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世子申生的隱患

字數:4932   加入書籤

A+A-


    如同其他的君主一樣,晉獻公必須要在他的有生之年考慮自己接班人的問題。
    但貌似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因為晉獻公很早便立了世子,即公子申生。
    君王的家事,永遠都有值得一寫的精彩故事。晉獻公的家事,首先得從他的愛情開始講。
    晉獻公年輕時,當時還是一位公子,居然超級喜歡一個女子,她就是來自齊國的齊薑。
    但齊薑卻又是晉獻公自己不能隨便去沾的,因為她的身份很特殊:父親晉武公其中一個妾。
    用現在的話講,齊薑就是自己的小媽。
    晉武公的一生,戎馬倥傯,是武功赫赫的一生。他運籌帷幄,多次擊敗晉室大宗軍隊,取得曲沃小宗對晉室大宗的終極一戰勝利,實現了曲沃小宗取代晉國大宗的偉大使命。
    晉武公的一生,不知經曆了多少血火戰役,與周圍各支戎狄部落作戰,與周天子王師率領的諸侯聯軍打,與虢國、芮國、梁國、荀國、賈國等周邊列國諸侯打,一個武諡的蓋棺定論,再妥貼不過了。
    晉武公忙忙碌碌終生,讓史官們把筆墨幾乎全用於他的雄才大略和征戰攻伐上,所以史料記錄關於他的妻妾子女的事很少。
    人們隻知道他有一個兒子叫公子詭諸,即現在的晉獻公,還有一個來自齊國的側室齊薑。
    但晉獻公可不一樣,他的事業和愛情都是抓得緊緊的,而且都是大豐收。
    晉獻公還是公子時,就娶了賈國公族女子為妻,但賈氏沒有生子。
    晉武公去世後,繼任的晉獻公就娶了父親的側室齊薑,並立她為夫人。
    有人說,晉獻公與父親小妾齊薑私通,最後還立她為夫人,這個晉獻公大色鬼。
    這其實是對晉獻公不禮貌的一種說法。
    在春秋時期,無論是自己的長輩還是晚輩的女人,當她的男人還在世時,當然是不能亂來的,如果亂來那真的叫私通。
    但如果這個女人的男人已經不在世了,甚至不在本地了,遠走他鄉了,不可能再相會了,這個時候,無論是誰娶其為妻都是可以的。
    如果娶的是父親的妻妾或者兄長的妻妾,那有一個專用詞叫“烝”。
    私通是不合禮法的,而烝是符合禮法的。
    晉獻公娶齊薑,真的沒什麽問題。
    這樣的例子多了去了,如後來的晉文公在秦穆公的運作下,娶了自己侄子晉懷公的夫人穆贏。
    衛國公子頑在齊國的支持下,娶了父親衛宣公的夫人宣薑。
    甚至到後來的大唐帝國,皇帝唐高宗還娶了父親唐太宗的妃子武則天。
    晉獻公還是晉國世子時,便對齊薑動了心,但僅僅是動心,沒有動手動腳。
    後來父親晉武公薨後,晉獻公果斷向全晉國人民表達了自己對齊薑的愛慕之情,然後毅然決然娶了齊薑,並立她為夫人。
    齊薑為晉獻公生了公子申生和女兒穆姬,晉獻公當即立申生為世子。
    但齊薑很早便去世了,這裏令人不解的,是作為晉獻公夫人的齊薑,去世以後的祭廟卻設在了曲沃,而非絳都。
    也可能齊薑是在絳都修建過程中去世的,而翼都肯定是要廢棄的,所以晉獻公最終把她的祭廟放到了曲沃。
    晉獻公後來又從翟國娶來了狐季姬,這次娶親不但順帶了來自宋國的媵女小戎子,還將狐季姬的父親也帶到了晉國。
    狐季姬的父親即狐突,他有兩個兒子狐偃和狐毛,這都是厲害人物。
    狐季姬生了公子重耳,她的媵女小戎子則生了公子夷吾。
    前麵我們說過,晉獻公在滅了驪戎部落時,又將驪戎首領的兩個女兒給娶來了,即驪姬和少姬。
    驪姬為晉獻公生了公子奚齊,少姬則生了公子卓子。
    史料記載,晉獻公總共有九個兒子,但可查的也就這五個。
    但不管晉獻公有多少個兒子,隻有一個兒子是可以繼承君位的。
    在晉獻公眼裏,這個人便是公子申生。
    是的,申生早就被立為世子了,而且申生對父親非常孝順,一直以來奉行著聽父親的話按父親的指示辦事,急父親所急,想父親所想。
    非但如此,申生還是一位帥才。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擴充軍隊為兩軍,自己統率上軍,將下軍交給申生統帥,可謂對申生是相當信任。
    此外,申生作為晉國世子,在朝中擁有大把的支持力量,如郤芮、裏克等重臣,都是申生的鐵杆支持力量。
    申生還有一位絕對屬於自己人的大夫,也即他的老師,太傅杜原款。
    除此之外,申生在整個晉國都有著良好的口碑,誰都喜歡他。
    大家都認為,以後的晉國由申生公子來當國君,那是符合整個晉國利益的,是晉國人心所向的不二選擇。
    晉獻公對自己的這個兒子非常滿意,他將自認為是晉國發祥地的曲沃封給了申生,由他駐守。
    在太傅杜原款的悉心教導下,申生迅速成長,成為了晉獻公最得力和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申生參與了很多重要國家大事,甚至率軍奔赴一線作戰。
    公元前661年,作為下軍統帥,申生在晉國一口氣連滅耿、霍、魏三國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
    第二年,即公元前660年,晉獻公任命申生為帥,申生親自率軍討伐東山戎族武裝,又取得了大勝。
    一個性格溫良、謙遜可親的公子,一位擁有著廣泛支持和國君器重的世子,一位既具賢名更有戰功的將領,世子申生在晉國應該是很風光得意的,用現在的話講,仕途順利,前途無量。
    是的,世子申生的地位牢不可撼,晉國的將來,又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好國君領導下的美好未來。
    很多人都在這樣想,但是,有幾位深諳某種鬥爭經驗的大臣卻開始不安起來。
    是的,到底有多少人是否真正想過,申生會不會太過順利了?
    如大夫裏克。
    裏克非常不安,作為申生的鐵杆擁護者,他隱隱感覺到哪裏不對。
    如公元前666年,晉獻公決定將曲沃封給申生,由申生率軍駐防,裏克便認為晉獻公此舉不妥。
    在裏克看來,申生作為晉國儲君,應該是時刻陪伴在國君身邊,而不應是率兵赴外地駐防。
    儲君應該時時向國君學習治國理政本領,並時刻準備應對各種突發緊急事項。
    如果儲君離開了都城,萬一都城發生事關國君生死的突發事件,如何應對?
    公元前660年,晉獻公派申生討伐東山戎族,裏克又認為不妥。
    他向晉獻公進諫道:“主公,世子是奉獻祭祀宗廟社稷祭品、早晚問候服侍君王飲食的人,所以也叫塚子。
    國君出行,世子就應留守,如果有人代為留守就應隨從國君出行。
    隨從以行使撫軍之職,留守以履行叫監國之職,這是古製。
    至於率軍出征,應該是讓具備專門軍事才能的人去實施方可勝任。
    發號施令,是國君與卿大夫的職責,而不是世子份內的事。
    軍隊必須保持號令統一,需要絕對服從統帥的命令。世子帶兵,如果隻知道秉從君命,就會失去作為統帥的威嚴。
    如果按自己的思維發出軍令,又可能違反君命,於臣則是不尊君主,於子則是不孝父親。這就是自古以來儲君不應統率軍隊的道理。
    主公,統率軍隊不是世子該做的事,臣請主公另覓統軍大夫。”
    誰知晉獻公卻認為自己這樣做,正是為了曆練世子申生,讓世子申生獲得在軍中的威信,積累軍事經驗。
    晉獻公否決了裏克的意見。
    裏克還要再說,晉獻公不高興了。到最後,晉獻公不耐煩了。
    他很不高興地對裏克道:“寡人又不止他一個兒子,如果他勝任,當然可以繼承君位。但如果他不勝任,寡人難道不會再立世子嗎?”
    裏克嚇了一跳,他再也不敢說話,但他知道,別看世子申生此時貌似很風光得意,其實他開始有麻煩了。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