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八十年代惡毒女配她爸23
字數:7994 加入書籤
張圓眼眶微紅,心裏直犯嘀咕:你也沒少使喚我啊!
他哪裏是為她撐腰,他是饞她給的東西。
“哎呀,娘你說這些幹什麽?”
張方立馬拉著姐姐出去了,安慰她:“姐你別聽娘的。”
張圓心情煩躁,暫時不想聽他說話,“閉嘴!”
宋家。
宋誌勇實在抽不開身,見小兒子閑得發慌,直勾勾地看得他壓力倍增,連忙叫人:“老大,快過來教你弟看秤。”
“行。”宋安應了一聲,對他說道:“小弟跟我來。
“好吧。”宋宣沒有任何意見,跟著他來到秤前。
“小弟,你看這秤杆,上麵有刻度,秤砣在不同的刻度,代表著不同的重量……”
宋安取出秤砣和秤杆,耐心地講解著,一邊說一邊操作示範。
宋宣湊上前仔細觀察,一邊聽一邊默默地記在了心中。
蔣紅和蘇小月洗完碗走出來,見宋安正在院子裏教小叔子看秤,兩人站在屋簷下小聲嘀咕:
“他連秤都不會看,真去做買賣能成嗎?到時候顧客來了,他一緊張準忘光,還不是隻能跟人家大眼瞪小眼。”
“婆婆還真由著小弟瞎折騰,這也太寵孩子了。”
“是啊,幸好賣不出玉米隻是浪費點時間,不至於讓全家因為這門生意背債。”
“她也不想想小弟到底靠譜不靠譜。”
若不是現在小弟失憶了,蔣紅都怕小弟把這些玉米背到寧寡婦家裏去。
蘇小月認同地點了點頭,幸好這是無本買賣,但凡小叔子要從家裏拿錢做生意,她頭一個不答應。
……
宋宣假裝沒聽見,依舊專注地學著看秤。
章小蕙聽見她倆說這些掃興話,忍不住瞪了兩個兒媳一眼:“你們就別瞎操心了,讓小宣試試怎麽了?賣不掉背回來自家吃,怎麽都虧不了。”
“你們不看好小宣,那就自己背著去賣,我倒要看看你們有多大本事,敢這麽瞧不起人。”
“到時候你們跟他比一比,看誰賣得多,別光會耍嘴皮子。”
“小弟聽見沒有?她們都不相信你,你可得爭口氣,讓她們大跌眼鏡!”
“大哥相信你能行的。”
宋安趁機教育弟弟,又掃了眼媳婦和弟妹,輕聲安慰了一句,便繼續教弟弟看秤。
既然改變不了父母和小弟的決定,宋安隻能盼著他生意興隆、玉米大賣!
宋宣學得認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宋康趕緊把媳婦拉回屋,不讓她繼續潑涼水,走到宋宣身邊,說道:“小弟,下午賣玉米你得上點心,人多的時候別讓人摸走玉米。”
一根玉米差不多有半斤重,實在賣不出去,拿回家給孩子當口糧,也比被小偷順手摸走強。
宋宣自信滿滿地說:“二哥放心,我心裏有數。”
一切準備妥當,宋宣和宋安趕著牛車運上玉米,滿懷期待地往鎮上趕。
一路上,宋安心裏七上八下的,見小弟一臉胸有成竹的模樣,實在想不通他為何如此淡定。
明明這也是小弟頭一回做生意,可他看上去好像半點都不擔心賣不出去。
宋宣哪裏知道大哥心裏的焦灼與不安,此時他滿腦子都是怎麽把玉米賣出去,信心足得很。
“小弟,我教你趕牛車吧?”
宋安心髒撲通跳得厲害,隻能找點事做分散注意力,開口提議道。
宋宣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行。”
“記住,食指一定要緊扣在繩頭的這圈活結上,這樣才能更好地控製牛的行動。”
宋安把韁繩遞到宋宣手裏,不僅親手幫他調整手部姿勢,講解得也格外詳盡,生怕弟弟聽不明白,真在路上出了岔子翻了車。
“當牛走得順暢時,你隻需要輕輕搭著韁繩即可。”
“如果路上遇到溝坎或者其他阻礙,就需要往回帶半分力,引導牛避開它們。千萬不要死死攥著韁繩,否則牛會變得焦躁不安。”
……
宋安與他交換位置後,便全神貫注地聆聽他的講解,努力記住每一個要點。
待宋安講完,他便小心翼翼地開始嚐試驅趕牛車。
宋安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宋宣的一舉一動,準備在他出錯時補救,時不時地開口提醒宋宣一些關鍵的操作,比如如何控製牛的速度、如何應對突發情況。
在宋安的悉心指導下,宋宣逐漸掌握了趕牛車的技巧,牛車也開始平穩地前進。
宋宣總感覺自己好像學過趕牛,但他沒有自大,還是認真聽著大哥的教導,小心謹慎地駕車。
等到鎮上時,宋宣已經學會了怎麽趕牛。
他手中鞭子輕輕一揮,嫻熟地駕著牛車,詢問道:“大哥,鎮上哪裏人多?”
今年農業部門剛提出 “菜籃子” 工程,鎮上便特意建了處農貿市場。
宋安想起這事,提議道:“當然是菜市場啊,咱們去門口擺攤。那裏買菜的人多,依我看,生意差不了。”
“……”
宋宣沉默了片刻,心裏有些猶豫。
他轉頭看向大哥,遲疑地說:“你確定我們在那裏擺攤不會被攆走嗎?菜市場裏麵的菜販子都是交了攤位費的,我們在門口賣菜搶生意,不太好吧?”
宋安遲疑起來,“應該不會吧?咱們隻是在門口擺一會兒,又不是每天都去占他們的地方。”
宋宣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妥。
他們在門口擺攤,生意應該差不了。
畢竟買菜的人一過來,最先瞧見的就是他們攤位上的玉米。
可要是生意太好,難免會影響市場裏正規攤位的生意,那樣肯定會被管理人員趕走,到頭來不僅白折騰一場,還會耽誤他們的生意。
“咱們鎮上有紡織廠或者服裝廠嗎?”
宋宣對鎮上的情況不大熟悉,轉頭問宋安,“或者女人多的地方也行。”
“菜市場那邊我總覺得不踏實,萬一咱們攤剛擺好,人家就讓挪地方,太折騰了;更糟的是,要是直接把玉米沒收了就完蛋了。”
宋安聽後,臉色嚴肅起來。
這麽多玉米要是真被沒收了,他會心疼得晚上睡不著覺,“有紡織廠,我給你指路。”
“行。”
牛車在集市上緩緩前行,宋宣駕著車往紡織廠趕,沒多久就在廠子附近尋了個顯眼的位置。
他麻利地跳下車,將牛繩牢牢係在路邊的老槐樹上,又從車上拿下幾片寬大的芭蕉葉鋪在地上,免得玉米沾了灰塵看著不幹淨。
“大哥,現在廠裏應該還沒下班。”
宋宣望了眼紡織廠緊閉的大門,根據路上稀少的行人推測道。
宋安應了聲:“沒事,咱們先把玉米擺好等著買主來。”
“嗯。”
宋宣和大哥一起把車上的玉米搬下來,在地上的芭蕉葉上擺放得整整齊齊。
宋安看著來來往往的路人,臉頰漲得通紅,半天張不開嘴招攬客人,手攥著衣角來回揉搓,與人對視時眼神都有些閃躲。
宋宣倒沒這麽多顧慮,見有人朝這邊走來,清了清嗓子大聲喊起來:“新鮮的農家玉米,又香又甜,味道好極了,快來瞧瞧!”
“新鮮采摘,原汁原味,粒粒金黃,顆顆飽滿,美味香甜,無論您是用來煮來吃,還是炒來吃,老人孩子都愛吃!”
……
宋宣的叫賣聲在集市上蕩開,很快就引來了不少人的目光。
沒一會兒,就有顧客圍攏過來,打聽玉米的價錢,“小兄弟,你這玉米怎麽賣?”
宋宣一通亂喊:“三毛五,這是今早剛摘下的玉米非常新鮮。“
“……”
宋安瞳孔地震,這麽貴,會有人買嗎?
小弟他怎麽喊的出口,萬一把人嚇跑了怎麽辦?
一想到他們無功而返,怎麽來的怎麽回,筐裏的玉米原封不動,宋安隻覺得太陽穴突突直跳,眼前猛地一黑。
眾人麵露遲疑,都覺得這玉米貴的離譜。
去年曬幹的玉米才兩毛多,新鮮玉米竟要貴出一角多,買來吃實在有些不劃算。
“你們瞧,這玉米金黃飽滿,長得多好啊!\"
宋宣仿佛沒有看到大家驚疑不定的表情,自顧自地撕開了一根玉米,將其展示在大家麵前,\"要不是昨天那場大暴雨下得太大,對玉米地的收成造成了一些影響,我家可舍不得把它摘下來賣呢。”
“你可以嚐一嚐,不甜不要錢,我家今天煮了一鍋玉米,結果很快就被孩子們給吃光了!”
“這玉米粒天然爆漿,甜度適中,你們買回去可以用來煮玉米粥、玉米湯,不需要額外添加白糖,完全符合低齡兒童以及老年人的飲食需求。”
“我這玉米還非常容易消化吸收,生吃當水果都可以,味道甜滋滋的,你們嚐了就知道作不了假,我不會騙你們。”
宋宣熱情地介紹著玉米的優點,還掰了一小段讓顧客品嚐。
“嗯,味道確實不錯!”
“不過,這價格也太貴了吧?”
……
大家紛紛點頭,玉米的味道是很不錯,就是太貴了。
三角五分錢都可以用來買兩斤玉米麵了。
一位老太太也嚐了一口玉米,然後麵露嫌棄,嘟囔道:“太貴了,小夥子你搶錢呐,這玉米賣得比雞蛋還貴。”
宋安聽到老太太的話,心裏頓時慌亂起來。
他擔心小弟喊價太高,沒有人願意購買這些玉米,想勸小弟把價格降低一些,可是突然又想起出門前,娘曾再三叮囑過他,讓他在賣玉米的時候,一切都要聽從小弟的安排。
宋安憂心忡忡,卻又不能在眾人麵前表現出來,隻能在一旁幹著急。
宋宣不慌不忙地按住她那雙不停往嘴裏塞玉米粒的手,從中抽出玉米棒,為難地說:“哎唷,我的親奶奶耶,一個雞蛋要一角一,一斤玉米才三角,這哪能比呀?”
“雞蛋可是一塊多一斤,買一斤雞蛋的錢,能買好幾斤玉米了。”
老太太剛想罵他耍流氓,竟敢碰自己的手,可瞧見老板那張過分英俊的臉龐,到了嘴邊的髒話又咽了回去,隻說:“便宜點,便宜點我就買幾根回去嚐嚐鮮。”
“奶奶,您這不是為難我嗎?我要是能便宜,一開始就賣便宜了,哪能賺您的錢呀?”
宋宣歎道,“這不是暴雨影響了收成嘛,我喊這個價也是沒辦法,隻是想為家裏挽回點損失。”
“當然我家的收成跟您沒啥關係,主要是這玉米確實是鎮上獨一份的好,不管是自己吃,還是送人,都特有麵子。”
“味道更是頂好,我敢賣這個價,自然有我的道理,絕不是把您當冤大頭糊弄。”
宋安看得目瞪口呆,真沒想到失憶後的小弟嘴巴竟這麽能說。
大家確實沒在鎮上見過賣玉米的攤子,這玉米哪怕沒煮,也香得讓人垂涎三尺,一聞就知道是好東西。
有些家境不錯、對蔬菜品質有要求的人,立馬開口:“給我來十根玉米。”
有人一帶頭,其他人頓時慌了神,生怕下手慢了搶不著,轉瞬掀起一陣搶購熱潮。
“老板,給我來五根!” 一個挎著藤籃的大爺往前擠了擠,說道。
“老板幫我挑六根。” 穿的確良的大姐把錢遞過來,眼尾帶著笑,“我看你模樣周正,挑東西指定靠譜。”
“我要十五根!” 一個小媳婦高聲說,“我得給娘家捎一些,我爹娘好些年沒嚐過這麽新鮮的玉米了。”
這些話一出,要買玉米的人更多了,大家的手都往攤子上伸。
看著生意越來越好,宋安原本懸著的心漸漸安定下來,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一邊幫著稱秤裝袋,一邊提醒顧客:“大家不要擠不要急,玉米很多,都能買上。”
“大哥,看著點攤子。”
宋宣一邊往包裏塞錢,一邊用胳膊肘輕輕撞了撞宋安,聲音壓得很低。
他擔心有人渾水摸魚逃單,眼梢還得瞟著那些正挑玉米的手。
“嗯嗯,我一直在留意。”
宋安手忙腳亂地往袋裏裝玉米,恨不能自己有三頭六臂。
“小夥子,我先問的,你得給我留八根!”
老太太被人群擠得東倒西歪,手裏的竹籃都歪到了胳膊肘後頭。
自從鎮上開了自由市場,她就有了跟小商販磨價的愛好,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
可今兒不等她開始講價,就被搶玉米的人潮擠到了圈外。
這陣仗倒讓她想起沒開放那會兒,供銷社進了緊俏貨,櫃台前也是這般黑壓壓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