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張虛若的工作
字數:3349 加入書籤
張虛若的父親張宏博在清末中過舉人,後來在外省做過幾任知縣,為官清廉,在同行裏頗有威望,清帝退位以後,他辭官回鄉。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在縣城賃了一處房產,設館授徒。附近有錢的富人都曾聽說過他的大名,紛紛送小孩子寄宿讀書。老先生生性淡泊,從不結交達官顯貴,隻一心教書。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不允許學生學中文,老先生憤而閉館,攜一家人回鄉下老家,租了幾畝地,從此以耕代讀。老先生幼時家境優渥,手裏從沒沾過農具,此時回鄉種地,雖然辛苦,卻也悠然自得。偽滿皇帝溥儀,曾派人多次來請,許以高官厚祿,都被老先生嚴詞拒絕。但很快的,因不擅耕種,家中漸漸難以維持生計,恰逢張虛若老母又病故,則更加雪上加霜。
張老先生授館時,心地善良,從不收取貧苦孩子的束修,有時還免費贈送一餐午飯,直至閉館,手頭並沒有多少積蓄。幸好老先生的幾個學生念及舊情,給予一定的幫助,這才買了一具棺木,把老太太發送走。此時家中隻剩年老體衰的張老先生,還有年幼的張虛若和十二歲的姐姐虛梅。
老先生在鄉裏廣有人緣,眾鄉親也肯幫助一二,生活就這樣得以維持。虛梅十六歲時,嫁給父親在縣城開綢緞莊的老友陳廣發的兒子陳念祖,在虛梅的幫襯下,家中才漸有起色。東北光複那年,張老先生撒手人寰,駕鶴西去。此時的張虛若已經十七歲了,張老先生曾有一義女,名喚雪瑩,父親是縣城的一名警察。雪瑩的父親文泰安是張老先生的發小,兩人從小形影不離,義結金蘭。雪瑩和虛梅年齡相仿,兩人從小就在張老先生館裏識字讀書,兩小無猜,情同兄妹。九一八事變後,文泰安投靠日本人,仍做了警察,張老先生和他割袍斷義,從此恩斷義絕,雪瑩也回到自己家中。
雪瑩回家以後,和父親大吵一架,說父親是個賣國賊,文泰安無奈,隻好對女兒說出實情,自己其實是抗聯派在日本人身邊的臥底,伺機為抗聯收取情報,掏喚藥品和糧食,雪瑩又把實情說給張老先生。
張老先生得知真相,親自到老友家中負荊請罪,二人重歸於好。從此兩家更親密了,虛若和雪瑩的感情也日漸升溫,更加形影不離。後來張老先生家道日漸式微,文泰安也給予大量資助,雪瑩此時也回縣城念了高小。
張虛若此番來當工人,自己被分配到檢尺隊,從此不再扛木頭挨累,又聽孫主任說林場還缺少有文化的人,就想起雪瑩來,就說了雪瑩的情況,孫主任答應見一見雪瑩,張虛若大喜過望。到家裏就給雪瑩寫了封信,讓她盡快前來。
晚上,張虛若買了兩瓶好酒和一隻燒雞,幾樣現成小菜來到父親家中。張虛若是個知道感恩的人,他聽說是父親給梁隊長打了招呼,梁隊長才照顧他,把他分配去扛小徑木,不然以他的瘦弱的身體很難挺過試用期。所以就買了酒菜來答謝父親。
父親正在做飯,張虛若手裏提著東西進來了,他對父親說“虎子哥,你比我大一歲,以後我就叫你虎子哥。”
父親笑著應了,就問他這是幹什麽,手裏拎著大包小裹的?張虛若說“虎子哥,今天我是特意來感謝你的,沒有你和梁隊長打招呼照顧我,這次我很難挺過試用期。”
父親笑著說“都是鄉裏鄉親的,同來的人就你和二蛋身體素質最差,我就隨口和梁隊長提起照顧你們兩人,沒想到他還真照辦了,為這事,王大力還特意找了梁隊長,表示了對梁隊長的不滿,說他偏心,隻照顧你倆,不照顧他,梁隊長氣的臭訓了他一頓說,有你這樣的老鄉嗎?還攀咬他倆?他倆要是有你這個大體格子,我也不會照顧他倆,你不為他倆高興?還來攀咬?你還配做他們的老鄉嗎?你要是不願意幹,你馬上回去。王大力隻好灰溜溜的走了,回去就說不幹了。”
張虛若生氣的說“這個王大力真不是東西,哪裏有這樣的老鄉,不但不幫助,還來拆台。”張虛若把東西放到桌子上說“來,虎子哥,咱哥倆喝點。”隨手拿出酒菜,擺到桌子上。父親又炒了兩個熱菜,這才坐下來一起喝酒。
張虛若說“虎子哥,我被孫主任分到貯木場檢尺隊了,以後不能和你一起工作了,但咱哥倆以後私下裏可要多親近呀。”
父親見張虛若知道感恩,有文化,談吐風雅,又得知他被分配到檢尺隊工作,知道他以後定會得到升遷,也有意要結交他。父親看人一向很準,果然幾年後了張虛若升為領導,在以後的日子裏不隻一次幫助過父親。
於是便說“那好呀,不過你以後來我家,就不能自帶酒菜了,否則就瞧不起我這個哥哥。”
張虛若大喜,忙說“好的、好的,以後我就來吃現成的了。”兩人就吃喝起來。張虛若說“虎子哥,我的新房就分到你的隔壁,以後咱哥倆更有時間喝酒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父親也高興的說“真的嗎?那太好了,我在你和海生兩家中間,以後咱們可要互相幫助呀。”
張虛若驚喜道“海生也在這棟房住呀?”父親點點頭說“海生是最早來的,我搬進來也有半年了。”張虛若道“那把海生也叫過來,咱哥仨一起喝。”
父親搖了搖頭“海生媳婦懷孕了,他才不敢出來喝酒呢。”張虛若說“那算了吧,別給人家兩口製造麻煩。”兩人喝了一會兒,話就更多了,張虛若請父親講參軍打仗的事情,張虛若也講了自己父親的往事。聊了一會兒,張虛若把話題轉到正事上麵了。他問父親“虎子哥,我想把我未婚妻也弄來,孫主任說咱們這缺有文化的年輕人,我問了他女人行不行,他說行呀,我就和他說了未婚妻的情況,他說你把他叫來看看,隻要寫字工整和會打算盤就可以,所以我下午就給未婚妻寫了信,讓她盡快來。”
父親問張虛若“你未婚妻家在哪裏?她家是幹什麽營生的?”張虛若回答說“她家住在桓仁縣城,她父親是個警察,九一八事變後,在家賦閑,後來抗聯找到了他,讓他假裝投靠日本人,繼續當警察,為抗聯收集情報和采購糧食藥品。他利用自己警察的身份,為抗聯收集了日本人的大量情報,使抗聯戰士多次轉危為安,還多次為抗聯送去藥品和糧食。東北光複以後,人民政府要清算那些偽滿警察,他也被抓了,後來抗聯戰士為他作證,說他是抗聯打進日本人內部的戰士,經過逐一取證,還了他的清白,並重新回到人民警察隊伍,直到去年退休。”
父親又問“你未婚妻現在幹什麽工作的?”張虛若回答說“她一直沒有合適的工作,父親也心疼她,不讓她出去工作,就這麽一直待在家。這次我和她商量要來當工人,如果站住腳,分了新房,就把她接過來結婚。她也支持我,並說有機會她也參加工作。”
父親說“你的想法是對的,目前咱們林場最缺有文化的年輕人,她肯定合適,你等著好吧。”
第二天,張虛若去檢尺隊報到,隊長安排他去給大火車檢尺。這個工作有大火車時檢尺,沒大火車時就閑著,工作甚是輕閑。同來的人都有些羨慕,但羨慕有啥用?誰讓人家有文化呢?
喜歡林海人家請大家收藏:()林海人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