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八十年代惡毒女配她爸32
字數:7809 加入書籤
雖然宋母說不用上交,宋宣還是往章小蕙手裏塞了五塊錢。
章小蕙立刻板起臉,退了回去:“小宣,你快把錢拿回去!”
“說了不要就不要,咱家的規矩不能壞。”
“我知道規矩。”
宋宣笑著解釋,“您就當這是兒子孝敬您的,這錢總該收下吧?”
宋宣本來就沒打算全給,見宋母不肯接,於是把五塊錢硬塞到她衣兜內。
章小蕙捏著兜裏的五塊錢,看了看兒子,見他態度強硬,鬆口道:“行吧,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就收下了。”
宋安摸著兜裏的十塊錢,忽然覺得有些燙手。
弟弟才給娘五塊錢,卻給了自己十塊,真的非常夠意思。
不行,他不能拿這麽多,回去就把錢還給弟弟。
宋家。
“爹娘,奶奶、叔叔們回來了!”
宋有銀和宋有金正坐在屋外乘涼,一邊等遲遲未歸的奶奶和叔叔們,一邊念叨:“到底什麽時候吃西瓜呀?”
“是啊,好久沒吃西瓜了,我想吃!”
“等你奶奶回來再說。” 蘇小月嚴肅的臉上,浮現出一抹笑。
宋宣剛走進院子,聽見兩個孩子的話,便開口道:“想吃現在就可以切了。”
章小蕙不讚同道:“現在這麽涼快,吃什麽西瓜?等明天中午天熱的時候吃不好嗎?現在吊在井裏冰著,明天又冰又甜,吃著才舒服。”
“可是…… 我現在就想吃。”
宋有金眼巴巴地望著她,又轉頭朝坐在梔子花樹下的宋羲和喊道:“羲和,你是不是也想吃?”
宋羲和:“……”
沒得到回應,宋有金也不氣餒,目光轉向一旁的宋大妞和宋大牛:“大妞姐、大牛哥,你們也想吃對吧?”
“……” 兩人悄悄咽了咽口水,怕被奶奶教訓,沒敢應聲。
宋宣看著孩子們饞得直流口水的樣子,忍不住笑道:“孩子想吃就吃吧,買回來本就是給大家吃的。”
“就你慣著他們。”
章小蕙無奈地瞪了他一眼,叮囑道:“晚上涼,你們少吃點,吃多了當心拉肚子。”
“好嘞!”
聽見奶奶發話,宋有金和宋有銀立刻蹦起來,拉著父親去把吊在井裏的西瓜提上來。
“羲和,你不去看看嗎?”
薑禎見其他孩子都跑過去了,唯獨她坐在樹下紋絲不動,不由得有些奇怪。
“不去。”
宋羲和不想給死鬼爹笑話自己是“小饞鬼”的機會,沒打算湊這個熱鬧,瞥了他一眼說:“你想去的話,自己去就好。”
“我跟他們不熟,就在這兒陪你吧。”
薑禎其實也很久沒吃西瓜了,心裏雖有點饞,卻也不至於圍著西瓜眼巴巴的等。
“你放心,這西瓜肯定有我們的份。”
宋羲和臉色好看了些,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飄向父親,心裏奇怪他怎麽不來找自己說話了?
哼,不找就不找!他不主動跟自己說,自己才懶得理他呢!
當然他主動說話,宋羲和也不會理就是了。
她又不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小狗,她也是有脾氣和驕傲的。
以前自己傻乎乎的,總是盼著他能多看自己一眼,哪怕隻是關心幾句,可他眼裏從來隻有寧寡婦和她的兩個孩子,還經常說她不如他們乖巧可愛。
現在失憶了反而想起她這個女兒了,憑什麽他想親近自己,就可以毫無芥蒂地湊過來?
遲來的父愛比草賤,她才不稀罕,他還是繼續去找外麵的可愛孩子吧。
“嗯。”
薑禎見宋羲和神色緩和了許多,悄悄鬆了口氣,也不知道她在跟親生父親較什麽勁兒。
他初來乍到,也不敢隨便打聽緣由。
“禎禎,快吃西瓜!”
蘇小月剛把西瓜切開,蔣紅就無視眾人異樣的目光,挑了一大片遞到薑禎麵前。
“……” 薑禎被眾人的目光看得如坐針氈,連忙拒絕:“嬸子,我吃不了這麽多,您拿回去吧。”
“吃不完可以慢慢吃,你是咱家的客人,嬸子招待你是應該的。”
蔣紅還記得丈夫的叮囑,盡量收著些示好的態度,把西瓜往他手裏一塞就轉身走了。
薑禎拿著西瓜看向身邊的小女孩,說道:“羲和,給你吃吧,我一個外人,吃這麽多不太合適。”
“讓你吃就吃。”
宋羲和雖然猜不透大伯母的心思,但送上門的西瓜不吃白不吃,當即說道。
薑禎試探地提議,“我們一人一半吧?謝爺爺說我身體不太好,寒性食物不能多吃。”
“嗯。”宋羲和可有可無地應道。
“羲和,你等我一會兒。”
薑禎說著便去找人借了刀子,把西瓜切成兩半,拿著西瓜回到宋羲和身邊。
宋羲和也沒跟他客氣,接過來就狠狠咬了一大口,仿佛在發泄情緒似的。
宋宣洗好手,從桌上拿了塊西瓜吃。
他見宋羲和和薑禎都已經吃上了,便沒再多留意他們。
宋家人口多,這麽一個大西瓜分著吃下來,很快就吃完了,一點也沒剩。
蘇小月和蔣紅吃著宋宣買回來的西瓜,因為他非要做生意鬧出事的不快,也漸漸煙消雲散了。
第二天,楊書記早早來到宋宣家。
“宋宣,你在家裏嗎?”
“在呢,楊書記您有什麽事?”
宋宣剛起床就見楊書記上門,心裏雖有些詫異,還是禮貌地請他進屋。
“小宣,我想問問你,昨天你帶出去的那些玉米,是怎麽賣到三角錢一斤?”楊書記開門見山問道。
宋宣笑了笑,解釋道:“楊書記,我家玉米口感比普通玉米甜不少,我就在鎮上挑了個人流量大的好位置擺攤,再吆喝了幾句,就吸引了不少人來買。”
楊書記聽後,眼裏閃過一絲驚喜:“小宣,你這賣東西的方法能不能教給村裏其他人?讓大家一起把日子過好。”
宋宣想起昨天村民們那些難看的嘴臉,本就沒打算帶他們致富,麵露難色:“書記,不是我不願意幫忙,實在是我不知道該教大家什麽。”
“我家和村裏人用的玉米種、化肥都一樣,可這玉米口感就是比普通的甜,我也弄不明白為啥。種地這些事您問我這個失憶的人,還不如去問我爹娘,他們才是真懂種地的人。”
楊書記看著宋宣,以為他不想說出來,不禁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昨天那些人針對你,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家裏太窮了,看到你賺了錢,心裏就不平衡。”
“這些老一輩人以前沒讀過書,思想受限於認知邊界,容易被經驗固化。“
“後來,上學也考不上大學,便覺得讀書沒用,連掃盲班都不上心。文化程度低了,思想自然也就越發古板、不開化。”
“他們老一輩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很難再改變。不過好在下一代還有挽救的機會,隻要能讓孩子們接受教育,將來就有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說到這裏,楊書記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可問題就出在這學費上,讀書自古以來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家裏沒錢的話根本供不起孩子讀書。”
“他們不讓孩子讀書,將來這些娃子怕也隻能跟他們父輩一樣,一輩子在這鄉下庸庸碌碌地過日子,不會有什麽大出息。”
宋宣聽著楊書記的話,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但心裏卻在想:這跟自己有什麽關係?
他又不是扶貧辦的,找他說這些也解決不了問題!
何況,他憑什麽以德報怨?
宋宣無奈地攤開手,“楊書記,不是我藏私,這事兒我真沒什麽好教的。”
“孩子們的未來,我心裏也一直記掛著,盼著他們能有好出路,隻是我也無能為力。”
“您看啊,我家玉米甜不甜這事兒,我也不清楚是怎麽一回事,可能是今年雨水趕得巧,光照比較足?也可能是地裏營養好?”
“聽我家人說,我以前沒種地,我這腦子也記不清以前的事,現在你問我我也一頭霧水。”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至於擺攤賺錢,那全靠鎮上人多,純屬碰運氣。”
“村裏叔伯嬸子們要是學我去擺攤,萬一鎮上人不買單,豈不是白忙活一場?到時候可別讓他們怪上我,我可沒給任何人傳授經商技巧。”
“……”
楊書記見他一味推托,臉色沉了沉。
他知道宋宣不情願,不好強製命令他教村民技巧,便換了個話題:“那我能買一根你家的玉米嗎?”
鎮上居民又不傻,要是東西不好,絕不會心甘情願出高價購買。
他就是想研究研究,這玉米到底好在哪裏,能讓大家接受這個價錢。
“玉米不是我種的,這事兒我做不了主。等我爹娘回來,您去問他們吧。”
宋宣自然也察覺到了楊書記的不滿,但他不願意去教授那些對自己沒有善意的村民。
楊書記見狀,也不好強求,隻得順著他的話問道:“那行,你爹娘在哪裏?我現在去找他們?”
宋宣:“不太清楚,我剛起床,這會兒他們應該在地裏幹活吧。要不您去找一找?”
“……” 楊書記皺起眉,分地是按人頭分的,家庭人口數量越多,分得的土地麵積越大。
宋家人分的地本就是村裏最多的幾戶之一,他哪知道宋宣爹娘這會兒正在哪塊地裏幹活?
真要是一塊一塊地找過去,自己還不知道要找到什麽時候。
“算了,等你爹娘回來了,叫個孩子來通知我一聲就行。”
臨走前,楊書記又回頭看了宋宣一眼,神色複雜極了。
這都日上三竿了,他還在家裏賴著沒起床,這麽多年都這樣,宋家人到底是怎麽忍得了他的!
“嗯。” 宋宣敷衍地應了聲,轉身去洗漱了。
他昨晚在小天的指導下,學了不少藥材種植的課程,睡得晚了,今早自然起得遲了些。
出門就看到一個壞心情的人,早知如此,他寧可在床上多睡一會兒。
宋宣洗漱完後,就像往常一樣走進廚房準備吃早飯,剛進門就看見宋母從後門走了進來。
她背上背著一個裝滿竹殼的背簍,這些竹殼是用來引火的。
宋母走進屋子,將背簍放在地上,然後直起身子,看著宋宣隨口問道:“剛才誰來了?”
宋宣連忙解釋:“是楊書記,他想讓我教村民們做生意,傳授一些賣三角玉米的技巧。”
“你答應了?”
章小蕙快步倒了杯水解渴,聽見這話立刻擰起眉頭,看向小兒子。
“怎麽可能?”
宋宣搖了搖頭,加重語氣堅決地回答道:“我跟他們關係不好,昨天他們還舉報我,想看我和大哥倒黴,我可沒那麽大度。”
“這就對了,別搭理他們,這種黑心爛肺的人,就該窮困潦倒一輩子。”
章小蕙半點不覺得兒子計較,“這要是擱前幾年,就這種舉報的事,我們全家都得跟著受牽連。”
“放心吧,除了自家人,我誰也不教。”
宋宣點了點頭,向母親承諾:“娘,楊書記沒能說動我,又想買咱家的玉米。”
“他這是想研究研究,咱們家玉米為什麽能賣到三角錢一斤。”
“這有啥好研究的?咱們的玉米種,跟村裏人買的都一樣。”
章小蕙差點罵出 “他有病吧”,又怕把 失憶的“單純”兒子帶壞,隻好忍住,冷笑一聲:“他想買就買唄,可他想研究出啥門道,那隻在夢裏想想了。”
“咱就照常賣玉米,管他呢。”
宋宣解釋:“我也是這麽跟他說的,可他好像不信,非要親自研究,還說等你回來了,再上門來買玉米。”
“愛信不信!咱們賣他一角五一根,他要是有錢,想要多少咱就給他多少。”
章小蕙放下碗,冷嘲熱諷道:“他要是嫌貴,咱就說這都是好玉米,原本沒打算往外賣,總不能為了支持他研究,就無償給他吧?”
“他又不是啥農學專家,還能研究出花來?我看啊,研究不了多久玉米就得進他和他家人肚子裏。”
“娘,您在外麵可別這麽說,讓他聽見該給咱家穿小鞋了。”
宋宣以後還打算在村裏批地,少不了要經過這些村幹部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