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封什麽官

字數:5093   加入書籤

A+A-


    【“那也不能把十年的酒,都喝到肚子裏吧。”燕青抱著行李出門去,懶得搭理李逵。】
    【“再喝兩口。”李逵饞著酒,繼續喝著。】
    【門外,嘍囉上前道:“我說小乙哥,就這麽走了?”】
    【燕青揮著手:“快走吧,別囉嗦。”】
    【燕青見李逵還不出來,衝屋裏喊道:“李逵,李逵!”】
    【見李逵半天不應,燕青進屋去,拉著李逵勸道:“你別喝了,趕緊走了。”】
    【“小乙哥,小乙哥。”李逵依依不舍端著酒碗,“讓我再喝兩口,喝兩口……”】
    【燕青將李逵酒碗奪下,拉著李逵:“走了走了。”】
    【李逵轉身拿起板斧,不舍地問燕青:“咱們就這麽走啦?”】
    【燕青反問:“不這麽走,怎麽走啊?”】
    【“快走吧。”】
    【李逵走出屋子後,回頭看著梁山,幽怨地對燕青道:“我這心裏頭不踏實。”】
    【“小乙哥,你說咱們還能再回到這兒來嗎?”】
    【燕青不耐煩地揮著手:“你真囉嗦,你問宋大哥去吧。”】
    彈幕:
    ——“住宿學生,放假即視感。”
    ——“馴牛師燕青。”
    ——“小乙哥對鐵牛是真愛啊。”
    ——“因為山上沒有人和李逵玩,隻有人那麽好的小乙。”
    ——“八戒:一頓吃三天的,後頭三天都不餓了。和李逵喝酒一個樣。”
    【忠義堂。】
    【吳用一個人看著空蕩蕩的屋子。】
    【思考了許久,感慨良多。】
    【最後,吳用慢慢地退出忠義堂,關上了房門。】
    【吳用回過頭,看著梁山的杏黃大旗,】
    彈幕:
    ——“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最後的最後,是我們在走。”
    ——“這裏吳用也在思考招安這個決定對不對吧!”
    ——“宋江隻是忠君,是宋江他爸教育他的,原生家庭影響很大,和嶽飛母親教育嶽飛忠君是一模一樣的。”
    ——“大家精神的世外桃源,現實哪有那麽容易,招安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拍個畢業照再走啊喂。”
    ——“高考完後,我是最後一個離開待了三年的教室的,我寫了封信給我暗戀了兩年的女孩,放在了她已經搬空的課桌,不過她永遠也不會看到了。等九月份上大學辦助學貸款回到學校時,發現我們那棟樓已經被拆除了。”
    ——“梁山一直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曆朝曆代都有占山為王的。”
    ——“不愧是蘇辰寫的小說,留給觀眾思考的東西太多了。”
    【行進路上,李逵騎馬來到問吳身旁:“軍師,怎麽不見柴大官人和燕青啊?”】
    【吳用道:“噢,提前進京稟報去了。”】
    【李逵又道:“軍師,到了京城,皇帝老兒給哥哥什麽官做啊?”】
    【“不會比那高俅小吧?”】
    【“又說渾話。”一旁宋江道,“歸順朝廷是為了盡忠行義。”】
    【“能為國效力,也就心滿意足啦。”】
    ——“山東人對編製的渴望。”
    ——“歸順朝廷,宋江就擺脫了賊寇的罵名,不算辱沒他祖上。”
    【汴京,朝堂。】
    【宿太尉向皇帝匯報:“啟奏陛下,梁山宋江帥兵馬歸順朝廷,沿路所過州縣,秋毫無犯。”】
    【“現在城外陳橋驛屯駐,聽候麵君朝見。”】
    ——“陳橋驛好評。”
    ——“這地方老兵變了。”
    ——“趙匡胤:好好好。”
    【皇帝高興道:“既已歸順,便是我大宋的忠臣良將。”】
    【“朕欲為宋江等封官加爵,使其為國效力。”】
    【“眾卿以為如何啊?”】
    【高俅站出道:“啟奏陛下,宋江等人為寇多年,賊性難泯。”】
    【“今率數萬之眾,通城下寨,實為不宜。”】
    【“依臣之見,可將梁山兵馬分為五路,調往各處,以防禍亂。”】
    彈幕:
    ——“還來?”
    ——“顯眼包高俅。”
    ——“他打了大敗仗怎麽沒被懲罰。”
    ——“我以為寫到招安就結局了呢,沒想到高俅還在搞事。”
    ——“你站回去,不要再說了。”
    ——“非要把老實人往死裏逼是吧。”
    ——“分而治之沒問題。”
    ——“也不錯,不用打方臘了。”
    ——“都招安了,還有啥寫的,我要是蘇辰,直接就停筆了。”
    【宿太尉震驚地看向高俅。】
    【皇帝低頭思考高俅的建議。】
    【“如能調開,當然甚好。”】
    【“可要是他們不從,鬧將起來,那不就引火燒身了嗎?”】
    【高俅道:“以臣之見,陛下可擬一道聖旨。”】
    【“攛宋江等一百零八人進宮,預先埋下伏兵。”】
    【“宋江等如不從調遣,便盡數剿除。”】
    【“然後散其兵馬以絕後患。”】
    ——“隻有107了嗚嗚嗚。”
    ——“人家已經歸降了,還要搞事,非要趕盡殺絕嗎?”
    ——“107人的那個站住!!剛收起來的眼淚!!。”
    【宿太尉站出道:“陛下,今邊關狼煙未熄,江南尚有胎禍。”】
    【“聽信這般敗國之言,必毀我聖朝天下。”】
    【高俅、蔡京,同時看向宿太尉。】
    【宿太尉不卑不亢,繼續說道:“宋江率眾剛剛歸順,一百零八人情同手足,雖死不舍分離。”】
    【“此輩好漢,智勇非同小可。”】
    【“國家用人之際,為何要設計陷害。”】
    【“非奸佞誤國之輩,不會出此讒言。”】
    ——“宿太尉:我劍未嚐不利。”
    ——“好!甚好!宿太尉真乃忠臣也!。”
    ——“宿景太難了,整天都得防著高俅的壞主意。”
    【高俅嗬斥:“大膽宿景,竟敢替賊人講話。”】
    【“必是被其收買……”】
    【蔡京蹣跚著站出:“陛下,宋江等輩乃新降之人,不可急於加官進爵吧。”】
    【“依臣愚見,應派遣他們去江南,剿平方臘之亂。”】
    【“待其建功立業之後,再論功行賞不遲啊。”】
    彈幕:
    ——“他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法反駁。”
    ——“站在本書梁山主角的立場,感覺蔡京壞死了。但是站在客觀的立場,蔡京的話又沒毛病。”
    ——“在殿堂上,宿太尉和高太尉永遠在兩個極端,蔡老師然後來個折中……。”
    ——“蔡京是個中立人物站在梁山與高球的中間但最後還是幫了。。。。。。”
    ——“其實也正常,你啥功績沒有上來直接給你封個官,這不像話啊,你得拿出來點業績看看吧,征方臘確實應該。”
    【皇帝將話問題拋回給宿景:“愛卿,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