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領個戒指羨慕死黃曼巴
字數:3897 加入書籤
米國時間。
10月28日。
洛杉磯,斯台普斯中心。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斯台普斯中心外早已人聲鼎沸。
這座能容納多人的籃球聖殿今晚座無虛席,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紫金色的光芒。
對於湖人隊和他們的球迷來說,這是一個注定載入史冊的夜晚——200809賽季的nba常規賽揭幕戰,同時也是湖人隊第15座總冠軍獎杯的加冕儀式。
空氣中彌漫著香檳和勝利的味道,仿佛上賽季奪冠的狂歡仍在繼續。
場邊星光熠熠,湖人名宿們悉數到場:天勾賈巴爾麵帶標誌性的溫和微笑,\"魔術師\"約翰遜正與身旁的詹姆斯·沃西討論著什麽。
好萊塢的明星們同樣不甘示弱:\"初代食人魔\"安東尼·霍普金斯、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梅根·福克斯、傑西卡·阿爾巴、伊麗莎白·奧爾森等大牌雲集。
著名導演斯派克·李正對著鏡頭比劃著解說手勢,而科比的妻子瓦妮莎則帶著三個可愛的女兒坐在家屬區,臉上寫滿驕傲。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200809賽季nba常規賽揭幕戰!\"tnt解說席上,查爾斯·巴克利標誌性的沙啞嗓音響起,\"今晚對湖人球迷來說絕對是個不眠之夜!\"
\"沒錯,查爾斯,\"a·史密斯立即接話,\"我們即將見證湖人隊史第15麵冠軍旗幟的升起,以及最令人期待的戒指頒發儀式!\"
他促狹地眨眨眼,\"話說回來,查爾斯,上賽季你不是說要加盟湖人嗎?怎麽現在還在解說席上?\"
巴克利咧嘴一笑,露出招牌的大板牙:\"嘿,我可是尊貴的50大巨星,怎麽能幹抱大腿這種事?\"
\"是嗎?\"史密斯壞笑著翻出舊賬,\"那1996年是誰哭著喊著要去休斯頓投奔奧拉朱旺和德雷克斯勒的?\"
巴克利頓時語塞,那張圓臉上浮現出尷尬又好笑的表情,現場觀眾爆發出一陣善意的哄笑。
這段往事確實令人唏噓——當年飛豬本想抱團奪冠,結果反倒成了火箭隊最粗的大腿。
隨著現場燈光漸暗,莊重的頒獎儀式正式開始。
湖人老板傑裏·巴斯緩步走向球場中央,聚光燈下的他雖已白發蒼蒼,但眼神依然銳利如初。
\"晚上好,洛杉磯!\"老巴斯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球館。
\"哇哦——!!!\"回應他的是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從我1979年買下這支球隊的第一天起,\"老巴斯深情地說道,\"湖人就不僅僅是一支籃球隊,它是洛杉磯的靈魂,是夢想的象征。\"
他的目光掃過場邊的名宿們,\"魔術師、賈巴爾、沃西...你們鑄就了湖人的輝煌。”
“而現在...\"
鏡頭適時給到科比和顧白,\"科比,我們的黑曼巴,還有顧,這個來自華國的神奇小子,他們正書寫著新的傳奇!\"
現場再次沸騰,老巴斯繼續道:\"上賽季的成功屬於每一個人——最棒的管理團隊,最出色的教練組,以及...\"
他指向球員席,\"這些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球迷們,我為你們感到無比驕傲!\"
“哇哦!!!!!”
現場再次響起歡呼聲和掌聲!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總經理庫普切克和\"禪師\"菲爾·傑克遜先後致辭。
此時主持人開始介紹球員入場!!
大加索爾,費舍爾,武賈西奇,阿裏紮,塔克等一眾上賽季的奪冠功勳紛紛來到球場中間從nba現任總裁大衛·斯特恩手中,接過冠軍戒指!!
“下麵讓我們歡迎我們的黑曼巴————科比!!”
隨著主持人話音落下,科比氣定神閑,麵帶微笑的來到球場中間接過冠軍戒指戴在手上!!
整個球館響起了整齊劃一的\"kobe! kobe!\"的呼喊。
\"謝謝,謝謝大家!\"
科比拿過話筒微笑著揮手,聚光燈下的他眼中閃爍著光芒,\"說實話,我沒想到第四枚戒指會來得這麽快。\"
他頓了頓,\"我要感謝教練組的信任,感謝管理層的運作,更要感謝我的隊友們——顧、保羅、特雷沃、德裏克...還有已經離隊的拉馬爾和安德魯,這個冠軍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鏡頭給到今天來到球館眼眶濕潤的奧多姆,科比繼續說道:\"當然,最重要的...\"
他轉向家屬區,對著瓦妮莎和女兒們溫柔一笑,\"是我的家人。瓦妮莎,是你一直支持著我追逐夢想;我的小公主們,是你們讓爸爸永遠充滿動力。\"
全場觀眾的起立鼓掌!!
科比最後說道:\"對所有的年輕人說一句:不要害怕失敗,因為...\"他狡黠地眨眨眼,\"未來是你們的!\"
“啪啪啪!”
現場歡呼聲不斷。
“下麵有請我們的超級新星————顧白!”科比笑道。
主持人此時拿過話筒,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再次介紹了一遍:“感謝科比,現在,我們要歡迎的是我們上賽季的常規賽vp,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常規賽得分王,最有價值防守球員....————顧白!!!”
隨著聲音落下!!
“小子,你做的很棒!!!”
“我很喜歡!!”
大衛·斯特恩喜笑顏開的看著顧白。
上個賽季顧白為這個聯盟帶來的收益以及關注度是顯而易見的!!
這也為nba全球化拓實了紮實的腳步!!
“謝謝您,總裁先生!”
顧白笑著回應!!
此時!
現場再次響起歡呼!!
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顧白身上,等待著這位nba新的天之驕子發表自己的冠軍演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