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烈火張天照 5

字數:3097   加入書籤

A+A-


    上黨距沁州二百裏,距威勝軍二百四十餘裏。大軍走了四日,才到沁州。除沁州官員出城相迎外,左驍衛氐營統製使杜摯也遣了人來相迎。
    秦玉等在沁州歇了一晚,第二日又再上路,於十月十六晚趕到威勝軍。杜摯早守在城外等候,眾人相見,自是一番噓寒問暖,暢敘別情。
    進了城內,草草吃了飯,秦玉、徐恒、劉遜、杜摯四人圍坐一處,杜摯將威勝軍情勢細細稟與秦玉。
    原來這威勝軍乃是鄭國邊疆重鎮,出了城向北不足五十裏,便是代國南北關之陽地南關,代國太嶽行營總管李敢率三萬兵馬駐守於此。但兩國已久無戰事,李敢平日裏便也不在關內,卻在關北五十餘裏的平遙城中。
    陽地南關隻有一萬兵馬鎮守,五千兵馬駐於關內,五千兵馬駐於關下十餘裏的南關鎮。其餘兩萬兵馬,除三千兵馬鎮守陽地北關外,其餘皆分布在南北兩關之間,戰事一起,立時便可呼應。
    因氐營隻有三千五百兵馬,杜摯便將全部兵馬留守在威勝軍城內,城外並無兵馬駐守。
    這威勝軍乃是軍鎮,城中百姓稀少,城外百姓更是早已自尋生路去了。為因是前敵之地,是以城池雖小,城牆卻修造得十分堅固。杜摯自到此後,並未有絲毫懈怠,早將守城器械準備充足,並不怕代軍來攻。
    秦玉與他三人商議,如今大軍來援,兵馬充足,自然還要在城外設營寨駐防方才穩妥。城西北十餘裏處有胡甲山,山下一片開闊,正合騎兵衝鋒,便由洪鍾率房營騎軍在此駐守。城東北不足十裏有涅水,地勢甚是險要,便由張羽率箕營兵馬在此駐守。其餘亢營、尾營兩營兵馬便調與遼州、晉州駐守。
    商議已畢,秦玉又問起晉州戰事原由。杜摯卻也不得而知。秦玉隻得作罷。
    次日,秦玉與徐恒、杜摯、張羽、洪鍾等將領出城踏看地勢,命於適率五十親兵跟隨。走了兩日,已將威勝軍以北地勢踏看明白,秦玉便命張羽、洪鍾兩個第二日率軍移防涅水、胡甲山。
    回到城中秦玉也不歇息,第二日便與徐恒率馬保亢營兵馬趕往遼州,留劉遜在威勝軍行主將事。又命趙廣率尾營兵馬先行趕往晉州霍邑。
    兵行數日,過了遼州城,到了遼州邊鎮和順,成彥便駐守於此。
    這和順乃是縣城,城池甚是闊大,成彥也將心營三千餘將士皆留在城中駐守。和順以北四十裏便是代國平定軍地界,卻已是在太行山腳下了。
    代國太嶽行營左軍都部署沈園率一萬兵馬駐守於此。其中沈園親率五千兵馬駐於樂平,又分出兩千兵馬駐於漳東北岸,三千兵馬駐於兩國交界之樂平山。鄭代兩軍各守本土,相安無事,並無衝撞襲擾。
    秦玉在和順住了兩日,仔細踏看各處地勢,又詳細問了井陘所在。原來井陘河東出口處是在平定軍北數十裏,正是代國腹地,卻是不能親自去看了。
    秦玉再三叮囑成彥不得輕忽大意,各處崗哨要嚴加探查,莫要被代軍偷襲了去。隨即又命馬保留在和順助成彥守土。
    如此一來遼州共有七千兵馬駐守,便可分兵構築防線。和順城東北二十裏處有一嶺名喚漳澤嶺,北三十裏便是樂平山,西南數裏外卻是漳水,地勢甚佳,秦玉命馬保於此構築營寨,喚作漳澤寨,正可與和順城相呼應。
    次日秦玉別了成彥、馬保,與徐恒並於適等眾親兵離了和順,趕往霍邑。
    那霍邑在平陽府晉州治下,距代國陽涼南關不過三十裏,正坐落在汾水河穀出口之上,地勢極為險要。
    秦玉一行隻二十幾人,走起路來便快了許多,一日也能走出百八十裏路來,料想三四日便可趕到。哪知隻走了兩日,才過銅鞮山,便撞見張先遣來的信使。
    原來兩日前代國突又出兵襲取霍邑,張先一時不察,敗了一陣。駐守汾西的兵馬救援不及,張先隻得退守霍邑城內。
    代軍圍攻霍邑,張先猝不及防,守城出了疏漏,情勢甚是危急,幸而趙廣兵馬恰好趕到,才解了霍邑之圍。
    張先又趁其不備,領兵出城襲了一陣,代軍隻得退至霍邑城北十餘裏之河穀處安營。如今兩軍相持,代軍卻又不肯退兵,張先也不敢冒然出城求戰,便遣人來稟報。
    秦玉聞言吃了一驚,所幸霍邑未失,卻也不敢掉以輕心,急忙傳令加緊趕路,晝夜兼程,一日一夜間趕到霍邑。
    張先、趙廣與霍邑令出城相迎,秦玉臉色陰沉,一言不發,隨眾人進了霍邑。這霍邑是邊陲重鎮,自來便有巡檢使司衙門,毗鄰縣衙而建,與縣衙規製一般。因是武事,眾人便至這巡檢使司議事。
    張先本要先行奉飯,秦玉卻道:“戰事為先,吃飯急的什麽?”
    眾人在正堂落座,秦玉臉色稍有緩和,道:“紹存,說戰事罷。”
    張先道:“是。稟製司,那代軍半月前本已退兵,如今不知為何...”
    秦玉打斷道:“紹存,從哪裏說起?從代軍最初進兵之時說。”
    張先一滯,臉色有些泛紅,道:“是,末將糊塗了。大約一月之前,代國陽涼南關守將,太嶽行營副總管,右軍都部署鄒塗驟起兵馬,來犯我疆界...”
    秦玉又道:“紹存,代軍為何突然起兵來犯?鄭代兩國相安無事多年,莫非當真是無緣無故麽?”
    張先道:“稟製司,此事是末將之過。先時末將巡邊之時,恰遇到代軍巡哨兵馬數十人。末將本不欲生事,哪知代人見我人少,竟出言辱罵。末將一時氣憤不過,取弓射之,一箭正射中代軍為首那人的頸子。末將眼見那人血濺了出來,隻怕難活了。代人本要來追末將,但他沒了主將,隻將弓弩來射,末將恐人少吃虧,便退了回來。”
    秦玉道:“他一員將領被你射殺,便起兵來犯。然這事卻也怨不得你,兩國交界,哪能沒有衝撞,我等大國將軍,豈可被他討到便宜去。”
    喜歡興亡雲煙事請大家收藏:()興亡雲煙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