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潘夫弑君投曲沃

字數:4092   加入書籤

A+A-


    很顯然,曲沃桓叔自從將自己的曲沃使命定在逆天改命,決心以自己的小宗來替代晉國的公族大宗後,他將為之而付出畢生的努力。
    曲沃桓叔在晉國本就是元老級別的大人物,他追隨哥哥晉文侯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他更深知治國理政的不容易,以及像他這樣的貴族生活的來之不易。
    既然要為自己的下一代爭取更加來之不易的權力與富貴,那便一步一步實施吧。
    小宗取代大宗,也許在讀史的我們看來貌似曲沃氏與晉國公室這生於同根的兄弟倆你來我往,三四個回合下來,曲沃小宗總算代替了晉國公族大宗。
    但這曆經67年的大小宗之鬥,在當時那是多少個血淋淋的故事!
    圍繞著這些血淋淋的故事,又不知有多少堪稱經典的智謀在此間閃耀著曆史的光芒。
    曲沃桓叔行動了。
    他的第一步行動便是冷靜分析態勢,而且是敵我態勢,因為他決心把晉昭侯當成是自己的敵人了。
    所謂敵我態勢,其實也就主要的指雙方力量的對比。
    首先是自己的優勢。
    一是曲沃地理環境優越,經濟發達,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軍事後勁強。
    二是自己在晉國有著一定的知名度。
    三是自己到了曲沃後,深得民心,整個曲沃是完全聽命自己的。
    然後是雙方均衡之處,那便是軍事力量目前來說差不多。
    再是自己的劣勢。
    一是傳統的大宗繼承觀念使對手獲得強大的擁護力量,己方名不正言不順,稍有不慎則將萬劫不複。
    二是周王室為了維持其宗法製,必然會打壓自己而扶持對方。
    三是自己基本沒有可以聯合的力量,而中原諸侯普遍都會支持對方。
    四是在晉國朝中自己的力量有限。
    既然這樣,那便有針對性地實施自己的方略吧。自己的優勢要繼續保持!
    在大夫欒賓的輔助下,曲沃桓叔進一步采取了厚德待民的政策,減輕賦稅負擔,刑罰寬鬆,鼓勵耕種。同時采掘銅礦,冶煉青銅,鼓勵發展鹽業,加強與周邊戎狄部落的通商,以鹽、糧換取戎狄的馬匹。此外,對來往商賈少征稅,鼓勵發展商業。
    在曲沃桓叔的治理下,曲沃城短短幾年間,迅速繁華起來,糧食產量大大提升,人口大量湧入。
    經濟的繁榮直接促進了軍事力量的提升。曲沃桓叔通過采掘銅礦以及與戎狄部落通商獲得戰馬,再大量采購柳杆製成箭杆,囤積起大量的軍事物資。
    再加上他本就是奉著晉國國君之令大行征討,逐漸收服了周邊一些小部落,軍隊的戰鬥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在此基礎上,曲沃桓叔又加強了與晉國公族大夫們之間的聯係,同時使了一些陰招,不斷攪亂晉國君臣之間的關係。
    曲沃大治,其功不能忘了曲沃桓叔的股肱大臣,欒賓。
    欒賓,姓姬名賓,晉國先君晉靖侯庶孫,因食邑在欒邑,即今河北省欒城,故稱欒賓。
    作為晉國公室子弟,欒賓才華橫溢,為人謙遜有禮,性子剛直,敢於直抒己見,屢次向晉昭侯諫言國政之弊,經常逆晉昭侯心意,所以被晉昭侯派到曲沃,成了曲沃桓叔最得力的家臣。
    與曲沃蒸蒸日上相反,此時的晉昭侯將曲沃桓叔支走後,認為有這位叔叔在曲沃拱衛著翼城,翼城無憂矣。
    於是,晉昭侯更加聲色犬馬飛鷹鬥雞,晉國不少有識之士看著鬱悶,許多人因此出走去了曲沃。
    大夫潘父看著心急,他也直言進諫了,不斷勸說晉昭侯要勤勉執政。他還列舉了很多曆史上因君主不勤政導致的悲劇故事,苦口婆心勸說晉昭侯。
    晉昭侯一開始還能夠聽幾句,但老是聽這位潘大夫喋喋不休講這些聽著高大上卻不是亡就是滅的事,也終於惱怒了。
    君主雷霆一怒,潘父便倒了黴,結果是潘父的封邑被晉昭侯給收回了。
    潘父是誰?
    大商王朝時有一個潘國,子爵,據說是舜帝後裔所建,都城最早在今天延慶縣東北一帶。
    潘國後來遷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北一帶,但於約公元前1066年被西周所滅,潘國便成為西周的潘邑。
    後來,周文王封自己的第十五子姬高於畢邑,建立畢國。姬高又分封其第三子季孫於潘邑,當時在陝西,後遷至河南滎陽潘邑。
    到了周成王時,潘邑被提升為潘國,成為畢國的附庸國。
    潘國後來被楚所滅。據說,當時的潘國國君權湧戰死,其子潘崇卻投降了楚國。因其才能出眾,後來出任楚國太傅,在楚國的春秋史上留下了教唆世子商臣弑殺楚成王的故事,並生了一個叫潘黨的神箭手!
    這是屬於楚國的故事了,這裏便不提了。而潘氏源於姬姓之說,便基於這個潘國。
    那潘父怎麽又出現在晉國了呢?
    這個很好解釋,因為潘國幾次遷移,遷移的往往是大宗,而有的小宗則選擇留守故土,或者去異國他鄉謀求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位潘父便沒有隨大宗去河南,而是繼續留在了陝西。
    到後來晉國建立時,便到了晉國來發展,憑著其根正苗紅的姬姓血統,再加上確實有幾把刷子,很快便成了晉國的大夫。
    潘父顯然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大臣,但他卻碰上了一位不務正業的國君。
    這一次,潘父直言上書,結果卻被收回了封邑,這令潘父對晉昭侯非常失望。
    曲沃桓叔得知此事後大喜,立即派人與潘父聯係,奉上了大把的財寶,邀請潘父去曲沃發展,許諾給潘父更大的封邑。
    你一個區區曲沃城,怎麽可能封給自己食邑?
    但潘父很快反應過來:如果當今晉國國君不是自己的主子,而是那位曲沃桓叔,那豈不是一句話的事?
    對啊,晉國如果任由自己的這位晉侯胡搞下去,遲早得完蛋,反觀這位曲沃桓叔,頗有君王之氣。
    潘父到曲沃認真考察了一番,發現曲沃政通人和,經濟繁榮,商業發達,曲沃桓叔深得民心,且軍事實力強勁。
    潘父知道,晉國的將來,肯定會落到曲沃氏頭上。那自己何必要繼續在晉國大宗這棵樹上吊死?
    識時務者為俊傑也,咱老潘本就是俊傑,那便作出選擇吧。
    潘父的選擇便是跟著曲沃桓叔幹!但他此時仍舊是晉國的大夫,他對曲沃桓叔道:“主公,臣決定追隨左右,但臣寸功未立,心甚不安。不如臣仍舊留在翼城,以作內應吧。”
    曲沃桓叔大喜,與潘父密謀了一番後,潘父回到翼城,並積極行動了起來。他籠絡了一些死士,組成一支敢死隊。
    公元前739年,晉昭侯外出遊獵。潘父獲知情報後,親自率領敢死隊,於晉昭侯遊獵途中將晉昭侯殺死。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