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地下冰道
字數:11092 加入書籤
打著電筒走了許久,沒想到這個地方還不小。
隨著我們的深入探索,在倉庫的後方竟發現了一個地道。
昏黃的電筒燈光在這空間裏搖曳,牆壁上的影子隨著我們的動作不斷晃動。
不知道在這個角落裏曾經又發生過什麽樣的故事。
起初這地道還是比較寬闊的,我們起初還是可以微微直起身子,謹慎前行。
可沒走多遠,空間就迅速變得逼仄起來。
我們不得不佝僂著身子,小心翼翼地挪動腳步。
再往裏走,地道愈發低矮,我感覺自己仿佛變成了一隻被困在狹小洞穴裏的困獸。
完全直不起腰,隻能半蹲甚至近乎匍匐著前進。
四周的空氣仿佛都被擠壓得稀薄起來,本來就是高原,現在呼吸變得更沉重更艱難了。
並且每一口都還帶著潮濕與腐朽的味道。
這時,我才深刻體會到,做盜墓賊的為啥都那麽瘦。
身形稍微胖一點,在這種地方根本就是寸步難行。
我還算好的,可看多傑那魁梧的身軀,走在這狹窄的地道裏,實在是艱難。
他的肩膀和後背不停地蹭著粗糙的牆壁,每挪動一步,都能聽到衣服和牆壁摩擦發出的“沙沙”聲。
感覺他隨時都會被卡在這局促的空間裏。
我忍不住說道:“多傑大哥,你這體型走這地道可真夠嗆啊,要不歇會兒?”
多傑喘著粗氣,苦笑著回答:“我沒問題的。”
也不知道是運動中的原因還是環境狹窄,怎麽就感覺越來越悶熱了。
就這樣艱難地前行了許久,我們終於順著地道走了出來。
喔不,是爬了出來!
一瞬間也清爽多了。
不過眼前的景象讓我瞬間呆立原地,出現在我們麵前的竟是一條冰道。
這冰道晶瑩剔透,在我們手中手電筒微弱光芒的映照下,閃爍著詭異的藍光,仿佛是一條通往異世界的通道。
冰道的寬度大概能容納兩人並排行走。
高度卻參差不齊,有的地方高聳,能讓人站直身子,有的地方卻又低矮得隻能讓人彎腰通過。
冰道兩側的牆壁光滑如鏡,能清晰地映照出我們略顯狼狽的身影。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這冰道平時應該都是水,心裏猜測這大概是地下水形成的。
因為我們來的時候,地上並沒有見過有大河。
而且根據剛才行進的距離推算,我們應該是到了寺廟外麵某個山裏了。
我忍不住開口說道:“如果這個冰化開了的話,絕對非常凶猛,絕無通過可能。
怪不得前麵的地方,很多箱子有被水泡的感覺。
大概冰化了以後水是可以漫過去的。
而來時的地道感覺是緩下坡,估計入口處是絕對淹不到的高度。
不然寺廟也該泡水了。
隻是也不知道如何形成的這條冰道,感覺就像神話故事裏的避水珠起了作用一樣,把水給凍住了。”
多傑聽了,笑著說:“幾位大法師的推算下,果然是不會出錯的。
這時機剛好合適,隻是其中變數還不可知。”
看多傑表情,感覺他也是第一次來到這裏。
他對那些大法師非常崇敬,應該不會隨意拿他們出來說話。
有可能他之前隻是找到了那個地庫,並且那時候還可能是被水淹著的。
不過我聽後,還是震驚不已,難道這一切都是算到了的?
那些所謂的大法師人可不在這,可能千裏之外。
居然可以推算出來這裏會產生這種神奇現象?
突然想起達傑那個電話,這麽說來,甚至精確到時間??
我明顯不太信,但是又想到了預言係神作《推背圖》。
這《推背圖》是著名的天文學家李淳風與袁天罡聯手所做的作品。
李淳風是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曆算家,同時也是道士。
他長期在太史局任職,主要從事天文觀測、曆法製定、算學研究等工作。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風水大師、道士、相士。
他以相術、風水之術聞名,曾為皇室和貴族提供相麵、風水勘察等服務,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等。
這兩人可不得了,說是顯世大能也不為過。
人家在百千年前就可以推算出來後來的各種事情,這是何等能力!
舉幾個例子:
比如第三象讖文“日月當空,照臨下土”,暗示出武曌的名字。
其中內容寫到有“喔喔晨雞孰是雄”,隱指武氏“牝雞司晨”。
武則天稱帝後自創“曌”字為名剛好對應“日月當空”。
而武則天晚年歸政於太子,又與頌歌中“遺枝撥盡根猶在”相合。
又說第五象的讖語,“楊花飛,蜀道難,截斷竹蕭方見日。
更無一史乃乎安”以及頌曰“漁陽鼙鼓過潼關,此日君王幸劍山,木易若逢山下鬼,定於此處葬金環”。
說的是楊貴妃死於馬嵬兵變和安史之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木易”指楊貴妃,“山下鬼”是“嵬”字,指馬嵬驛。
再說二十一象,被認為與靖康之變有關。
讖曰“空厥宮中雪深叁尺,籲嗟元首南轅北轍”。
頌曰“妖氛未靖不康寧”,聖歎曰此象主金兵南下,徽宗禪位。
對應了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擄北上的曆史。
第三十六象讖曰“纖纖女子,赤手禦敵,不分禍福,燈光蔽日”。
頌曰“雙拳旋轉乾坤,海內無瑞不靖”,被認為影射慈禧太後。
圖中一女子右手提燈籠,左手持折扇,是紅燈照成員的標準裝扮。
一漢裝女子騎馬策鞭指慈禧太後,當時慈禧太後是清朝實際的掌權者,挾光緒倉皇出逃。
第三十四象的讖語“頭有發,衣怕白,太平時,王殺王”。
頌詩“太平又見血花飛,五色章成裏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見夢全非”。
被認為預言了太平天國運動。
“頭有發”指太平軍留長發,“太平時,王殺王”暗示天京事變等內部爭鬥。
近的來說……
比如第三十七象,卦象為庚子震下巽上益,這一象主要被認為預示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和清朝的滅亡。
“益”卦下為震,代表雷;上為巽,代表風,象征“增益”。
預示著可以冒險犯難,有變革與助力之意。
讖語“漢水茫茫”,雙關語,明說漢水,實指武漢,預言武昌起義。
“不統繼統”,指清政府被推翻,大清再無人繼續統治。
預示著共和理念將繼承中華大統。
“南北不分,和衷與共”,預言孫中山將建立一個地不分南北,和衷共濟的共和國時代。
頌曰“水清終有竭”,“清”雙關,明說水清,實指清朝,預言清朝滅亡。
“倒戈逢八月”,預言農曆八月將發生辛亥革命,陰曆八月十九即陽曆十月十日。
“海內竟無王,半凶還半吉”,意思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實行共和製。
隻有總統沒王了,這是吉祥的事,但卻遺留下軍閥割據的局麵,這就有點凶險了。
李淳風和袁天罡兩個的手段通過這本《推背圖》就可以判斷其兩人能力通天。
甚至推測出了如今生活裏的事,比如飛機的存在或者航天事業的發展……
我感覺這就好像圓周率一樣,在無限延伸中你甚至可以在裏麵找到一切答案,難不成這個世界真的就是一個巨大的虛擬遊戲?
我們隻是代碼和程序?
如果是這樣那麽自然是可以推算出來的,說不準我們自己就是進化完畢的ai呢?
不過話說回來這《推背圖》版本眾多且內容多是隱晦模糊。
其所謂的應驗也感覺是後人的主觀解讀和牽強附會,缺乏科學依據。
不能被視為真實準確的預言。
有學者考證,坊間流傳最廣的金聖歎批注本也是民國時期偽造。
我搖搖頭不再去多想,真真假假的誰說的清楚呢?
但是目前這些事想有些太多了,大腦再不開啟自我保護,隻怕會立刻瘋掉。
畢竟我現在正在麵對那些所謂的大法師。
感覺自己就像一顆被人隨意擺弄的棋子,心裏很不是滋味。
我忍不住問道:“多傑,你說這真的都是他們算好的嗎?
那我在這中間到底算什麽?
說白了就是個無關緊要的陪襯啊,為啥要廢這麽複雜的功夫把我帶過來呢?”
多傑若有所思地說道:“你的存在就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這句話我不是第一次聽到,可究極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都撥了什麽千金。
這時,達傑突然打斷我們即將的對話,冒出來一句:“白毛湖綠水紅掌撥千金。”
我頓時無語,沒好氣地回他:“是紅掌撥清波!
你這都什麽跟什麽啊,能不能別在這時候犯迷糊,你不還是大學生嘛。”
達傑撓撓頭,嘿嘿一笑:“我這不是想緩和下氣氛嘛,這一路太壓抑了。”
我在心中暗道:馬上就要被我套出來話來,結果被這小子打斷了,是有意還是無意呢?
看著對方一臉憨厚的笑著,行吧,多半是無意之舉。
我們沿著冰道小心翼翼地向前走著,冰麵很滑,每走一步都得格外小心。
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滑倒摔個四仰八叉。
通過這條冰道時,漸漸的居然可以明顯感覺到有一陣熱風襲來。
那股熱意仿佛從大地深處蒸騰而上,帶著絲絲硫磺的刺鼻氣味,迅速驅散了冰道裏原本的寒意。
我心裏“咯噔”一下,有種不好的預感!
怎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腦海中瞬間閃過之前在黑溝的經曆。
還沒來得及等我開口,多傑猛地看了眼時間,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臉上的肌肉都不自覺地抽搐了一下,驚呼道:“不好!
推算的時間快到了,這裏快塌了!”
他的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驚恐,在冰道裏不斷回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一臉茫然,眼睛瞪得滾圓,心裏直犯嘀咕,有這麽玄乎嗎?
我才不信呢!
在我看來,這或許隻是多傑的危言聳聽,又或者是他對那些所謂大法師的推算過度迷信了。
李淳風和袁天罡這種人物我都會質疑,何況你那幾個……
想法還未能通達,就在這時,突然聽到冰麵上傳來“哢嚓哢嚓”的細微聲響。
那聲音起初還很微弱,像是遠處傳來的細碎腳步聲。
但很快就變得密集起來,就像無數隻螞蟻在啃噬著冰層,又似千軍萬馬奔騰而來。
我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臥槽!”我下意識地在內心大喊一聲。
雙腿一軟,差點直接跪在冰麵上。
緊接著,我直接三十六計撒腿就跑,可冰麵實在太滑了!
每邁出一步都像是踩在抹了油的玻璃上。
我沒跑幾步就重重地摔倒在地,膝蓋和手掌用力的磕在冰麵,傳來一陣火辣辣的疼痛。
達傑在一邊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我圍巾的末端,拽著我的圍巾拖著我往前跑。
圍巾瞬間勒緊了我的脖子,此刻我感覺呼吸被阻斷了一樣。
不一會就因為缺氧眼前直冒金星,腦袋裏嗡嗡作響,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快要出竅了。
慌亂中,我雙手拚命地去掰那勒緊脖子的圍巾,指甲都因為用力過猛而折斷了一些。
可那股強大的拉力讓我根本無法掙脫,這他媽什麽人啊?
怎麽這麽大的力氣!
終於在沒多久後遠離了剛才發出聲響的地方。
剛停下來,我就立刻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拉扯著胸腔裏的火焰,肺部像是被灼燒一般疼痛。
隻怕再拖拽一會我就得飛升了。
大家都粗粗的喘著氣,隻是過了許久,這冰道也沒有出現塌方的跡象。
我拍了拍身上的冰碴,暗自慶幸,看來現實和小說還是有不少出入的。
不然這些能掐會算的大法師能力也就太可怕了,太過崩壞三觀。
不過這圍巾差點把我勒死倒是真真切切。
想到此處我立刻站起身,滿心的怒火,正想直接開罵。
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人家也是好心救我直接開懟豈不成了保反人?
對方看到我突然起身疑惑的問道:“鄒老弟怎麽了?你是想到什麽了嗎?”
我看他一臉憨厚,更不好意思說些啥了,順勢拍了拍褲子說道:
“沒啥事,就是溜達,沒事我溜達!”
此時,也是越發感覺到一陣悶熱。
身上厚重的衣服成了累贅,熱得我額頭直冒汗。
汗水順著臉頰不斷滑落,滴在地麵上瞬間就消失不見。
之前也有猜測,這冰道大概是以地下水為基礎形成的。
而在高原地區,地下也是有存在豐富的地下水係。
當這些地下水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比如遇到溫度較低的環境,就可能會結冰從而形成冰道。
例如在一些高山洞穴中,由於洞穴與外界冷空氣流通不暢,內部溫度常年較低,地下水滲出後便是容易結冰。
而那悶熱的感覺,說明此處肯定有地熱活動。
什麽叫地熱活動?舉個例子,溫泉就是比較常見的地熱活動之一。
所以這可能是地熱的熱量與外界冷空氣在洞穴內某一時間段形成了溫度平衡。
使得這個區域的地下水在這個時間段內保持在冰點左右。
既不會完全融化,也不會完全凍結,從而形成了穩定的冰道。
我用手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手心裏全是黏糊糊的汗水和融化的冰水。
雖說此刻用科學想通了一些事不至於讓自己瘋掉,但還是不敢在自然力量麵前,掉以輕心。
說不準就正在憋個大的。
我定了定神又緊了緊背包,裏麵裝著不少火柴和蠟木條,這都是在聖都時就已經采購好的。
黑溝的教訓必須銘記於心!
那時候所有電子設備突然失靈,周圍一片死寂,那種深入骨髓的恐懼至今仍曆曆在目。
要不是運氣好,真的是很難撿回一條命。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百分百相信過電子產品,有時候最基礎的反而最管用。
我們繼續沿著冰道前行,熱意越來越濃,冰道兩側的冰壁開始出現融化的跡象。
水滴不斷地從上麵滴落下來,在冰麵上匯聚成了小小的水窪。
每一滴落下的水珠都發出清脆的聲響,在這悶熱而寂靜的冰道裏顯得格外突兀。
隻是地麵的冰麵越來越稀薄,周圍場景漸漸轉變成了天然的溶洞。
從之前進入的“地道”以及後續的行進過程可以推測。
之前過來的那些路,是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導致地層出現斷裂、褶皺等,所以才形成了連通地表與地下深處的通道。
也就是我們最開始進入的地道與這會所在地下空間。
而目前周圍情況表明,這種地質運動使得不同的地質空間相互連通。
而原本處於地下深處的溶洞空間是因為某種機緣巧合與地麵相連通。
畢竟上麵就有著一個巨大寺廟呢,這入口就在人家禁地裏擺著。
現在的知不知道此處神異不太好說,畢竟都挺會演的。
但最初的,在這選址的那批僧人領主是一定知道這下邊的事的。
所以,這一切都人為的嗎?
那這也太離譜了!
比起人為製造,我更願意相信是因為地下水的長期侵蝕作用對岩石進行溶解和衝刷,逐漸擴大地下空間,所以才形成了這個地下空間。
同時,科學來說地下水的流動也可能在岩石中開辟出通道,與其他地下空間相連。
這也並不是什麽高深莫測的知識,而是地理常識。
但是……
這地下水也不是沒可能是人為引過來的呢?
所謂……四兩撥千斤。
喜歡一位探險者的自傳請大家收藏:()一位探險者的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