來,嚇我一身汗。小王啥時候能來?”
    “下午就讓他過去,”囡囡說道,“對了,你們的庫存預警係統好用嗎?上周我聽生產部說,有批原料斷供了,差點影響生產。”
    趙主任臉一紅:“別提了,係統是好用,但我們沒及時更新供應商的交貨期,以後一定注意。”
    下午,周陽在車間巡查時,遇到了正在調試設備的李工。“周董,您看,這是我們新換的國產加熱元件,用了半個月,溫度穩定性比進口的還好。”李工指著屏幕上的曲線說。
    周陽湊近看:“波動範圍在±0.5c,確實不錯。廠家那邊能不能再降點價?我們每月要用500根呢。”
    李工笑道:“我正想跟您說這個,廠家說如果我們年采購量超過5000根,就給我們9折,還免費提供三年質保。”
    “簽!”周陽說道,“順便問問他們要不要技術合作,我們幫他們優化材質,他們給我們更低的價格,雙贏。”
    李工連連點頭:“我這就聯係他們,廠家上次還說想請我們的材料專家去指導呢。”
    尼日利亞的趙工又打來視頻電話,這次背景是當地的汽車廠車間。“周總,我們的鍍鋅板試裝成功了!你看,這是他們的車門框架,用我們的板衝壓的,鋅層附著力特別好。”
    周子軒看著屏幕裏光亮的車門:“客戶滿意嗎?量能穩住嗎?”
    “太滿意了!”趙工興奮道,“他們的采購經理說,我們的板比進口的便宜15,質量還好,打算把每月的量提到3000噸。就是他們想要彩色鍍鋅板,我們的設備能做嗎?”
    塗層車間的劉主任剛好在旁邊,立刻說:“能!我們有套彩色塗層設備閑著,拆過去就能用。趙工,需要的話我派兩個技術員過去調試。”
    趙工大喜:“太好了!我這就跟客戶說,爭取把彩色板的訂單也拿下來。”
    掛了電話,劉主任對周子軒說:“周總,其實我們可以在尼日利亞建個彩塗板生產線,當地的建築市場對彩塗板需求大,利潤比普通鍍鋅板高20。”
    周子軒點頭:“這個主意好,你做個可行性報告,下個月董事會討論下。”
    晚上,囡囡在智能示範樓的項目群裏看到教授發的測試數據。“耐堿塗層效果太棒了!”教授發了個點讚的表情,“我們用強堿溶液泡了72小時,線路一點沒腐蝕,下周就能批量采購。”
    囡囡回複:“太好了!我們的封裝機明天就到,下周就能開始生產2毫米傳感器,保證不耽誤你們吊裝。”
    教授又問:“健康監測屏的軟件做得怎麽樣了?學生們想加個ar功能,用手機掃一下就能看到鋼材內部的受力分布。”
    囡囡it部小王:“小王,這個能實現嗎?”
    小王很快回複:“能,用三維建模加ar渲染就行,三天搞定。”
    囡囡笑著回複:“完美!等示範樓建成了,咱們搞個開放日,讓大家都來看看智能鋼材的厲害。”
    接下來的幾周,廠裏的項目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氫基還原爐的國產加熱元件運行穩定,成本降了15;2毫米傳感器開始量產,智能鋼材的適用範圍擴大到細鋼筋;尼日利亞的彩塗板生產線項目通過了董事會審批,設備開始打包發運;“鋼鐵+儲能”項目的3000噸液壓機順利安裝,正在調試……
    這天,周陽、周子軒、囡囡又坐在了一起,討論綠氫煉鋼示範項目的申報材料。
    “這裏要強調我們的循環效率,”周陽指著材料說,“光伏電製氫的效率達到70,氫基還原的效率85,整個循環的能源利用率比行業平均高10個百分點。”
    囡囡補充:“還要附上我們在尼日利亞的實踐數據,證明這套技術在不同地區都能用,不是實驗室產物。”
    周子軒點頭:“我讓財務部做了個成本核算,按現在的光伏電價,綠氫煉鋼的成本比傳統工藝低8,這是很大的優勢。”
    正說著,研發部的王博士衝了進來,手裏拿著一份檢測報告:“周董,周總,囡囡,第三代氫基鋼材的測試結果出來了!減重12,強度還提高了5,超過比亞迪的要求了!”
    三人同時站了起來,周陽接過報告,手指微微顫抖:“好小子,真給我們長臉!張經理呢?趕緊讓他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比亞迪,爭取把獨家供應的協議簽下來。”
    囡囡拿出手機:“我現在就給他打電話!”
    辦公室裏的氣氛瞬間沸騰起來,窗外的夕陽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笑聲和討論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充滿活力的歌。而這樣的對話,還將在軋鋼廠的每個角落繼續,推動著這家百年老廠不斷向前,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持續圍繞項目推進、技術突破、市場拓展等展開對話,確保6000字以上且無結局)
    幾天後,比亞迪的采購總監帶著技術團隊來了,直奔軋鋼車間。張經理陪著他們,邊走邊介紹:“您看,這就是第三代氫基鋼材的軋製過程,我們在鋼水中加了微量的釩和鈦,既減輕了重量,又提高了強度。”
    采購總監拿起一塊樣品,用卡尺量著厚度:“確實比之前的輕薄不少,焊接性能怎麽樣?我們的車身焊接對熱變形很敏感。”
    技術部李工立刻遞過檢測報告:“您看,焊接後的熱變形量隻有0.3毫米,遠低於你們要求的0.5毫米。我們還做了疲勞測試,能承受10萬次振動,比行業標準高2萬次。”
    采購總監點點頭:“數據不錯,我們要帶10噸樣品回去做整車測試,如果通過,下個月就簽獨家協議。”
    囡囡插話:“我們還準備了智能焊接指導係統,能實時監測焊接溫度和電流,保證每道焊縫的質量都一樣,需要的話可以給你們裝一套試用。”
    采購總監眼睛一亮:“這個好!現在的焊工水平參差不齊,有這套係統能省不少事。我讓我們的焊接車間主任來學學。”
    送走比亞迪的團隊,張經理對周子軒說:“周總,他們還提了個要求,想派20名技術員來我們廠培訓三個月,學氫基鋼材的應用技術。”
    周子軒笑道:“沒問題,讓培訓部安排課程,管吃管住,就當是培養未來的客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