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夢華錄7
字數:3528 加入書籤
《宋月今時》第七章 茶盞藏鋒
入秋的晨霧裹著桂花香漫進茶棚時,林疏桐正蹲在竹簾後篩茶末。新收的建州茶青剛焙好,茶末細得能過七目篩,像撒了把碎玉在青瓷盤裏。趙盼兒踮腳擦著新掛的\"半盞月\"木牌,銅鈴在風裏叮咚作響,驚得她手一抖,茶篩\"哐當\"掉在地上。
\"哎喲!\"趙盼兒彎腰去撿,發間的茉莉卻\"啪\"地掉進茶篩,滾進茶末堆裏。林疏桐笑著拾起來,別回她鬢邊:\"你呀,比我還金貴這朵花。\"
\"那能怪我麽?\"趙盼兒拍了拍裙角,\"周掌櫃今早來說,昨兒有個穿玄色錦袍的公子在茶棚外站了半柱香,盯著你看。\"她壓低聲音,\"我瞅著那身量,倒像...像顧都頭。\"
林疏桐的手頓了頓。顧千帆已有三日沒露麵,昨日隻讓周掌櫃送了包陳皮來,說是\"潤秋燥\"。她望著茶棚外的蔡河,水麵漂著片梧桐葉,像封未寄出的信。
\"許是公事忙。\"她低頭撥弄茶末,\"再說了,咱們這茶棚剛開張,他身為巡檢使,總不能總往茶棚跑。\"
話音未落,茶棚外突然傳來馬嘶。顧千帆掀簾而入,玄色錦袍沾著晨露,腰間玉牌在晨光裏泛著冷光。他身後跟著個穿皂衣的衙役,手裏提著個食盒。
\"林姑娘,趙娘子。\"顧千帆將食盒擱在茶案上,\"大理寺送來盒蟹粉酥,說是...謝你前日幫著審的茶案。\"
林疏桐打開食盒,蟹粉的鮮香混著桂花香湧出來。她記得前日蔡府二管家派人往茶棚裏摻過蒙汗藥,是顧千帆帶著大理寺的人查了三天,才把人犯押進大牢。
\"顧都頭費心了。\"她拈起塊酥餅,\"趙娘子的茶配這個正好。\"
趙盼兒咬了口酥餅,眼睛發亮:\"比樊樓的還香!顧都頭,你是不是...常吃這個?\"
顧千帆耳尖微紅,咳了兩聲:\"大理寺食堂的廚子,總愛琢磨些新花樣。\"他轉向林疏桐,\"今日請你去趟陳家舊宅。陳硯的孫子陳懷安回來了,說要見你。\"
林疏桐的手一抖,蟹粉酥掉在茶案上。陳懷安?陳硯的孫子?她想起茶譜裏陳硯寫的\"吾孫懷安,性頑劣,勿近\",心跳莫名加快。
\"我...我和你一起去。\"趙盼兒扯了扯她的袖子,\"蔡京的人說不定在宅子裏使壞。\"
顧千帆點頭:\"也好。周掌櫃會暫時照看茶棚。\"
陳家舊宅在西城門外,朱漆大門上的銅環生了鏽,門楣上\"鬆風居\"三個字被風雨剝蝕得隻剩半截。門房見了顧千帆,慌忙跪下行禮:\"顧都頭,我家老爺在東跨院等您。\"
林疏桐跟著顧千帆穿過抄手遊廊,隻見東跨院的葡萄架下擺著張石桌,桌上放著套汝窯茶具。穿月白直裰的老者正往茶盞裏注茶,見他們進來,放下茶筅起身:\"顧都頭,林姑娘,可算把你們盼來了。\"
\"陳老爺。\"顧千帆抱了抱拳,\"這是林疏桐姑娘。\"
陳懷安的目光落在林疏桐頸間的珍珠上,瞳孔驟縮:\"陳家嫡女的帕子...在你這兒?\"
林疏桐摸出帕子,帕角的並蒂蓮在風裏輕輕晃動。陳懷安踉蹌兩步,扶住石桌:\"當年我阿爹說,嫡姐帶著茶譜和帕子去了江南,怎麽會在你這兒?\"
\"我是從...從很遠的地方來的。\"林疏桐斟酌著詞句,\"茶譜是我在博物館...不,是在一個舊箱子裏找到的。\"
陳懷安突然抓住她的手腕,力道大得驚人:\"茶譜裏夾著的那張地契,你可曾見過?\"
林疏桐搖頭。陳懷安鬆開手,從袖中取出張泛黃的紙,上麵畫著塊茶園,標著\"陳家祖茶園,永不起佃\"八個字:\"這是當年太宗皇帝親賜的茶園,就在杭州獅峰山。我阿爹說,嫡姐帶著茶譜和地契去了江南,可後來地契丟了,茶園也被族裏收回了。\"
林疏桐想起茶譜最後一頁的批注——\"茶園在,茶魂在\"。她忽然明白,陳家嫡女當年離開汴京,或許是為了保護茶園不被蔡京這樣的權貴侵占。
\"陳老爺。\"她輕聲說,\"茶譜在我這兒,地契...或許也在。\"
陳懷安的眼睛亮了:\"當真?\"
\"我...我隻是猜測。\"林疏桐摸了摸茶譜,\"陳硯前輩在譜裏寫,"茶事易散,人心難離",或許地契和茶譜本就是一體的。\"
陳懷安突然跪了下來,額頭重重磕在青石板上:\"林姑娘,求你幫我找回地契。我陳家世代種茶,不想被蔡京那廝逼得賣了祖產!\"他抬頭時,眼角泛著淚,\"我阿爹臨終前說,嫡姐的魂魄會尋個有緣人,原來...就是你。\"
林疏桐慌忙去扶他,卻被他攥得更緊。顧千帆上前一步,按住陳懷安的肩膀:\"陳老爺莫急,林姑娘會盡力。\"
日頭漸高時,三人從陳家舊宅出來。陳懷安塞給林疏桐個錦盒,裏麵是包陳家祖傳的茶籽:\"這是獅峰山的茶種,最適合做"獅峰龍井"。林姑娘,等茶棚火了,你替我陳家爭口氣!\"
林疏桐接過錦盒,望著陳懷安佝僂的背影,心裏沉甸甸的。趙盼兒扯了扯她的袖子:\"你答應他了?\"
\"我沒答應。\"林疏桐搖頭,\"但他信任我,我不能辜負。\"
顧千帆望著她發亮的眼睛,突然說:\"我陪你去杭州。\"
\"啊?\"林疏桐愣住。
\"陳家茶園在杭州,蔡京的勢力在那邊也大。\"顧千帆摸出腰間的玉牌,\"我以巡檢使的身份去查茶稅,你能名正言順地找茶農打聽地契的下落。\"
趙盼兒拍手:\"好主意!我也能去,我阿爹在杭州茶行當賬房,說不定能幫上忙!\"
林疏桐望著兩人期待的眼神,想起茶譜裏陳硯寫的\"人心難離\"。或許,這就是\"半盞月\"要走的路——從汴京到杭州,從茶棚到茶園,把茶魂傳給更多人。
\"好。\"她笑著點頭,\"等茶棚交給周掌櫃,咱們就出發。\"
歸途中,顧千帆騎著馬走在前麵,林疏桐和趙盼兒並肩步行。風裏飄來桂花香,混著遠處茶壟的清香。林疏桐摸了摸頸間的珍珠,又看了看懷裏的茶譜——陳家嫡女的小像在陽光下泛著暖光,像在說:\"別怕,你不是一個人。\"
她忽然想起穿越前博物館的那枚茶盞,此刻一定還在展櫃裏,等著下一個有緣人。而她,已經在這個時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茶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