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武媚娘傳奇5
字數:7315 加入書籤
病榻春秋
\"季司藥,聖上昨夜又咳血了!\"
尚藥局的小太監慌慌張張地衝進來,差點被門檻絆倒。我放下正在研磨的藥杵,心頭一緊——曆史上李世民確實在貞觀晚年健康狀況惡化,但實際時間應該比這更晚些才對。難道因為我的出現,曆史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傳禦醫了嗎?\"
\"傳了,但聖上嫌他們的藥太苦,不肯服用。皇後娘娘命您即刻前往兩儀殿,說您上次調的那種蜜丸或許能勸聖上服下。\"
我迅速收拾藥箱,取出事先準備好的幾瓶藥丸。自從上次成功緩解長孫皇後的頭風後,我在宮中的醫者地位水漲船高。這些用蜂蜜、川貝和特殊草藥製成的止咳丸,比傳統湯藥更易入口。
兩儀殿外已聚集了不少官員和後宮嬪妃,個個麵色凝重。我低著頭快步穿過人群,卻被一名侍衛攔住。
\"尚藥局司藥季瑤奉詔前來。\"我亮出腰牌。
侍衛檢查後放行。殿內藥味濃鬱,幾位禦醫跪在角落低聲討論。長孫皇後坐在龍榻旁,輕輕握著李世民的手。才幾個月不見,這位一代雄主已憔悴許多,麵色蠟黃,眼窩深陷,唯有那雙眼睛仍銳利如鷹。
\"陛下,季司藥來了。\"長孫皇後柔聲道。
李世民微微抬眼:\"就是那個會做甜藥丸的醫女?\"
\"奴家叩見陛下。\"我跪下行禮,眼角餘光掃到站在皇後身後的武媚。她衝我幾不可察地點點頭,眼中滿是憂慮。
\"起來吧。\"李世民虛弱地揮揮手,\"你那藥丸,再給朕幾顆。那些庸醫開的苦湯,朕一口也喝不下。\"
我雙手奉上藥瓶:\"此藥需以溫水送服,一日三次,每次兩丸。\"
長孫皇後接過藥瓶,親自服侍李世民用藥。趁這機會,武媚悄悄挪到我身邊。
\"姐姐,\"她耳語道,\"聖上已三日未好好進食,禦醫們束手無策。\"
我微微點頭,仔細觀察李世民的麵色和呼吸。在現代醫學看來,這可能是慢性肝病加重的症狀。我藥箱裏正好有一些護肝的草藥提取物,但如何在不暴露知識的情況下使用呢?
\"陛下,\"我壯著膽子開口,\"奴家鬥膽建議,可試一種西域傳來的食療方子,用山楂、大棗、陳皮熬粥,既能開胃,又助藥力發散。\"
李世民服了藥丸,麵色稍霽:\"西域方子?你從何處學來?\"
\"家父生前曾與胡商往來,學得一些異域醫術。\"我編造道。
\"既如此,就試試吧。\"長孫皇後拍板,\"季司藥,你親自去尚食局準備。武才人,你去協助。\"
退出殿外,武媚長舒一口氣:\"姐姐真有把握?\"
\"七八分吧。\"我低聲道,\"聖上這是肝氣鬱結,脾胃失調。那粥能緩解症狀,但根治......\"我搖搖頭。以唐代的醫療條件,慢性肝病幾乎無解。
尚食局裏,我指揮廚娘們準備食材,特意加入了一些具有保肝作用的草藥。武媚在一旁認真學習,不時提問。
\"姐姐懂的真多。\"她感歎道,\"若我也能......\"
\"你能學得更多。\"我意味深長地說,\"記住,醫術不僅能救人,還能......\"我做了個\"贏得人心\"的手勢。
她眼睛一亮,若有所思。
粥熬好後,我們親自端回兩儀殿。令人意外的是,太子李治正在殿內與李世民說話。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見到這位未來的唐高宗。他二十出頭的樣子,麵容清秀,舉止溫雅,與父親的剛毅形成鮮明對比。
\"父皇,這粥聞著香甜,您多少用些吧。\"李治接過粥碗,親自試了溫度,才送到李世民嘴邊。
李世民勉強吃了幾口,眉頭舒展:\"確實爽口。\"他看向我們,\"這是你們做的?\"
\"回陛下,是季司藥的主意,奴家隻是打下手。\"武媚乖巧地回答。
\"你叫什麽名字?\"李治突然問道,目光落在武媚身上。
\"奴家武媚,現為才人。\"
兩人的視線在空中交匯,一瞬間似乎有什麽無形的東西在流動。我心頭一跳——曆史上武則天與李治的感情,難道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季司藥,\"李治轉向我,\"這粥中加了什麽藥材?味道特別卻不覺藥味。\"
我詳細解釋了配方,並小心地加入一些現代醫學理論:\"......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這粥能疏肝解鬱,自然開胃。\"
李治眼中閃過驚訝:\"好一個"肝主疏泄"!季司藥醫術見解獨到。\"他從袖中取出一張紙,\"本王近日也有些不適,可否請司藥看看這方子是否妥當?\"
我接過一看,是一張治療失眠的藥方,配伍還算合理,但幾味藥的比例有問題。我小心提出調整建議,李治聽得連連點頭。
\"季司藥可有閑暇?明日來東宮一趟,為本王詳細講解如何?\"
\"奴家榮幸。\"我行禮應下,餘光瞥見武媚眼中閃過一絲異樣。是嫉妒?還是算計?
就這樣,我開始了與李治的醫藥交流。每隔幾日,他便召我去東宮討論醫理。我謹慎地引入一些現代醫學觀念,用唐代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釋。李治對這些新鮮理論極為著迷,甚至做了筆記。
與此同時,武媚在侍疾期間的表現也贏得了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讚賞。她心思細膩,手法輕柔,更重要的是——她讀書多,能在李世民失眠時與他討論史書政事。
\"姐姐,\"一天夜裏,武媚溜進我的住處,\"今日聖上問我如何看待漢高祖殺功臣之事。\"
我心頭一震。這可是個敏感話題!\"你怎麽回答的?\"
\"我說,飛鳥盡,良弓藏,雖是無奈之舉,但也埋下禍根。若當初能像光武帝那樣"退功臣而進文吏",或許更好。\"她得意地說,\"聖上聽了,沉思良久,然後誇我有見地。\"
我不禁莞爾。這回答確實高明,既點出問題,又不直接批評劉邦——畢竟李世民自己也有殺兄逼父的玄武門之變在前。
\"媚娘,你進步神速。\"我由衷讚歎。
她突然壓低聲音:\"姐姐,太子殿下今日偷偷塞給我一張字條。\"
我的心猛地一跳:\"寫了什麽?\"
\"隻是一首詩,詠牡丹的。\"她故作輕鬆,但臉上的紅暈出賣了她,\"我......不知該如何回應。\"
\"你想回應嗎?\"我直視她的眼睛。
她咬了咬下唇:\"太子溫文爾雅,學識淵博,將來更是......\"她沒有說完,但意思很明顯。
曆史上武則天與李治的感情是她日後重返宮廷的關鍵。作為知曉未來的人,我是否應該推動這段關係?但想到未來那些因權力鬥爭而流血的事件,我又猶豫了。
\"小心行事。\"最終我隻能這樣建議,\"現在聖上病重,若傳出太子與才人有私,對你們都不利。\"
\"我明白。\"她點點頭,\"姐姐能否......幫我們傳遞書信?\"
我長歎一口氣。這曆史的車輪,終究還是要按既定軌道前進嗎?
\"隻限醫藥討論,不談其他。\"我折中道,\"太子近日在讀《黃帝內經》,你可請教他一些問題,以此為掩護。\"
武媚欣喜地抱住我:\"多謝姐姐!\"
就這樣,我成了兩人之間的信使。李治的詩文和武媚的回複都巧妙地藏在醫書和藥方中。每次傳遞,我都膽戰心驚,生怕被人發現。但另一方麵,看著兩人因共同愛好而漸生情愫,又讓我這個現代人感到一絲浪漫。
貞觀二十三年春,李世民的病情急轉直下。禦醫們束手無策,連我的\"西域秘方\"也收效甚微。長孫皇後日夜守在榻前,自己卻積勞成疾,舊病複發。
\"季司藥,\"一天夜裏,李治在東宮緊急召見我,\"父皇恐怕......就在這幾日了。母後的頭風又發作得厲害,你可有辦法?\"
我連夜配製了加強版的止痛藥,但私下告訴李治:\"殿下,皇後娘娘長期用藥,身體已產生耐受性。這藥隻能緩解,無法根治。\"
李治眼中含淚:\"難道就眼睜睜看著......\"
\"生死有命。\"我輕聲道,\"殿下更應保重自己,未來......大唐需要您。\"
他怔怔地看著我,突然問道:\"季司藥,你相信天命嗎?\"
這個問題來得突然。我想起銅鏡上的\"助武代興唐\",想起李淳風的話,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奴家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該走的路。\"我謹慎地說。
\"那武才人......\"他欲言又止,\"她的路會怎樣?\"
我心跳加速。他為何突然問起武媚?\"殿下何出此問?\"
\"我總覺得,她不是尋常女子。\"李治望向窗外的月色,\"她眼中有一團火,仿佛能......\"
他沒有說完,但我懂他的意思。曆史上李治正是被武則天這種不凡氣質所吸引,甚至不顧禮法讓她重返宮廷。
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在兩儀殿駕崩,享年五十一歲。舉國哀悼。按照唐代製度,沒有生育的妃嬪需出家為尼,武媚自然在列。
臨別前夜,她冒雨來到我的住處,渾身濕透,眼中含淚。
\"姐姐,我害怕。\"她撲進我懷裏,聲音顫抖,\"感業寺那種地方,進去了就再也出不來。我......我不想一輩子青燈古佛!\"
我輕撫她的背,不知如何安慰。曆史上武則天確實在感業寺度過了一段艱難歲月,直到李治將她接回宮中。但現在的曆史是否會按原樣發展?我的出現已經改變了許多細節。
\"太子殿下......\"我試探著問。
\"他答應會想辦法。\"她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但新君繼位,百廢待興,他自身尚且難保,如何顧得上我?\"
我取出一塊繡著草藥圖案的手帕遞給她:\"拿著這個。若有人從東宮來,會以此物為信。\"
\"姐姐不隨我一同去嗎?\"她緊緊抓住我的手。
\"我會想辦法。\"我安慰道,\"尚藥局還需處理先帝的醫藥記錄,我暫時留在宮中。但一有機會,就去寺中尋你。\"
她點點頭,突然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布包:\"這是我這些年積攢的一些首飾銀兩,姐姐替我保管。若我......若我真無出頭之日,就變賣了,給自己贖個自由身吧。\"
我接過布包,心頭酸澀。此刻的武媚不是曆史上那個鐵血女皇,隻是一個擔心未來、渴望愛情的年輕女子。
\"媚娘,記住,無論遇到什麽困難,保持希望。\"我握住她的手,\"你的命運......遠不止於此。\"
她淚眼朦朧地看著我:\"姐姐總說這種話,好像預知未來似的。\"
我隻是抱了抱她,沒有回答。
次日,武媚隨其他無子妃嬪一起,被送往感業寺出家。我站在宮牆上,看著那一列素衣女子緩緩遠去,直到消失在長安城的晨霧中。
袖中的銅鏡突然微微發熱,我取出一看,鏡麵上浮現出新的文字:\"隨其入寺,助其回宮\"。
我苦笑一下。看來我的\"任務\"還沒結束。但要如何從宮中脫身前往感業寺?正當我思索時,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來:
\"季司藥,新帝召見!\"
新帝?李治已經繼位了?我整理衣冠,隨太監前往太極殿。殿內莊嚴肅穆,李治——現在應該稱高宗皇帝了——端坐在龍椅上,比往日多了幾分威嚴。
\"季司藥,\"他開門見山,\"先帝臨終前曾言,你的醫術可堪大用。朕欲留你在宮中,專司朕與皇後的醫藥,你可願意?\"
我跪拜謝恩,心中卻思緒萬千。留在宮中固然安全,但武媚那邊怎麽辦?銅鏡的指示又該如何完成?
\"奴家鬥膽請求,\"我鼓起勇氣,\"先帝嬪妃們初入寺中,恐水土不服。奴家願定期前往診視,以防不測。\"
李治眼中閃過一絲異樣,沉默片刻後點頭:\"準了。每月初一、十五,你可前往感業寺。\"他頓了頓,聲音低了幾分,\"特別是......武才人,她體弱,需多加關照。\"
我心頭一震。他果然沒有忘記武媚!\"奴家明白。\"
退出大殿,我長舒一口氣。曆史的大潮依然向前,但細微處已因我的介入而改變。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但有一點很明確——我的使命,才剛剛進入下一個階段。
感業寺中,那個改變中國曆史的女子正在等待。而我,一個偶然穿越千年的現代人,將成為她命運中最重要的推手與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